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4161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3卷第3期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V o l.4 3N o.32 0 2 3年6月J o u r n a l o fH u a n g g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u n e.2 0 2 3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郑 洁1,袁 洋2(1.天津财经大学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天津3 0 0 2 2 1;2.安徽财经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 3 3 0 0 0)摘 要:债务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债务治理的关键。由于2 0 2 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为了避免新冠疫情

2、对债务数据和财政收入数据的影响,本文基于2 0 1 1-2 0 1 9年部分省级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计算出各省级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波动率和增长率的均值,然后运用KMV模型对我国2 0 1 8年和2 0 1 9年三十个省级(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违约概率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整体是可控的,但局部地区存在较大违约风险;东部沿海地区虽债务规模较大,但债务违约风险较低;贵州、青海和宁夏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接近1 0 0%,违约风险较大,需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的债务风险动态监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措施。关键词: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债务

3、;KMV;债务风险中图分类号:F 8 1 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6-7 0 2 0(2 0 2 3)0 3-0 1 1 1-0 6收稿日期:2 0 2 2-0 6-0 2 D O I:1 0.3 9 6 9/j.i s s n.2 0 9 6-7 0 2 0.2 0 2 3.0 3.0 2 2 O S I D:作者简介:郑洁,女,山西芮城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政策与理论;袁洋,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政策与理论。基金项目: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学术科研活动资助项目(2 0 2 0 H 2 3 4);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

4、金项目(A C Y C 2 0 2 1 0 2 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质增效成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同时也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工作。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地方债务的一个重点,梳理国内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因素的研究。从财政分权视角分析:1 9 9 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造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事权与支出责权之间不匹配,

5、以及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关系,使得地方政府被迫依赖举债来进行融资,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1-2。研究表明,财政分权的深化对于地方财政负担和债务水平具有负面影响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会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大而减少4。从官员晋升约束方面分析:官员的晋升激励是保持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晋升机制的考核之下,地方政府为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开展广泛的融资,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研究表明,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与以任期年限刻画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成正向关系5。近些年来,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形成因素的研究逐步从宏观层面延伸至微观层面。郭敏等6从国有企业政策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

6、形成机制以及对长期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徐军伟等7通过定义融资平台公司和分析城投债数据,研究得出金融势能是融资平台公司举债的微观动力,也是导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上升的市场驱动因素。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 3卷第二,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大多数学者使用KMV模型评估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韩立岩等8最先使用KMV模型评估了市政债券的信用风险,之后我国更多的学者通过借鉴和完善该方法来评估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刘慧婷和刘海龙9将地方财政收入可支配占比与地方政府评级相关联,再运用KMV优化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张慧等1 0通过回归预测得到财政收入的预测值,再利用分形KMV模

7、型测算了我国3 1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概率和安全发行规模。第三,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研究。洪源和刘兴琳1 1在对粗糙集-B P神经网络方法集成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非线性仿真预警系统。沈雨婷等1 2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析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李丽珍1 3利用B P神经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包含多级指标在内的地方政府或有隐形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甘泉等1 4采用组合权重赋值法构建了新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本文从三个时期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形成过程,然后利用KMV模型评估2 0 1 8年和2 0 1 9年我国部分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违约概率

8、,并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过程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雏形期(1 9 9 4-2 0 0 4年)1 9 9 4年,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形成了以“集中财权,下解事权”为特点的财政分权体制。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但由于地方分税制改革未能从财权与事权的完全匹配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造成了当前中国地方“财权小,事权大”的困局,进 一 步 扩 大 了 财 政 收 支 缺 口。同 时,在1 9 9 5年由国家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

9、法(以下简称 预算法)中也明文规定了各地方政府不得举借外债,财政收支的资金缺口无法得到缓解,地方政府开始摸索表外举债的方式。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公司的方式来规避 预算法 中限制举债的规定,具体流程是:各地政府及其相关机构使用财政拨款或投入国有资产成立投融资公司,并为之提供背书,该投融资公司可以利用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城投债的方法,来承担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功能。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公司的表外举债方式虽未直接冲击区域金融安全,但这种融资逻辑为日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张埋下了隐患。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扩张期(2 0 0 5-2 0 1 3年)2 0 0 5年之后,我国地方财政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0、,但是由于地方的发展模式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地方政府的举借规模没有得到放缓,相反规模不断扩张。2 0 0 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防止我国经济出现持续低落的情况,2 0 0 9年中央相继颁布了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有关措施,而传统的以国债发行后转贷地方政府的办法也被取消。地方政府债券开始以财政部的名义发放,然后再转贷给地方政府融资,同时由中央政府代办还本付息以及发行费用支出的管理工作。这种中央政府直接代理发放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地方政府的融资困难,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时期正式开启。至2 0 1 1年,财政部“代发代还”的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模式已执行了

