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赵农艺术概论有感 第一篇:读赵农艺术概论有感设计,全过程 读赵农设计概论 现在的师那里学习了设计的方法,正慢慢培养自己的欣赏美的高度。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从设计的起源到最终把已经成品的设计品打入市场,做出了系统的规划,提供了正确的途径。引领着我从对设计的一知半解步入正常轨道。受益匪浅。 设计是什么,是有目的地创造活动。用我的理解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活动。设计文化的存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形态,所以人类从早期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即实物的产生,进化,就已经应用了设计。明白了设计的由来及意义,现在就要学习设计作品。设计有其本身的特征,所以首先设计要根据我们现下的生活创意性的设计必须是适宜于社
2、会的需求。设计的过程首先是思维的过程,并最终主导设计文化的完成。设计思维又受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个人又联系整体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环境,所以设计作品不该人云亦云。设计方法是设计活动的重心,从书中介绍的优选法,离散法,形象法,逻辑法等任何方法都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应用,所以通过综合的方法才能扬长避短,推陈出新。设计一件作品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所用,因此设计的过程要有市场调查,技术规范,构思方案,讨论修正等。 设计活动有时会存在明显的设计误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误区,我们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具有一种现实自觉和超越时空的 智慧,分析设计误区的原因,积极寻找一种良性的思维方法。装饰为设计活动带来了积极而丰富的
3、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现象。所以设计文化的装饰存在是一个重要环节。装饰的特点看,装饰美的表现手段,也是对人的精神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补充性行为,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书中告诉了我。设计的目的在于社会的应用。所以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应该对设计作品的展示予以足够的重视问题。这样设计的产品才能接受社会大众的检阅,获得实用功能。而展示的方式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这本书前面为我们综合解释了设计及设计产品的上架,书的最后列出了具体的设计种类包括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手工业设计等,而这些设计都离不开最后的展示设计。展示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有许多新的问题在展示现场才会出现,这需要展示设计者具有创意的预见性和
4、技术的独到性。所以我越发肯定自己的选择。 设计家的责任是连接物化与文化的桥梁,文化的积累是无数回合的物品创造,物化的目的是文化。因此,文化的发展和方向是设计家对文化方式的认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在时代的潮流中,积累个人的实际经验,创造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第二篇:艺术概论有感艺术概论有感 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文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
5、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狗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有幸在艺术概论这门课上看了cctv-10的人物栏目:完美生活李蔚然。他穿着打扮并不如广告届的时尚先锋前卫另类,他不属于那种以非主流自称的大多数,他的特别在与他的思想,他的广告。时尚并不只是外表的,脑子里的才叫真的时尚。他的广告能打动人,与其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东西,不如说是在一些已经存在的旧的东西里,找到了一直存在,却总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内在联系。广告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毕竟都是拿给读者和观众欣赏的,我觉得只有那种确
6、确实实存在于生活中的细节才是最动人的。我超喜欢李蔚然的广告,简洁,有趣,动人。不由得崇拜了起来。我更欣赏的一部李蔚然的广告片是使他成为第一个拿了广告届最高奖oneshow的中国人的广告别人的孩子篇,这是一部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拍摄的公益广告。在这部广告短片里我发现的重新界定角色带来的震撼魅力和感人效果,广告中将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场面中的次主角统一命名为“别人的孩子”,李蔚然后来用了七个镜头,全篇取黑白低色调为主题,用怀旧的风格烘托整个主题。“别人的孩子,供给你一日三餐;别人的孩子,为你铺平道路;别人的孩子,会送你上班下班;别人的孩子,保护你远离危险;别人的孩子,救你于危难间;别人的孩子,甚至为你把
7、生命贡献;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就像你的孩子。”这七句话分别用用七个分镜头委婉的表达出来,广告中配有非常轻缓的背景音乐。在广告中,李蔚然将我们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其他人都称之为“别人的孩子”,这种新颖的称呼让我们意识到他们的社会关系,这种角色的反方向定位突然的撞击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突然的醒悟,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孩子,都需要也都应该活在父母的关怀和照顾中,由此主题在这种反思和观众的自我反诘中鲜明的凸现: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穷苦好学的贫困农村儿童在破旧的课堂中。整个广告片是黑白片,没有彩色,带来一种静默的伤怀气氛,一种反思的气氛,在我们有能力关照自己的孩子时,为什么不能尽自己
8、所能关照一下别人的孩子呢。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广告中的人文关怀基调和另人感动的反思力量正是来自李蔚然对生活中寻常角色的新颖定位。这种定位是泛众的,并且在他的多部以人为主的广告中得到体现,也可以说这种定位也是他对生活观察的沉淀,是他个人态度的浸入。 李蔚然是优秀的,因为他的作品总是有优秀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年轻的、健康的、博爱的。 人的审美认识深化到观念、再到美感的知觉是逐渐的,而艺术学习与我们的文化修养的密切程度也不可估量的。大多情况下,人的艺术修养程度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接受进步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观念,就越能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每一件艺术创作都有其表现自己的目的,都隐含着某种思
