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格尔的解放伦理与马克思的现实批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188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格尔的解放伦理与马克思的现实批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格尔的解放伦理与马克思的现实批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格尔的解放伦理与马克思的现实批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格尔的解放伦理与马克思的现实批判.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研究”(编号:A Z D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李慧敏,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年月内 蒙 古 社 会 科 学J u l 第 卷第期I NN E R MONG O L I A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D O I:/j c n k i i s s n 黑格尔的解放伦理与马克思的现实批判李慧敏(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 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中,人的解放展现为精神外化运动过程中劳动基础上人的内在必然性(自然现实)与外在必然性(伦理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针对卢梭等

2、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忽视劳动及劳动基础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人的解放作用,黑格尔指出劳动与市民社会是人的解放的必要环节,它形成了自然必然性与自由普遍性相统一的伦理性的整体事业;政治国家是人的解放的充分条件,它构成了个体主观自由与共同体客观自由相统一的活的伦理实体.马克思在肯定黑格尔解放伦理思想的合理性的同时,对黑格尔解放伦理思想在实际中具体展现的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性质与政治国家的虚幻性进行了现实批判,指出黑格尔虽然正确地看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一种矛盾,但是他只是囿于作为抽象劳动体征的私有制,企图以伦理国家来统摄市民社会以实现普遍自由,而要彻底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消灭资产阶级

3、市民社会的雇佣劳动以及资产阶级政治国家.关键词 劳动;市民社会;国家;合理性;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黑格尔立足于精神的现实化的运动进程对道德与伦理进行“具有本质上不同的意义”的区分.一方面,在精神的现实化运动进程中,劳动及其交换基础上形成的市民社会不仅是人的自由解放的环节,而且由此造就了个体的伦理意识与道德意识的新形态;另一方面,尽管市民社会在特殊性中呈现出普遍性,但它仍然不是伦理性的,而是自然必然性占支配地位,因而必须上升到作为人的自由解放条件的政治国家.政治国家是自由理念的伦理精神的现实,个体只有在伦理国家内才能获得真正的现实性自由.在劳动与国家作

4、为人的自由解放的环节与条件的过程中,自我的伦理意识与道德意识逻辑进展到国家伦理精神,则是以实体性自由与主观自由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合理性为原则的.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解放伦理合理思想的同时,对黑格尔的解放伦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展现,即劳动基础上的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性质与政治国家的虚幻性进行了现实批判,指出黑格尔虽然正确地看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一种矛盾,但他只是囿于作为抽象劳动体征的私有制企图以伦理国家来统摄市民社会从而实现普遍自由,这只是一种从表面现象上解决问题的抽象的唯灵论.因此,尽管黑格尔肯定的政治解放对于那个文明时代来说是人的最为彻底的解放,但还不是人的最终的解放,因为它只是

5、有产者的解放.因而,必须通过消灭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雇佣劳动,通过资产阶级政治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解放.一、黑格尔的劳动解放伦理在 法哲学原理 中,黑格尔认为,卢梭等人的自然状态理论承认劳动在满足人的自然需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但忽视了对人的自由解放的手段作用.他指出:“这种观念没有考虑到劳动所包含的解 放 的 环 节 因 此 是 一 种 不 真 实 的 意见.”(P )这里,黑格尔反对那种鼓吹人的天然自由生活缺乏现实感的自然状态学说,指出人的自然需要只是潜伏在自然中的粗野的精神性存在,因而对人来讲,自然状态是粗野的和不自由的状态,它只有在精神与自然的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中才能

6、成为自由.对此,黑格尔早在 精神现象学 中就已做了深刻的阐释,指出自我意识是作为精神而外化为意识,进而成为自然界与另一个自我意识的“他物”进行反思的产物.当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与感性世界的“他物”处于对立时,就表现为否定感性世界的“他物”“欲望”着的生命.这里,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基于劳动的主奴关系辩证法.主人相对于奴隶来讲,由于占有物而具有独立的意识,奴隶由于不占有物而依赖于主人.当主人把物交给奴隶,奴隶通过劳动在陶冶事物的同时重新发现了自己,意识到自身是自由的.这样,劳动在陶冶事物的同时,培养着奴隶的潜在的主观任性转化为独立的自我意识,其结果是精神从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的空洞黑夜转变为张扬着独立

