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931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促进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变革,是我国“双一流”高校肩负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1为进一步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 年 6 月,两国政府共同发表 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正式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概念

2、。22021 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就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提出四点主张坚持团结抗疫,深化务实合作,推进绿色发展,维护公平正义。3在国际新形势和新时代背景下,“双一流”高校如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工作大局,深化“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武汉大学根植对法交流 40 年和对非合作60 年的深厚基础,创设“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合作机制,筹建“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综合平台,积极探索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有效路径,为推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变革提出武大方案。一、武汉大学对法交流40年:广结合作硕果中法现

3、代教育交流已逾百年,留法勤工俭学、里昂中法大学都曾经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而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作者简介:李晓述袁武汉大学国际交流部部长尧昆山杜克大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渊武汉430072冤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与思考李晓述摘要:创设中国尧法国尧非洲法语国家三方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是推动共建野一带一路冶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实践袁也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变革的有益探索遥作为改革开放后率先开始对法国交流的中国高校袁武汉大学发挥对法合作传统优势袁整合对非洲合作资源袁于2017年10月倡议发起野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冶合作机制袁并致力于构建野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冶遥关键词:中法合作

4、曰中非合作曰全球教育治理曰野一带一路冶教育行动曰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649.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7.03第36卷第7期2023年7月世界教育信息Journal of World EducationVol.36,No.7Jul 202322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武汉大学大胆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中法数学班”等特色班,成建制培养高端专业人才,产生深远影响。(一)勇开先河,推进多领域多模式合作武汉大学与法国的合作交流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80 年,法国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向我国表示,希望与一所中国大学开展合作。国家教育

5、委员会(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法方推荐武汉大学作为与法方合作的对象。1980年 1 月,应法国外交部邀请,武汉大学代表团访问法国,与法国外交部对外文化关系总司进行会谈,初步确定合作的领域和方式。1980 年 5月,法国外交部对外文化关系总司时任副司长德纳泽尔(De Nazelle)率领的法方代表团访问武汉大学,双方签署 会谈纪要。该纪要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正式开始。根据 会谈纪要,武汉大学将法语专业升格为法语系并增设科技法语专业,创办“中法数学实验班”,加强法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筹备成立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政府及合作高校向武汉大学派遣了 100 多名语言和科

6、技专家,提供了 400 多个赴法国学习进修的奖学金名额。此外,法方还向武汉大学提供教材、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赠送语音实验室,一台价值 40 万法郎的 SOLAR1665 型中型计算机和 40 万法郎的色谱仪。武汉大学与法方签署的合作纪要先后被纳入两国政府文化交流协议。2000 年 8 月,新武汉大学组建成立,对法合作迎来新契机。武汉大学与法方的交流由政府间的合作模式全面转向校际间的合作,由起初的三个领域的合作扩展到众多学科领域。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 40 多所高校和机构签署交流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包括巴黎高科集团、巴黎政治大学、巴黎七大等。(二)成果丰硕,树立中法教育合作典范自 2007

7、年以来,武汉大学每年赴法学习的在籍学生均在百人以上,每年接待来校学习的法国留学生 80 余人。中法双方的学者交流也非常频繁。迄今,武汉大学已有 12 名教师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各类荣誉勋章。2006 年,法国时任总统希拉克访问武汉大学,接见武汉大学医学部“中法医学班”师生代表,盛赞武汉大学树立了中法合作的典范。2009 年,法国时任总理拉法兰代表法国政府授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时任院长周云峰“法国军团荣誉勋章”。40 年来,武汉大学与法方的合作,促进了学校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1980 年以来,武汉大学先后成立法语系、法国问题研究所、中法数学中心、法语资料中心、中法人文交流中心

8、、中法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办科技法语专业。武汉大学与法国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此基础上,中法双方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成立多个联合研究平台,包括 2015 年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六大、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雷恩第一大学、雷恩国立高等化工学校、雷恩国立应用科学学院等共同成立的“纳米生物催化电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 2019 年成立的、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名誉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命名的“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三)影响深远,培育高端科学技术人才武汉大学积极探索中法

9、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新模式,先后开设十多个“中法试验班”,涉及语言、历史、经济、法律、物理、环境、电信、医学等十多个领域,为中法双方培养大量懂法语的专业人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法数学班”和“中法医学班”。构建野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冶的探索与思考23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1.中法携手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19801994 年,武汉大学数学系与法国 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密切交流,先后成立中法数学中心、中法数学实验班、中法数学博士学位(Dipl觝me d Etudes Approfondies,DEA)预备班。中法数学试验班共招收八届学生,培养本科生 223 名,其中

