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3747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21卷 第4期2023 年 8 月Vol.21 No.4Aug.,2023【摘要】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是对实践平台构建问题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有助于破解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医学生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存在“需求多”与“参与少”、“资源多”与“整合少”、“投入多”与“产出少”三对突出的矛盾。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

2、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遵循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舟楫的基本原则,做好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的界定与评估,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方法,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保障,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优化等关键点。【关键词】成果导向;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68(2023)04-0018-06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研究黄月圆1,陶光均2,伍言锋2(1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医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3、)【收稿日期】2023-04-05【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9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研究”(编号:2019JGA251)、2022 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编号:2022SZ076)和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专项课题“新医科 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编号:2022ZJY282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黄月圆,女,1979 年生,广西贺州人,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陶光均,男,1989 年生,四川宜宾

4、人,讲师,教育学博士;伍言锋,男,1983 年生,湖南武冈人,讲师,艺术学硕士。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文化。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号召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2在国家政策的激励和社会创新创业浪潮的推动下,地方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人员场地经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

5、n,OBE)由美国学者 Spady 于 20 世纪 90 年代率先提出,该理念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作为目标,进而反向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并持续改进,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凸显“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产出和自我效能的提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传入我国以来,率先应用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以李志义、陈玲、齐书宇等学者为代表研究OBE 理念在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以申天恩、姜波等学者为代表注重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元理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逐渐扩展到医学、农学、人文等学科,例如,郝国祥、张妍、鞠永红等学者的研究。研究视域涉及国家宏观的教育战略、学校的教育理念

6、、学科的发展建设和课程改革等不同层面。通过探析相关学者的研究,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价值。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循着 OBE 方向发展,关于 OBE 理念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中医药、临床药学、护理、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将 OBE 理念应用于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3我国已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康中国”战略驱18动下的“新医科”发展要求培养具备多学科背

7、景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是对实践平台构建问题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有助于破解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医学生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一、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实践性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实践平台的建设理应成为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之意。在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数量、规模、质量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在服务教学实践、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

8、助推器、转换器、孵化器。但是,受重视程度、理念指导、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了实践平台的角色定位、功能发挥和效果评估。1.“需求多”与“参与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复合型创新医药人才;地方医学院校要实现服务地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目标,需要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然而,在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却出现了医学生“参与少”的突出现象,与对创新医药人才“需求多”形成鲜明对比。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普遍不高,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明显少于其他专业学生

9、。据王伟群等人对某医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约 70%的医学生从未参加双创活动,受限于“创新平台搭建短缺”,参与比例非常有限。4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相较其他专业而言,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业任务更繁重,完成学业难度大。而创新创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医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冲突,医学生更多选择专注于专业学习。二是与医学生的特殊心理有关。长期的医学学习使医学生养成了严谨、认真、细心的习惯,他们比其他专业学生求稳心理更重,性格更内向。基于医学生的特殊心理,他们多数对创新创业患得患失。三是受父母影响较深。在社会的传统观念里面,医学生毕业以后多数到医院从

10、事医学相关职业,医疗行业备受人们尊敬。因此,医学生的父母多数不支持医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特别是与医学无关的创业行为。而创新创业是一项需要投入经费、广泛获取社会支持的事情,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经费支持和精神鼓励,医学生的创新创业将难以为继。2.“资源多”与“整合少”之间的矛盾。地方医药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资源多”与“整合少”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校内的实践资源分布在不同二级院系、部门中,缺乏规范管理和有效整合;校外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资源,缺乏整体统筹和充分利用;有各种创新创业小平台,但是没有形成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合力。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为了加强对创新创业教

11、育的领导和组织,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相当部分创新创业学院定位不明,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各种资源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二是缺乏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二级院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竞争关系,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各自为战,不愿分享自己的实践资源,缺乏主动沟通、自觉融合、团结协作。三是没有形成创新创业服务生态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现实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结和相互作用。突出表现在学生缺乏快速找到创新创业项目导师或队友的途径和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项目的开展,特别是一些需要跨专业、跨学科支持的项目。3.“投入多”与“