11、两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上海、郑州、广州、深圳作为全国第一批自主发债的试点省市。此外,国家财政部还颁发了2 0 1 1年地方政府自发债券试点办法,对地方自主发债进行规范,规定了自发的地方政府债券为记账定息债券,债券利率采用单一利率的定价机制确定。至2 0 1 3年,全国四个试点省市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模式已顺利运行了两年,国务院开始逐步增加自主发行债券的省市数量。这种赋权实践基本奠定了中央政府的债务治理责任框架,为之后中国政府债务风险的科学化解打下了基础。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期(2 0 1 4年至今)新 预算法 于2 0 1 4年8月3 1日颁布,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步入风

12、险治理期。新的 预算法 第3 5条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了更具体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所必需的基本建设投入资金预算可在国家部门核定的限额内,采取自行发放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由财政部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施监督并且建立相关的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同时,2 0 1 4年中央也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券的清查和甄别工作,当地政府需要将甄别过的存量债券重新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由地方政府自行承担债务偿还工作。新 预算法 实施后,地方政府开始全部采用自发自还债券的举债方式,将地方政府债务的举债主体、举债规211第3期郑 洁,等: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模、债务资金使用、监督监管等作出明确规

13、定,也明确了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地方举债方式的确立和存量债务化解机制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和化解。2 0 1 8年,中央政府首次对隐形债务进行了定义,在全国范围内摸清和核查隐性债务,对监督地方政府表外举债和债务风险治理起到了促进作用。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KMV模型是美国旧金山市KMV公 司于1 9 9 7年建立的用来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本文参考韩立岩(2 0 0 3)、茹涛(2 0 0 9)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使用KMV模型对我国2 0 1 8年和2 0 1 9年三十个省级(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由于缺少西藏自治区的地方政府债务完整数据,为保证统计的科学性,

14、故债务数据统计中也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概率进行测算。假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服从随机分布RT=f(xT),RT表示T时刻的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其表示扣除刚性收入和不可避免的财政支出外可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债务的财政收入,xT表示随机变量,在T时刻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本息和用BT表示,如果T时刻地方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小于应偿还的债务本息和,地方政府就会违约,即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条件可以表示为:RTBT。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用表示,则有:=P(RTBT)=Pf(xT)BT=PxTf-1(BT)(1)在式(1)中,假设xT(0,1)即为标准正态分布,则该式可表示为:=PxT0时地方可支配财

15、政收入可以表示为:Rt=RE X P(-122)t+t xt(5)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El nRt=l n R+(-122)t(6)V a rl nRt=2t(7)于是,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可以表示为:DD=l nRTBT+(-122)Tt(8)=N(-D D)=N(-l nRTBT+(-122)T t)(9)其中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1n-2n-1t=1(l nRt+1Rt-1n-1n-1t=1l nRt+1Rt)2(1 0)=1n-1n-1t=1l nRt+1Rt+122(1 1)2.1 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地方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都可以用来偿还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还要用于其他的

16、财政开支,所以要对各省市的财政资金可支配比例进行确定。本文借鉴刘慧婷和刘海龙9的研究方法,将地方政府财政可支配比例与地方政府评级联系起来,参照国泰君安 中国地方政府评级手册,将中国地方政府划分为七个级别,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可支配比例,如表1所示。表1 各省级地方政府评级及相应的可支配比例地区评分级别可支配比例/%地区评分级别可支配比例/%浙江0.0 2 5第一级6 0海南1.8 7 5第四级4 5江苏0.2 0 0第一级6 0辽宁1.9 7 5第四级4 5北京0.3 0 0第一级6 0陕西2.0 0 0第五级4 0上海0.3 7 5第一级6 0青海2.2 2 5第五级4 0广东0.4 0 0第