7、的自我意识的光天化日.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个体的独立的行动,但必须在相互承认的行动中才能实现.为了相互满足,个别劳动在无意识中完成着一种普遍的劳动.于是,个别的自由的自我意识就在相互满足的普遍性劳动中获得相互承认,“直观到我与别人的自由统一”,“他们为我,我为他们”(P ),个体间最终在和解中获得了精神性的伦理统一.“伦理只不过是各个个体的本质在个体各自独立的现实里的绝对的精神统一,是一个自身普遍的自我意识.”(P )于是,精神运动就由自我意识环节过渡到理性环节,而理性就是在普遍性劳动中相互承认的自我意识.这样,自我意识从独立过渡到它的整体事业中的自由,在献身于整体事业的同时又从整体中复得自身,

8、从而在相互承认的直向运动中推进着整体的伦理世界.但这一整体的伦理世界对于个体的自由的自我意识还只是它的伦理世界的经验的开始,是社会关系在个体之间的不自觉的形成,表现为个体间所遵守的普遍的共同的伦常.“一个个体所做的,就 是 一 切 个 体 的 普 遍 的 共 同 的 技 巧 与 伦常.”(P )这种共同的技巧与伦常还只是自我意识在劳动及其交换的过程中个体理性所产生的伦理意识,它存在于市民社会的成员之间,但还不是国家共同体所诉求的伦理精神.自由的自我意识在相互承认的直向运动中推进着伦理世界的同时,又在自身的自然冲动的相互冲突的反向运动中形成道德世界.“这个运动应该说是道德的形成或实现过程,所谓道

9、德,乃是一种比伦常更高的意识形态.”(P )这是因为,当自我意识将自身投身到现实的生活中去的时候,其纯粹的个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它在遵循着“心”的规律而享受快乐的同时,又受到作为必然性的普遍秩序的制约.而认识到这种必然性则是新的自我意识形态,即道德的自我意识的开始.正如黑格尔所言:“在实施它内心法则时,它经验到,个别的本质并不能被同时保存下来,只有通过个别本质的牺牲,善才 能 得 到 实 行;而 自 我 意 识 于 是 变 成 德行.”(P )德行就是欲望着的自我意识在普遍秩序的现实性规律中牺牲自身的个别性、接受普遍的真与善的训练与约束而成为个体的道德意识.自由的世界进程就是个体性与德行作斗

10、争的进程,就是个体的心的规律接受作为外在必然性的普遍秩序,最终实现自由的普遍性在现实性中对个体性的扬弃.黑格尔指出,当欲望着的自我意识业已普遍意识到自身就是自在自为存在着的现实的自由的“自我”这一主体的时候,精神运动的理性环节上升成为精神的环节.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就是对精神现象学中的精神环节的具体展开.在 法哲学原理 中,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做了明确的区分,指出抽象法是纯粹的普遍的人的自由意志,道德是个体的主观意志的法,但不具有现实性;而伦理则是个体的主观意志与共同体的客观意志和解的结果,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更有客观性,体现为个体对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意志关系,即伦理关系.家庭成员以爱为

11、原则,家庭由于子女具有了独立的人格而分裂为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原则有二:一是个体的各种需要与自然必然性(任性)之关系;二是个体的特殊需要作为目的通过同作为手段的他人的关系的满足(劳动)所实现的普遍性的形式.也就是说,个体的内在必然性在他所造成的外在必然性关系中实现了自身.这样,起初作为抽象的需要及其满足的手段的劳动就成为一种为他人的存在,需要和劳动不是孤立的个体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这种普遍性,作为被承认的东西,就是一个环节,它使孤立的和抽象的需要以及满足的手段与方法都成为具体的,即社会的.”(P )社会关系不仅使需要得以实现,而且社会关系还会产生新的需要.但这种“需要并不是直接从具有需要的人

