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939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4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本刊特稿2019 年 1 月,国务院制定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2021 年 4 月,党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光明,前景广阔,必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教学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育人模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2022 年 5 月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与企业

2、需求脱节,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办学动力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停留在表象描述,以研究论文式的经验性文献较多,而对其本质认识不到位,理论深度欠佳等问题。二是研究的受益体的范围较窄。国内的受益体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和企业,通常往往忽视了政府以及社会的主体利益和作用。通过加强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兼顾政、校、企利益共同体,能促使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形成合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地落细落实,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多向赋能,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提供生力军。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一)政府层面:产教

3、融合、校企合作政策难于落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明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制定了相对应的措施和激励政策。政策和措施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不难发现,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仅仅是将国家文件稍微加工,大多数为依葫芦画瓢,绝大部分未将当地产业与职业教育实践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政策相结合,导致产教脱节,可操作性不强,操作措施过于宏观,可操作性较差,成效不突出。政策所涉及的相关部分如何配合,如何分工,如何推进,如何考核,缺少措施,难以施行。另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如政府、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政策

4、难以兼顾各方利益,导致政策较难实施。(二)企业层面:企业消极懈怠,缺乏产教融合动力企业是营利性的组织,存在的本质是追求利益,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短时间不能获利。企业认为没有责任与义务去培养教育学生,对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不认同。因此,企业对于人才培养参与不积极。大多数企业认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于学校,企业只是学生实习或者实践的临时性场所,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仅仅是象征性的参观与简单的工作。另外,企业通常不愿意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付费,认为人才培养的回报周期长,见效慢,实习流于形式。(三)学校层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高职院校往往主导人才的培养全过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往往按照标准进行制

5、定,其他人才培养主体参与很少,造成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忽视职业技能的实训,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随着技术的进步,学校的实训设施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效果较差。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考核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导致学生技能较差。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部分老师通常作者简介:龚勇(1987.05-),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基金项目: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CJRH-202205、JG-202211);泸州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项目

6、(LZJF22C32);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中心项目(CYSC22B005)。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龚 勇1 罗 利1 吴剑桥2,3(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000;3.泸州老窖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泸州,646000)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生命线。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表现积极,企业消极懈怠,解决这种现状的关键是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建立起利益共同体。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

7、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实现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是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关键。本文力图从这些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词 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21(2023)23-0014-03 15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本刊特稿缺乏专业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教师缺乏的学校,通常聘请企业工程师兼职从事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教学技能和经验较少,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高校职称评审通常只注重学术,即重点考核科研论文和项目为主的形式,并未向

8、双师型教师倾斜。双师型教师并未统一的认定标准,也无明确的待遇优势,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履维艰。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一)产教融合的内涵Allan Klingstrom 在 1987 年提出产教融合是产与学的结合、企业与学校双向参与,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Bernd Bruegge 和 Griddle 认为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多元化的合作。国内学者认为产教融是一种政、产、学、研四位于一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校企共建的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理论主要有社会系统论、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联盟理论等理论。从产教融合的字面意思来看,“产”指为满足物质基础需求和服务

9、的企业、行业等社会组织。“教”指学校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产教融合是指“产”和“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为一体,产生新的利益共同体。(二)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是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校在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企双方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各自发挥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弥补各自的短板,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互补和利益共享,是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另外,学生在毕业后可选择直接到企业

10、就业,也可由企业推荐就业。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和当地产业的需求,共建专业,为企业和当地政府培养技术人才,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制定实训方案,为专业为企业和当地产业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办学方向,学校与企业利用双方优势,共享资源,主要围绕企业的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工艺开发等方面。三、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策略(一)引入互联网技术,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化新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大

11、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支撑,要持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创设一个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利益共享的集成化平台,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利益共同体的协同参与。平台为连接政、校、企等多方,将校企合作各方进行有效整合,将学生产教融合的培养全过程融合在平台上,有效提高高校、学生、企业等多方之间互动的频率,促进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构建。(二)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举措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负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监督和考核,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败,各地应出台相应的产教融合政策,为企业与职业院校

