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3.位于北大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方面,北京大学有着光荣的传统。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阵地,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4.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5.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兴起,下图反映的是推行平民教育的主要目的,试给该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
A.大国臣民秉承救亡图存
B.平民教育?压迫平民?
C.良好公民肩负国家责任
D.男女平等
6.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7.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8.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该实物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研究的直接史料?( )
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
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
C.国民党及其排满反帝思想
D.中华革命党及其反帝反封指导思想
9.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 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从中得出的推断是( )
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 ②学习西方成为社会思潮 ③维新变法思想兴起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A.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B.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11.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此言反映了( )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12.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的时期,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3.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下图是陈云同志的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映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这场讨论是针对于( )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14.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的群众游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群众游行的主题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其中“思想篇”的标题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
A.《改革开放》《奋斗创业》《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奋斗创业》《科学发展》《世纪跨越》
C.《奋斗创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世纪跨越》
D.《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
15.人类文明的发展体现在新的思想对前面的某思想的批判。以下各组思想中,前后两个思想有批判关系的是( )
①理学←心学 ②心学←“经世致用” ③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共40分。)
16.(14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午)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还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孔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当时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设立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一个政治派别?他们试图通过大学堂的创办宣传怎样的思想?由大学堂的章程及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是否达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与辛亥革命的什么指导思想相吻合?(2分)
(4)上述材料还不够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请你策划一下,还应再搜集一组哪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相关资料?其最典型学校应是哪所?(4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3分)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18.(14分)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图1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3分)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第四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1-10 CBDCA DDBCB 11-20 DCBDA BBCBB 21-25 ABDDA
26.(1)政治方面: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革命或改革纷纷展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思想方面: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自由主义思潮兴起。(6分)
(2) 代表作家与扛鼎之作分别是: 拜伦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雪莱: 《西风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贝克特:《等待戈多》(9分)
(3) 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
27.(1)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现代派。(4分)
(2)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
风格特点:重视光和色彩的应用。
前期:莫奈。后期:塞尚、梵·高、毕加索。(8分)
(3)主观因素逐渐压倒客观因素。(2分)
28.(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核心内涵: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迷信。(3分)
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推动了欧洲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学术文化的进步;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含义: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精确描述宇宙运行。(2分)
思想价值:有利于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
(3)观点:动植物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生物进化以自然选择为基础;人类都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原因:第一次对生物进化做出了科学解释;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彻底否定了长期流行的上帝造人说;有利于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并且得到认可。(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 6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