10、 60 名学生和 DEA 预备班的10 名学生被派往法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武汉大学中法数学班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先驱。该班采用中外联合培养模式,大量引进法方优秀师资和教材,在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高级人才,包括当年 28岁晋升为教授的吴黎明博士。中法数学班成为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优秀范例,也为后来中法双方更深层合作交流奠定坚实基础。2.中法携手培育大量杰出医学人才2001 年 9 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洛林大学(当时的南锡大学)共同创办“七年制中法医学班”,学制七年,学成后授予硕士学位。中法医学班每

11、年招收 2530 名学生。学生自进校第二年开始学习法语,修读法方负责讲授的 12 门主干课程。大部分学生赴洛林大学医学院学习一个学期,部分学生赴法学习两次。武汉大学“中法医学班”是除上海交通大学之外中法合作的第二个“中法医学班”。法国洛林大区政府及法国驻华使馆、驻武汉总领事馆均对此项目给予大力支持。自 1997 年 9 月起,武汉大学与南锡大学开始联合培养医学博士。截至 2023 年 3 月,武汉大学“中法医学班”累计招收学生 405 人,培养了 14 届毕业生,共计 273 人,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270 人,毕业生中选择留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工作的有70 人。二

12、、武汉大学对非合作 60 年:厚植民心基础武汉大学以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为己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积极参与援助非洲国家,招收培养非洲留学生,推广科技成果,培训当地科技人员,提供志愿服务,在非洲地区播下友好合作的种子,为中非友好合作建设民心基础。(一)大力培养来华留学杰出人才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招收非洲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武汉大学自 2000 年以来共招收培养了来自非洲 52 个国家的近 3000 名留学生。2009 年,武汉大学成建制地开设“安哥拉水利水电专业本科班”,首届招收 60 名安哥拉学生。此后十多年,武汉大学持续不断地为安哥拉乃至非洲地区培养了数百名水利水电和工程管理高级技

13、术人才。武汉大学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熟练掌握汉语和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非洲国家快速发展和中非友好交流作出重要贡献。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包括利比里亚司法部副部长考克斯 胡安 南希(Cox Juan Nancy),非洲著名心脏病专家、中东非地区心脏介入治疗手术第一人、肯尼亚蒙巴萨阿克汗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默罕默德 胡赛因 萨利姆(Mohamed HusseinSalimu)博士,武汉城市世界推广大使、摩洛哥青年何晓娜(Thamik Hanane)等人。4新冠疫情初期,摩洛哥籍博士生何晓娜选择留在武汉,同中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她还捐赠了自己积攒的 5000 元人民币,并用亲身经历向世界讲述中国抗疫故

14、事。在 2020 年 7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的宣传视频中,何晓娜动情地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抗击疫情。这段与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的经历,是我一生难忘的记忆。”524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构建野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冶的探索与思考(二)助力加强非洲科技能力建设在对非合作中,武汉大学注重“授人以渔”,推动非洲国家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将多项先进水利水电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在非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利水电学院多名教师和研究人员先后参与了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埃塞俄比亚 GD-3 水电站等 10 多个非洲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武汉大学自

15、1963 年开始参与对非洲阿尔及利亚等国际医疗援助和医师培训,帮助当地人民提升医疗水平。由于贡献突出,武汉大学援非医疗队受到阿尔及利亚政府高度赞扬。35名武汉大学援非医疗队员获得国家或湖北省卫健部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 人在援非期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两次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医院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12 年开始,武汉大学研发的红莲型杂交水稻先后进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肯尼亚、乍得等非洲国家试种。最新试验结果表明,红莲型杂交水稻产量已达 10.84 吨/公顷,超过非洲本地品种产量 85%以上,在当地引起轰动。可以说,非洲人民的饭碗里面也装

