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495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 卷第2-3 期2023年6 月信息与管理研究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Vol.8 No.2-3Jun.2023“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邓胜利,丁威威(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 0 0 7 2)摘要:为全面客观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方法确定高频关键词,通过共词聚类对该领域3 个时期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研究主题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生态协同治理从“政府管理”演化成“协同治理”,生态经济模式发展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以及生态体系建设从单一结构转变为系统化建设的变迁逻辑;生态文明建设整体上不断推进,同时向更具体的领域拓展。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共词分析;高频关键词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0 9 6-2 8 2 7(2 0 2 3)0 2/0 3-0 0 1 5-1 00引 言随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不断凸显,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学者关注。刘思华 1 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OswaldL21则将生态文明描述成一个环境负面影响小、提倡节约资源、促进“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2 0 1 2 年,党的十

3、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非常大,涵盖诸多要素,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为全面客观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明确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采用共词分析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共词分析法针对所选取的研究主题,通过对文献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由这些主题词相互关联而组成的共词网络 3 ,从而反映该文献集所属学科或领域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以文献主题词为研究对象,共词分析法能够把由众多研究对象

4、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可视化的图形或数值直观地表示出来 4。目前,学者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剖析,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发展模式、实施路径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要素、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复杂性高,由此学者们5 引人生态现代化理论、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对生态作者简介:邓胜利(1 9 7 9 一),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与数字化服务研究。通信作者:丁威威,E-mail:1 52 9 0 6 3 9 1 1 3 1 6 3.c o m16文明建设进行了探索,如:Mo16较早地运用“生态现代

5、化”理论阐释中国环境治理的改革进程;贾秀飞等 7 提出要重视生态主体的作用;于法稳 围绕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提出将生态经济学理论进行总结、提升与创新;Griggs等 9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冯丹阳等 1 0 则围绕不同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展开研究。其次,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和价值目标,学者们提出循环经济模式 1 1 、低碳经济模式 1 2 和绿色经济模式 1 3 等几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另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也较为多样化:许文丽 1 4 提出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经济绿色转型;马东俊 1 5 则认为应从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升级着手,对生产企业的总体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

6、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制度效能,积极发挥公民主体能动性,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1 4-1 6 尽管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较为丰富,但从整体上看,已有研究尚未系统、全面地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探析。现有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出发,定量研究较少,基本上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领域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局部性研究,实证性不足,缺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整体性分析等。基于此,本文采用共词分析法,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进行分析,探讨其演化趋势。1研究设计共词分析法主要通过统计某领域文献主题

7、词(关键词)的频次并进行排序,结合该领域的相关知识,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分析高频词所反映的内容,从而揭示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与热点。为保证研究数量满足要求,从多种渠道进行文献检索,以保证更全面地收集相关文献。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研究数据来源进行检索,在期刊高级检索中,输入主题检索条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绿色发展/污染防治”,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 0 2 2 年8月3 1 日。为排除不相关文献的干扰,提高文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根据以下几点进行文献筛选:(1)排除没有关键词的文献,将含有关键词的文献纳入分析,方便后续对关键词进行分析;(2)保证各研究相互独立,剔除会议报道

8、、刊物征稿等不满足要求的文献 3 。根据每篇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全文进行筛选,剔除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不相关或重复的文献,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9 540 篇,来源于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时间从2 0 1 2 年到2022年。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 所示。2分析结果导出从数据库进行检索与筛选所得符合要求的有效文献题录信息作为原始数据,再导入相应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选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操作。2.1高频关键词确定用普赖斯公式确定高被引文献,计算公式如下:其中,M为高频词阅值,Nmax表示区间学术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值 1 7 。采用刘奕杉等 1 8 提出的方式确定

9、领域核心关键词,用关键词的频次最高值代替被引次数的最高值信息与管理研究M=0.749/Nmx2023年最初检索结果:14144篇根据文献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剔除不相关的文献得到文献:9.987篇根据筛选规则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适用于分析的文献:9.540篇筛选最终纳入共词分析的文献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9540篇图1 文献筛选流程第 2-3 期对上述公式进行改进,由此计算出高频关键词。因此,对某一领域主要文献的关键词词频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依据普赖斯改进公式计算出高频关键词阈值分别为7 3,即选取词频超过7 3 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所得高频关键词共2 0 个,分别是

