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0792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 第 4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4 2023 年 8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ug.2023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 李慧敏1,丁 静2,李 磊3 (1.中国政法大学 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北京 100088;2.尚德教育在线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3.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北京 100102)摘 要: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提出至今已经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群体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科研素养欠缺、创新

2、能力不足,学生的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对学校和国家社会变化足够和全面的了解和关注。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涵养方面缺乏有实际效果的引导、学生缺乏对学校的认同、学生缺乏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应从五个举措解决此问题:激发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的内在动力;发挥科研项目的重要作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程思政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分阶段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目标;更加重视社会反馈,珍惜和维护高校“羽毛”。关键词: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学生问题;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4.016 作者简介:

3、李慧敏,女,河北保定人,副教授;丁 静,女,安徽芜湖人,培训师。基金项目:中国政法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21B004)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4-0087-06 收稿日期:2022-12-01 中国高校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已经进行了 10 年有余,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突出问题。新时代新征程里,冷静而客观地归纳分析这些问题,严肃而谨慎地提出解决办法,有助于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对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学生群体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举措,以丰富相关研究,为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4、1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学生群体的重要性 1.1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提出及目标 我国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始于 2012 年。是年 3 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即“高教三十条”)颁布并提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本科”1。2018 年,新时代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2,并促生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承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3。由是,中国高校掀起了快速发展一流本科教育的势头。同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

5、育的重要使命”4,为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的通知,极大地促进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光荣重任。1.2 学生群体的重要性 高校的主体是师生。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学生之所以要进入高校88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学习,其目的是涵养德性、掌握知识和技术,成为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所以,学校和学生在成才的目标奔向上,是同行同向的。一流的本科高校要有一流的本科学

6、生,一流本科教育的所有举措都应围绕培养一流本科学生进行。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学生的培养质量体现在学生学习了什么以及学到了什么,进而外化为学生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得到怎样的社会评价上。学生学习了什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学到了什么,但学生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即学生的收获,包括过程性收获、结果性收获;学生德性和学习成就的变化,可以反过来体现学生学到了什么,进而可进一步审视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的众多举措在多大程度上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发生了实际效果。据此,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环境。因而,高校一流本科教育目标与本科学生

7、群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生群体的状态及学习成绩在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2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各种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本科教育的发展,学生获益匪浅,但是不可回避的是,不少高校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学生群体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阻碍着一流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 学生的科研素养欠缺,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应该是一所一流大学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未来。早在2015 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就提出了到 2020年的目标,即“到

8、2020 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极大的推动和发展,其中,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诸多大学生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锻炼了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收获了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此后的学业发展、社会实践、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但是不能否认,有些高校,尤其是一些人文社科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仅仅被当作了一项活动,并未将其看作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5。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欠缺,参加各级各类的创新团队研究欠缺,科研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较少。2.2 学生的社会实

9、践流于形式 实践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早在 2012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 号)中就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要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校外实践育人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如今高校实践教育教学已经积累了诸多结合时代发展的经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的社会实践过于注重纸面上的评价结果而不是注重过程中的真实收获。2.3 学生缺乏对学校和国家社会变化的足够和全面的了解和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都被誉为是“象牙塔”,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大学校园内都是一片宁静,学生

10、们专心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问题社会化,如高考加分现象、社会问题校园化现象的凸显,如独生子女问题等,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及现象复杂地纠缠在一起,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大学也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们对社会有了更多的关注,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关注比较片面。个别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网红”、明星等,甚至在某调查中,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把“有趣”作为毕业后就业的重要标准6。而对于社会中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行业领军人物却较少关注。笔者对某高校的课堂授课调研发现,有些学生并不知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对中

11、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不仅如此,学生甚至对自身所在的学校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变化也缺乏关注,认为那些都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些现象理应引起重视。第 4 期 李慧敏,等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 89 3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原因分析 3.1 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涵养方面缺乏有实际效果的引导 学生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学生行为的指引。“三观”正确,对学生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三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当今社会,网络普遍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观点,基本上都在网络上

12、有迹可循,某些网络中的不和谐声音颇大,对学校教育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育人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学生的“三观”受到了网络上各种不正确“三观”的影响。甚至国外某些势力也利用网络等多种方式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思想进行着渗透。而高校却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轻视了网络的作用,轻视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缺乏对学生“三观”的涵养进行有实际效果的引导,因而,学校教育在育人上的实际效果降低,思政课程育人效果差,被学生诟病,出现了一些学生不懂中国历史、不懂中国先辈的奋斗史、故意抹黑英雄人物等各种不良后果,甚至出现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不正确的重构,发出诸如“白毛女应该嫁黄世仁

