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活动《气 味 瓶》
一、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各种物品气味,难点是将同种气味的物品归类。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以下教育目标。
二、设定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各种物体的气味。
2、分辨不同气味的物品,学习将气味物品分类。
三、活动准备
1、各种有气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酸梅、风油精、樟脑等(可请家长协助搜集)。
2、胡椒罐(或底片合盖面挖洞)。
3、课前与幼儿一起感知各种气味。
四、活动过程
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学的过程分四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是导入部分,因为在活动前幼儿已做了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活动一开始就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把话题引到:“你都闻过哪些气味?你来说说你闻起来有什么感觉?”。因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时候老师引导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要及时鼓励或肯定幼儿的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小结。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形容词来形容各种气味,如:香香的、臭臭的。这样既增强了这个环节的趣味性也潜意识的丰富幼儿的词汇。
第二部分是幼儿自由探索阶段,这也是本次活动中的重点所在,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运用感官感知各种气味,解决本节活动的重点问题,在本个环节我采用了小组探索讨论的方法来进行,每组有针对性给幼儿提供不同的气味,每组幼儿在探索时相互交流。因为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平时这种交流分享的机会不多,所以本环节也是对小班幼儿的一种交往能力培养的积极尝试。老师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并及时给幼儿提供引导。这一环节幼儿通过探索各种气味,嗅觉经验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第三部分是讨论分享阶段,幼儿经历了尝试 、探索、交流的环节后,很自然的过渡到分享这一环节。这里老师要对每组幼儿针对性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积极说、大胆的说,老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与别的组不一样的气味。在和幼儿集体讨论后就会得出气味的多样性。这一环节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样在与小朋友分享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第四部分就是运用游戏的方法对已有这些气味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对小班的幼儿有一定难度,这也是整个活动的难点所在。所以我根据这些实际的情况,为幼儿提供了简单的两组气味的配对,这样也更能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整个环节重点运用了游戏法和操作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气味的不同,帮助幼儿解决了分类这个环节。幼儿分类后做简单的分享后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注意自己身边的各种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