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说明文阅读一、信息链接1 中考信息:说明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2、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及作用的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理解。4、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相关内容的概括。6、拓展延伸,主要体现在科技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运用和前景。考点及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说明文一般出现在A卷,分值在12分左右。题型: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2 基础信息:1、关于说明文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说明文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知识性。2、说
2、明文的分类: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事物说明文是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功能等特征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中考以事物说明文为主。二、解题程序说明文的阅读步骤:1、整体阅读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也就是说,三大文体中,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因此,阅读说明文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2、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就是理解文章各个部分分别是从什么角度阐释说明对象、讲解相关知识的。3、理解词句的含义及作用1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应考策略:1、如何分清
3、说明的对象(1)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上,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文章说明对象。2、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1)能区分说明文的类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2)从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容扩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3)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作者为了要在文
4、章中清楚、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4)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12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考策略:辨别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学生应明确,任何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将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答题模式: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模式)下定义用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举例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列数字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具
5、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打比方用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更易理解。分类别用的说明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作比较用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说明事物的特征。引资料用的说明方法简洁、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了说服力,又增强了趣味性。摹状貌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作诠释用的说明方法进一步地解释事物的特征(常是某一侧面)。画图表用的说明方法简明、直观、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13分析说明的顺序和结构应考策略:1.常见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从现象到
6、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一般到个别。2.说明文的总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2)阐述说明对象;(3)总结说明对象。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式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3.怎样确定说明的顺序首先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其次,把握语言的标志,最后还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从说明对象分析来看,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
7、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最后还要注意慎定说明文的顺序,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一篇说明文可心意遥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4.怎样分析说明的结构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如果文章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来说明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而划分。如果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则为“总分”或“总分总”。说明文自然段层次的划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说明文的一个语段说明的中心往往是很明显的,其语句间的关系常常是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其层次也比较好划分。14品味说明文的语言应考策略:
8、1.关于说明文语言品味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有关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2)注意约数和确数。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活活泼。2.中考题型品味说明文语言主要有三种题型:(1)理解重要词句,词语主要是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句子主要指结构比较复杂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和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句子的理解答题角度
9、:表达的内容、说明方法、文采(修辞)、语言风格(朴实准确、生动活泼文学性与趣味性)。(2)“”词好在哪里?(加点词有何作用?)答题模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3)“”词能不能删掉?(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答题模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使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学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词表示意思,如果删掉(替换)“”词,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所以不能删掉(替换)。第二节议论文阅读一、信息链接中考信息:议论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明确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找出或概括与论据相关的观点。2、概括事实论据或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4、理解关键词句。5、理解文章内容,从文章的观点、倾向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6、就文章某一观点或与此相关的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点及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议论文一般出现在A卷,常与说明文在同一板块,分年交叉出现,分值在12分左右。题型: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近几年,议论文阅读有加深的倾向,文体有选择哲理散文的趋势。一些地区将它作为B卷阅读题。基础信息:1、关于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
