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5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地域类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12题。1.下列能反映图中的事例有()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往往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B.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C.产品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与各零部件生产厂家之间的集聚D.体积小、质量轻、价格贵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集聚2.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过程只能自发形成,不能规划建设B一些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系简单,通过过程,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如鞍山钢城C.一些相互联系的工厂通过过程发挥不同地方区位优势,可形成工业分散现象D.
2、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过程,形成了工业重镇解析:本题从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图切入,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第1题,科技要求高的工业常常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故B项错误;C、D两项属于工业分散。第2题,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地域有的是自发形成的,也有的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因内部联系复杂,常会形成重要的工业城市。答案:1.A 2.C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34题。3.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化工工业 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有色冶金工业A. B. C. D.4.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
3、通压力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利于集中治污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 B. C. D.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均适宜发展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第4题,为节省运输成本,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两地区均接近原料、燃料基地,从而形成了工业地域。答案:3.B 4.D(2010年徐州调研)下图为“某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对该镇服装产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较为完备B.生产附加值高,企业利润丰厚C.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过程集中D.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市场均在海外解析:读图可知,该镇服装产业的生产阶段
4、拥有全方位的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答案:A6.该镇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的最主要原因是()A.集中治理工业污染B.交通便利,利于产品集散C.增加就业,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协作解析:该镇各类服装企业高度集中,是为了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开展生产协作,获得规模效益。答案:D(2010年通州调研)读“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79。7.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8.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C.劳动力因素
5、D.市场因素9.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C.人口迁移 D.西气东输解析:据图可读出,明显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市场因素导致该产业向我国东南沿海集中,并引起大量民工由内地迁往东南沿海。答案:7.C 8.D 9.C(2010年南京调研)读鲁尔区各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回答1011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表示第二产业,b表示第三产业,c表示第一产业B.1985年后,a产业就业人数迅速升高的原因是积极发展新兴工业C.从1970年开始,b产业就业人数逐年下降的原因是鲁尔区经济一直处于衰落D.1999年,第三产业就业
6、人口所占比重达60%以上11.鲁尔区从1970年约220万人到1983年约195万人,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鲁尔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但招募了大量劳动力B.鲁尔区因传统工业的衰落,有大量人口迁出C.鲁尔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很高,但有大量人口迁往到南部斯图加特等地D.既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也有人口迁移影响解析:第10题,从1999年整个鲁尔区就业图中知三个产业总人口近似为230万人,其中a第三产业约138万,b第二产业约72万,c第三产业约5万人,所以第三产业约占64%。第11题,人口数量变化是机械变化和自然增长的共同影响。答案:10.D 11.D“微笑曲线”是用于说明电脑行
7、业不同的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1213题。12.“微笑曲线”随时代的变化说明新兴工业的特点是()A生产规模小,增长速度快B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较高C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D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研发所花的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例较高,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且还有增高的趋势。答案:B13.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重要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广泛参与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而生产多处于“微笑曲线”环节中的()A.销售 B加工制造C.零件生产 D研发解析:中国积极参与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但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素质相对较低,目前参与的主要是加工制造这一环
8、节,附加价值较低。答案:B(2010年广州模拟)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据此回答1415题。14.两地产业集群的共同点是()A.都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B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C.从业人员都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D.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15.关于温州制造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企业以原料导向型为主B.劳动力的投入仍比较大C.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D.产品大量销往国外解析:第14题,由材料描述两地都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得知两地人们都有勤劳和勇敢的冒险精神。第15题,温州制造业的
9、生产模式是类似于意大利普拉托的生产模式。该地区大多数属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的投入较大,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产品大量销往国外。答案:14.B 15.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 目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包括“光谷”)的热潮正在全国掀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已经先后提出在今后510年内建成“中国硅谷”“华中硅谷”“西部硅谷”等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政策倾斜、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1)“硅谷”的称谓源于 (国家),区内以 工业为主。(4分)(2)与北京相比,从区域位置角度来分析深圳建设“硅谷”的优势与不足。(6
10、分)(3)我国“硅谷”要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应承担哪些职责?(6分)(4)你赞成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做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解析:第(1)题,美国的“硅谷”堪称高技术工业的杰出代表,区内以电子工业为主。第(2)题,高技术工业的一大特点是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这是北京有别于深圳的优势。第(3)题,这些都是影响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为企业提供优越的生产环境和智力支持。第(4)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美国 高技术(或电子)(2)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和澳门,对外联系方便,便于先进技术
11、和产品的输入。与北京相比,深圳的知名大学与科研机构不多,科技实力不强。(3)大学、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政府营造广阔宽松的创业空间、良好的法制环境;企业放眼世界,将企业做大。(4)反对。理由:重复建设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建立中国“硅谷”困难重重,特别是还不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好的经济环境。(赞同。理由:加快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17.(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是从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材料二 1985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
12、的位次变化图。根据1985年到2003年的18年来部分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可以把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动态类型划分为四种: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下降型。 (1)图中属于较高水平波动型的是第 类地区,高水平稳定型的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2分)(2)1985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没有发生变化的省区是 ,其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5分)(3)19852003年福建省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情况是 ,试分析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4)辽宁省属于 ,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情况是 。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对该省的振兴有何借鉴
13、意义?(6分)(5)最近,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省市都调低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出了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转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效益东部”应加强的措施是(双选)()(2分)A.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工业B.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C.引进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D.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解析:从图中可知类为高水平稳定型,类为较高水平波动型,类为低水平波动型。各省份中新疆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竞争力无太大变化;而福建因前后时期不同的政策和技术力量,竞争力发生了大幅变化。辽宁省在第类,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辽宁的名次下降。辽宁省与德国鲁尔区都是著名的重工业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
14、此辽宁省可借鉴鲁尔工业区的成功做法。“效益东部”的含义是指依靠科技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浪费。答案:(1) 东部沿海(2)新疆 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需举例才能得分);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3)上升最快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劳动力廉价丰富、地价低、政策支持等优势区位条件;邻近台湾和港澳地区,具有侨乡优势。1985年以来,吸引台湾和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资金,使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高(4)较高水平波动型 下降 改善传统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科技水平高的新兴工业,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完善交通网。(5)BD- 6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