12、那里产生出来的,它倒是那些企图从中获得利润的人所创造出来的”(P ).就这一意义来讲,“社会环节就含有解放的一面”(P ),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环节在使人的需要满足的同时,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在自然状态中自身在自然力方面存在着的天然的不平等,又使人的需要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人的需要的殊多化是肯定自己的标志;另一方面,社会环节使得人从社会普遍的必然性中获得自我满足的手段,从而在实现自然现实的自由的同时,也“包含着同别人平等的要求”(P ).也就是说,自由的自我意识在市民社会的交往中具有了平等的意识.此外,黑格尔认为社会环节对人的解放则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劳动作为满足个体特殊需要的中介或手

13、段,对人的解放具有实践教育的作用.一是使人养成做事的需要和勤劳的习惯;二是使劳动者的活动能够适应物质的自然性质与别人的任性;三是使劳动者产生客观活动的习惯和有效的技能的习惯.也正因如此,黑格尔的法哲学批评卢梭等人的自然状态理论是在离开人的劳动而简单地谈论人的自由的自然生活,指责其忽视了劳动与社会环节对人的解放的意义.这种解放的伦理意义在于,个体在承认与冲突中做到在特殊性与普遍性分离基础上的相互束缚与相互制约,从而按普遍方式来规定他们的特殊性.这一过程对个体来讲,就是通过反对个体情欲的直接性从而在自身中获得客观性,也就是一个接受作为普遍必然性的伦理实体性熏陶的教养过程.“在自然需要中和在这种外在

14、必然性的相互关联中对自己设定界限和有限性,并且就在这界限和有限性内使自己受到教养.”(P )因此,“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以及达到更高解放的工作”(P ).二、黑格尔的国家解放伦理在 历史哲学 中,黑格尔再次通过批判自然状态理论否定了卢梭等人所假定的那种原始的和天然的自由观念,强调不应该把社会与国家看作是对人的自由的限制,国家是“精神”凭借人的欲望与热情并在对人的欲望与热情进行教养的运动中以实现自身合理性自由的目的.他指出:“天然状态不外乎是无法的和凶暴的状态、没有驯服的天然的冲动的状态、不人道的行为和情感的状态.”(P )人类在天然状态中“拥有他们的天然权利,得以无约束地行使和享有他们的自由

15、”(P )的说法,缺乏历史事实的根据.而历史事实的根据就在于,“当我们说人类 天性上是自由的 的时候,这话包括他的使命,而且还有它的生存方式”(P ).这里,黑格尔实际上是区分了人的自由天性与人的自由天性如何实现的问题.“使命”讲的是人的自由天性实现的问题,而“生存方式”讲的是人的自由天性如何实现的问题.在黑格尔那里,“精神”依靠自身而存在,不仅是“我知道”,即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尽管这种自由只是在“精神”中潜在的,而且是“我知道什么”,即知道自己必须凭借人的欲望与热情进行现实化的创造性发展运动,才能最终把自身潜在的自由实现为普遍的具体的自由.因此,黑格尔把人的自由使命的实现,纳入到绝对精神实现

16、其自身潜在的自由本性的世界历史中去考察,人的欲望与热情只是“精神”进行创造性运动的世界历史行进中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在作为客观自由与主观自由相统一的伦理国家内实现具体的普遍的自由目的.“世界历史开始于它的普遍的目的 精神的概念 以 自然 的身份获得满足.这一种普遍的目的是一种内在的、最内在的、不自觉的冲动,而历史的全部事业就是要使这种冲动达到自觉的行为.”(P )黑格尔深刻地指出,自由的普遍观念并不卷入热情的对峙与争斗中,但它却不自觉地驱使人的欲望与热情为其工作,尽管热情在争斗中受到了伤害.但是,相互承认的自由理性却达到了目的.也就是说,人的热情必须承认其相互对峙和争斗过程中所形成的必然性的普