12、产出少”之间的矛盾。在近三年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评选的高校集体奖中,医药类院校占比仅分别为 1/40、2/49、1/43。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无法与其他综合院校或单科院校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投入和产出出现不平衡,产生了“投入多”与“产出少”之间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实践平台建设的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地方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不够与时俱进,突出表现在对实践平台的功能定位有失偏颇。不少地方医学院校仍然把实践平台当作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附带或者延伸,没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育人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建设。二是忽视对平台的

13、长期投入。实践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根据政策、场地、经费等变化做出调整。但是,部分地方医学院校在实践平台的建设有短视的现象,盲目跟风,期望短期就能获得回报。医学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19需要的实践时间更长,更需要深耕细作、长期坚持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成果产出。三是目标导向有偏移。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实践平台建设,以完成教学任务、参赛项目、科研课题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长、成才、成功作为主要目标导向。实践平台不是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而是常常限于对创新创业有兴趣、有项目的学生。教师困于没有创业实践经验,学生苦于在创新创业中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影响了实践平台的

14、产出。二、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的维度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理念,它遵从教育的发生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实践的维度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英美等国家已经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果,率先应用在我国的工程学人才培养领域并取得不俗成绩,且在其他学科人才培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历史的维度看,自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产生以来,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为高校履行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使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从理论、实践和历史的维度分析可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持续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

15、台构建,必须掌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应用规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产出成果为目标。这个成果有三方面侧重:一是侧重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而不是阶段性评价;二是侧重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鉴定考核,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数”;三是侧重对成果的应用,根据成果反向设计教学环节,强调持续改进。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要遵循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科学界定创新创业成果的内涵、范围、外延;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要义;用已经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反向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管理、评估。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16、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出发点、过程和结果都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反馈作为驱动。从校生关系来说,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创造条件、环境和机会。从师生关系来说,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从生生关系来说,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产出成果。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原则,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践行教师全员育人,育全体学生;构建全过程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做

17、到以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为出发点,以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来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3.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学习产出成果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最终目标,而学习产出成果又强调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必须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为实践平台建设的核心目标,围绕“为什么要提升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什么”“如何帮助医学生获得创新创业能力”“如何评价医学生已经获得的创新创业能力”等关键问题来探讨、分析、确定双创实践平台的设计理念、框架搭建和评价体系等,并不断结合实践

18、进行反馈修正。4.以实践为舟楫的原则。相较于“学生知道什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能做什么”,认为学生经过长期、深入实践获得的学习成果更为持久、更有影响力,对学生结束学习后继续成长成才成功发挥更大的铺垫作用。5创新创业的意识来源于实践,创新创业的发展依靠实践,创新创业的效果需要实践来检验。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应该遵循以实践为舟楫的原则,将实践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最重要的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关键点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性、科

19、学性、实践性决定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必须遵循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有效应用于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关键点如下:1.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的界定与评20估。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的界定和评估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的“先手棋”和“指挥棒”,是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正确应用到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前提和关键环节。第一,成果的科学界定与规范表达。创始人Spandy 对于成果导向教育的“成果”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成果”是学生学习历程结束后真正拥有的能力,而不是学生的成绩、分数。6但是

20、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传入我国以后,由于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和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成果”不同的理解,使“成果”的内涵和外延都产生了分歧、模糊。因此,正确的界定“成果”的涵义是成功应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成果”必须以学生的发展、学习的经历和效果为中心,以显现度为表征并且可量化。7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核心“成果”就是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它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是对核心成果的相关支撑成果。成果导向教育对于“成果”的表达是有规范要求的。成果的规范表达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可操作。“成果”是

21、对医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获得的最终能力的准确描述;是对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成果”对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可操作性,是可以令所有学生接受的成果,是医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具体成果。第二,成果的有效评估。“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成果”并对“成果”进行有效评估,是成果导向教育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对成果进行了有效评估,才能固化已经取得的成果,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越来越多的成果出现。因此,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评估体系,要遵守科学性原则,注重真实反映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状况;要遵守系统性原则,注重评估指标之