16、着“中国粮”。(三)倾力搭建中非民心之桥“国之交在民相亲”。武汉大学始终推动中非青年友好交往,促进中非人文交流。2017 年,武汉大学与埃及本哈大学启动学生交换项目,首批 10 名武大学子赴埃及开展研学之旅,调研走访阿斯旺大坝、帝王谷等地,深度体验埃及文化和国情。本哈大学也组织了 30 多名埃及学子回访武汉大学。2019 年,武汉大学东非校友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成立,会员包括中国籍和非洲当地校友。校友会未来将在东非各国设立联络站,打造中非友好人士交流合作平台。武汉大学学子积极参与非洲志愿工作,助力打造和谐共生的中非可持续发展共同体。例如,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西非中非区域办事处伙伴

17、关系专家的法语系 2007 级本科生韩玥,两度踏入非洲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工作、被称为“非洲野保女孩”的人文试验班 2013 级本科生黄颖琳,在肯尼亚担任艾滋病医护志愿者、多方筹资捐建志愿者农场的临床医学系2015 级研究生刘文佳。多年来,这些武大学子将他们的青春、爱心、智慧奉献给非洲国家,为中非友谊播下一粒粒生机勃勃的种子,为搭建中非“民心之桥”浇筑下一块块坚实的基石。三、中法非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服务国家大局在梳理、总结武汉大学对法交流 40 年和对非合作 60 年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大学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层次,拓展对法、对非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工作大局。2

18、010 年,武汉大学与埃及本哈大学联合成立“武汉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得到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教育网络以及中国教育部、商务部、外国专家局等部门的肯定和支持。2014 年以来,随着中非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快速升温,武汉大学主动配合国家对非工作,大力拓展对非交流合作,先后与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等 14 所非洲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此外,武汉大学还积极参与有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等 20 多所中非大学参加的“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项目”,进一步拓展与非洲高校的科研合作网络。同时,注重拓展非洲政府交流资源,2018年以来先后接待了加蓬总统阿里邦戈翁丁巴和非洲国家青年议员代表团,授予加蓬总统名誉博士学位。201

19、7 年,武汉大学开始酝酿依托非洲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和中法人文交流中心,创25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设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首届论坛于 2017 年 10 月3031 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法国、非洲的 20 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60 余位校长、代表和学者出席论坛。论坛以“中法非高等教育合作与区域发展”“中法非区域交流的政策和可行性研究”“博士研究方法论”为主题,分别举行了校长论坛、学者论坛和博士生论坛。论坛创始成员大学还达成共识,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中法非三方合作高校增强互信,挖掘合作潜力,丰富合作内涵,推动中法非高等教育合作

20、常态化、机制化、长效化。6以“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论坛于 2018 年10 月 2930 日在非洲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由哈桑一世大学承办,来自中国、法国、比利时,以及马里、几内亚、科特迪瓦、喀麦隆等非洲法语国家的高校、企业、政府、机构代表近120 人参会。第三届论坛于 2020 年 10 月 29日30 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等 22所中法非三方高校的校领导、学者以及武汉大学非洲留学生等 100 余人线上线下参会。论坛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措施”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医学人才培养”两个主题进行交流和探讨。第四届论坛于 2022 年

21、11 月 30 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法国和非洲三方 20 余所高校的100 余位校长、学者,围绕“合作共赢创未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主题,以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研讨。教育部时任副部长田学军、非洲联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赫曼塔拉 默罕默德 奥斯曼大使、武汉大学时任党委书记韩进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田学军在视频致辞中指出,法国和非洲国家都是中国的重要教育合作伙伴,中法非三方高校携手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希望三方高校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探索成立“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为未来中法非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22、在中法非三方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该论坛已初步实现机制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系列成果。(一)形成中法非三方广泛共识通过举办四次论坛,中法非三方高校达成了在高等教育领域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友好合作网络的共识,倡导包容、合作和共赢的价值观,推进建设公正、合理的三方合作机制,均衡、有效地进行三方合作,优势互补;扩大三方高校、学者和学生间的交流,共同搭建三方参与的国际联合研究平台,促进跨校、跨国的人文和科技交流;建立长效对话交流机制,定期举办三方论坛,打造开放有效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第四届论坛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院士宣读 关于筹建“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的倡议,号召中法非三方进一步深化交流

23、与合作,携手共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宣布正式启动筹建“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工作。这也是中法非三方深入交流后形成的重要共识。(二)实施三方联合研究生计划人才培养是中法非三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合作三方高校拟参照欧盟“伊拉斯谟”项目模式,实施“多校园、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参加合作项目的学生第一年在武汉大学完成基础课程,第二年赴法国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赴非洲高校、中资企业或国际组织进行实地研究。新冠疫情前,武汉大学法语系每年选送20 多名学生到研究对象国进行学习交流,或攻读硕博士学位。目前中法非三方合作高校已联合培养 20 多名博士,成为中法非三方人文交流的重要力量,也为三方高校正式实施联