17、遍秩序,否则就会导致两败俱伤,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理性的狡计”(P ).“理性的狡计”的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然状态理论所宣扬的人的原始的和天然的自由的观念,明确地肯定在自由的绝对精神世界历史进程中,“自由 要靠知识和意志无穷的训练,才可以找出和获得”(P ).而知识和意志的无穷的训练,就是对自我意识的欲望与热情的内在必然性及其满足所引发的交换所形成的外在必然性的认识与接受的过程.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无非是 自由 意识的进展,这一进展是我们必须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P )正因为如此,黑格尔肯定了通过满足人的欲望与激情的劳动及其交换基础上所形成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不是对人的

18、自由的“桎梏”,尽管它对人的欲望与激情是一种限制.在他看来,市民社会和国家作为一种外在必然性对人的纯属兽性的情感和原始的本能的放纵是一种限制.但是,“这一种限制,乃是真正的 合理的和依照概念的自由的意识和意志所有实现的手段”,“我们应当把这样的限制看作是解放的必要条件,社 会 和 国 家 正 是 自 由 所 实 现 的 情况”.(P )在黑格尔看来,社会和国家作为“自由”的实现,是“精神”的自由与发展的两个根本原则作用的结果.即是说,自由的观念通过人的欲望与热情等主观意志赋形于直接的现实而发展,最终通过国家来实现自身的自由的目的.“我们于是认为 国家 是道德的 全体 和 自由 的 现实,同时也

19、就是这两个因素客观的统一.”(P )这种统一是在国家之中完成的,因为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是自由“精神”的客观现实,因而意志要想实现自由就只能服从法律.“当国家或者祖国形成一种共同存在的时候,当人类主观意志服从法律的时候 自由 和 必然 之间的矛盾便消失了.”(P )在黑格尔看来,建立在个体意见基础上的主观德行和政治恐怖在法国大革命中是孪生兄弟,主观德行超越法律而随便行使权力,因而只能通过杀戮来造就政治恐怖.对于这种产生政治恐怖的个体的绝对而偶然的自由意志,尽管黑格尔在 精神现象学 中认为它是自我意识的自由主体性的觉醒,但是,这种绝对的自由是建立在自然的各种法则基础上的普遍的概念,是欲望着的自由意

20、志,是绝对的、自己为自己的、永恒的“最高”权利.“人类”正是依靠这一最高权利而成为人类,而认识这些法则便是启蒙.欲望着的自由意志作为绝对独立的不可破坏的“我”,只是一种个人的纯粹识见,是个体绝对的意志自由,是坚持有用性的功利原则.“在功利中达到了肯定的对象性;纯粹识见因此就是一种现实的、在自身中满足了的意识.”(P )因而,就其本质而言,“纯粹识见就是作为纯粹自我或否定性的那种纯粹意识”(P ).换句话说,这种绝对的自由不能产生肯定性的行动而只能做出否定性 行 动,因 为“它 只 是 制 造 毁 灭 的 狂暴”(P P ).它只会假借所有人的意志自由把自身直观地理解为那种作为普遍本质的纯粹自由

21、,也就是说,把个体的意志自由说成是普遍的意志自由,并把自身置于一种领导的地位,从而在追求自由的实际行动中 革命政府或无政府状态的行动中 造成对普遍意志的破坏.正因为如此,黑格尔在把启蒙运动对旧的观念世界的改造而造就的自由主体性觉醒的时代看作是“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P P)的同时,指出启蒙运动在实践中的法国大革命闪电般所建立起来的新世界,“正 如 一 个 初 生 儿 那 样 还 不 是 一 个 完 全 的 现实”(P).既如此,这种绝对自由就必须要进入到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中,形成一种新的道德世界观,在实现“道德与客观自然的和谐”(P ),即主观道德与人的自然享受以及幸福欲求相和谐的基础上,

22、做到“道德与感性意志的和谐”(P ).也就是主观道德与他人的自我感性意志的欲求和冲动相和谐,从而在个体的自我意识彼此间对象化活动中得到相互承认而实现和解.“和解这个词就是这样一种实际存在着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它的对方中,亦即在作为绝对存在于其本身的个别性的那种纯粹自身知识中,直观地认识到作为普遍本质的那种纯粹自身知识 这种精神就是一种相互承认,也就是绝对的精神.”(P )在黑格尔看来,这种相互承认的绝对精神的最后形态就是绝对知识,也就是通过自我的概念式的理解达到对绝对精神的科学的认识.而精神的科学实质就是“被概念式地理解了的历史,就构成绝对精神的回忆和墓地”(P ).黑格尔在 法哲学原理 中指出

