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樱桃一般繁殖方法
1.实生法:樱桃采收后,将果皮果肉划破取出果核,并以清水洗除附著果核外的果肉,而后将的放在阴凉处晾干1~2日即可播种。播种时将果核直接播在浅盆中,播后约10~30天发芽。待幼苗长至5~10cm时,再将它移植于塑胶软盆中。樱桃种子发芽容易,但其发芽并不整齐且有些植株所产生的种子常缺乏具有活力的胚,发芽率常低于30%。实生法达结果年龄较迟,苗株间品质变异大.
2.扦插法:于春夏生长期间,选取半成熟的健壮枝条,直径0.7~1.2cm,每段长15~20cm,附生4~6片叶,插于河砂、蛭石或泥炭土或数种混合物皆适合作苗床介质,插条尤需保持湿润并遮阴。扦插后约1.5~2个月发根,待根群生长旺盛后再移植。扦插法若管理得当面,将有60~90%成活率。扦插法简单而且成功率最高.
3.高空压条法:选两年以上的枝条,在其下部靠近节的部位环状剥皮(破坏该部位的韧皮部,促使该处的上方的形成层发根),然后把湿润的茸草放进透明胶袋内把整个伤口包好,上下两端扎起来。当生根后,便在压条部位以下剪断,盆栽成为新株。通常选在樱桃的旺盛生长期(在春末夏初),容易生根。虽生根较易,但品种间效果差异大。
土肥水管理
大樱桃结果期一般每年施三次肥,第一次是秋施基肥,第二次是花前追肥,樱桃采收后应立即施复合肥。[10]樱桃的土壤管理,据我们的试验观察认为:以春季灌水加覆盖,其它季节进行中耕除草的管理方法较好。由于覆盖减轻了春旱对植株的影响,对果实生长有良好作用。在樱桃采收后,拆除或翻埋覆盖物。据计算,一般成年园每亩应覆盖2000~2500kg麦杆为宜。樱桃树一年应施肥3~4次。樱桃根系特别敏感,应全程施喂腐熟彻底的有机类肥料,化肥如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烧根现象。即:
采果后施肥
采果后可立即追肥,主要是为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来年产量。在采果后立即施入腐熟彻底的厩肥、禽畜粪尿或冲施一次沼液。每株视结果多少施腐熟彻底的禽畜粪30~60kg、沼液500kg。
萌芽开花前、果实速长期
都可以追施冲灌沼液或腐熟彻底的禽畜粪尿,亩用量1000斤左右。
施好基肥
秋季9~10月(南方温暖地区可在10~11月)落叶前施好基肥,以复壮树势,增加植株体内贮藏养分含量。 此时是樱桃根系生长最旺盛时期,应开沟施入有机肥,沟深20~30cm,根据树势施入20~25斤有机质含量在50%的有机肥,随后冲灌一次沼液效果更好。
由于樱桃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仅需40余天,贮藏养分的多寡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果实的大小和品质。因此基肥的施用非常重要,需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圈肥、鸡粪、腐熟豆饼等。
除上述土壤施肥外,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相隔10天一次,连续喷两次腐熟彻底的沼液或者叶面肥有助于提高坐果率
重新排版
蓝莓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多孔、通气良好。土壤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根系发育良好的土壤条件。幼龄果园,株丛较小,园内有较多空地,树盘和行间土壤应分别管理。树盘及其周围的土壤通常采用清耕、覆盖和喷洒除草剂免耕。果园行间土壤管理,主要是间作物和种植绿肥。此外也可以实行行间生草法。成龄果园,株丛已充分长大,根系已不满园地。此时土壤管理应全园统一考虑。可以采取清耕法,或生草法。在美国,蓝莓树盘覆盖是非常普遍应用的一项技术措施。
1、清耕的深度以5-10厘米为宜,清耕时期从早春到9月,根据当地的降水和杂草孽生情况,一年可进行多次。夏季中耕,可适当深些,近株丛处稍浅些。春秋季节需浅铲、浅耕。达到灭草、保墒、防涝效果
2、生草洗 主要是采用行间生草,而行内清耕或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并且具有明显保持土壤湿度适用于干旱土壤和粘重土壤。缺点是不利于控制蓝莓僵果病。果园生草法使用的草类有禾本科的鸭茅草、紫羊茅草、鹅观草、黑麦草、野燕麦等;豆科的三叶草、小冠花、苕子等。禾本科和豆科草可以混种。
3、土壤覆盖:覆盖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度,降低土壤PH值,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灌水次数,提高植株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等优点。应用最多的是锯末,蓝莓定植后,在定植行上土壤表面,以株丛为中心覆盖厚5-10厘米、宽1米的已腐烂的锯末。以后每年增加到5厘米厚左右,以保持原有厚度。李亚东、吴林教授等研究,覆盖植株与未覆盖植析长势有时达到10倍差距。
4、水分管理:适当的水分是蓝莓生产所必须的,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蓝莓的生长。常用的灌水方式有沟灌、喷灌、滴灌、和依赖土壤水位保持土壤水分的下层灌溉方式。比较理想的水源是地表水或水库水。
5、施肥管理:蓝莓是典型的寡营养植物,与其它种类水果相比,树体内N、P、Ca、Ngw含量很低。过多施肥往往导致肥料过量而引起树体伤害。蓝莓喜欢铵态氮,对土壤中的铵态氮比硝态氮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过多施氮肥对增产往往没有效果,且是有害的,甚至造在植株死亡。在施肥中施用完全肥比单纯肥料效果要好得多,N、P、K比例为1:1:1或1:2:3。施肥一般在萌芽前和萌芽后各施一次。蓝莓常见的缺肥症有缺铁失绿症、缺镁症和缺硼症,在管理上要有针对性的矫治。
