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各种管路滑脱的预防预处理
一、气管插管
1、意外拔管预防:
(1)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宣教
(2)导管固定:剪1条长约35cm、宽2cm的胶布,从一端剪开32cm,未剪开的一端固定在颊部,将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剪开的一端胶布以气管插管外露部分为中心,交叉固定在另一颊部。要放置牙垫,防止患者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除胶布固定外,可加用扁纱带于枕后打一死结,松紧度以容纳1个手指为宜。
(3)正确掌握插管深度:
(4)气囊管理:
(5)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和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
(6)合理使用镇静剂:烦躁不安、长期留置导管者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利于治疗。
(7)呼吸机支架固定: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导管后要有一定的移动度,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导管拔出。支架和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应尽量靠往呼吸机方向,并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患者头颈部活动时导管不发生滑脱。
(8)常规护理活动时防滑脱:制定有关导管护理操作的步骤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操作完毕均要将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道固定牢靠才可离开。
(9)监测和急救:凡有人工气道者严密监测意识和生命体征,尤其做好呼吸机和氧饱和度的监测。备好急救药品和插管导管等抢救器材。
(10)加强责任心
2、意外脱管的处理
1、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对未完全脱出的导管,应先抽出囊内气体,以防拔出时损伤气道粘膜;
2、立即吸痰。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重新插管做准备。
3、面罩加压给氧。对于自主呼吸好的患者,吸痰后可行鼻导管给氧并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对于无自主呼吸者在准备气管插管同时,首先打开气道,再用面罩加压给氧并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待纠正缺氧症状后再重新插管,对于插管困难者,可持续面罩加压给氧;
4、紧急床旁气管插管。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二、气管切开套管
1、 意外脱管预防:
(1)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
(2)固定带松紧适宜
气管切开套管颈部固定带是保持套管正常位置的重要手段。护士每班应检查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如发现固定带与皮肤之间容纳超过一指应及时调整。注意不要打活结,以免自行松开。如为全身水肿或颈部皮肤松弛的患者,可适当紧些,以不影响颈部血液循环为准,并及时根据颈部水肿消退情况调节松紧度。
(3)气管切开口太长
及时观察和处理切口,每天常规切口换药,及时观察伤口的情况。对于气管切开口未进行缝合的患者,进行吸痰、翻身等操作时应将呼吸机管道放置妥当,避免牵拉。置管2~3 d凡士林纱条取出后应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并重新调整套管的位置。对于切口长度超过5 cm的患者,应通知医生给予一定缝合,可在切口上端缝1~2针,但勿在切口下端缝合,以便引流及换管
(4)及时充气和观察套囊套管放置后,应向套囊内充气
套囊充气还可使套管固定在气管内一定的位置。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硅胶气囊内一定的压力可产生气体渗漏,因此应每班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及时充气、测压,以保证气囊充气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倾听充气不足而从口腔中发出的漏气声。如发现充气后气囊外置、充气囊仍干瘪及气道内产生漏气情况,应考虑气囊破裂,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套管。
(5)使用加长型气切套管
对颈部粗而肥厚者,进行气管切开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长型气切套管。插有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出现颈部肿胀,首先应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度,同时床旁及时准备好可调节长度的套管及气管切开包,必要时及时更换。
(6)防止自行拔管
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和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并酌情给予适量镇静剂。
(7)避免呼吸机管路过度牵拉
2、意外脱管的处理:
套管脱出的判断:套管一旦滑出气管外,患者即出现经皮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全身发绀进行性加重;患者可出现情绪紧张、烦躁、呼吸浅快、大汗淋漓、意识逐渐不清等;机械通气患者可出现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报警,呼出潮气过低报警。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在排除其他病情方面的原因外,应考虑套管滑出,并立即报告医生,
紧急处理:抽尽气囊内的气体,剪断固定带,使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对长期气管切开已有窦道形成者可将气切套管顺气管弧度进行插入;对于套管完全脱出或气囊破裂者,应在密闭气管切口下进行口鼻腔简易呼吸囊通气[3],同时配合医生将气管切开套管重新置入或更换置入,固定妥当后,接呼吸机予高于70%的氧浓度吸入,直至经皮氧饱和度稳定大于90%以上后方可渐减至原始氧浓度,30 min后行血气分析。
三、中心静脉导管
1、 意外脱管的预防:
(1)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
(2)固定敷料的选择:存在自行拔管风险的患者均应应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
(3)导管的内外固定:导管要进行无菌胶布内固定或必要时进行缝合固定,导管外有效的蝶形固定,固定部位要避开关节及凹陷处,以免因患者活动、颈部伸屈、咳嗽而移动。 Picc可以用弹力绷带或自粘式绷带固定在贴膜外。
(4)有效的约束:对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予以约束带适当做腕部约束,约束带下垫以毛巾,防止过紧使皮肤发红、发紫,但要注意上肢活动度,考虑到即使躯体移动后亦不能使手触和导管,必要时胸部加一约束带固定。
2、意外脱管的处理:
(1)发现导管脱出,立即给予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出血
(2)安尔典棉签消毒穿刺点:待干后予以无菌纱布覆盖连续3天
(3)通知医生
四、胃管
1、 管路滑脱的预防
(1) 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
(2) 鼻胶布的妥善固定:每日更换鼻胶布;
(3) 进行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脱出
(4) 每次鼻饲前的观察长度
2、 管路滑脱的处理:
(1)
五、尿管
1、 管路滑脱的预防
(1) 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到位的健康宣教
(2) 气囊的
(3) 患者手的有效约束:
2、 管路滑脱的处理
附: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 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 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使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2)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给予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3)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至脱管。
(4)更换固定系带时,应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