17、一级6 0重庆2.3 0 0第五级4 0山东0.6 7 5第二级5 5广西2.3 5 0第五级4 0湖北1.2 2 5第三级5 0甘肃2.6 5 0第六级3 5福建1.3 2 5第三级5 0内蒙古2.7 0 0第六级3 5天津1.3 2 5第三级5 0黑龙江2.8 0 0第六级3 5四川1.3 5 0第三级5 0吉林2.8 0 0第六级3 5河北1.3 7 5第三级5 0云南2.8 7 5第六级3 5河南1.6 0 0第四级4 5新疆2.9 0 0第六级3 5湖南1.6 5 0第四级4 5贵州3.0 0 0第七级3 0江西1.6 7 5第四级4 5宁夏3.0 0 0第七级3 0安徽1.8 0

18、0第四级4 5山西3.0 5 0第七级3 0 注:数据来源 中国地方政府评级手册。311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 3卷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RT=地方财政收入可支配比例,计算可得到2 0 1 8年和2 0 1 9年的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2.2 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波动率和增长率的均值根据公式(1 0)和(1 1)以及各省级地方财政收入可支配比例,本文基于2 0 1 1-2 0 1 9年各省级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计算出各省级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波动率和增长率的均值,如表2所示。表2 各省级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波动率和增长率的均值地区地区北京0.0 0 1 90.0 8 2 5河南0.0

19、0 2 10.1 0 6 7天津0.0 1 6 80.0 6 3 2湖北0.0 0 5 70.0 9 9 7河北0.0 0 1 60.0 9 5 8湖南0.0 0 2 40.0 8 5 5山西0.0 1 4 60.0 8 2 6广东0.0 0 1 30.1 0 3 8内蒙古0.0 0 9 00.0 5 2 2广西0.0 0 3 50.0 8 1 0辽宁0.0 3 0 70.0 0 0 9海南0.0 0 3 20.1 0 9 1吉林0.0 0 8 50.0 3 4 2重庆0.0 0 5 10.0 4 5 1黑龙江0.0 0 6 50.0 2 9 5四川0.0 0 2 70.0 8 6 1上海0.

20、0 0 3 30.0 9 2 1贵州0.0 0 7 20.1 0 3 4江苏0.0 0 2 50.0 6 7 0云南0.0 0 4 80.0 7 8 0浙江0.0 0 0 80.1 0 0 6陕西0.0 0 5 40.0 5 2 8安徽0.0 0 2 90.0 9 7 1甘肃0.0 0 3 50.0 7 9 5福建0.0 0 3 40.0 8 8 7青海0.0 1 0 10.0 7 7 6江西0.0 0 7 80.1 0 7 4宁夏0.0 0 4 60.0 8 1 9山东0.0 0 2 30.0 7 9 5新疆0.0 0 8 50.0 9 8 02.3 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通过中国地方政

21、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可查询到2 0 1 5年后各省级地方政府债券的还本付息情况,经过计算可以得到2 0 1 8年和2 0 1 9年的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如表3所示。表3 2 0 1 8年和2 0 1 9年地方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规模(亿元)地区BT2 0 1 8BT2 0 1 9地区BT2 0 1 8BT2 0 1 9北京3 8 05 2 7河南5 0 96 7 3天津1 6 44 1 8湖北4 0 58 6 0河北6 1 99 6 8湖南5 5 71 4 1 8山西1 7 72 3 9广东4 6 66 5 5内蒙古4 0 86 0 8广西3 7 53 9 3辽宁7 8 91 1 4 5海

22、南9 71 9 7吉林2 1 52 5 4重庆3 0 65 1 0黑龙江3 6 43 8 9四川8 8 51 2 8 0上海3 6 07 0 0贵州7 4 78 3 7江苏1 0 6 11 4 2 9云南6 0 96 8 3浙江7 9 91 1 0 7陕西5 1 58 7 4安徽4 6 15 4 1甘肃1 6 01 9 0福建2 8 93 9 4青海1 5 01 9 3江西2 8 83 8 6宁夏1 2 11 6 1山东8 5 41 2 6 3新疆2 8 74 0 4 注:数据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4 各省市债务风险评估根据公式(8)和(9)以及以上所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省级2 0 1 8年