10、“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新时代”“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经计算可知,这2 0 个高频关键词占总词频的55.4%。关键词词频统计所得关键词表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各高频关键词,可以发现学者们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污染防治”“生态治理”等关注较多,这表明这些高频关键词都是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表1 可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如:政府的持续关注在宏观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引领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助力;高频关键词聚焦在“人与自然”“生态治理”“污染防治”“绿色经济”等方面,努力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

11、,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为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撑。序号12345678910注:该表仅列举出根据词频降序排列的前2 0 个关键词。2.2关键词共词分析共词分析法将文献主题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主题词共同出现在文献中的情况,再结合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挖掘各主题之间的关系。经共词分析可绘制出如图2 所示的高频关键词网络图谱。网络密度较低,表明其整体结构较为松散,密度较高的网络则更容易进行知识传播 1 9 。该共词网络的拓扑特征如表2 所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网络密度为0.0 1 2 3,这说明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在深度和

12、广度上有待进一步提升。网络图谱中的节点表示高频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接线表示两个关键词联系的密切程度,连接线越多,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由表2 可知,该网络图谱中包含节点数为7 1 7,连接线有3 1 6 9 条。其中,“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新时代”“生态治理”等关键词的连接线较多,与其他关键词相比,生态文明研究领域中此类研究主题更受关注,且与其他主题联系较多。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生态文明建设获得更多关注,同时强调将生态文明战略落到实处。相比之下,处于网络图谱边缘的部分关键词的连接线较少,此类研究主题受关注度较低,其研究量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征网络规模(节点数)数值717利用

13、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散的研究主题进行聚合 2 0-2 1。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研究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如图3 所示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邓胜利,等: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表1 关键词表关键词词频生态文明2289绿色发展1095生态环境169美丽中国161人与自然142环境保护140环境治理124污染防治120新时代119马克思106表2 拓扑特征表网络边数316917序号关键词11环境规制12生态治理13绿色金融14大气污染15乡村振兴16生态补偿17生态危机18指标体系19绿色经济20碳中和网络密度0.012 3词频102959

14、381807675757470平均度数2518研究发现:首先,该领域聚焦于绿色发展,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短板逐一进行破解,科学指引各产业转型升级,进而走向绿色发展之路。其次,环境治理也是一大研究重点,侧重于污染防治 2 2 、碳中和 1 1 、城镇化 2 3 等,这表示环境治理工作跟随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步伐在稳步推进。制度建设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更细化、严密的法律制度体系,让生态环境处于常态化的法治监管之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长期目标的更优选择 2 4。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探索,我国不断加强和完善生态文

15、明制度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目前该领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新形势和新发展阶段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尚不能有效满足需求,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社合主义协同治理经济发展城市群环境正义环境法治绿色创新生态安全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术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环境规制路玻达峰新常态环境治理#8 环境法典新时代绿色转型态文化#5环境治理绿色发展自然#3污染防治污染防治碳中和黄河流城生态补偿习近平开现代化#2 人与自然生态哲学生态#0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影响因素人与自然

16、#1生态文明#4碳中和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马克思生态伦理美丽中国井6 城镇化绿色全融生态经济指标体系和谐共生生态文明#7 协调发展创新地科技创新绿色消费生态产品生态危机中国低碳发展内涵环境五位一体城镇化京津翼制度建设制度技术创新气候变化实现路径地方政府环境污染协调发展发展图2 高频关键词网络图谱2.37不同阶段的研究主题纵观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演变过程,结合相应的研究背景,可将其变迁历程大致分为3 个时期 2 5:2012一2 0 1 3,初级发展期;2 0 1 4一2 0 1 8,平稳转型期;2 0 1 9 年至今的稳步发展期,如图4所示。从图4可知,2 0 1 2 年后文献数量显著增加,从2 0