11、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组成,称为议论文三要素。议论文是一种实用的文体,它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性的政论文、评论、杂文、演讲稿、读后感、序跋等。二、解题程序议论文的阅读步骤:1、通读全文,明确文章的论题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2、明确文章从哪些方面围绕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的,也就是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3、根据作者的倾向,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探究关键句的内涵。4、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经历,多角度思考作者的论题或辩证地看待作者的观点。21明确论题,把握论点应考策略:1.论题与论点论题是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论述的话题,是论述的一个范围。而论点是作
12、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了解论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论点。2、如何把握文章的论点(1)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的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从肯定的角度陈述。(2)注意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论点型。即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这类标题直截了当,有利于读者快速、准确的把握全文主旨。论题型。即标题只点明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讨论的问题或范围,论点则包含在正文论述之中。这类标题留有较大空间,可启发读者思
13、考。疑问型。题目是问句形式,其答案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兴型。即文章标题只表明文章写作的因由或论述的切入点。其好处在于含蓄朦胧,引人入胜,论点则要根据文章内容,深入挖掘其内涵。(3)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这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中间,往往起到过渡的作用;有时文章标题本身就是全文论点。也有少数议论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论点,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文章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3.理清中心论
14、点和分论点的关系对中心论点来说,各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阅读和分析分论点,要注意它们彼此间的关系。22论据的理解与运用应考策略:1.关于论据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2.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一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区分起来比较容易。而引用名人的言论与名人的事例要区分开来,并不那么容易,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引用
15、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3.事实论据的概括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4.分析为根据的作用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论据的作用分别是: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化)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5.论据的补写补写论据要注意: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人所共知;必
16、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胡乱编造;表述力求简洁流畅。23理解论证方法和分析论证结构应考策略:1.关于论证狭义的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2.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为两类:立论和驳论。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
17、的各种方法。3.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作用答题模式举例论证:就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论点,如是分论点则定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就是用已被人们公认的理论或名言或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道理论证包括引用论证。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填论据)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对比论证:就是用正反一时伯仲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起突出强调正面的作用。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
18、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把道理讲得能人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注意辨析驳论文的反驳方法的三种方式:一是反驳论点;二是反驳论据;三是反驳论证。不管哪一种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5.分析论证结构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
19、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在论证的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叫“纵式”;一种是并列展开的论证结构叫“横式”。具体来看,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分析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中考中一般不单独设置试题。24品味议论文的语言和个性表达应考策略:1.怎样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品味议论文的语言应从这几方面入手准确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运用语文必须要准确无误。概括性。议论文把讲清抽象的道理作为它终极的目的。即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
20、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鲜明性。议论文通过语言表达的观点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要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生动性。议论文的生动性不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而在于简洁明快的勾画,有时还借助歇后语、俗语、名言和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2.如何答好议论文的个性表达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把握观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弄清题干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围绕论点,大胆表述。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则可,也就是说,自己表达观点之后,要有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建议赞成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已经阐
21、述清楚,便于准确严密的解答。联系生活,有感而发。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来表达,才能准确严密全面而有深度。表达明晰,语言流畅。尽管简短,也要注意选用词语,精巧构思,这样才能不因自己大意而扣分。第三节:叙事散文阅读一、信息链接中考信息:叙事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理清叙述要素,把握叙事线索,理清文章写作层次。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内容。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4、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5、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6、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7、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技巧。散文阅读一般出现在B卷,分值在20分左右。命题常以主观题形式
22、出现。近几年,B卷现代文阅读考查散文阅读为主,其中又以叙事散文为主,抒情散文次之。散文阅读以考查概括、理解、分析、鉴赏能力为主,其中考查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个体体验这部分内容有所增加。基础信息:1、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所谓“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2、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宗旨在于抒情,也就是说散文是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根据题材及主要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怀散文、哲理散文。3、关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作者所
