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7425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AKS019)。作者简介:侯再宣,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伍志燕,男,汉族,湖南东安人,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侯再宣,伍志燕(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摘要: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通常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等特征。强化主流意

2、识形态网络传播,坚持开放性,把握其开放的度和界;坚持非平衡性,找寻其秩序生成归因;坚持非线性,引导其由无序向有序发展;坚持随机涨落,创新其传播方式,进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引领力、公信力和感染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网络安全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1362(2023)02-0009-072023 年第 2 期总第 91 期2023 No.2General Serial No.91海南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Hainan Open University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则是网络安全的关键和核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不难发现,“全民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渠道。随着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由伊 普里高津提出并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中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当系统内某个变量达到临界值时,通过涨落该系统会发生质变,由原来混乱无序的状态向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转变。该理论阐

4、述了系统是如何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结构转化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其必须具备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机制、随机涨落四个特征。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呈现出鲜明的耗散结构特征。从耗散结构四个特征来探究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规律,有助于准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逻辑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引领力、公信力和感染力,守护国家的主权9和政权。一、开放性: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逻辑起点根据系统与外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不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内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发的,系统的熵会随时间逐步增大且熵达到阈值时,系统是最无序的

5、平衡态,孤立的系统不会形成耗散结构。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不能形成耗散结构。开放系统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通过引进外界“负熵”抵消系统“熵增”,使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熵”是衡量系统是否有序的量度指标,开放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开放的条件下,系统的熵用公式表示为:dS(总熵变量)=deS(外熵变量)+diS(内熵变量)。但外界进入系统的“熵”具有不确定性(deS0,deS0),系统不仅不会形成有序的耗散结构,反而会更无序。因此,只有当系统的总熵变量dS2或1+12”等确定或不确定的非线性运动。根据耗散结构原理,一个非平衡的系统,各粒子之间不同的“力”和

6、“流”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大量粒子间的协同作用产生有序的结构,系统内部非线性机制推动非平衡条件下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网络不是由不同传播载体组成的简单线性集合,而是一个有着多元协作规律机制的非线性相干状态的耗散结构,表现为网络场域不同社会思潮借助网络传播各自理念,形成不同群体圈层,各社会思潮间彼此相互干扰和消解,致使网络失范失序,传播效能大打折扣。对此,要利用非线性牵制性、有机联系性和相干性,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从无序向有序转变。(一)利用非线性牵制作用,促成系统内外部形成协同效应探寻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有序传播的生成,要发挥“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牵制和协同作用。充斥于网络的良莠不齐的

7、信息,可能会诱发主流意识形态即网络传播秩序的失序和乱序。促成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由无序向有序发展,需要利用非线性牵制作用,在“内源性”上,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培育网民法治思维、法治观念。通过牵制作用,约束其不良行为、回应其合理诉求,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用网。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差异价值观念的存在和网民价值的自在表达,把12可能诱发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不稳定因素在交流碰撞中分解和弱化,使各种风险因子始终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在“外源性”上,重视负熵输入,刺激系统不断推陈出新,产生新的传播方法。利用“外源性”有益成分,使系统在与外部要素牵制的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推动网络传播从无序向有序转变。通过内

8、外源协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内源性韧性与张力,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和持久动力。(二)发挥非线性的有机联系,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向非线性转变过去,传播媒介一般由政府直接掌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表现为“信源端”管理者和“信宿端”接受者间单向的层级关系,这种从“源”到“端”的传播模式,保证了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信息的“源端”和“宿端”不再是层级传递关系,“源端”与“宿端”呈现出“星链式”的非线性双向互动传播状态,相对传统封闭垄断的信息生产与传播语境被打破,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的传播路径和方式发生技术性变革,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受到冲击和质疑

9、,网上“无界限”和网下“有界限”,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受到诸多线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从政策管控、技术创新等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向非线性转变。一是政府部门作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者、管理者、指导者兼具合作者、参与者,要与网民共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生态,随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动态地变化和调整,推动传播向多向流变状发展。二是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方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信息通信行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脱贫故事。传播好、诠释好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生命力、辐射力、影响力。三是要发挥网络监督、网民监督,网络质

10、疑、网络讨论等非线性作用,推动进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向非线性方向发展。(三)发挥相干性,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合力网络各因素间的非线性作用,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和多样的相干性。根据耗散结构原理,网络空间各种传播因素、传播载体存在非线性机制,这种非线性的机制使各种传播要素、传播载体形成一种有机默契的联系,产生相干效应和协同一致的作用,从而使得网络传播系统形成宏观的有序结构。在多维的网络系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涉及许多变量,如信源的输出、信宿的归宿、受众的素养、网络语境等都有自己的功能,是一张矛盾的和联系着的生态网。因此,发挥非线性的相干性,在宣传手段、宣传理念、