17、 1 3 年到2 0 2 2 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大致呈增长趋势,2 0 1 3 年发表的文献为9 7 6 篇,达到一个峰值,自2 0 1 3 年后,发文数量出现波动,呈曲折上升趋势,并分别于2 0 1 6 年和2 0 1 8 年出现局部峰值。从整体上看,2 0 1 2 一2 0 2 2 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信息与管理研究产业结构建规制路径治理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白然资源民族地区1500一CNKI9769261000809783500上0201220132014201520162023年#5环境治理;.#8环境法典#3 污染防治#2人写自然#6 城镇化:#4碳中和#0 绿色

18、发展#1生态文明#7协调发展图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11111810382784322820182019202020212022816图42 0 1 2 2 0 2 2 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文献数量统计情况将前文所得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绘制出如图5、图6 和图7 所示的聚类分析知识图谱。由图5、图6、图7 可知,通过对前文文献总体研究的3 个时期中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研究主题进行聚类,结合各时期的研究背景,对生态文明建设各时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进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分析结果。第 2-3 期邓胜利,等: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19#5绿色发展#1马邦7 启示#5污染防治#犇态球境保护布

19、局大气污染生态环境#4路径#环境法治#1绿色发展#4美丽中国#8雾霾生态生态克思#10低碳发展图52 0 1 2 2 0 1 3 年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图6 2 0 1 42 0 1 8 年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绿色发展#4污染防治恭6 实现路莅5碳中和#之新时代#3乡村振兴实践逻辑帮立法统计明#9人民健康图7 2 0 1 9 年至今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2.3.1初级发展期(2 0 1 2 2 0 1 3)该时期为初级发展期,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研究主题聚类结果主要聚焦于“生态文明”“总体布局”“生态建设”“路径”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距离较近,聚合度很高,且位于中心位置。这说明随着生态文明

20、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众多学者将生态建设与政府战略部署结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进行探索。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战略部署,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生态文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和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雾霾”等关键词处于边缘位置,聚合度不高,这说明该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政府管理为主,生态体系尚不成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高速发展经济的高消耗、高污染传统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仍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由此带来了雾霾污染严

21、重、发展不平衡、资源匮乏、生产效率低等一系20列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立足于生态文明战略,将生态建设总体布局应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层面,致力于打造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未来应该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2.3.2平稳转型期(2 0 1 42 0 1 8)该时期即平稳转型期,文献数量曲折上升,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研究主题聚类结果主要关注“绿色发展”“美丽中国”“污染防治”“环境法治”等关键词,聚焦于制度建设和绿色发展两个方面。首先,这个阶段参与主体从政府主导拓宽到公众参与生态治理,不断加强环境法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开始从单一结构向系统化过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2、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奠定了基础。其次,该阶段开展生态治理工作,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采取具体防治措施,并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速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继续发展提升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应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生产力低下、制度不够完善以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等一系列的挑战,节能环保产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3.3稳步发展期(2 0 1 9)该时期为稳步发展期,文献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研究主题聚类结果重点关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碳中和”“新时代”等关键词。在经过

23、上一阶段的转型期过渡之后进人稳定发展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形成政府和公众有效配合的管理局面,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生态体系的建设,加快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步伐,致力于建立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打造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该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整体上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不断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能够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3研究主题变迁逻辑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各研究主题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演变逻辑。3.1研

24、究主题发展趋势基于不同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每个阶段的研究主题有所差异,呈现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河流图能够通过类似河水流动的形式将不同类别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视化地展示出来。根据前文分析结果,绘制出如图8 所示的高频关键词主题河流图谱。虽然生态文明领域的关注重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研究主题种类增多,但某些研究主题缺乏连续性,分布不平衡。从图8 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主题涉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美丽中国等4个方面,其中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主题作为国内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个发展历程,但对其余研究主题的关注则表现为比较不均衡。初级发展期

25、阶段针对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明显增加对美丽中国主题的重点关注,其余主题如绿色发展仍得到较少关注;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转型期,重点关注绿色发展主题,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发展态势较为相似,在当前阶段还融入了新时代这一新主题;在稳步发展期,绿色发展与生态信息与管理研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美丽中国人与自然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新时代01-01(09-1210-1211-1012-1001-01201220132015图8 2 0 1 2 2 0 2 2 年高频关键词主题河流图谱2023年201720192022第 2-3 期文明有机均衡发展,对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时代等其余主题的关注及发展也