9、想的感染。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其感情上的喜、怒、哀、乐与荣、辱、美、丑都伴随着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发生。 第三篇:学习艺术概论有感学习艺术概论有感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艺术,艺术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之前,我只对艺术有一点了解,通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充分了解了艺术,它让我受益匪浅。 艺术概论也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她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其性质、特征及基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具体地讲,它涉及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家、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艺术风格、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市场等。它是艺术理论家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诸如艺术本质、艺术现象、艺术创作、艺
10、术批评等予以深入地分析、研究和理性的思考结晶。其目的是指导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促进艺术的良性演进。 什么是艺术,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真理的答案。我想艺术大底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精神创作之一”,“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具备了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社会意识形态这四大特征。能够称为艺术的物品必须是高超技艺的人造物,能够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有较高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审美性质,它还必须参与社会生活。 而艺术概论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除了学习了解有关艺术的理论知识外,我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艺
11、术概论是一门全面、系统、准确的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和方法论的课程,是对多种艺术门类的共同本质及普遍性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可以用理 第1页 论知识为后盾,更好地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才会成为可能。我们学习艺术概论,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指导我们的欣赏、评论实践,也可指导我们对其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艺术来源于现实,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自然界,但它又超越了自然界本身所表现的。以绘画为例,很多艺术创作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有我们作为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这里边是包含着情感的,某一时间人们认为肥硕的马是最美的,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实
12、践的发展水平相关的。其实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美本身的追求,而艺术总是以美为标准和目标的,艺术的基本品格也是审美。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结晶,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文化意识。优美所评价的是表现和形式,而深刻和崇高,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如黑格尔美学中所言,“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们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
13、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表达的真实是作品成为杰作的前提,艺术作品美不美就看真实于否,而艺术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第2页 艺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的创作也不是那么随意的。基于这点,在欣赏了日本对旧房屋的改造改建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触。片中的改建大师,通过自己对美的构思,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在最有限的区域内,使得所有的事物最大化的利用并且给人情感上的一种享受,使人感到震撼。当然,我承认并佩服创作者那奇特的创意,我不得不说这种创造是人类更加文明化的体现。这种将原本普通的事物和艺术组合竟将艺术的美感表现的如此尽然。她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不能用单调的语言来阐释的。我想对艺术的审美是需要一
14、定的基础知识和情感的投入的。 艺术是属于人文的,这种艺术审美能力是作为每一个现代潮流下的人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理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所选的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包括老师自己的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够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
15、修养水平。 艺术学习对我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总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好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总是能够提起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我们愉快地从中受到教育。这也正与 第3页 现代社会注重大学生人文气息的培养相吻合的。时代在变迁,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感知、领会美,提高审美素质也就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吸纳我们人类那些先进文化成果,抵制不良文化影响,提高其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这才有助于我们获得全面发展,这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16、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大学生艺术审美的学习和培养对造就高素质、完美的人格有很大影响。我们深知:高雅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是高雅文化的集中体现,他们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因此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助于我们审美能力的快速提高。艺术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审美认识深化到观念、再到美感的知觉是逐渐的,而艺术学习与我们的文化修养的密切程度也不可估量的。大多情况下,人的艺术修养程度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容易接受进步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观念,就越能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每一件艺术创作都有其表现自己的目的,都隐含着某种思想的感染。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其
