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可怕的文化人主导的舆论(4.22).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379731 上传时间:2024-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怕的文化人主导的舆论(4.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可怕的文化人主导的舆论(4.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近有人出了本书,叫《郎咸平说对了吗》,引起不少争论,微博上叶檀每天都要转上那么几段,看得我心生厌烦。某天终于忍不住去想:如此的舆论受人追捧,如此作家迅速串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然后,得出的粗浅认识是——因为此类言论总是站在读者的角度(特别是弱者的角度,暂且不论这一类弱者之所以弱的原因),鼓动他们对社会不满,对制度不满,对政府不满,把读者处于困境的原因统统归结于外部环境。事实上,鼓动一些不得志,或者不那么得志的人对现实充满敌意,对当权或者当下的游戏规则反感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因为指责外界总是比反思自我来得容易。 一个人上班吊儿郎当,一直得不到上司的欣赏和提拔,如果有人跟他说上司是因为容不下有才华的人所以对他心存间隙,他一定会相信。一个女孩自私任性,朋友渐渐都疏远她,如果有人对她说朋友是嫉妒她的美貌而离弃她,她也会愿意相信。一个男人愤世嫉俗和自我中心而导致女友离开,如果女友后来的男朋友很有钱,人们说你女友真是个爱钱势利的女人,他也一定相信,即使女人离开他的真实原因是他不思进取,邋遢自私……要承认自己能力有缺陷,要承认自己难以适应现世的游戏规则,要承认自己不努力不上进,都是极其痛苦的事情,但是痛恨和唾骂外界,却来得相当容易,一方面足以自我安慰逃避责任,一方面可以享受发泄的快感。正因如此,那些帮助我们逃避责任,鼓动我们唾骂外界的言论得到持续的追捧。 想想古代的圣人以及宗教的传教人士,总是企图安抚人心中的不满和焦躁,教他们容忍和善良,而现在相当一部分所谓知识分子则以使人们心怀怨恨或对社会失望对生活绝望为己任。许多自诩聪明和睿智的人认为古代圣人或者传教人士所做的是“愚民”的行为而大加抨击,宣称唯有揭露和唾骂才是教人们觉醒的最好利器。我却以为,这是因为劝人为善是比劝人为恶要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工作,让人们爱社会是比鼓动人们憎恨社会更需要耐心和技巧的事情,是这些人做不来的。于是,不负责任的专家们,为获得一时的声名鹊起选取了更急功近利的方法,批判这个,批判那个,只要人们心中有稍许不满,就火上浇油,大肆煽动。 我不是说批评不好,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永远忍不住抱怨,忍不住反思,忍不住说不好,才有了改进和向上的力量。可是,不尊重事实的批评,过于卖力的煽风点火,毫无节制的煽动民众愤愤然的情绪,不好。网络媒体上的社会新闻,满眼的人间惨剧,这里大学生恶性杀人,那里儿子弑母,或者幼女卖淫,或者儿童拐卖……每天这样的新闻狂轰乱炸,好像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要么变态了,要么正在遭受变态的折磨。事实上,除了特别官方的一些媒体言论,已经很少媒体在报道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了,加之很多人对官方媒体又有某种程度上的抵触,最终那些正面的事迹和人物就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就快要销声匿迹了。 最近老有人抱怨这个时代难以造就大人物,纷纷怀念起往昔“大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我们没有了季老这样的文化大家,但是我们仍然有出色的科学家,了不起的艺术家和卓越的企业家,我们的国家虽然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确确实实是富强起来了。这个时代造就了送嫦娥奔上月球的人,造就了将中国文化送往世界的人,造就了年纪轻轻掌控数亿资产引领数万人往前冲的人,我们有许多凭借智慧和勤奋获取幸福的人,或者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 撇开满眼满耳的负面新闻、怨声载道,认真思考二十几年来我自身的生活变化及身边的人的生活变化,显而易见的,勤劳的人大部分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农村的叔伯堂兄们有了更大的房子,有了代步的摩托,有了更漂亮的衣服,有了更丰富的娱乐生活,他们开始关心国家政策,开始学投资,他们开始关注膳食平衡。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在进步的社会,而一定要忽视这进步或者认为这样的进步不值一提,那就是不尊重事实。当然这同样是一个需要更多进步的社会,这也是事实。 如果我们把制度、权力、垄断作为我们不努力的借口,说明我们逃避现实,胆小懒惰;如果我们不对制度、权力和垄断说一声不,说明我们麻木不仁、迂腐怯懦。我们应该多看,多听,更应多思考,我们应该有冷静的头脑和向善的心,应该有改变规则的勇气和获取进步的智慧。在这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对这社会都应担当一份责任,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们,更应该担当起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任。那些所谓思想深刻,道行高深,学识渊博的精英们大放厥词的力气如果能用来改善这个社会,要实惠和受人尊敬得多。当然,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他们怕这其间的种种困难,怕自己的无能赤裸裸被展现。 以前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可是如今不乏知识分子沽名钓誉,祸害社会。除极恶劣的连环杀人犯或者重大事故肇事者,单凭暴力犯罪的人,杀死一个人受到的惩罚往往就是致命的。可是居心叵测的文化人,多上几次节目,多写些博客文章,多出几本书,其言论可能谋害成千上万人进取的信心,却收获金钱和崇拜。很多人说我们的大学教育缺失,培养不出大师,我倒不觉得培养大师是大学那么重要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大批品性纯良、爱国、爱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本着改进的目的批评体制,才会本着治疗的目的戳穿社会的脓包,才会在对现实不满中致力于改进,而不是追名逐利而妖言惑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