收藏 分销(赏)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交换侓.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413099 上传时间:2024-1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交换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乘法交换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乘法的交换和律结合律二、【教材分析】 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之后学习的,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时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根据同一幅图,能写出俩个乘法算式,知道互换因数位置得数一样,在学习俩位数乘俩位数的验算方法时,知道互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编写与加法的交换律类似,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索,归纳出乘法的交换和律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算作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但学生对于加法运算定律表达不是很清楚,本节课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乘法的交换和律结合的律理解,要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学习掌握新知,并灵活运用新知进行简算。 四、【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侓和结合侓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侓和结合侓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 四、回顾整理: 1、 旧知复习: 2、  根据运算定侓填空 (1)140+60=60+(140) (2)(218+73)+227=218+(73+227) (1)我们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授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我们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25×4=4×25  125×8=8×125)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运算符号不变)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  (2×5)×2  5   2×(5×25)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25=2×(5×25)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 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乘法分配律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课探究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 6×25     =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 100+50                =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P26做一做 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 验证:18x5-5x8     (18-8)x5 265× 105-265× 5 265×(105-5) 结论:适用 教学 后记 教学课题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初备 修改部分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强化 四、全课总结。 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乘法分配律)  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下? 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出示例9 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 2、竖式计算 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12×25 =(3× 4)× 25 12× 25 =3×(____× ____) =(10+2)× 25 =3× ____ = =____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   (40+7)×12=( )( )( )( )( )( )    29×56+56×31=[(  )(  )(  )](  )(  )   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1)104×25   (2)15×(20+3)   (3)38×7+62×7   (4)5×23+5×27 3、P30做一做前两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 教学 后记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