23、,相对于市民社会,国家是行进在地上的自由的神.“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 是作为显示出来的、自知的实体性意志的伦理精神.”(P )这是因为,市民社会是特殊性通过普遍性来表现自己,“不是伦理性的统一它不是作为自由,而是作为必然性而存在的”(P P ).这就是说,市民社会是在特殊的私人利益相互交换并满足的过程中呈现出普遍性的联合且具有了伦理性,但这种伦理性还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占其支配地位的仍然是自然必然性.市民社会本质上仍是私人利益争斗的战场,而不是实体性的现实的伦理精神.由此,市民社会必须上升到伦理国家,在普遍性的客观自由与特殊性的主观自由之间,也即在自由与必然之间实现真正的和解.“现代国家的原则具

24、有这样一种惊人的力量和深度,即它使主观性原则完美起来,成为独立的个人特殊性的极端,而同时又使它恢复到实体性的统一.”(P )据此,黑格尔反对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强调不能把国家同市民社会混淆起来,尽管意志是国家的原则,但这种意志是绝对的合乎理性的意志,而市民社会的共同意志仅仅是个人意志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意志不一定就是合乎理性的绝对的实体性意志.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国家的使命规定为保护个体的所有权与自由,如果是这样,单个人的利益就成为这些个体结合为国家的最后的目的,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成为国家成员是个体任意的事情,而个体的任性在许多方面会破损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反对那种把单个人的意志原则看作是国家

25、的目的的做法,而必须从国家自由理念的具体实现的角度来考察国家这一内在的机体,以及个体与国家的内在关系.现代的自由的伦理国家最终能够克服个体特殊意志的主观任性,而使个体的自由得以普遍的实现.对此查尔斯泰勒指出:“伦理 说的主要论点是,道德在一个共同体中臻至圆满完成.这一点既给予了义务确定的内容,同时也实现了义务,从而 应然 和 实然 的鸿沟便填实了.”(P )需要指出的是,在黑格尔那里,人的自由解放伦理的实现,遵循的是精神辩证法所坚持的合理性基本原则.什么是合理性?黑格尔在 法哲学原理 中明确指出:“抽象地说,合理性一般是普遍性和单一性相互渗透的统一.具体地说,合理性按其内容是客观自由(即普遍的

26、实体性意志)与主观自由(即个人知识和他追求特殊目的的意志)两者的统一;因此,合理性按其形式就是根据被思考的即普遍的规律和原则而规定自己的行动.”(P )由此我们知道,合理性原则体现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自由意志的抽象的普遍性与具体的特殊性的统一,形式是内容的具体实现的方式,表现为抽象的普遍性自由意志根据现实性的规律和原则通过特殊性实现自身的概念运动.合理性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静态的角度讲,其体现的是黑格尔在 美学 中所讲的方法论.黑格尔认为:“和谐是从质上见出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而且是这些差异面的一种整体,它是在事物本质中找到它的根据的和谐一方面见出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

27、这些差异面的纯然对立,因此它们的相 互 依 存 和 内 在 联 系 就 显 现 为 它 们 的 统一.”(P )对此方法论,黑格尔在 历史哲学 中就普遍的自由的“精神”与个人的特殊的主观的自由之间的关系明确地进行了注解.他指出:“在国家之内,各项普遍的原则,同主观的和特殊的原则相和谐,而各个人的热情促成了法律和政治秩序的种种约束.伟大人物 是那些政治组织的首创者,这种 和谐 就在那些政治组织中实现.”(P)国家是具体的自由理念的伦理现实,而个体的自然现实也只有在国家范围内才能获得真理性与伦理性,从而取得与另一个个体的自然现实之间的和谐.因此,合理性不仅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之间的和谐,而且更是个体的

