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王教案 良镇中学 王海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读写文中基础字词。(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3)、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2、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2)、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3)、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理清文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王形象,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深入领会“愧怍”的含义。三、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
2、和学法进行教学:(一)教法:1、 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2、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3、 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二)学法: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如下:1、 预习。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2、 合作交流。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大屏幕,大屏幕上的明星画面,
3、伟人画面,学生会七嘴八舌,津津乐道。然后画面一转,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幅社会基层人民的生活照,由次引起巨大反差的思索。接下来把学生引入今天的课题老王,大屏幕上显示老王插图及课题。在平时我们往往对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普通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们所要关注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车夫的故事老王。(这段导入的设置,我名人入手,让学生置身其中,而后提出文章的主人公,通过对比突出本文中心人物。)(二)检查预习1、作者及背景介绍先让学生来介绍查阅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形式,图片形式,也可以介绍钱钟书的一些情况,教师就学生没介绍到的内容进行补充。2、检查字词
4、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明确字音和解词。也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自己补充一些字词。(三)初读课文,向大家介绍一下老王的基本信息。完成下列填空。老 王 的 职 业: ; 老王的身体状况: ;老王的家庭环境: ;由此看来,老王是个 的人。(四)细读课文,走进人物“老王”1、老王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小结: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凄凉艰难的人。2、生活这样“苦”的人,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你们有感受到吗?老
5、王的“善”表现在: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小结: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的人。(五)老王为什么这么善待“我”呢?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由此让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 “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
6、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小结: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是他遇到了能够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回报爱心的作者这样一家人。(六)怀念“老王”1、学生研讨: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2、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文中,体现的是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爱心。(七)走进生活,再次关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老王”。大屏幕上再次显示生活中许许多多“老王”的画面,想一想,谈一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八)、布置作业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观看一组照片,关注“老王”。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别人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对待这些生活不幸的人?课后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