22、间的逻辑关系和有机构成,从不同层面反映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成果;要遵守动态性原则,既重视最终成果的鉴定,也记录取得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过程的积累,把对成果评估的过程当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检测过程。第三,成果的作用发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成果”,作为目标导向具有引导、规范、激励的作用,强调善用“成果”,反向建构教学环节,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虽然目标指向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即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过程一步到位,而是应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全过程,通过反向建构。合理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架构、运行、管理,持续改进资源

23、整合和功能发挥。如此,形成“前期创新创业成果反向建构持续改进未来成果”的良性循环。2.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方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方法,应以专业为主要依托,以资源整合为主要渠道,以所有课程协同创新为主要抓手。第一,以专业为主要依托。地方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非常突出,因此,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必须以专业为主要依托,通过专业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专业认知教育增强医学生对专业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医学生从专业学习中找到创新创业的兴趣爱好和持续动力;通过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打牢医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基础;通过专

24、业科研项目和实验增强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通过与专业老师的接触帮助医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创意和指导。第二,以资源整合为主要渠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紧紧围绕“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个成果目标,按照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运用整体思维,将所有创新创业资源有机整合到实践平台中来。做到三个融合:一是课内课外渗透。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渗透,形成创新创业课内课外实践资源的整合。课内包括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创新创业通识课、市场营销学课程、人力资源与管理学课程等。课外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二是校内校外互补。立足于校内创

25、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互补。校内包括实验平台、竞赛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校外包括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结合企业、学校定点扶贫村扶贫产业、捐资助学爱心企业等。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将线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线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融合,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线上包括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易班平台创新创业活动等;线下包括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报21告会、杰出校友访谈、创新创业沙龙等(如图)。总之,经过资源整合以后的实践平台,要突出创新创业资源的整体性、连贯性、协调性、有效性,

26、为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全面多样、优质高效、触手可及的资源,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第三,以所有课程协同创新为主要抓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聚焦成果”,所有理论课程、实践环节都有协同育人的任务。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地方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要建立健全彰显医学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将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创新创业课程群有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求所有课程同心育人、同向发力,共同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致力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

27、动、帮助学生丰富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使他们能达成预期成果。所有老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都有义务;所有课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都是有贡献的。3.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保障。与传统的知识教育强调递进性、顺序性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着眼于意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需要高校具有氛围、条件和制度保障”。8为了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成功并发挥最大效能,需要各种校内和社会资源的支持,特别是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的保障。第一,人员保障。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思想品德好、能力素质强的创新创业实践师资,是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的重要保障。地方医学院校应加大

28、力度选拔、评聘、培训创新创业导师,培养一支由校内教师、优秀企业家、杰出校友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导师队伍。探索驻校企业家制度,吸引更多各行各业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鼓励医学专业教师主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挖掘学科、专业中的典型创新创业素材,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示范课程。推进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让所有教师、管理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引导、培养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都能发挥作用,做到多向发力、多点建设。第二,场地保障。充足、优质、方便的场地资源是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地

29、方医学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场地。除了将专业实验室、科研所、训练室等有机整合起来,还要拨出足够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科学进行功能划分,满足学生在校内创新创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医学院校应积极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基地。例如,要为学生争取到地方政府投资开发的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学创业园、众创空间等进行创新创业的机会,为学生顺利入驻和开展创新创业提22供条件。与地方优秀企业签订创新创业基地协议,拓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创新创业实践场地由校内到校外的有效延伸,科学统筹、充分利用,为医学生提供有力的创新创业场地保障。第三,经费保障。经费是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

30、的前提保障。地方医学院校应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纳入学校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地方医学院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经费预算与安排,保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实践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应积极为医学生创新创业筹措经费。通过国家和地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吸引优秀校友回校投资创新创业等多种渠道,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主动争取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支持,帮助医学生减轻创业创新经济负担,在医学生创业初期融资困难和资金短缺时能提供“雪中送炭”的帮助。4.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优化。