13、”的声音7,缺乏家国情怀,格局小,只关注享受、娱乐,缺乏成为世界一流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和动力。3.2 学生缺乏对学校的认同 学生之所以对学校的各种举措、变化缺乏关注,缺乏对学校的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导致学生缺乏对学校的认同呢?具体原因主要如下:第一,“过客”思想严重。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学校里一个匆匆的“过客”。离开之后,学校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不会再关注离开的学生,离开的学生也不会再关注学校,因而学生缺乏与学校的共情,尤其是在发展目标、努力方向等方面,在认为自己是“过客”的学生眼中,人才如何培养等事情犹如星辰大海般离自己过于遥远。第二,过于追求“自我”。部分

14、学生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因而只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学会课堂知识或技能中,所追求的只是如何找到一个好工作、如何解决落户等问题,所以一切想法均围绕自己进行,过于追求自我的感觉和满足,不关心学校的发展变化或追求。第三,学生不愿与学校共“污名”8。学校的声誉是学校全体师生行为带来的结果,良好的声誉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维护。但某些学校的部分学生、教师或者学校自身的某些做法,使学校的声誉受损,遭受“污名”。没有“污名”行为的学生们便不再觉得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典范,不再对其有崇敬之心,痛恨做出“污名”行为的教师和学生,也因此导致某些学生不愿与学校共“污名”而对学校产生感情上的疏离,不关注学校任何发展变化。

15、3.3 学生缺乏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科研项目是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却缺乏参与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教师的科研项目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机会。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类高校的教师,在各类科研项目方面相对较少,国家级、重点项目更少,高校自身也没有科研项目供教师们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得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参与的科研项目和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虽然也有专门为学生群体设计的创新项目、创业项目,但真正申请成功进行科研的学生相对较少,因而学生群体从整体上缺乏

16、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第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或对社会实践不重视。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重在校内学习、模拟,重课堂知识的习得,但缺乏校外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或者对实习实训实践不重视,导致校外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走过场,流于形式,因而学生们就缺乏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能力,创新也就无从谈起。4 解决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学生问题的举措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目的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流的人才力量。面对着如上所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学校应时时反躬自省,时刻以办学目标为方向,采取有效举措,“为党90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提升人才培养

17、质量。为此,提出如下几个解决突出问题的路径。4.1 激发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的内在动力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目的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流人才。而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生活和成长的社区、工作单位、遗传等。处于不同的环境及经历的不同,造成了每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在自我的成长中,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导致人与人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当一个人将外在的影响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外在的影响才能对其成长起到真正的作用。因而,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更能实现行动的目标。鉴此,一是,学校要扩大对学生群体的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形

18、式包括展览、展板、大屏幕、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学校发展目标,让学生们认识到,学校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仅仅是学校作为一个机构发展的事情,也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为一流本科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本科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激发学生群体向上的积极性和动力,关注学校的发展和目标,将学校要培养世界一流学生直接转化为学生们的“我要成为世界一流学生”的目标。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的各项举措和目标不是外在于学生,而是就在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而不是学校和教师的自我奋斗。换言之,把“学校要我学”“学校要我好”变成“我要学”“我要好”,把“学校要成为一流”

19、变成学生的“我要成为一流”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基础,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全方位人员的加入,形成同向同行同努力,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二是,把学生吸纳到学校的各种举措制定中来,在规划的制定阶段就让学生参与,加深对各种举措的了解和参与感,增加规划和举措的执行力。不要让学生认为各种举措是学校的举措,与自己无关,而是达到“学校的举措就是学生自己的举措”的效果。三是,设立专门的学校发展意见建议箱,随时接收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处派专人每周固定时间将意见归类整理,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如有建设性意见,可适当吸收。通过这些举措,激发学生冲向世界一流人才的内在动力。4.2 发挥科研项目的重

20、要作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早在 2015 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就提出了到 2020 年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突破,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但正如前所言,某些高校的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较少,创新能力不足,科研素养欠缺,科研成果较少,社会实践流于形式。鉴此,一是,要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建立机制,让学生与教师组合,让学生有途径和机制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可类似某些高校教师招聘本科教学助手那样,由科研处统一发布招聘信息,学生自愿报名,任课教师挑选,然后学校通过后确定学生参与

21、。二是,要确定项目考核机制。项目考核可实行记分制,将吸收了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计一定分数纳入教师科研考核或教师培训考核中。是否参与科研项目也纳入学生实践教育的考核中。如此,明确项目主持与参与双方的利益关系,激发师生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让教师有兴趣吸收本科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愿意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三是,要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真正地参加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增加学生们学以致用的机会,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真正地参加社会实践。此举措也可采取记分办法鼓励学生寒暑假进行学校安排外的社会实践。记分办法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挂钩,作为专业实习的辅助,在毕业生评优方面要有一

22、定的体现。用此办法,激励学生运用自身所学,为社会贡献知识和能力,增加社会相关经历。4.3 以课程思政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根据前文所言,部分学生缺乏对学校、国家社会变化应有的足够和全面的了解和关注,而是对“网红”更感兴趣,显露出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引导方向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第 4 期 李慧敏,等 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学生问题及解决举措 91 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9,有大志,成大才,为中