23、和2 0 1 9年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如表4所示。表4 各省级2 0 1 8年和2 0 1 9年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地区2 0 1 8年违约概率/%2 0 1 9年违约概率/%地区2 0 1 8年违约概率/%2 0 1 9年违约概率/%北京00河南00天津00湖北00河北00湖南00山西00广东00内蒙古00广西00辽宁08.5 5海南00吉林00重庆00黑龙江00四川00上海00贵州1 0 01 0 0江苏00云南00浙江00陕西00安徽00甘肃00福建00青海1 0 01 0 0江西00宁夏01 0 0山东00新疆00 由表4可知,贵州和青海2 0 1 8年和2 0 1 9年的地方政府

24、债务违约率都为1 0 0%,宁夏2 0 1 9年的债务违约概率为1 0 0%,这三个省份具有较高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辽宁2 0 1 9年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率为8.5 5%,具有一定的债务风险,除了贵州、青海、宁夏和辽宁外,其他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都约0。从总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不过,由于各省份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历史不长,部分地区的政府债务增长速度较快,再加之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逐年上升。所以要分类区别对待,尤其是债务负担较重的省份,要特别注重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动态监测,从根本上夯实财政收入。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3.1 财政体制方面原因

25、我国从1 9 9 4年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使财权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可支配财政资金减少,造成了我国地方政府“财权小而事权大”的局面。目前,在绝大部分税收流向中央的同时,一般预算支出的大部分项目需要由地方承担,多数项目资金需要来自中央转移支付。然而,由于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完善,无法通过转移支付完全411第3期郑 洁,等:基于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研究解决由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而产生的财政资金缺口。面对这种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只能寻找新的投资资金,从而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成为了必然选择。3.2 债务管理方面原因我国的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还不健全,使得政府在职

26、能转变上还存在“越位”和“缺位”的情况,这就导致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不规范。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效率偏低。在资金投入方面,地方政府重投入轻长远效益,而且官员政绩考核与国内生产总值(G D P)和财政收入挂钩,导致地方政府官员急于在任期内增加“政绩”,使得资金投入更加侧重于能拉动地方G D P的产业和项目,而忽视了地方整体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缺乏科学严谨论证,这种短期效益的政府投资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投资效率明显偏低。在资金使用标准方面,地方政府只注重建设标准,而轻视了其负担能力,一些地方政府使用债务资金大量投资兴建一些政绩项目工程和形象工程,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属于超标准

27、建设,不仅脱离现实的需要,还缺乏偿还保障,加大了债务风险。在资金监督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事前的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约束和监管,使得资金用到了地方政府财政无法承受的工程项目中,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风险日益攀升。4 研究结论和债务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基于2 0 1 1-2 0 1 9年的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计算出各省级地方财政收入波动率和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对2 0 1 8年和2 0 1 9年各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进行了评估。从测算的数据中可知,2 0 1 8年贵州和青海的债务违约概率达到了1 0 0%,2 0 1 9年贵州、青海和宁夏的债务违约概率达到了1 0

28、 0%,其余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都接近0。与各省级地方政府实际的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 D P的比值)和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值)相比较,2 0 1 9年贵州的负债率为5 7.6 8%,债务率为1 4 6.2 7%,宁夏的 负 债 率 为4 4.2 5%,债 务 率 为1 1 5.4 1%,青海的 负 债 率 为7 1.4 8%,债 务 率 为1 1 2.9 0%;2 0 1 8年贵州的负债率为5 7.6 4%,债务率为1 4 8.8 6%,青海的负债率为6 4.1 6%,债务率为1 0 7.3 5%,债务违约概率达到1 0 0%的省级地方政府都存在较高的债务

29、率和负债率,存在一定的债务违约风险,这与测算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但局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违约风险。原因可能是:第一,2 0 1 4年 预算法 的实施以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的文件,促使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整体上控制了债务的规模,防范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扩大。第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尽管债务规模较大,但由于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扎实的财政收入,使其债务违约风险较低。第三,贵州、青海和宁夏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概率接近1 0 0%,违约风险较大,需要高度关注这些省份的债务风险。这三个省份都位于我国的中西部,近些年为了快速发展,在基础设