11、话语表达等方面“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 317通过硬性与柔性、显现与隐性、自律与他律等多管齐下,实现多要素非线性相干性机制发挥。四、随机涨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方式创新的他山之石在耗散结构非平衡性中,外界进入系统的熵引发系统的最终状态取决于熵的增减,由涨落决定,当有序结构的客观条件形成后,涨落对形成某种序起决定作用。涨落不是平均值的校正值,而是改变了这些平均值,“通过涨落达到有

12、序”。这种通过涨落最终达到有序,实现无规则的线性涨落到有规则的结果形成,使得涨与落构成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体。13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同样存在涨落现象。应然层面,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处于决定性、主导性和引领性地位,其他非社会思潮则是拥护性、追随性和推动者。实然层面,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思潮间是消解与反消解、渗透与反渗透、主导与反主导的对立互斥关系。通过耗散结构涨落动力场原理,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导向作用。(一)排除干扰相变,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方法生成关键点根据耗散结构动力场原理,“涨落是演变的触发器”,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随机的小涨落会演变成为巨涨落,使不稳定的系统转变为新的稳定

13、的状态。但并非所有的涨落都会形成巨涨落,因为最后实现的耗散结构的序,由增长最快的涨落的时间和空间的序决定。这就需要在泥沙俱下的信息流中排查可疑的信源,并对之加以分析和跟踪监视,关注其发展动态,推动其从微涨落向巨涨落方向引导。因此,要加大网络科技投入,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强化网络“防火墙”建设,加大敏感领域、敏感词汇防控,从源头排除一切负面信息源。要加大培育既懂技术、又懂理论的专门型网络意识形态人才,对网络场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进行调适和引导,排除干扰相变,捕捉每一参与变量的变化,针对性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二)与时俱进,建立多元泛在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方式网络场域任一参与变量的变化都会产生

14、涨落现象,当网络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其中某一变量的变化相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宏观量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但当网络系统所容纳的变量因子处在临界点时,涨落就变得非常重要。在临界点附近,即使一些微不足道的因素偏差,也会使整个系统产生不同的发展路向。“当一个新的结构出自某个有限的扰动时,从一个状态引向另一个状态的涨落大概不会在一步之内就把初始状态压倒,它首先必须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把自己建立起来,然后再侵入整个空间。”3 187因此,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引领方法,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网络领域各参与变量的涨落特征,尤其是各变量处于阈值时的状态,动态地根据网络参与变量的变化,建立多元泛在的引领方式,促进某一微变量涨落向新

15、的巨涨落方向发展。通过盘活有关单位、企业组织、网上文献资源数据库,引导各参与主体协调推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提供更多有益、有趣、感人的正能量作品,推动话语入心入脑、力行见效。通过吸收外界“熵”的涨落变化,形成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干扰的“抗体”,建立多元泛在的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方式。(三)革新话语表达,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通俗化网络化网络标题式、点睛式、精准化的话语,要求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改变传播枯燥、乏味、单一的话语。面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井喷式的“网络+意识形态”现象涌现,需要从供给端着手,转换话语范式,处理好输出端与受众端的关系,把输出端话语的政治性与受众端话

16、语的大众性衔接起来,变学理化的“阳春白雪”理论为大众的“下里巴人”话语,着力打造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化,以飨读者。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以新颖的表达、趣味的图像、通俗化的话语来解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和为什么行。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无纸化”作品。顺应传播语境变化,以短片、短视频、动漫等形式释疑解惑,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俗化、网络化。要以“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勾画同心圆,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抵抗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渗透的免疫力。14参考文献:1丹 希勒.数字资本主义 M.杨立平,译.互联网的另类真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87.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17、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普里高津,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 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M.曾庆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贺彩,吴文新.个人主义危害青年价值观的三维探析:表现 原因 对策 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19-26.5曼纽尔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 M.夏铸九,王志弘,译.空间的社会理论与流动空间的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04.6商小咏.泛娱乐化背景下高职思政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10-18.7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9.8尼尔 波兹曼.娱乐至死 M.章

18、艳,译.媒介即隐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责任编辑:张艳敏)The Mainstream Ideolog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of Dissipative DtructureHOU Zai-xuan,WU Zhi-yan(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the network comm

19、unication of mainstreamideology usual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non-balance,non-linearity and random fluctuation.Strengthen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network communication,insist on the openness,grasp the degree andboundary of its openness;insist on non-balance and find out the cause of it

20、s order;insist on non-linearity,guide its development from disorder to order;insist on random fluctuations,innovate its modeof communication,and then strengthen the leading power,credibility and appeal of mainstream ideologythrough the network,and firmly grasp the leading power of the network ideology work.Key words: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mainstream ideology;network communication;networksecurity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