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路路面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加强进场材料检测和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松铺系数,保证压实厚度;控制碾压遍数,保证压实度等。
1、原材料检测及级配控制措施
(1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粒料级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 粒料级配按经批复的配比控制准确;正式使用前,必须对拌和站进行调试和动态标定,确保拌和机运转正常、各料仓供料速度稳定、水的添加计量准确。
2、摊铺厚度保证措施
(1)对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核,在施工过程中对仪器进行检验,发现偏差及时进行校正,保证仪器的准确是控制好厚度的第一步。
做好水准点加密与平差的工作保证水准点高程准确可靠。
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测量,杜绝因为主观原因造成的测量误差而影响到底基层的摊铺厚度。
(2严格控制下承层顶面标高和平整度,在设计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宁低勿高。同时控制顶面标高为下基层的摊铺做好充分的准备。
(3材料级配的变化会导致摊铺过程中松铺系数的变化,进场材料尽量使用一个料场的材料,保证材料的级配相对稳定。
(4) 摊铺机摊铺标高通过行走钢丝绳控制,缩短支撑立杆间距,钢丝绳拉紧,防止钢丝绳下凹。
(5) 机械设备的工作速度和振动频率的变化对松铺系数也有较大的影响,要求机械操作手认真负责,不能忽快忽慢,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的振动频率也要固定不变。
摊铺时配备两台同一机型的摊铺机,以保证垫层摊铺厚度均匀一致。
(6) 第一作业段碾压后及时进行顶面标高和厚度检测,及时调整顶面标高和松铺系数;在摊铺过程中跟踪检测松铺厚度。
3、防止原材料串料措施
(1) 料仓挡墙采用3m高钢筋混凝土隔墙,为防止原材料串料,在料仓隔墙顶部使用碎石袋对不同粒径的集料进行分割。
(2) 对拌和设备的上料仓进行改装,在各料仓加装50cm高厚度10mm的钢板,防止上料时出现串料。
4、防止混合料离析措施
(1) 拌和过程控制措施
对拌和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及时检测混合料级配,一旦发现配料不准确,及时进行调整。
严格控制含水量,对集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据此对拌和用水量进行调整,尤其注意对开盘拌和料的检测,混合料拌和均匀,无明显离析现象,经检验合格且拌和站运转正常方可出料。
(2) 装料、运输过程控制措施
安装拌和站时,减小拌和站卸料与运料车间的高度。
装料分三次成“品”字型装料,车辆前后移动,第一、二次分别向车辆前后装料,第三次卸在车厢中部。
对便道进行整修,保证便道的平整、密实,减少车辆的颠簸。车辆行驶时尽量避免急刹车。
(3) 摊铺过程控制措施
在保证摊铺厚度的前提下,螺旋分料器叶轮下缘与下承层的距离调低;选用大直径叶轮,降低转速;螺旋分料器有2/3以上埋入混合料;在螺旋分料器的中央和边端安装反向叶片,充分发挥螺旋送料器二次搅拌的作用,减少离析的发生。
在摊铺机前挡板加设橡胶板,防止竖向离析的发生。
摊铺机采取与拌和机的拌和能力和运输能力相匹配的速度行驶,尽量避免中间停顿。
为减少离析,在收斗时存有一定数量的混合料(约1/3),并尽量减少收料斗两侧翻板的翻起次数。
安排专人负责双机平行作业时接缝处的管理,及时清除滚落的粗集料,防止形成离析。
在摊铺后安排专人及时检查,发现小面积离析,立即进行人工处理。如发现粗集料窝状离析,立即铲除,用新拌和料填补,并注意填补的厚度,保证在碾压后与周围保持同一平面。
(4) 碾压过程控制措施
压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从低侧向高侧。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