23、要抒发的情感,常常不是直接传递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散文中的叙事来间接表达的。这就是所谓的“因事缘情”。作者的写人和记事,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者的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之中。既然是抒情,所以,叙事散文的写作指向都是在“人”。叙事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抒情(包括叙述中浓浓的抒情氛围)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情感。这是读懂叙事散文的关键。二、解题程序叙事散文的阅读步骤:1、整体阅读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定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24、2、细节品味即按照所给的题目,对阅读材料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类题,有的针对某一个词(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反复强调的数词或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有的是针对一个句子(一般是描写句或点明题旨的抒情议论句),有的针对某一段,有的针对某几段(一般是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在审清题干要求之后,有针对性的详细研读。但是,细节品味类题是在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细节品味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指向实现写作目的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3、拓展延伸这类试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是让学生将生活体验与文章内容(主题指向)衔接起来。解答这类题容易天马行空无所羁绊。其
25、实解答这类试题,无论题目多么开放,都必须在文章内容的制约之下解答。所以解答程序是:先答出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再答出个人的体验和感悟31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
26、下的作用。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2)看注释,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3)看过渡句(段),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4)看开头结尾句,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5)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6)看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
27、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32理解含义品味语言应考策略:赏析(理解,分析作用)词语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动词:这个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
28、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入手:表现手法(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语言上的作用(包括修辞及关键词的作用)赏析句子艺术形式上的作用的入手角度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33品味人物理解环境应考策略: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首先弄清描写的分类方法,因为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是描写。描写(内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
29、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初中不要求掌握)描写(繁简)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可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的作用,如,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从繁简的方面看可以是细节描写,而从角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正面描写。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2)侧面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30、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这是最基本的一点)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抒情、议论进行分析。作者对所写人物所抒发的感情和所作的评论,往往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社会。综合分析看似矛盾或者对比色彩鲜明的事件,全面评价人物性格。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人心难测”,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定性,分析时务必全盘考虑,不能顾此失彼。34分析写法个性解答应考策略:(一)关于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指作者为突出主题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写作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写作手法。它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概念主,既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特
31、点,也包括表达方式及用词用句等。在叙事散文中,它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乃至用词用句特点来把握。1、叙述人称与叙述方式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亲切有真实感,第二人称是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便于抒发诚挚真切的感情,第二人称在实际应用中整篇使用较少,而考试中涉及人称变化时相关试题出现较多,第三人称的作用是客观全面。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是文章条理清楚,读者易于接受,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结构曲折,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充实内容,使交代更清楚,结构曲折有致。2、布局谋篇的技巧(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
32、渡铺垫、设置线索。(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材料与中心关系处理,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3、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
33、现中心,更有震撼力。以上所有表达技巧,在解题的过程中,既要答到其作用,还要联系文章内容,这样答题才完整。当然在考试中也要注意分值,如过渡的考查,一般来说,2分题只须答出作用,4分题则要具体化。(二)关于个性解答个性化的阅读,在阅读考查中体现为一种开放性的阅读试题,要求体现阅读者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答题时可以充分发挥个性,进行自由的表达。这也并非毫无限制,它必须是对材料内容、主题、情感等多个角度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解题步骤:1、细读。这是答题的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理解具体语境中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自己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2、提炼。要
34、善于捕捉材料中的重要的语言信息,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文意、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作出正确的判断。3、联想和拓展。要能在阅读中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4、表达。即组织语言回答问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特别要能够做到有创意的表达。注意:1、感受启示题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格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
35、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2、合理想象题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3)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第四节抒情散文阅读一、信息链接中考信息:抒情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3、理解文章内容。4、体会作者情感。5、分析写法特点,赏析文章写作技巧。6、表达自我感悟和阅读启示。注意:抒情散文的考点与叙事散文的考点在大的板块上基本一致,但具体的题型上,解答方法却不完全相同,这体现在文体特
36、征上表现出的不同。基础信息:关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类。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二、解题程序抒情散文的阅读步骤:(1)从整体理解文章阅读抒情散文,要辨其类型,分辨文章表层是写景还是状物,深层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还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挖掘
