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保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宋绪林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失败和成功的经历,我认为班主任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得到了一些粗浅的体会,我认为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一、施展爱心,拉近师生距离班主任的亲和力,是班主任开展好工作的关键,而亲和力主要源于爱心。首先,语言中体现爱。语言是教师传输信息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亲和力的强弱,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学校或班级,班主任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所
2、以对学生讲话要亲切。一句和蔼幽默的话语,不仅使人感到亲切和容易接受,有时还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远比冰冷的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进取心和荣誉感。优美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格外的舒畅和亲近。可谓声声入耳、润心;句句有用、育人。其次,仪态中饱含爱。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所以,仪表、眼神、动作等仪态,虽然无声,作用却非常神奇。鼓励和赞赏的眼神,提醒或刻意制止的目光,真诚的微笑,大方自然又亲切的动作,有时胜过苦口婆心的批评和劝说,学生感到老师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从而大大地拉近了师
3、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再次,人格中显示爱。有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对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人格力量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一个人的人格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行动表现出来的。我在学校既是班主任又是校长,更是各科的科任教师。当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我就是他们的唯一依靠,心理上的困难我总是能细心地去开导和帮助他们去克服;生活和物质上困难我总能解囊予以帮助;学生在校生病后总能及时地得到治疗。这样,学校就好比学生的家,而我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这些无声的行动使我的人格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也得到极限提升,让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二、捕捉闪光点,鼓励学生上进金无
4、足赤,人无完人 。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这是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人说,后进学生,不求上进,难找优点。事实上,只要你有耐心,善于观察,一定不难找出差生的闪光点。班上学习成绩较差的孟书每天早晨为班级打水,爱闹不团结的蔡琴同学给班级买来手巾,调皮捣蛋的张世文同学从家里拿来钉子和锤子为同学修桌椅等等,这不都是他们可贵的闪光点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因此,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增强学习的信心
5、,他们学习成绩可能不很理想,但我相信,经过努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会赶上来时必将是班上的佼佼者。捕捉闪光点,抓住契机,鼓励上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成长。三、抓住教育时机,促进学生发展。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时,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时,要立即抓住;当“时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捕捉另外的“时机”。孔子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次语文课上,我请学生给“里”组词。大家组了许多,随后我请一个后进生来组,他组
6、了“理发”,教室里哄堂大笑,我想这个同学本来就自卑,怕被人笑话,这下不更糟了?我得帮他!我严肃地说:“你们还笑得出来?王大书同学不但已经会用“里”字组词,而且还知道了我们后面要学的“理”,是这样吧?他点点头,眼里含着感激,教室城一片哗然。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四、深入了解学生,清扫成长的障碍了解学生,可以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或与同学生家长电话沟通等。从学习、心理、爱好、家庭等处对学生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的了解。如莫家垭村二组的李海小朋友,一段时间精神不振,胆小怕事,看上去很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不佳。经过了解才发现,该小朋友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见孩子不听话就打耳光或棍棒上身,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心灵受到了创伤,给学生的成长设置了严重的障碍。于是我就找准时机对这个学生的家庭进行了家访,通过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那位家长认识到了错误,也使那位学生对我产生了好感与信任。总之,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真心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处处关爱他们,就一定能赢得孩子们的爱戴,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必将成为孩子成长永动力。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