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教案
一、 导语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二、 目标出示
1、 诵读,理解诗意
2、 品读,体会语言
3、 联读,领悟情感
三,解题
大家都有一双慧眼,你从题目中能发现哪些有用的信息?
学生发言:例如:其三说明是一组诗;“归”的疑问,……
三、 作者简介
说到作者,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之前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谁能站起来带着大家一起复习他的文学常识。(教师补充,课件展示,提醒红字部分为重要信息)
四、 检测预习
1、 生字词(课件展示,指名读)
2、 诗歌朗读:接下来,谁能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下?(随便点一个吧,先从男生下手,这是我们每个同学应该锻炼的环节)如若有错,可说:很好,整首诗读错~个字,接着提问:谁能把诗准确的读一遍?(可随意指定,视情况做朗读指导,展示课件5)最后可由班级推荐一名朗读
3、 听范读(朗诵者情感的把握十分恰当,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有个字的音读的不准)
4、 小结:朗读要求
五、 疏通文义(现在我再考考你们,是否每句话都能掌握,能将大意说出来)
1、重点字词展示
理荒秽 荷 草木长 沾 但 违
2、翻译,也是每个同学必须完成的,不是我叫到一个好学生,叫他完成就可以。(指名翻译)
多鼓励学生,视情况而定,不行多找几人合作完成。提醒:此处无需优美,只要准确,通顺。
六、 品析语言(一首好诗犹如一杯好茶,需要我们细细品来,才能领悟其语言之美)
1、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兴”“理”“带”“荷”“归”等,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何作用?(两人合作探究 点拨:一轮明月当空,诗人扛着锄头走在归来的路上,这是怎样的画面,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课件展示答案明确:动词的作用:既描绘出诗人辛勤劳动的具体过程,又表现出诗人的执著,轻松、快乐的心情。)
2、这两句话很有画面感,也很适合表演,谁愿意去扮演一下诗人诠释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两两合作,如何抓住动作、细节表演)
3、诗人在最后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具体指什么?(单靠这首诗可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结合《归园田居(其一)》看一下)课件10提示:红字部分 提示难认字,齐读。点拨
板书:愿{诀别官场|回归田园
七、 拓展
面对黑暗,面对喧嚣,陶渊明选择的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虽然日子清苦,可是却回归了田园,自得其乐,那你欣赏诗人的这种人生选择吗?(学生举手选择,最后请不欣赏的说明理由)
既然陶渊明那么逃避,那么消极,语文教材为何还要选编这首诗?我们把这页撕掉可以吗?(学生齐答)像陶渊明这样的诗,我们学它的价值在哪?
近两百年前美国出现一个梅罗。梅罗在凡尔登只用12美元就自给自足,伐木,造房子,开土地,什么东西都自己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再与人交换。到底一个人诗意地活下来需要多少物质财富?结果他发现了,多少?三美元就足够了,就能够一辈子好好地生活,梅罗因此闻名世界。中国的陶渊明在二千年前就提醒大家,他们共同表达了,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拥有一种清贫的思想,你把这个八个字记到你的心里去,将来你要发财,获得成功,越成功我越为你祝福,你要坚定地实现它,你要把老师对你的期望,父母对你的期望一一实现,记住了吗?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了陶渊明带给我们这个八个字。(齐读)
八、 作业布置
1、 准确默写全诗
2、 阅读《归园田居》其他几首(选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