28、主观自由与国家共同体的客观自由之间的和谐.从动态的角度讲,合理性体现的是黑格尔在 法哲学原理 中所讲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 现 实 的;凡 是 现 实 的 东 西 都 是 合 乎 理 性的”(P )之哲学信念.“这也就构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的更为具体的意义,因为在其最具体的意义上,形式就是作为概念认识的那种理性,而内容是作为伦理现实和自然现实的本质的那种理性,两者自觉的统一就是哲学理念.”(P )黑格尔把理性比喻为“跳舞”的蔷薇,它通过与现实相调和来把自己解放为概念而乐观.这种乐观体现为在其理性上做到了以概念来把握实体性自由与主观自由的关系,“即不仅在实体性的东西中保持主观自由,并且不把主观

29、自由留在特殊的和偶然性的东西中,而放在自在自为地存在的东西中”(P ).在法哲学中,这一关系是通过实体性的自由理念的现实化过程所呈现的规范性概念(抽象法、道德与伦理)来把握的.三、马克思对黑格尔解放伦理的现实批判对于黑格尔的以劳动为基础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对人的解放所呈现的伦理意义,马克思既有肯定又有批判.首先,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辩证法的最伟大功绩在于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实现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统一.劳动是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质的确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劳动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也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来寻找人

30、类历史发展的动因,解释政治、法律、道德、宗教以及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其次,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赞颂的、人的绝对自由所体现的 世纪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与建立在其上的政治国家.“在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不言而 喻,我 们 这 里 指 的 是 现 实 的、实 际 的 解放”(P ),它为实现人类最彻底的解放奠定了现实的前提.第三,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指向的伦理国家共同体对人的自由解放的教育意义,也就是国家必须教育人们组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必须教育人们在自由的联合中获得实现自身自由的条件.马克思对其还作出批判.首先,他认为黑格尔所理解的劳动只是精神性的劳动,劳动只

31、是精神外化的结果,因而黑格尔也只是从哲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劳动过程中所呈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及其扬弃,还没有真正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劳动过程中所呈现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所造成的资本与劳动之间的能动的矛盾关系.所以,马克思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批评黑格尔只看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的积极一面,而没有看到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发生异化的消极一面.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社会仅仅归结为对抽象的劳动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强调问题在于要真正弄清楚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不能像国民经济学那样 黑格尔在 法哲学原理 中也是如此,简单地把无产者与资产者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对立,而应当理解为一

32、种能动的对立统一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弄清楚劳动异化产生的根源,才能理解物的增值与人的贬值的同步性.由此,马克思在 论犹太人问题 中指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肯定的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解放产物的市民社会,在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制度内“它是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P ).但是,这种解放的实质是私有财产者的解放,自由、平等、安全等都表现为私有财产者的人权,“实际需要和利己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原则”(P ).因此,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当马克思确认“现代的市民社会是实现了的个人主义原则;个人的存在是最终目的;活动、劳动、内容等等都只是手段”(P )的时候,实质上他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所讲的个体劳动及其交换中所形成的

33、共同性伦理进行了批判.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成员作为国家成员,只有在政治的意义上才获得了人的规定与意义,而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其规定“都表现为非本质的,都表现为外在的规定,尽管这些规定对他生存于整体中是必需的,就是说,都表现为把他同整体连接起来的纽带,不过这个纽带他是同样可以重新抛弃掉的”(P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马克思在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进一步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肯定的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劳动共同性伦理进行了现实性批判,指出这种共同性的本质是资本家共同体,资本家作为一种普遍力量享有支配劳动的经济权力.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肯定的作为绝对自由精神承载者的资产阶

34、级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对人的解放所具有的重大作用进行赞颂的同时,又指出这种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对人们来说,都是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在威慑和驾驭着他们.因此,劳动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扬弃私有财产制度,通过建立共产主义共同体来实现人的自由劳动的个性.对于黑格尔所诉求的实现普遍的人的自由的伦理国家,马克思在其最初的理论活动中是持肯定立场的.在“莱茵报”时期,围绕着林木盗窃法的辩论,马克思指责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是丑陋的唯物主义,强调应以黑格尔的伦理国家的立场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尽管在之后的为摩泽尔地区记者的辩护中看到了社会利益关系决定着国家管理机构与当事人的行动,但是马克思仍然没有放弃黑格尔所

