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379706 上传时间:2024-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1单选题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

2、反应,还原剂是CO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答案:C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

3、染空气,选项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答案:D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4、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

4、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A碳B硅C磷D碘答案:A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故选A。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稀盐酸B读取液体体积C气体的验满D处理废弃药品答

5、案:B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气体验满时,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7、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中小花变红,实验、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

6、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D分析: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故A正确;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故B正确;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C正确;D、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D。小提示: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8、“碳家族”的成员很多,

7、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C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答案:D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

8、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10、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A导管连接B胶塞塞紧C气体验满D气体收集答案:A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符合题意;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

9、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故选A。11、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ABC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

10、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综上述分析,都符合题意,故选:A。小提示:注意结合压强概念去理解反应装置的原理。12、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答案:BA、单质

11、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碳的一种单质,选项A正确;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化合物,选项B错误;C、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电性,选项C正确;D、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热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热性,选项D正确。故选B。13、NO是一种无色气体,实验室制备NO必须用排水法收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NO难溶于水BNO会与氧气反应CNO有毒DNO密度与空气接近答案:A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至于它为什么只

12、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密度与空气接近或能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反应等。故选:A。14、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答案:C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由

13、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故选C。15、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物质中阳离子符号为Ca+2C物质由2种元素组成D物质和发生反应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答案:BA、物质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物质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D、和发生反应转化为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C+CO

14、2高温2CO,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多选题16、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溶液各5g如下图1所示。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下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资料:(1)过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HCO3,(2)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g。A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该实验中CO2完全反应C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小于1

15、0%D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答案:BCA.由图像可知,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此选项正确;B.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即二氧化碳是过量的,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C.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10%,此选项错误;D.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比较曲线最终端压强可知,a的最终端压强最大,因此二氧化碳剩余最多,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

16、2,此选项正确。故选BC。17、下列有两项的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它们是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B施用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C用石灰水浸泡过的鸡蛋可以长时间保鲜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长期溶蚀石灰岩,形成了美丽的溶洞答案:AC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有白膜;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淀粉和氧气;C、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可以把鸡蛋上的小孔堵住,使氧气和细菌无法进入蛋壳;D、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或压强变小又会发生分解反应

17、重新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AC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然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B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在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装氯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答案:BCA、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A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选项正确;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此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C选项正确;D、实验室中加热氯酸

18、钾制取氧气时,无需在装氯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D选项错误。故选BC。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氧化铜和木炭粉观察颜色B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产生水雾C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D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剩余物质中回收二氧化锰过滤、洗涤、烘干AABBCCDD答案:ACA、氧化铜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符合题意;B、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产生水雾,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C、氮气和二氧

19、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均熄灭,无法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剩余物质为二氧化锰和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过滤、洗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故选AC。20、如图所示CO2的制备装置中,可以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ABCD答案:ACDA、球形干燥管,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排出球形干燥管,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出口气体排出气压减小,液体流入干燥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B、分液漏斗只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

20、;故选项错误;C、铜丝可以上下移动,能控制固体和液体接触分离,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D、有孔塑料隔板上放固体药品,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出口气体排出气压减小,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此装置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故选:ACD。21、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C只能通过分解反应实现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答案:CDA、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CO具有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生成CO,化学反应方程式:CO+CuOCu+CO2,可

21、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不符合题意;B、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Ca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点燃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22、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反应为分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基本类型不相同,符合题意。故选CD。2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A滴加稀盐酸后,大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a处的溶液先变红,一段时间后又变紫C烧杯中的蜡烛由上而下先后熄灭Db处澄清的石灰水开始时逐渐变浑浊答案:ADA、滴加稀盐酸后,大试管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B、二氧化碳向右移动时,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一段时间后不会变为紫色,故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蜡

23、烛应该由下至上逐渐熄灭,故错误;D、b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逐渐变浑浊,正确。故选AD。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答案:BC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符合题意;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故选BC。24、下列依

24、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燃烧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D除去CO2气体中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ABBCCDD答案:ADA、木炭具有可燃性,二氧化锰不能燃烧,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可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或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氧气会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生成新的杂质,可通过灼热的铜除去

25、氮气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2气体中的CO,故选项正确;故选AD。小提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25、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ABCDX大理石与稀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氯酸钾Y浓硫酸浓硫酸浓硫酸浓硫酸ZCO2H2O2O2AABBCCDD答案:AC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

26、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错误;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氧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选项错误;AC。填空题2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氧化铁_。(2)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_。(3)氯化镁中的阳离子是_。(4)2个氮原子_

27、。答案:(1)Fe2O3(2)CO2(3)Mg2+(4)2N解析:(1)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引起温室效应。(3)氯化镁中的阳离子是镁离子,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镁离子表示为Mg2+;(4)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为:2N;2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搭配装置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石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答案:制取气体前,首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经检查装置

28、气密性良好,向装置内先加入固体物质,再加入液体物质,最后收集气体,故填。28、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1)某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产物有N2和_。(2)“天宫课堂”广西地面分课堂上,某同学提问“空间站的氧气是怎么来的?”,太空教师叶光富解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太空教师王亚平将泡腾片塞入蓝色水球中,产生很多小气泡,还闻到阵阵香气。“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具有_的性质。航天员用过的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_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答案:(1)水#H2O(2)2H2O通电_2H2+O2不停运动吸附(1)

29、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2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氮气)和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水),故填水或H2O。(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通电_2H2+O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故填不停运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化水,故填吸附。29、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碳的多样性(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_。(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填“单质

30、”或“化合物”)。.“碳中和”的实现“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5)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31、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_(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_。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单质(3)温室效应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CO2+NaOH=NaHCO31:1(5)H2O催化剂放出(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单层石墨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3)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尽量

32、采用公共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4)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高温CaO+CO+CO2,故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5)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另一生成物为H2O;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镁不发生变化,故作用是:催化剂;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30、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33、1)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2)实验B中,仪器a的名称是_;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_(填“大”或“小”),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_排空气法收集CO2。答案:(1)不能(2)试管Ca(OH)2+CO2=CaCO3+H2O(3)大上(1)木炭与氧气发生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不大或无变化,瓶内气压变化不准确,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所以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填不能。(2)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上。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