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课程思政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8736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程思政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课程思政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 2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eb.2023 第 24 卷 (Social Sciences)Vol.24 增刊第 2 期 课程思政 基于课程思政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朱志武(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摘 要: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了每一个高校和教师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材料力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对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

2、施的具体措施。力求推进材料力学课程思政落地生根,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心理素质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词:教学设计;实施路径;教学模式;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交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学生学习成果关系的研究(JTYB20-79),西南交通大学教改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力学学科、拔尖人才课程体系实践与创新(20201018-02)作者简介:朱志武(1974-),男,四川成都人,教授,主要从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一、引言 课程思政的概念在 2014 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主要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

3、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上单纯知识的传递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心理素质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对新时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近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因此我们不能再局限于培养只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也要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引导学生

4、的思想精神健康成长。在新时代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这两个条件下,课程思政建设已经从地方试点转变为全国推广,探索有力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以及方法成为了每一个高校以及教师需要全力解对待的问题2。二、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材料力学 是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力后的形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失效和破坏的准则及相关理论,增刊第 2 期 169 朱志武 基于课程思政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主要是研究构件(主要是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课程。一般是工程力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作为传统工科的基础课程,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复杂性、客观性,以及教师学生思想的相对“古板”,材料力学

5、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专业知识的宣讲,并且 材料力学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中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是围绕知识与行业技能提出的,没有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的切入点不易寻找,很难在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同时,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愿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教师的思维惯性与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推广,碍于自身思政能力与课程改革积极性,教师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作为新时期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交叉融合的新途径,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在当前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

6、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模式落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考核方式的认定都没有对课程思政做出具体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挖掘思政元素,学生也感受不到思政的重要性,从而在整个教学中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教师思政元素缺失,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缺乏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缺乏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难以向学生传递思政元素。因此,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如何改善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材料力学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显得较为枯燥,大部分为公式的讲解以及例题的分析,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能够挖掘的思政元素非常有限,教师在

7、课堂上一般也只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仅仅只有单纯的专业知识的传递,鲜有精神思想以及价值观的传递。因此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精神价值观的引导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校和教师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改变绝不是单纯一个老师就可以完成的,从培养计划的设计、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编审选用、教材课件的编写、成绩考核的认定方式等各方面的每一位工作者都需要去思考如何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与标准,最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再加入自己所能传递出的思政元素,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变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少思政元素的现有模式,创新课

8、堂教学模式3。具体来说,主要为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目标的设定对各个教学环节起着纲要和导向作用,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材料力学课程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方面以及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精神素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培养身心健康,兼具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成为能够解决问题、创造未来的工程科技人才。课程目标发生变化后,相应的考核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手段,材料力学课程的考核方式降低了期中、期末等考试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提升了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更好的给予了教师在课堂以及课后挖掘考核学生思政能力的权力。

9、同时,在教材内容与课件的编写过程中,可以修改原有缺乏时代性的教材,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变的前提下,在教材与课件中添加更多的思政元素。例如 材料力学 在课件编写过程中,添加了很多“典范工程、“超级工程”,例如赵州桥、港珠澳大桥以及三峡大坝等,教师在分析它们力学特征,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国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解到这些工程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使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民族自信跃然心中。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很多学生习惯于在互联170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4 卷 网上汲取知识,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

10、工具的转变,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材料力学现已搭建完备的网络学习平台,在平台上老师发布作业与实验任务,学生们可以观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提交实验报告。这样既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材料力学创新开展讨论式与探索式教学方法,与体育、电气、机械、以及经管四个学科组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教师们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 PBL(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驱动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构建出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师生互动密切的一门面向未来的课程。在课程中,学生们大胆猜想、相互合作、认真讨论、仔细验证。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

11、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很好的挖掘传播思政元素。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综合全面的提升自己。目前,跨学科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已被收录到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肯贝恩教授教育专著的超级课程案例库中,也被成功认定为首批国家线下一流课程。这证明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未来,我们可以尝试更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传统的工科学科也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捕捉与传播思政元素也将变得更加轻松。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关键在于任课教师是否具备思政育人能力。高校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比较

12、专业,但是部分工科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观念传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并且他们认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由专门的思政课程来承担,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认识不足。同时,一些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想在课程中去实施,但专业课教师积累的思政教育素材有限,缺乏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能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课堂思政建设工作。最后,高校教师尤其工科教师科研压力大,许多教师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性不足,探索与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就成为了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自身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以

13、及课程思政积极性不足这三个方面4。首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问题,高校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时开展讲座活动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问题,使课程思政建设的概念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心里。同时,应鼓励支持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青”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其他教师起一个表率作用。其次,对于自身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问题,学校以及学院进行思政建设培训,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内容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并且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以及教学能力培养。不同学院,学科可以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团队为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共建,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配备一位思政教师,进行“一对一”学习和交

14、流,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并且也应该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开展不同学院、不同领域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优秀教师交流、经验共享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观摩教学,教师们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将先进做法及时融入到自身课程思政建设中去,也将自身教学的特色和优点及时与其他教师进行展示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专业课教师成为一名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多功能”教师。最后,对于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学院、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明确对育人因素、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测评指标,开展课

15、程思政实质性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政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并且可以建立“双评估”评价体系,重点考量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融入度和对学生的增刊第 2 期 171 朱志武 基于课程思政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影响度,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启发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际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务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五、结论 课程思政建设要抓好主战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的目标设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教材内容的编写都需要融入思政元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缺乏

16、时代性以及思政元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作为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挖掘传播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上时刻保持先进性,不脱离教育的本质,不脱离时代的背景,不脱离社会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爱国敬业的崇高理想、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同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使高校、老师和学生具有课程思政的基本意识。并应大力培养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

17、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最后,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使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的绩效以及聘用息息相关,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只有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才能使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根发芽。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2 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3 韩四海,吴影,李佩艳,李璇,郭金英,罗登林,岳崇慧,徐宝成,刘建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2):224-225.4 刘静,万明,赵小惠.“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J.大学,2021(50):110-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