35、诉求的普遍的人的解放的伦理国家的立场.可以说,对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的伦理国家的希冀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活动.但是,当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充分认识到,黑格尔的政治国家作为普遍理性发展的产物,只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尘世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天国”(P )的时候,对于黑格尔的伦理国家便开始从制度上进行批判.他指出,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国家制度是合乎理性的,只要它的 各 个 环 节 都 能 消 融 在 抽 象 逻 辑 的 环 节中”(P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度的理性是抽象的逻辑,而不是由国家自己特有的本性所决定的.在马克思看来,国家的本性就是“国家制度本身发

36、展到同现实的人民生活并行不悖的特殊现实性”(P ).也就是说,国家制度是人民生活的特殊现实性的普遍性表达.但是,当黑格尔把国家目的看作是“普遍利益和在普遍利益中保持着特殊利益”(P )的时候,它只是从概念逻辑的发展方面来强调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统一.也就是说,“他把 现 象 的 矛 盾 理 解 为 观 念 中、本 质 中 的 统一”(P ).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矛盾当然有某种更深刻的东西,即本质的矛盾作为自己的本质”,而“矛盾只不过是政治国家的矛盾,因而也就是市民社会同自身的矛盾”.(P )因此,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概念逻辑的形式成为内容,而内容则变成了形式.但从内容上看,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

37、“国家利益和特殊私人目的的同一是这样确定的:国家利益成为一种同其他私人目的相对立的特殊私人目的”(P ).因 此,“政 治 构 成、政 治 目 的 的 内容就是长子继承权,是私有财产的最高级形式,是独立自主的私有财产”(P ).这就是说,长子继承权体现的是私有财产对政治国家的最高权力,但是黑格尔却把长子继承权描绘成为政治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权力.对此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从而具有最抽象形式的私人任意,极端狭隘的、非伦理的、粗陋的意志,在这里表现为政治国家的最高的合题.”(P )对于黑格尔所主张的合理性原则,马克思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首先做的就是通过彻底的现实化批判,来对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与国

38、家的关系的命题的合理性加以重新阐释.他指出,对黑格尔命题只有在“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自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P )的解释中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家庭与市民社会是可经验的现实性,它们之所以是合乎理性的,就在于“经验的事实在其经验的存在中具有一种与它自身不同的意义”(P ),“家庭和市民社会使自身成为国家.它们是动力”(P ).但是,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作为出发点的事实没有被理解为事实本身,而是被理解为神秘的结果”(P ).所以马克思指出:“黑格尔觉得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离是一种矛盾,这是他著作中比较深刻的地方.但是,错误在于:他满足于这种解决办法的表面 现 象

39、,并 把 这 种 表 面 现 象 当 作 事 情 的 本质.”(P )这里,马克思所讲的“表面现象”指的就是黑格尔停留在作为抽象的自由人格体征的私有财产范围内,企图通过伦理国家的制度设置来统摄市民社会的做法.所以,尽管黑格尔在法哲学中也指出了在市民社会中财富增长的同时贱民问题也在产生,但是他所关注的只是试图能够完成形式上的合理性的伦理国家.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尽管黑格尔把国家的目的与本性规定为普遍利益和在普遍利益中保持着的特殊利益,但是,“这种理想主义不会发展为有意识的、合乎理性的体系”(P ).这是因为,“国家的理想主义只是作为内在的必然性即作为观念而存在.但是,黑格尔也以此为满足,因为谈的

40、只是观念”(P ).因此,在黑格尔那里,“具体的内容即现实的规定成了形式的东西,而完全抽象的形式规定则成了具体的内容真正注意的中心不是法哲学,而是逻辑学哲学的因素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而是逻辑本身的事物.不是 用 逻 辑 来 论 证 国 家,而 是 用 国 家 来 论 证 逻辑”(P ).马克思认为,既然哲学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逻辑,那么,人的解放伦理就必须着眼于对作为特殊利益代表的市民社会与作为普遍利益代表的政治国家之间的内在矛盾的真正解决来实现.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充分汲取了黑格尔关于劳动及其交换基础上所呈现的个体的特殊利益与社会交往的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及其和解的思想,但同时也指出,