17、感情上的喜、怒、哀、乐与荣、辱、美、丑,都伴随着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发生。我们感官到的一方面是创作者的情感寄托与思维,另一方面是表演者的真情演绎。在欣赏了老舍的话剧茶馆之后,那种 第4页 情感上的赏心悦目,那种心灵上隐隐约约的含蓄美的感受总是让我有所联想,同时也会引发人的一些新的思考。 艺术给我最初的感受总是高深,难以捉摸的,而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赏析已经让我对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感触和思考。我很清楚,单单凭借几个艺术作品的赏析是不可能像专业艺术学生那样有很深的见解,但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欣赏一些高尚的艺术作品对专业的学习总是利大于弊的。在大学学习中,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审美的
18、塑造与培养也是必须的。毕竟以后针对就业,从事这种工作是要求一定的设计能力,但也需要审美能力,一个好的设计或是创意只有是美的,才会让人心动,引起人的注意,进而产生兴趣。这样的互动才会有好的反馈,所以对美的创作的欣赏是很有必要的。试想一个缺乏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差的机械设计者,为设计提供毫无艺术性更谈不上外观美感的好创意、那么势必是很难在竞争中获胜的。我们不能不说-艺术应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修养说到底便是一种人生修养。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不难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和精神认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欣赏就是欣赏者对自己人生和生命的欣赏有一种遥远的距离。对艺术创作的欣赏在
19、一定程度上总是能调动我们的情感共鸣,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索。 我想,艺术教育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艺术是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激发我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 第5页 发展;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及发展的。这种培养是需要更多的投入的,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她,去接近她,这样我们才会在人格上提升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第6页 第四篇:读传播学概论有感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文化产业管理10班010610109王世汉) 我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其实我对自己的这个专业仍然有一些困惑。每当有人问我将来我能干
20、什么时我不知该如何去回答。下一学期我们要学传播学老师让我们回去看一本与传播学有关的书并写自己的读后感。说实话,我看得并不是很投入,因为我真的是看不懂但我仍然有信心会学好它。 初次接触它我就觉得摸不着头脑,我问自己什么是传播学呢。传播学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一系列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其实我对它的认识是从传播学总论开始的。从中我知道了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传播学的大本营在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现实土壤。40年代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传播学提供了必要的概念、模式和方法论。与此同时,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
21、学、新闻学、符号学等诸多学科的彼此渗透,则大大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我发现传播学虽然很广感觉有点空洞但是它还是很丰富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我想,研究学习传播学的确可以让我们有很大的提升。 在传播学研究现状方面我了解到在对传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的众多学者中,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心理学家卢因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而施拉姆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传播学的体系与框架,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我对这些人很陌生,但是我对这些人很是钦佩。正是因为他们传播学才会建立起来,才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变化。在当代学
22、说纷呈、流派林立的传播学界,有两大最有影响的学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另外一个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二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学派它们均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只有传播学派内部的百家争鸣才能更好的促进它的进步。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出现一种甚至是多种研究传播学的学派,也让我们中国人能在传播学上有所作为。 一位专家曾说过,传播实际上是信息流通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错综复杂。如果仅用理论阐述的话,困难很大,难以把握。而模式则能清楚地显示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模式化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传播研究的许多重要成果最终都是以模式的形态出现。
23、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实质,它是一门社会学科。只要在人们之间产生关系,只要传播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技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只要有传播效果,只要存在决定传播价值导向的传播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使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的可能性。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人类一直在改进对于周围事物的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同时又设法提高自身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不断更新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方法论的思考,使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要素。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信息传播技术是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模式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信息传播的技术网络成为一个社会发展形态的神经系统。 我知道传播这一形式远在人类没有出现