30、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举债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些省份靠自身的财政收入无法偿还规模庞大的债务,导致其债务风险较大,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省份的转移支付力度,以缓解这些地区的债务风险,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风险防范措施。4.1 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财政体制改革的完善,需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关系。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事权,明晰支出责权和政府部门相互之间的职责分配,严格规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职权,减少各地政府部门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与事权关联的基本原则是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科

31、学合理的财权与事权分配能够减少各级政府内部职权的交错与重复。而各级政府内部的事权一经确定,就要出台相关法律,减少各级政府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财政权力,确保各级政府事权的落实。其次,要健全地方税的体系,提升地方财政能力,培育更多地方专享税种,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税之间良性互动的地方财政收支格局,使得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期限和项目投资的受益期限相匹配,从根源上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口的压力。最后,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和完善转移支付的结构和形式,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度和合理性,降低地方政府因过度举债而期望中央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救助的预期。5

32、11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 3卷4.2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的绩效约束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修正以G D P为核心的考核方式,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等考核指标在考核机制中的比重,预防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和发展,使得地方官员在规划地区发展时更注重整体经济建设。通过考核机制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债务举借要有科学的论证和绩效审计,做到“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加强债务责任意识,防范地方官员因个人晋升需求而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纳入政绩考核机制之中,强化财力的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4.3 构建债务

33、风险防范与预警制度在全面清查地方政府债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债务风险监测和债务管理预警机制。该机制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债务风险监控,将债务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同时加强各地政府债务风险的预警意识,形成风险量化评估机制。首先,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对各地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要将债务风险评估提升为常态化防范制度。其次,要形成由上而下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包括债务率、债务水平、财政赤字和债务利息支出等,加强中央对地方债务风险的分析和预测,增强风险预警能力,中央层面要逐步形成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常规性预测。最后,要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披露制度,方便公众监督。中

34、央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数据规范统一、涵盖各级政府部门的平台化债务信息系统,该平台应包括各级政府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对各地区政府的债务风险评级,并及时对违规举债的机构和项目进行适度披露。参考文献:1 庞保庆,陈硕.央地财政格局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成因、规模及风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 0 1 5(5):4 5-5 7.2 刘尚希.不确定性:财政改革面临的挑战J.财政研究,2 0 1 5(1 2):2-1 1.3 何 杨,王 蔚.土 地 财 政、官 员 特 征 与 地 方 债 务 膨胀 来自中国省级市政投资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 0 1 5(6):1 0-1 9.4 杨婷婷

35、.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 0 1 9,3 2(3):7 7-8 1.5 沈雨婷.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 0 1 9(1):1 7 2-1 7 8.6 郭敏,段艺璇,黄亦炫.国企政策功能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形成机制、度量与经济影响J.管理世界,2 0 2 0,3 6(1 2):3 6-5 4.7 徐 军 伟,毛 捷,管 星 华.地 方 政 府 隐 性 债 务 再 认识 基于融资平台公司的精准界定和金融势能的视角J.管理世界,2 0 2 0,3 6(9):3 7-5 9.8 韩立

36、岩,郑承利,罗雯,等.中国市政债券信用风险与发债规模研究J.金融研究,2 0 0 3(2):8 5-9 4+0.9 刘慧婷,刘海龙.基于KMV模型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研究J.上海金融,2 0 1 6(6):5 2-5 9.1 0 张慧,王宁,孟纹羽.基于分形KMV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券安全发行规模测度J.统计与决策,2 0 2 1,3 7(1 5):1 3 3-1 3 6.1 1 洪源,刘兴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非线性仿真预警系统的构建 基于粗糙集-B P神经网络方法集成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 0 1 2,3 4(3):1-1 0.1 2 沈雨婷,金洪飞.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析J.当代财经,2 0 1 9(6):3 4-4 6.1 3 李丽珍.地方政府或有隐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基于B P神经网络分析法J.财经论丛,2 0 2 1(3):1 4-2 5.1 4 甘泉,向妍.新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研究J.统计与决策,2 0 2 0,3 6(3):1 5 5-1 5 8.1 5 茹涛.地方公债发行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度量与融资规模研究D.复旦大学,2 0 0 9.责任编辑 周觅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