41、社会分工产生了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冲突,而政治国家正是这种冲突的结果.历史上每一个想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P ).也就是说,都会把代表自身特殊利益的思想说成是代表普遍利益的思想.因此,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所确立的政治国家以代表社会普遍利益来掩盖本阶级特殊利益本质的揭示,强调人的自由解放只能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成员才能够享有,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国家中只能是享有雇佣劳动制度之外的、法律上所规定的自由.因而,对于在资产阶级雇佣劳动制度中被全面异化的无产阶级来说,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只

42、是虚幻的经济与政治共同体.因此,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就必须在实践中由自在的阶级上升为自为的阶级,形成无产阶级整体的以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统治为目的的阶级意识,通过革命消灭劳动的雇佣劳动性质,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进行联合劳动的基础上实现其自身的个性活动与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于 年月给该党领导人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等人的通告信中强调,“如果其他阶级出身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P ).对此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

43、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P )因此,就人的自由解放伦理实现的合理性原则来讲,“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把市民社会当作一个需求体系来分析,这个体系的道德丧失在极端中,它的原则就是利己主义.他们的批判性分析的区别在于,黑格尔在扬弃中保留了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差异,而马克思却想在清除的意义上扬弃这种差异,为的是建立一个拥有公有经济和公有财产的绝对共同体”(P ).具体地讲,马克思与黑格尔都认为资产阶级社会在道德上是极端的个体主义,奉行的是利己主义的原则,因而都想在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绝对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但其具体的

44、途径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张的是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的自由的联合劳动,而黑格尔主张的却是在抽象的私有财产制度基础上以伦理国家来教育人实现自由的联合.参考文献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查尔斯泰勒黑格尔与现代社会M徐文瑞,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列宁选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断裂M李秋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责任编辑冯军胜)H e g e l sL i b e r a t i o nE t h i c sa n dM a r x i s m sC r i t i q u eo fR e a l i t yL IH u i m i n(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N a n j i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j i n gJ i a n g s u ,C h i n a

46、)A b s t r a c tI nH e g e l sp h i l o s o p h yo fm i n d,t h ee m a n c i p a t i o no fm a ni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u n i t yo fm a n si n t e r n a l 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n a t u r a l r e a l i t y)a n de x t e r n a l 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e t h i c a l r e a l i t y)o nt h eb a s

47、 i so f l a b o r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s p i r i t u a l e x t e r n a l i z a t i o n I nr e s p o n s e t oJ e a n J a c q u e sR o u s s e a ue t a l s t h e o r yo f t h es t a t eo fn a t u r e,w h i c h i g n o r e s t h e l i b e r a t i n g r o l eo fL a b o r a n d t h e c i v i l s o c

48、 i e t ya n dp o l i t i c a l s t a t eo nw h i c h i t i sb a s e d,i t i sp o i n t e do u t t h a tL a b o ra n dc i v i l s o c i e t ya r ee s s e n t i a l e l e m e n t so fh u m a n l i b e r a t i o n,i t f o r m st h ew h o l ec a u s eo f t h ee t h i c so f t h eu n i t yo fn a t u r a

49、ln e c e s s i t ya n dt h eu n i v e r s a l i t yo f f r e e d o m,a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t a t e i sas u f f i c i e n tc o n d i t i o nf o rt h el i b e r a t i o no fh u m a nb e i n g s,i tc o n s t i t u t e sal i v i n ge t h i c a le n t i t yt h a tu n i t e s i n d i v i d u a l s

50、 u b j e c t i v e f r e e d o m w i t hc o mm u n i t yo b j e c t i v e f r e e d o mWh i l ea f f i r m i n g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o fH e g e l se m a n c i p a t i o ne t h i c s,M a r x i s mc r i t i c i z e dt h ee g o i s mn a t u r eo fc i v i l s o c i e t ya n dt h ei l l u s o r yn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