23、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鉴此,一是,要继续大力建设思政“金课”,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课程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人才培养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思政课程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有力工具,必须抓紧,不能丢弃。自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高校要打造“金课”始10,高校开始真正地大力打造“金课”,消灭“水课”。思政“金课”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思政“金课”还要继续大力建设,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二是,大力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要让

24、每一门课程都成为具有培养学生道德功能的“金课”,践行“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自古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要使得所有的教师都不仅仅教书,还要育人,要在课程讲授中育人。教师的授课不仅仅要讲授专业知识,还要讲知识的时代背景和变迁,因为,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并用之于生产生活。要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死的知识”,要让学生保持对学校、社会发展变化的足够关注,增加对学校、时代、国家和社会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分辨大是大非,能够抵挡住思想上的腐蚀。三是,树立“切近”的道德榜样。将爱校、爱国、奉献的学生、教师、校友的事迹,利用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宣传方式,传播于校园,

25、让离学生近或者就在学生身边的人用实际行动讲述爱校、爱国、奉献的故事,打造热爱学校、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良好氛围。4.4 分阶段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目标 培养一流本科人才是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目的。目标已定,自然要倒逼学校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为了更好地实施一流本科行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培养更多的世界一流人才,应具体采取如下举措:一是,要将发展目标实施过程细分阶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修正和调整学校的各种举措,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容易为学生们所理解。此外,也为学校和学生设立一种“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二是,要制定更多的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考核标准。宏伟目标是通过众多小目标的实现而实

26、现的,一蹴而就实现宏伟目标只是空谈。要实现学校的宏伟目标,除了要划分阶段外,还要制定每一个阶段的要实现的目标和考核标准,可与高校实行的目标责任制相关联,这样才会稳扎稳打,而不是流于形式和空谈。4.5 更加重视社会反馈,珍惜和维护高校“羽毛”一所好的大学必定有好的社会声誉。所有的大学都希望有良好的社会反馈和好的社会声誉。好的社会反馈和好的社会声誉是无数师生经过多年积攒下来的,是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结构是行动的结果,而结构又是行动得以继续的中介11。如果说大学的社会声誉就是大学无数师生经过多年努力之后的结构性结果,那么这一结构性结果也是大学得以继续发展,继续向

27、世界一流大学攀登的条件和中介。在过去的声誉积累历史中,无数大学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出现了很多让人敬佩的教授。他们是学校的“大先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大先生”。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声誉。这些尊重和声誉是大学的“羽毛”。每一所大学都要珍惜、维护学校“羽毛”,延续大学精神,更加重视社会反馈,不待扬鞭自奋蹄,薪火相传,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人才。为此,一是要始终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所有教职员工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首先要自身正,然后才能正他人。对道德败坏,破坏教师队伍的人敢于说“不”,实施一票否决,杜绝“污名”行为。二是树立“大先

28、生”榜样。“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风雨历程中,每一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大先生”,他们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学校精神的象征。要把这些“大先生”中的突出者树为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操守,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向前,为培养一流本科人才而不懈努力。92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3-16)2022-03-21.http:/ 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11-12 3 孙竞,熊旭.

29、建设一流本科教育:150 所高校联合发出成都宣言EB/OL.(2018-06-22)2022-03-15.http:/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教育科学论坛,2018(30):18-21.5 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11.6 人民日报海外版.“95 后”最向往的职业竟然是“网红”?“有趣”成择业新标准EB/OL.(2017-11-21)2022-03-27.https:/ 张丽军.90 后“白毛女”为什么愿嫁“黄世仁”兼对历史文本化、意识形态化文学叙事的反省J.探索与争鸣,2

30、010(8):70-73.8 王晴锋.正常的越轨者:戈夫曼论污名J.河北学刊,2018(2):188-194.9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7)2022-04-25.http:/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Student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Con

31、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Huimin1,DING Jing2,LI Lei3 (1.Centr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100088,China;2.Sunlands Online Technology Group,Co.,Ltd.,Beijing,100102,China;3.Centre for

32、 Information Network Management,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e of China,Beijing,100102,China)Abstract:The goal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cultivate Chinas world-class talent who can ser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t

33、 has been more than ten years since the goal was put forward,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However,there are still outstanding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student group,mainly including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the mere formality o

34、f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and the lack of sufficient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attention to school and national social changes.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students lack effective guidance in the cultivation of outlook on life,world outlook and values,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the sc

35、hool,and the lack of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social practice.Thes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from five aspects: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nal motivation to become world-class talents,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cult

36、ivate and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to center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to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stages,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social feedback,cherish and maintain the“feathers”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students problems;teaching qualities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吴秀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