26、较为均衡。由此,以生态文明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引,采取一系列生态治理具体措施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致力于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这说明各研究主题有机融合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3.2生态协同治理发展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生态治理理念的变迁逻辑,以政府和公众两个层面为出发点,呈现为从“政府管理”到“协同治理”演化的趋势。其中:政府管理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可以说贯穿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各个阶段;协同治理则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认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初级发展期仍以政府主导,展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公众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公民主体能动性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7、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公民参与其中 1 6 。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引导公众发挥其影响力,如针对“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目标,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力度和公众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增强公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升级转型迈上新台阶。其次,平稳转型期这个阶段将参与主体逐渐过渡到协同治理上来,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解决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环境问题,有效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最后,稳步发展期则以协同治理为主,政

28、府和公众相辅相成,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了由政府和公众互相配合所形成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逐渐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在生态文明战略上如何采取适合生态治理理念的实施路径,是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福利需求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发展 。尽管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对该领域实施路径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的挖掘。3.3生态经济模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已经发展为主要的生态经济模式。经前文分析发现,在初级发展阶段,将“绿色发展、低碳发

29、展、循环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引,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急需寻找一条新的途径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在平稳转型期,则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致力于优化产业结构、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 3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兴起并逐步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稳步发展期,采取兼顾生态与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自1 9 9 2 年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一

30、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2 6 。纵观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动力。3.4生态体系建设变革研究表明:生态体系变革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从单一结构体系转变为系统化建设。在初级发展期阶段初步提出战略布局,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该生态体系结构较为单一,大多立足于理论视角,对现实条件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证性,考虑不够全面,不能真正落实到生态文明建

31、设工作上来,仍处于摸索阶段。从初级发展期到稳步发展期,政府调邓胜利,等: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2122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生态体系变革,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付诸实践,逐渐过渡为系统化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在该阶段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效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步伐。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 0 1 6 年5月发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主要介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这说明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

32、阶段性进展的高度认可。在生态文明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加强、健全和完善生态体系建设,为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4结语4.1研究结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学界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不断发展。通过对生态文明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共词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整体上在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进展,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强大的动力。近1 0 年来,从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战略部署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 7 。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33、略,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应对多方面多要素多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开展各项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并将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实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将以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快速推进。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向更具体领域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美丽中国”战略的根本路径 2 8 。为适应生态需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传统产业如农业、工业、旅游业、教育行业等多领域不断进行调整优化,针对城镇化发展、生态文明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目标,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应地打造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大力推

34、动产业的生态化,建立健全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上所述,采用共词分析法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并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研究主题分为初级发展期、平稳转型期和稳步发展期等3 个时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研究主题展现出不断融合发展的趋势 2 9 ,呈现出生态协同治理从“政府管理”到“协同治理”演化、生态经济模式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体系建设从单一结构转变为系统化建设的变迁逻辑。近年来,在生态文明战略的强大助力下,中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已逐步

35、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是国际社会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为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随着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从理论研究、实施路径和体系构建等3 个方面人手,针对如何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并指导实践以及怎样合理科学地设定标准和规范并细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人探讨。4.2研究局限当然,本文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用于共词分析的原始数据尽管来自中国知网,但共词分析对数据要求比较严格,经过筛选发现部分缺失关键词等数据的文献不具备研究价值,从而将其剔除,为排除不必要的干扰,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纳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其次,由于本

36、研究仅对文献涉及的关键词等进行简要统计分析,并未进行深入探讨,未来可以从更多方面入手进行剖析,如作者共被引、文信息与管理研究2023年第 2-3 期献同被引、文献耦合、国家合作网络分析等。另外,以生态文明领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为出发点进行剖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该领域涵盖诸多要素,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挖掘。4.3未来展望基于以上论述,今后在生态文明领域可参考以下几个方向。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取得显著成效,未来的研究可考虑着重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这一主题挖掘

37、不同的国家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其次,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大多为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有效性不足,如何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思路,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证性,有待未来的研究进行探讨。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在其发展进程中得到较多关注,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未来可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未来的研究也可将其细化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邓胜利,等:基于共词分析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23参考文献1刘思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 J.东

