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聚焦”理论视角下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974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4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理论视角下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聚焦”理论视角下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 影视制作VIDEO PRODUCTION2023 年,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映,豆瓣评分高达9分。该纪录片以书籍为主题,通过“书”的线索寻找社会上各种热爱阅读的人,并记录和捕捉他们与书籍相关的精彩故事,希望以独特的视角和有趣的叙述方式引起人们对书籍的兴趣,为快节奏和碎片化的时代提供更多的治愈力量。但是还有书籍介绍了与书籍相关的各种职业,通过不同的叙事角度展示了社会的一面,以轻松缓慢的节奏治愈观众,展现多视角叙事的魅力。同时,该纪录片还在传统纪录片的基础上使用现代科技,为画面增添了趣味性。20 世纪 70 年代,电影叙事学开始发展,但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才

2、逐渐形成了一门系统的理论。电影叙事学一开始就借用了文学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以结构主义和普洛普理论为基础,强调对影片的叙事结构进行内在性和抽象性的研究。弗朗索瓦若斯特在电影叙事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例如拓展了“聚焦”理论,提出了电影叙事空间理论,并阐释了电影比较叙事学。本文将从“聚焦”理论的角度分析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叙事方式。“聚焦”理论聚焦是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映这些情境和事件的感性和观念立场。若斯特依据电影声音和画面的双重叙事属性,将聚焦法三分为视觉聚焦、听觉聚焦和认知聚焦。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细分,下文将一一阐述。视觉聚焦:摄影机与人视觉聚焦所表达的是同一视角下摄影机拍摄之

3、后展现出来的与人类眼睛直接看到画面之间的关系。在若斯特看来,每一个镜头都代表了一个摄影机的存在,也就是一个视角的位置,通常观众认为这是一个视点。摄影机会让人联想到这是某个人的眼睛,又或者它是独立于所有人物以外的另一个视角。视觉聚焦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内视觉聚焦中的原生内视觉聚焦、内视觉聚焦中的次生内视觉聚焦与零视觉聚焦。第一种是内视觉聚焦中的原生内视觉聚焦,这在情感上是一种“主观的”活动,摄影机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跟着画面一起静止或者活动。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为了更加具体表现人物的工作和生活,导演呈现了大量人物第一视角的画面,比如“我们的图书馆”单元里面 96 岁版本目录学专家翻阅书籍,在

4、纸张上手写笔记,图书馆员操作电脑帮助读者,整理书籍摆放时停下翻阅,还有僧人久美在自己建办的图书馆里为孩子们切菜做饭。这种第一视角的画面细致地展示了人物的生活细节和人物性格,生动表露了年迈老人对工作的敬业、管理员对“远方”的热爱与僧人对孩子的关怀。第二种是内视觉聚焦中的次生内视觉聚焦,它依据的是画面的主观性被衔接、被语境化所构成这一事实。比如画面首先展示人物在看某一个地方,接下来就是这个角度看到的画面,两个画面衔接起来就是次生视觉聚焦。这种画面的衔接有效地呈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漫画家陷入创作瓶颈时看向工作台,绘画本作家放松时看向远方天空,被停载的画家回忆时看向自己的漫画等等,都体现了人物的主

5、观情感,并传递给了观众。第三种是零视觉聚焦,即画面并非被任何内虚构世界的机制、被任何人物所看见,就是美国人所说的纯粹“无主镜头”。通俗来说就是客观的角度,仅仅是摄影机拍摄的客观视角。这类镜头是人物与身边事物共同构成的画面,表现人物当时的状态,画面往往跟纪录片解说词同频。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在拍摄同一职业不同人物的时候,使用这类客观镜头呈现不同人物的特征,比如翻译儿童文学的译者玩乐高时的快乐、大学老师深夜在灯光下翻译的温柔坚毅,都通过摄像机拍摄传送给了观众。雅克奥蒙认为:“电影很早就学会了通过变换镜头方位和把若干镜头组接在一起使视点多样化,并通过摄影机的运动使视点有所变化。”在拍摄中,摄影机和人是

6、一体的,所以电影在叙事时画面镜头所代表的视点多或少都代表拍摄者(或影片创作者)以及一些影片人物的视点。同时,奥蒙还特别强调了这样的视点一定是受到某种因素的支配,例如拍摄者或创作者的想法,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宗教信仰等等,这些因素糅合共同决定电影创作者对于事件的判断。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不同的视觉聚焦不仅展现了摄影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纪录片中各类人物和主题的不同观点。听觉聚焦:声音与感受与视觉聚焦相对的是听觉聚焦,它同样被分为三类,即内听觉聚焦中的原生内听觉、内听觉聚焦中的次生内听觉与零听觉聚焦。原生内听觉聚焦是指通过蒙太奇或视觉表现构建出人们听到的声音。这种听觉聚焦的作用是与经过蒙太奇

7、剪辑的画面组接起来,呈现出理想的画面效果。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人物的采访实时录音,并在后期剪辑后与画面匹配。例如,在播放印刷厂的画面时,配合的是出“聚焦”理论视角下的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文/刘金鑫南昌航空大学33DIGITAL VIDEO TIMES版人讲述创业的故事;在从工作过渡到生活的画面时,人物讲述的内容也会立即转变。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贴切配合,叙事更加立体,不再局限于单薄的文本。次生内听觉聚焦是指通过某些畸变(如声音的过滤、音频的部分缺失等)造成的特殊听觉效果。与原生内听觉简单剪辑相比,次生内听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技术加工。在影片音乐方面,为了更好地贴合氛围、表达情感,导演通常会对