12、创造落实落地的政策环境。政府应就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出台法律条文,并配套细化的措施和方案,明确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完善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育人政策,明确各自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角色,确保各方的利益实现,并做好企业和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实施情况的考核和激励,推进产教融合人才的培养。(三)平衡校企双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求及利益学校作为校企合作通常的主动方,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学生实习、实训、就业、专业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企业作为校企合作通常的被动方,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用工需求方面,企业可在实习生中选

13、拔优秀的新员工,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特别是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以经营理念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共赢共生的共同体,如泸州职业技术学与洲际酒店集团、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经营龙涧假日酒店和泸州建国饭店,为在校学生提供双语化实训环境,开展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等实训项目。(四)加强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兼顾政、校、企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将产业和专业有机的衔接,当地产业对学校专业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当地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技术人才的贡献。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点主动调整专业,为地方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政府要发展好当地产业

14、需要靠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这是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政府、职业校院及企业共建课程,以产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使政府、学校、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不同相关者的利益。(五)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架起产教融合新桥梁高职院校的教师迫切需要大批“双师型”教师,既能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力,能较好地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培养出企业索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决定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败。各职业院校应根据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需求和高职院校办校实际,制定“双师型”

15、认证标准,确保教师以“持 16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本刊特稿证上岗”的方式进行聘任,保证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各高职院校应基于院校实际发展需求、教师队伍、专业特色等方面,在职称评审中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确保职称评审成效的最大化,以此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而职业教也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科学技术研发等能力让多方受益,在学校、学生和企业等多方利益体中发挥桥梁的作用。四、结语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职业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职业院校

16、也纷纷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已经形成多种运行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快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当地产业的人才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基于利益共享理念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充分考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利益方的诉求,用利益驱动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合作方各自的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同时,应注重发挥政府的政策激励和保障,协调学校、行业、企业等相关利益体积极构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过程中需求方的对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参考文献:1 俞启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若干问题

17、的思考 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01):1-7.2 谢笑珍.“产教融合”的平衡点在哪里 N.光明日报,2019-01-22(15)3Klingstrom A.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dustryM.Uppsal University,1987:47.4Bernd Bruegge.Teaching an industry-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J.Software Engineerine Education.1992,640,63-87.5Griddle W D.Teac

18、hing ret in the financial and investment industryJ.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and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1993,11(1):19-32.6 戴汉冬,石伟平.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的动因与逻辑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6):19-23.7 唐智彬,石伟平.比较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J.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75-79.8 李剑.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机制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3):1-6.9 李永喜,王洪军,景向欣等.校企

19、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2):51-52.一、凉山州彝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凉山州双语教育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优的艰辛历程,凉山州双语教育事业虽在不断的成长,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缓慢,双语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探索萌芽阶段:1978 年21 世纪 90 年代末自 1978 年形成的两类模式,是指恢复各科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开设一门彝语文的双语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让民族地区的语言得到了传承,同时也保护了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在

20、1984 年又提出了一类模式,即各科均以彝语文为主的教学语言、开设一门以汉语文为辅的双语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对象是彝族聚居区,母语为彝语的学生群体,为其开设一门汉语是为了培养彝汉双语兼通的人才。(二)逐步发展阶段:21 世纪 90 年代末2017 年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努力,探索和总结出了“双语教学,两类模式,两次分流,四级规划,两次接轨”的办学形式和教学经验。于 2005 年 1 月,凉山州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体现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价值。该文件对于上一阶段的两类模式有了更加具体的指示。(三)加强完善阶段:2018 年以后随着双语教育的不断成长与改进,

21、凉山州于 2018凉山州学前彝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陈 婷(西昌学院,四川西昌,615000)摘 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良药,是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手段。凉山州彝语双语教育虽历经了几十年的艰辛,促进了彝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但在学前教育方面仍存在着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师资队伍薄弱、园所条件简陋等问题。应积极转变彝族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园共育、坚持标本兼治,抓好彝汉双语教师队伍培训、保证教育资金精准使用,不断优化园所资源配置等方面采取措施。抓好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共同推动凉山州学前彝语双语教育的发展。关键词 凉山州;彝汉双语教育;学前教育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21(2023)23-001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