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框-剪结构的0.2Q0调整(让各位同行有个彻底的认识)
框-剪结构,框架总剪力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如果柱子数量极少,那么显然要按照1.5Vf,max调整。
短肢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规范中有明确定义,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参照一些地方实施细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指短肢剪力墙倾覆力矩在40~50%之间,小于40%的不算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大于50%的宜调整结构布置。
pkpm调整0.2Q0是有问题的。高规规定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需同时调整,pkpm对不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都做了调整。不管是调幅梁还是普通梁,都根据比值进行调整;但连梁没有调整,pkpm2005我亲自测试过的。
0.2Q0调整只针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若不调整(纯框架结构),这两个参数均填0。《抗规》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调整层数。调整起始层号,当有地下室时宜从地下一层顶板开始调整;调整终止层号,应设在剪力墙到达的层号;当有塔楼时,宜算到不包括塔楼在内的顶层为止,或者填写SATINPUT.02Q文件实现人工指定各层的调整系数。
对于转换层框支柱,《高规》10.2.7条规定了地震剪力调整方法。SATWE只需在特殊构件中选定框
支柱,程序会自动进行框支柱的地震剪力调整,不需再进行0.2Q0调整。
0.2Q0调整系数的具体修改办法如下:在工作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SATINPUT.02Q的文本文件,
其格式如下:
IST1 CX! CY1
IST2 CX2 CY2
……
ISTN CXN CYN
其中:ISTN 表示层号,CXN、CYN 分别表示该层X、Y向的0.2Q0调整系数。该文件建立后程序
将按该文件中的调整系数进行此项调整。
注意:程序默认的最大调整系数为2.0,实际工程中可能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用户可把“起始层号”填为负值(如-2),则程序将不控制上限,否则程序仍按上限为2.0控制。
注:调整系数的上限为2.0是pkpm自己定的,我本人觉得应设个上限比较合理,否则纯粹按高规或抗规6.2.13的调整,顶部会调整好多倍,甚至几十倍。
如果要分段调整,则需要用户在<①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中增设的<11.用户指定0.2Q0
调整系数>菜单下进行,修改结果保存在SATINPUT.02Q文件中。详细方法可参见《PKPM新天地》05
年6期中“0.2Q0的系数调整和应用”一文。对于钢框架-支撑结构,程序将自动作Min{0.25Q0,1.8Vfmax}
的调整。
根据高规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0.2Q0 调整对于结构沿高度方向有内收时,应按内收层作为Q0
的基础调整值,来调整内收以上层的地震内力。
1) 软件并没有这样设计,所以当有内收时,内收层的调整系数将偏大;
2) 统计Q0时,应在:最小剪力系数、薄弱层放大系数调整以后(注意不应在双向地震组合以后);
3) 然后进行双向地震组合。组合后的地震内力再乘以0.2 Q0的放大系数;
4) 放大系数对柱和框架梁端的剪力、弯矩起作用;
5) 可以人工定义调整系数,以解决内收结构调整系数偏大的问题;
6) 对于多塔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特别注意。软件目前没有分塔的调整系数,当两个塔的刚度、质量等
相差较大时,应分塔再计算、调整一次,以便对比
几个框架、剪力墙分担弯矩的比例相似问题归类与讨论
几个框架、剪力墙分担弯矩的比例问题相似谈论
1、0.2Q0的调整 抗震规范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高规8.1.4条(两种调整方式):
对于框架柱数量从下到上基本不变的规则建筑,Qo(Vo-规范表示)取得是“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
对于框架柱数量从下至上分段有规律的变化的结构,Qo(Vo-规范表示)取得是“每段最下一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总剪力”对复杂结构框架的调整应专门研究框架剪力的调整方法。
2、抗震规范6.1.3,高规8.1.3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震型作用下,如果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里大于总地震倾覆的50%,。。。。。。 对照抗规表6.1.2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框剪结构建筑高度大于30米小于60米,6度设防,则最初判断的抗震等级分别为:框架四级,剪力墙三级。但如果如果后续的计算显示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里大于总地震倾覆的50%,则按照抗震规范6.1.3,高规8.1.3,框架为三级抗震的等级,相当于提高了一级。对于高度大于30米小于60米的6、7、8、9度设防的情况都普遍存在这一情况。而对于高度大于60米的建筑,即使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里大于总地震倾覆的50%,框架的抗震等级也不发生变化。WVO2Q.OUT-写字板
抗规 6.1.3的条文说明已经很清楚了,指的是底部的倾覆力矩,
3、高规8.1.7对于框--剪,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4、高规7.1.2.2条中规定: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请问这个在PKPM里面哪个地方可以查的到合不合适?? WV02Q.OUT输出
4、如何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由于目前的SATWE软件没有直接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的功能,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自己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⑴在新版的 SATWE软件中首先按照不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所有荷载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⑵点取SATWE软件“总信息”中“恒活载计算信息”里的“不计算恒活载”选项,然后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⑶将头两步计算得到的弯矩设计值相比看是否满足《混凝土规范》7.3.11-3条中的条件;
⑷在选择弯矩设计值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同一工况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值。
5、砼规11.4.5框支柱承担的地震剪力所占的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