37、作者表达的情感。(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这一点在抒情散文中表现尤其明显。因此,读懂抒情散文,首要的就是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从表面看来散乱的材料中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找到内容的共同点,把握文章的表层含义。(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抒情散文往往是借景抒情、措物抒情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往往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这集中在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也有一些文章用意思含蓄,内涵丰富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这须要细细品味。从描写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倾向。作者抒情所借
38、之“景”,所托之“物”,作者在描写时往往倾注了感情,如果描写的是美丽的景象,那一般就是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情。体会作者情感是读懂抒情散文的难点,我们总结了抒情散文的一些模式,便于学生去体会掌握。A.参游式套路模式:参游起因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代表篇目2006年绍兴中考题月光下的探访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注意: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往往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的交代明确,描写的虚实,角度;三要注意开头交代缘由的句子,结尾抒发情感深化主题的句子。B.象征式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
39、表篇目是高尔基的海燕。特征: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题。C.感情线索式(并列式)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代表篇目朱自清的春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作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D.怀念式套路模式:睹眼前景(物)思从前景(物)抒怀念情。代表篇目2006济宁中考题家园落日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亲友之情
40、的较多。E.咏史式套路模式: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代表篇目2006年乐山中考题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4)品味语言,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相比,语言更凝练、更含蓄、更优美,结构更巧妙。品味抒情散文的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表达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等。因为散文的语言,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练与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言所共同融合成的独特的美感。也就是说语言既有内容上表层深层的含义,还有形式上及作者风格上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写作技巧,主要在于表达技巧及如何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等方面,在表达上如何表现中心,选材组材方面如何为中心服务等。应考策略:
41、1、理清思路理清思路首先是理清线索,抒情散文的线索,可能是以 “物”为线索(游记类一般以游踪为线索),也可能是以“感情”为线索。其实,抒情散文都有一条感情线索,只不过它是内在的,深蕴在文章之中的,这个考点往往考查以“事”或以“物”为线索。2、概括内容,把握情感这是抒情散文考查的核心,也是中学阶段的难点。阅读时要敏锐地抓住联想内容,因为表面的“景”或“物”不是作者介绍的目的,抒发作者情感才是作者的目的,所以,联想内容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目的,地下森林断想课后第三题体现了这个考点。这个考点的题型有“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如何认识文章的主题”,“对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试题中也
42、常以“为什么”的形式出现。当感到材料较散,一时读不懂时,去寻找“松散”(表面)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内在联系),我们的困惑就会迎刃而解。3、品味语言,鉴赏技巧抒情散文特点之一就是语言凝练含蓄优美。语言对情感思想的反映往往是间接的。对语言内容上的把握,既要把握其表层含义,即写出了景或物的特点,也要理解其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再从形式上去理解(如修辞)表达效果。技巧赏析要注意赏析的是全文还是局部,是结构还是手法,如,全文往往是表现手法为主,局部往往是修辞手法为重,弄清了方向,再根据对应的方式方法答题,自然会事半功倍。第五节小说阅读一、信息链接中考信息:小说阅读的考查点有:1、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内容或相
43、关段落的大意。2、分析人物形象。3、把握塑造人物的手段,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4、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5、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品味小说的语言。7、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如构思、结构、情节等进行评价。8、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基础信息:关于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小说的三要素: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简言之,就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中考中一般考查篇幅短小的小小说。二、解题
44、程序小说的阅读步骤:阅读和鉴赏小说,要能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理解环境描写,品味艺术特色。应考策略:1把握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结构及其特点,叙述故事的方法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概括故事内容,理解作品主旨。2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即代表性,是一类人的代表,把握住这一点,是我们读懂小说的基础。同时要学会分辨小说的主人公,主人公是作者着力去刻画的人物,是反映小说主题的人物,而并不一定是表面描写最多的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根据描写内容(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角度(直接或间接)、可以快速辨别出描写方
45、法。通过对描写内容的分析,便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有时还要求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把握和对作品提供背景的了解。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来说,小说与叙事散文比较一致,不相同的是,小说将人物放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之中,而叙事散文的叙事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性,而更强调生活场景的片段性。3理解小说的主题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相当于作者将某一段社会生活较客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主观性不强。因此,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就是对通过对主人公的处境的分析,从而去认识社会的一个侧面。这与叙事散文不同,叙事散文的主题是塑造一个人物,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此,带有很强的主观性。4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
46、环境描写,一要能区分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二是要学会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不要脱离情节、人物去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中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方法与叙事散文一致。代表课文是孤独之旅和智取生辰纲。社会环境就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它是人物思想产生的根源。但在中考中因为篇幅短小,一般不对社会环境进行考查。5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品味的方法有:看构思是否巧妙独到;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有没有运用讽刺、夸张、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语言含蓄风趣,还是朴实口语化等等。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能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描写或主观思想的表达所起的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