31、不断优化实践环境,围绕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为医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强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的培育和发展,有力突破学科、专业、课程、机构、制度等方面的障碍和藩篱,是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的一个关键举措。第一,以成果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的优化秉持以成果为导向的核心服务理念,聚焦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医学生提供全面、持续、优质、便捷、安全的创新创业服务。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立足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计服务链的各个环节,优化各功能板块,引导、保障、服务学生获得最终创新创业实践成

32、果。既要做好日常的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工作,还要在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时间节点、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特别是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困难挫折时,能给予有情的人文关怀、有力的精神鼓励以及有效的心理疏导,千方百计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排忧解难。第二,高效的运行模式。为了推动医学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创新创业生态服务链必须打造高效的运行模式。以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突破口,连通医学生创新创业所有的环节,突破部门、院系各自为战的利益壁垒,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特别注重发挥互联网高速、面广、便捷的优势,打造创新创业大数据、大平台。例如

33、,汇总、分类、优选创新创业学生库、项目库、导师库、企业库,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和企业之间的速配、优配。以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促进成果转化。针对医学生普遍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和技巧的特点,主动联系有营销实战经验的相关企业人员进校做专门培训;在创业学生与政府、企业、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牵线搭桥,为医学生精准推送各类创新创业政策和信息,帮助医学生用好用足税费减免、企业登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解决方案。第三,浓厚的文化氛围。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对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推动、涵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该注重用创新创业文化的土壤培育创新创业实

34、践的“成果”。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要结合地方医学院校实际,建立健全相关创新创业管理、奖惩、考核等制度,形成浓厚的制度文化,激励二级院系教师积极参与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二是发挥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注重用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来鼓励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让医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榜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从而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用既得的创新创业成果来“催生”更多的创新创业新成果。三是丰富创新创业社团实践活动。社团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要指导学生社团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实践内容,使医学生在创新创业社团

35、活动获得更多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自我效能感,为切实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优质载体。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激荡下,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必将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为创新医学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为实现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下转第 41 页)23Research on t

36、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of Local Medical School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Huang Yueyuan1&Tao Guangjun2&Wu Yanfeng2(1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2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0,China)Abstract:Outcome-based

37、Education approach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practice platform in local medical schools,is a conceptu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at moves with thetimes in this area,which is helpful to break bottlenecks and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high-quality de

38、velopment of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with innovative aspirations.Threemajor contradictions ex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in local medicalschools,which are“more needs”and“less participation”,“mor

39、e resources”and“less integration”,“moreinput”and“less output”.Build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platform in local medical schools,which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utcome-based education,should follow outcome-oriented,student-centered,competency-oriented and practice-oriented as basic

40、principles and is a key to define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havegood methods,have a guarantee and optimize the ecological service chain.Key words:outcome-basededucation;medical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practiceplatformFormation and Training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of Medical Studen

41、ts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Zhang Xin&Fan Zhongkai&Wang Yuyan(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121001,China)Abstract:While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globally,medica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

42、nment,especially the new medical department requiresmedical schools to vigorously advoca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of medical studentsability.Toimprove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medical students arerequired to improve and lear

43、n from five aspects:enhancing self-motivation ability,enhancing self-learning andplanning ability,improving learning efficiency,improv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and enhancing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bility.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alconcep

44、ts,firmly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taking medical students as the center”,optimize the conditions of medical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independent learning.Key words:networkenvironment;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medicalstudents【参考文献】1王晓红,宋飞.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

45、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07):95-96.2单娴.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10-12.3熊绍高.网络环境下提高成人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8-21.4王艳梅,张莉,张磊.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4):20-22,48.5黄敏珍.网络远程教育环境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8):135-137.(上接第 23 页)2习近平.习近平致 2013 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EB/OL.http:/ Instructional Management:A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Washington DC:National Instituteof Education,1981:33.7申天恩,斯蒂文 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05):47-51.8杨为群,李勇江.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72-74.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