8、声音的大小进行调节或过滤,并考虑取舍。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一些小动画后期出现时,为了贴合画面的氛围,导演会加入一些特殊的音效,有时温馨,有时调皮。此外,在作家讲述故事时,为了配合故事节奏,会出现时而急促时而暂停的配乐,并通过改变声调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这种通过畸变的声音让观众有更加丰富的观看体验,增加乐趣和体验感。零听觉聚焦是指声音的强度根据人物表面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或者仅仅为了声音的清晰度而改变声音高低。零听觉聚焦是一种客观的听觉角度,不受影片中的人物影响,呈现的是真实客观的声音状态。因此,它可能包含环境的声音、物品撞击发出的声音等,但为了声音的清晰度,导演会适当地改变声音的高低。在纪

9、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人物出场时会有身边清晰的环境音,比如公交车上旁边人的交谈声、早上上班时路过菜市场的嘈杂声,以及走在自然环境中旁边小河流水的声音。这些声音是客观地表达环境的。此外,还有出版家与朋友喝酒时响亮的开瓶盖声。这些声音被放大,突出了深夜喝酒时的安静和氛围。这种放大的声音是为了强调特定场景的效果。总之,零听觉聚焦是一种客观的听觉角度,没有科技导致的畸变,仅仅为了清晰度而改变声音的高低。这符合纪录片的纪实特性,能够客观真实地叙事。贝纳德迪克在 1977 年出版的电影的剖析一书中,将小说的视点与电影的视点进行了比较,并且指出:“既然影片能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那么,小说中存在的一些视点

10、(无所不在的作者、隐形的作者等)也同样在影片中存在。”不同的听觉聚焦可以视作为不同的讲述视角,有人物自身的第一视角,有补充解释的他人视角,甚至包括客观的自然背景音都是故事讲述的一部分,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多种叙事视角。认知聚焦:观众与故事认知聚焦,主要是指观众对于影片故事的看法与影片当中人物对发生事件看法之间的关系,认知聚焦可分为三种:内认知聚焦、外认知聚焦和观众认知聚焦。观众认知聚焦,即指观众所处的位置比人物更具优势。在观看影片时,观众有时会比人物知道的更多或更少,画面当中的某些物体上有时是观众比影片人物更早知道,有时是观众会故事情节的安排晚些了解,比如希区柯克著名的“麦格

11、芬”手法是个很好的例子,两个人坐在桌子旁谈话,观众知道桌子下面有一个炸弹,剧中人物却不知道。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讲述人物故事时,往往先从职业入手,然后通过现在的职业讲述人物以前的故事,观众通过搜索的角度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网络科普博主是国家地理杂志的融媒体中心主任,杂志编辑背后是重走革命道路的小说家观看时,观众能够了解背后的故事,从而知道得更多。从拍摄的画面中,观众也能看到画面中人物看不到的东西,比如纪录片里面拍摄出版人开会的时候,观众对于开会气氛和别人开会状态要更加了解。此外,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面还有大量的观众采访,比如关于杂志的看法和感想,比起不在现场的纪录片拍摄人物,观众更加了解这些

12、人的态度。外认知聚焦,即影片只要不处于原生内视觉聚焦,就是外认知聚焦。原生内视觉聚焦通常表达人物第一视角的活动,带有主观性。次生内视觉聚焦和零视觉聚焦会属于外认知聚焦,带有客观性。同一个画面观众得到的感受和画面中人物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为了记录人物的生活经历,导演会尽量以人物为中心讲述,但是拍摄的不同画面里,诗人在火堆旁边念诗时他感受到的是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观众看到的是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摄影家行走在山川旷野之间时,他是在寻找自然与书中内容的联系,观众看到他寻找自然中还存留着古籍记载痕迹的潇洒。内认知聚焦,即叙事限于人物可能知道的。在影片叙事时,画面呈现出来的东西是

13、有限的,有些叙事的部分需要人物自己来完成,所以故事整体的获得是需要观众看到的画面和人物内心独白一起完成的。观众通过观看影片画面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偶尔会因为主观认知对人物产生误会,与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相差,这时需要人物的自我阐述来对故事进行补充。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有退学游历山河的摄影家,有辞职走进山野的出版家,也有辞职追求热爱的小说家,这些人的人生仿佛逆流而上,通过画面观众只能看到他们与他人相差甚多的人生选择,真正的人生经历和内心转变只有人物自己知道,通过他们的内心独白和采访,观众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全貌,弥补了只有画面和解说词单角度叙事的不足。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有言:“影片能讲述一个故事它的

14、威力即在于此。”电影能够很好地讲述一个故事,纪录片同样如此,观众通过不同认知聚焦的角度,对不同人物的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正如符号学家麦茨所说,观众的感知和印象都是带有叙事性的,若斯特对聚焦理论的分析影响了后面不同评论家或艺术家讲述电影故事时对视点的选择。艺术家或评论家选择的不同视点,恰恰代表着他们对影片故事的不同看法和理解。结语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的双重叙事,具有复调性,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在视觉聚焦下通过镜头展示人物的状态,在听觉聚焦下用声音表达情感,以及在认知聚焦下使观众体会到不同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聚焦视角叙事,纪录片围绕书籍呈现背后的挖掘者、翻译者、整理者,塑造大众对于书籍、对于读书的热爱,这既是视频的胜利,也是书籍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