1、定植的时间:春季和秋季定植均可,其中以秋季定植成活率高。若春季定植则越早越好。
2、挖定植穴:定植穴大小因种类而异,兔眼蓝莓应大些,一般1.0*1.0*0.5;半高丛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定植穴挖好后,将园土与掺放有机质混合填回。定植前进行土壤测试,如缺少某些元素可将肥料一同施入。
3、定植株行距:兔眼蓝莓常用株行距为2*4米,至少不少于1.5*3米(150株/亩),高丛蓝莓株行距为(0.6-1.5)*3米(150-370株/亩)。
4、配置授粉树:高丛蓝莓、兔眼蓝莓需要配置授粉树。配置授粉树可以提高座果率,增加单果重,提高产量和品质。配置方式为1:1或1:2。1:1即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每隔一行等量栽植。
5、定植:定植需要2-3年生的大苗,定植时在定植穴上挖个20*20厘米小穴。将苗栽入,栽植深度以覆盖原来苗木土团3厘米为宜,埋好土,轻轻踏实,有条件可浇透水。
蓝莓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蓝莓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各种病虫害主要危害蓝莓的叶片、茎干、根系及花果,造成树体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我国蓝莓已由引种阶段进入到大面积栽培阶段。一些病虫害逐渐开始发生。鉴于蓝莓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树种,在严格把好检疫关的同时,应借鉴国外多年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我国蓝莓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研究,减少(减缓)病虫害在我国发生。危害蓝莓的病虫害有上百种,这里只介绍一些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据调查危害蓝莓的虫害达9个目、57个属、292各种。影响蓝莓虫害发生的因素包括气候、田间环境、天敌、耕作方式等。下面是几种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花和芽虫害
(1)蓝莓蚜螨 是危害蓝莓未开绽芽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虫体极小,肉眼难于发现,并且蓝莓蚜螨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芽内。蚜螨的发生可以从其危害症状来鉴别:芽子部分粗糙,赘状物伴随变红色,有时幼果出现红色斑点,危害严重时造成芽死亡,产量下降。防治的方法是在果实采收后每公顷喷施马拉硫膦0.62kg/1200L水溶液,6~8周后再喷施1次,或在果实采收后施用马拉硫膦油溶剂。
(2)切根毛虫和尺蠖 其危害主要症状是花芽上蛀虫孔,引起花芽变红或死亡。一般这两种虫害危害较轻,不至于造成产量损失。在开花前施用1605即能有效控制。
(3)蔓越橘象甲 是北方蓝莓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体长约3.15cm长,暗红色。在早春芽子刚膨大时从芽内钻出为害。主要造成花芽不能开放,叶芽出现非正常的簇叶。其防治主要是在叶芽放绿和花芽露白时喷施桂森。
2、果实害虫
(1)蓝莓蛆虫 是危害北方蓝莓果实最严重和最普遍的害虫,成虫在成熟果实皮下产卵,使果实变软疏松,失去商品价值。成虫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经常喷施杀虫剂。采用诱捕方法监测幼虫数量对确定喷药时间和次数有效。叶面或土壤喷施亚胺硫磷、马拉硫瞵和桂森对蓝莓蛆虫的控制效果较佳。
(2)李象虫 是危害蓝莓果实的另一个重要害虫,成虫体长约0.4cm,在绿色果实的表面蛀成一个月牙状的凹陷并产一个卵。1只成虫可产114个卵。幼虫钻入果实并啃食果肉,引起果实早熟并脱落。判别李象虫发生的主要特征是,果实表面月牙状的凹陷痕和果实成熟之前地表面脱落的萎蔫的果实。控制的方法是,在授粉之后,当果实发育到约0.4cm直径时,施用对硫磷。
(3)蔓越橘果蛆虫 在绿色果实的花萼端产卵,幼虫从果柄与果实相连处钻入果实,并封闭入口直到果肉食用完毕。然后钻入另一个果实继续为害。 1只幼虫可危害3~6个果实。被危害的果实可在幼虫入口处充满虫粪,被危害和未被危害的果实往往被丝状物网在一起。被危害的果实往往早熟并萎蔫。对硫磷、桂森和亚胺硫磷对防治蔓越橘果蛆虫效果较好。
(4)樱桃果蛆虫 是第四种危害蓝莓果实的虫害。幼虫在果实花萼里出生并啃食果实直到幼虫成熟一半,然后转移邻近的果实上继续为害。这一转移过程中幼虫不暴露,最终使两个受害果实粘在一起。喷施对硫磷、亚胺硫磷可有效防治这一
3、茎干害虫
介壳虫是危害蓝莓茎干的主要害虫,介壳虫可引起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寿命缩短。如果修剪不及时,往往侵害严重。防治的方法是在芽萌发前喷施3%的油溶剂。另一种危害蓝莓茎干的害虫是茎尖螟虫。它在枝条茎尖产卵,幼虫啃食茎尖组织造成生长点死亡。喷施防治危害果实虫害的药剂可有效控制茎尖螟虫的成虫。
4、根系害虫
在南方种植蓝莓白蚁是危害根系的最主要虫害,而白蚁则活动在地下,造窝在地下。如果不注意观察,地面上难发现,用手扒开果树基部才能发现。新造园地比较容易受白蚁损害,轻者叶片枯黄,长势衰弱,重者枝叶干枯,甚至全株死亡。平时要多巡视园地,发现白蚁极时防治。白蚁的防治方法有:
(1)、生物防治:主要是果园养鸡,鸡对白蚁很敏感,很爱吃,利用鸡啄食吃白蚁一举两利。
(2)、药泥浸根法:种植果树苗时用75%辛硫磷300-400倍液加入泥土中,配成药泥浆,浸根3-5ml就可种植。
(3)、药肥根施法:种植果树苗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平方米。2-3千克拌农家肥1500kg,每株约施5-10kg为基肥,注意结果时慎用呋喃丹。
(4)、药液灌根法:用华耀特效杀白蚁乳油1kg加水300kg,每株灌淋2.5kg,或用樟木油稀释成600-800倍,在发生部位淋250ml。
(5)、药物毒饵诱杀法:每亩用园林白蚁诱杀包,每亩施100-150包,点施在根际土壤中。
(6)、木薯茎诱杀法:在果园中布点10-20个,每个点堆放木薯茎3lg,用甘蔗叶或稻秆覆盖,淋湿后用泥浆封固成蜂窝形状,半个月后检查,如发现白蚁就让鸡啄吃或洒上煤油烧掉。
病害:危害蓝莓的病原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共有几十种病害。生产中危害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
真菌性病害
1、僵果病
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它是由Monilina Vaccinii-corybosi真菌引起的。在侵害初期,成熟的孢子在新叶和花的表面萌发,菌丝在叶片和花表面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发育,引起细胞破裂死亡。从而造成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3~4周以后,由真菌孢子产生的粉状物覆盖叶片叶脉、茎尖、花柱,并向开放花朵传播,进行二次侵染,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越冬后,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
据调查,在最严重的年份,可有70%~85%的蓝莓受害,较轻的年份也可达 8%~10%。僵果病的发生与气候及品种相关。早春多雨和空气温度高的地区往往发病严重,冬季低温长的地区发病严重。不同品种感病程度不同,兔眼蓝莓在发病初期易受侵染,而高从蓝莓中的奈尔森、蓝塔、达柔、考林则抗病性强,蓝丰、伯克利、蓝乐、早蓝、泽西、维口则易感病。
生产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地区选择降低僵果病危害。入冬前,清除果园内落叶、落果,烧毁或埋入地下,可有效降低僵果病的发生。春季开花前浅耕和土壤施用尿素也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使用药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早春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杀菌剂。
2、茎溃疡病和枝条枯萎病
茎溃疡病是美国东北部蓝莓生产中一个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它是由Phomopsis Vaccinii真菌引起。
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萎垂化”,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严重时,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随枝条成熟,叶片卷在枝条上呈束状。茎干溃疡病侵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并呈扁平状。侵染部位的小黑点里包含孢子。孢子的传播主要是由雨水冲刷传播。枝条枯萎病往往发生在5~15cm的当年生枝条,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防治的方法是,在休眠器修剪时,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区,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真菌病害外,其他真菌病害还有叶斑病、烂根病、烂果病等。
病毒病害
蓝莓生产危害较重的病毒性病害有几种,一般情况下,病毒性病害传播主要是昆虫类,如蚜虫、线虫、叶蝉、蜜蜂等。一旦植株感病,则危害一生。防治的最好措施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应尽快清除感病植株,同时喷施杀虫剂,控制害虫携带病毒向外传播。
蓝莓枯焦病毒可以引起叶片和花死亡。受害植株最初表现病状是在早春花期,主要是花萎蔫,并少量死亡,接近花序的叶片少量死亡,老枝上的叶片叶缘失绿,这种病状每年发生。抗病性较差的往往表现大部分叶片死亡,并引起3~6年生植株死亡。一些抗病性稍强的品种只表现叶片失绿症状。受侵害萎蔫的花朵往往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引起产量降低。
防治这一病害最佳方法是定植无病毒苗木,选择定植园时,确保该地及邻近园没有此类病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邻近蓝莓园种植的是抗病品种,虽无症状表现,但却可能感病,是永久性的病源。一旦发现植株受害,应该马上清除烧毁,并在3年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