38、南学术,2 0 0 2(6):6 0-6 6.2 OSWALD J.China turns to ecology in search of CivilizationEJ.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Australia,2016,3:1-3.3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 J.情报学报,2 0 0 6,2 5(2):1 6 3-1 7 1.4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 0 0 8,2 7(5):7 0-7 2.5 杨世迪,惠宁.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 J.生态经济,2 0 1 7,3 3(5

39、):1 8 1-1 8 5.6 MOL A P J.China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ility.Which direction to take?C/REDCLIFT M,SPRINGETT D.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bingdon:Routledge,2 0 1 5:3 51-3 6 3.7 贾秀飞,王芳.新时代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的逻辑构建与实践向度 J.广西社会科学,2 0 2 0(1 0):51-58.8 于法稳.新发展阶段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历史责任 J.城市与环境

40、研究,2 0 2 1(4:7-1 1.9J GRIGGS D,STAFFORD-SMITH M,GAFFNEY O,et al.Polic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forpeople and planet J.Nature,2013,495(7441):305-307.1 0 冯丹阳,张强,周美华.生态文明视野下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 J.生态经济,2 0 2 2,3 8(5):2 1 5-2 2 1.1 1 魏文栋,陈竹君,耿涌,等.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和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 0 2 1,3 6(9):1030-1038.1 2 陈豪伟.浅析

41、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未来走向 J.河南林业科技,2 0 2 2,42(2):43-45.1 3 郭丽华,陈立铭.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区块链一绿色资源币”视角J.税务与经济,2 0 2 2(4):83-89.1 4 许文丽.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1(3):103-107.1 5马东俊.提升企业碳循环核心能力的实现路径 J.人民论坛,2 0 2 2(3):9 1-9 3.1 6 张海防,张家维.恩格斯合力论视域下中国力量的生成路径 J.理论探讨,2 0 2 2(1):1 0 1-1 0 8.1 7 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

42、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 J.中国电化教育,2 0 1 4(5):4-1 0.2418刘奕杉,王玉琳,李明鑫,等.词频分析法中高频词值界定方法适用性的实证分析 J.数字图书馆论坛,2 0 1 7(9):42-49.19侯洁.奖励式众筹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 0 2 2,43(20):121-122.2 o 牛承义,吕洋.我国公安机关合成作战研究的演进、热点与前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CiteSpace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 0 2 2,3 5(5):42-53.2 1 陈超美,陈悦,侯剑华,等.CiteSpace

43、l: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J.情报学报,2009(3):401-421.2 2 王海兵.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研究 J.乡村科技,2 0 2 2,1 3(1 2):1 43-1 45.2 3 纪明,曾曦昊.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预测及驱动机制研究 J.生态经济,2022,38(9):212-220.24 STAHEL R.Chinas approach to the environmental civilizationJJ.Human Affairs,2020,30(2):164-173.2 5李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产品媒体报道可视化分析

44、:基于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J.经营与管理,2 0 2 1(1):1 3 7-1 43.2 6 王毅,苏利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J.中国经贸导刊,2 0 2 1(5):7 1-7 3.2 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 0 2 1 年1 1 月1 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 0 2 1-1 1-1 7(1).2 8 吴德颜.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 J.甘肃金融,2 0 2 1(1 1):6 7-7 1.2 9 马续补,相雅凡,刘玮,等.基于共词分析的中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策变

45、迁研究 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 0 2 0,1 0(4):5-1 4.信息与管理研究2023年Research Progr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Based on Co-word AnalysisDENG Shengli,DING Weiwei(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Abstract:Aiming to understand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the rese

46、arch status of ecological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field,based on co-word analysis,the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of threeperiods in this field are analyzed through co-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47、T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stage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Specifically,the research topic shows a trend of integrateddevelopment:ecologica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volves from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collaborative governance,ecological economic model develops into green and low-carbon cycledevelopment;and ecological system changes from single structure to systematic construction.Moreov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dvances on the whole and in more specific areas.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co-word analysis;high frequency key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