24、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每次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的节目时,不由的惊叹世上万物的灵犀种种,它们或许用生存的本能,或是用自己物种特有的语言交流着,却不断传递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人们在诞生并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后,传播途径就大大加宽了。而中国人创造了造纸术、发明了印刷术,并将指南针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众人面前打开了一条无比灿烂和光辉的道路,让西方人知道了老子、孔子,也让我们知道了柏拉图、苏格拉底,也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天圆地方,行船至天边也不会掉下去。再后来,人们议论着:地球不是宇宙中心,月亮上没有嫦娥因为人们知道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是有道理的,而人类登月时,发现那里不过是个荒凉的星球寸草不生;人们征服
25、了各色疾病后,逐渐的看清人类的神秘;而神长的什么样子,活着的人没见过,去世的人也没有办法告诉我们。都是通过不断的信息传递,才有了今天这些认识,对错与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人类才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传播使得这个世界成为整体,不同文明相互融合这就是传播对于我们人类的作用。这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传播学的巨大力量以及它未来的美好前程的发展。 2011年2月1日 第五篇:读政治经济学概论有感读政治经济学概论有感 萨伊(1767-1832)于1803年发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而后于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精义是该书的缩写本。该书在欧洲有着不可质疑的地位,斯图亚特、李嘉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整本书都围绕
26、一条主线展开,即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也是他的副题。因此,我们可以说,整本书的思路、结构一目了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第一篇财富的生产主要围绕为进行生产所必不可少的各种生产要素展开论述生产领域的问题。此外,还论述了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问题。第二篇财富的分配中,萨伊认为分配的对象是价值,因而他首先说明价值、收入的来源和价格的变动。然后指出分配是怎样进行,并分别阐释同生产三要素相对应的三种收入: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收入。第三篇财富的消费中,提到了个人消费并重点探讨了公共消费。在进行各部分的研究中,他遵循了严格的归纳推理的方法,全面分析复杂的财富现象,从而提出了他的关于财富的生产、分配和
27、消费的理论。 本人着重阅读了该书的第二篇和第三篇。 在第二篇中,本人对萨伊的以下观点印象比较深 刻。 第一,萨伊在分析财富的分配时提出,在一般情况下,“最大的利润并不是得自最贵重物品或最不必需物品,而是得自最普通的最不可缺少物品”(p362)、“懂得真正利益的个人和国家,总是喜欢从事商人叫做日常物品的生产”(p364),对我们当今的政府和政策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第二,萨伊根据生产的三要素把收入分为三种收入,充分体现了他科学严格的推理。在简单劳工的收入变动中,萨伊认为粗笨或简单劳动价格的最小变动被看做是严重灾难是合理的。因为,对于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超越财富和超越才能的阶级,利润率的缩小不过使
28、他们节省一些费用,或至多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侵蚀已经掌握的资本。但对全部收入只够维持生存的人,工资的下降如果对劳工本身不是致命的打击,至少对他家庭的部分成员是致命打击。该观点与我们政府关注低层收入者的生活状况不谋而合。萨伊主张政府必须在尽可能不干扰人类事物自然发展的范围内,或在尽可能不妨碍各人自由来往的范围内,保护劳工阶级的利益,对于今天我们一直关心的政府职能转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争取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 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第三,萨伊在产品对人口数量和地区分布的影响时,提出除鼓励生产外,什么也不能永久地增
29、加人口,除侵害生产来源外,什么也不能永久地减少人口。地震、瘟疫等临时性灾难所造成的最大祸害,并不是人口的损失,而是它给人类所带来的苦难。这引发了我们对我国今年所发生的地震、暴风雪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思考。 第三篇中萨伊在课税上的见解非常深刻,而本人对他在公共教育费用上的观点也深有感触。 萨伊认为,首先从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公众的利益,在于增进或促进许多种类的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这些种类当中,很多是个人有兴趣研究的,因而无须由公众负担教育费用;第二,初级科学(读书、写字、算术等)与理论科学,即最低级知识与最高级知识,不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必须由目的在于照顾公众利益的政府当局给予
30、支持;第三,萨伊认为,唯一不容许以公费传授的科学,乃是伦理科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意识到了教育与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对农民工子女的关 注,高等教育的重视等都体现了国家对公共教育费用上的支持。但是目前也有很多的争议,比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的低满意度,低的人均教育投资,以及大学是否应该扩招,费用是不是太高,研究生教育应该自费还是公费等等一系列的疑问很难得到明确的答案。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点,我们必须要解决好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从意识上也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与我们的经济相匹配的精神
31、强国。 另外,读完这本书后本人还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萨伊在写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严格的逻辑推理研究方法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莫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正是凭借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的深刻剖析成就了萨伊,作为一名经济学学习者,我们也应该凭借一颗火热的心和冷静的头脑,关注身边的民众,关注当今社会的经济热点,对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的治学态度,虚心学习前人观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敢于提出与前人不一致的见解,而不是仅仅阅读完就盲目的跟随前人, 即使自己有疑问,即批判性地继承前人观点。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乐于讨论,了解他人观点来丰富自己的见解,做到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文献,了解前人所做的巨大贡献,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看得更远。这也有助于我们提高经济素养,避免盲从的危险。第18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