24、合研究生计划奠定基础。(三)促成一批三方合作项目合作项目是推动中法非三方可持续、实质26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构建野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冶的探索与思考性合作的基石。自 2017 年 10 月三方论坛创立以来,中法非三方已成功开展多个合作项目。例如,促成湖北省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大区建立友好省区,武汉大学与法国里昂三大、非洲埃及亚历山大圣格尔大学联合培养中法非文化、制度和公共治理的专业硕士,武汉大学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非洲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联合培养中法非经济和制度方向博士,武汉大学与法国国立宪章学院、非洲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共建“数字化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四)产出重要科研成果和资政报告科研合

25、作和社会服务也是成立中法非三方合作机制的重要目标。依托三方合作机制,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文学院与法国巴黎七大共同开展“新思维”“天空意象”“和谐与失和谐”等多个联合研究课题,发表 100 多篇论文,出版 30 多本专著。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联合申报中国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摩薄壁复合结构力学实验室”并成功立项,获批项目总经费 400 万元。该实验室为科技部首批立项的 10 个中国阿拉伯国家联合实验室之一。近年来,武汉大学获批国家外国专家局“非洲法语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项目、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项目“中国对非洲人才培养的国际战略研究”等重大研

26、究课题。武汉大学法国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中法人文交流中心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了 100 余份资政报告。四、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共同体:搭建综合平台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武汉大学从助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服务国家大局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构建“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共同体”,谋划搭建中法非三方合作综合大平台“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和国际教育治理的话语权,增进法国和非洲法语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发展壮大知华友华国际力量,汇聚、整合全国对法、对非研究力量,加强对法国和对非洲的国别区域问题研究。“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基于成员高校的共同目标、任

27、务和诉求建立,是联盟成员自愿加入的非政府、非营利、非法人、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合作网络。该联盟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宗旨,通过搭建中国与法国和非洲高校间的伙伴关系平台,发挥成员高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整合并共享资源,深化中国与法国、非洲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交流,推动三方联合培养人才与合作研究。联盟的功能主要是搭建“六大平台”。其一,搭建科研合作平台。鼓励成员单位进行联合科研,承接中法非有关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战略咨询任务,组织联盟的有关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其二,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承接相关政府、企业的咨询任务,撰写报告,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其三,搭建人文交流平台。组织特色活动,促进成

28、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举办相关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探讨中法非合作的热点问题。其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资源信息库,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和信息。其五,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鼓励成员单位之间合作开展学生交流、硕博士联合培养等项目,采用“多校园模式”培养区域国别研究和其他专门人才。其六,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指导和协助成员单位的师生开展跨国境调研、实习实训,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学习体验,帮助师生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全球胜任力。五、结语中国古代智者认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27世界教育信息 编辑部:世界教育信息2023年第7期Practices and Thoughts on Buildin

29、g a China-France-Africa Tripartite Communityof Higher EducationTaking Wu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LI Xiaoshu1,2(1.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2.Office of Duke Kunshan Affair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France-

30、Africa tripartit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s a proactive practice to promote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t is also a constructive exploration of engagement in global governancein education.As the first pioneer of exchanges with France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

31、p policy,Wuhan University has takenadvantage of its traditional strength of in building partnership with France,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ringing the threeparties together.It advocated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a-France-Africa Higher Education Forum in October 2017,and has madeefforts to bu

32、ild a China-France-Africa Comm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Keywords:China-France cooperation;China-Africa cooperation;Global governance in education;Education Action Plan for 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a-France-Africa comm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编辑 吕伊雯校对 王亭亭远。非洲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法国人常说,独燕不成春。由此可见,中国、法国

33、和非洲人民都崇尚团结与友谊的力量。武汉大学基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实践经验,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筹划建立“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推动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武汉大学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探索。中法非三方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平台,是顺应新型国际关系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而且,构建“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契合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界的共同愿望、现实需求和利益诉求。武汉大学将继续努力,为最终实现“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中法非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变革,贡献“武大智慧”。渊注院除参考文献外袁文中史料及数据均参考自武汉大学对法交流档案资料遥 冤参考文献院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2023-06-16.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