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27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28 October 202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谢 荣/广东南华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摘 要:2020 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下称纲要),其中指出各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进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依靠的便是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难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经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给出了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路径。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程思政;协调

2、发展;发展路径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该任务有赖于教师抓住课程思政建设、五育并举两个重要抓手。体育作为五育之一,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拥有很强的优势。教师要将“体教融合”、“体回归教”作为指导思想,要积极响应纲要,将体育精神、红色文化、校外拓展等作为具体的思政要素,积极构建出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局面,要让体育课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内涵是,将健康知识、体育体能、体育技能、体育精神、思想道德等综合起来,以大思政格局保证体育发挥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作用,为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健康型人才做出积极

3、贡献。综合来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具有以下必要性:1.是实现“体回归教”的重要举措为完善我国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应该重视体育工作,提升这一工作的认识程度1,积极实现“体回归教”。然而截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仍然以体能、技能为主,体育育人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让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当中,赋予体育良好的思想教育功能,为“体回归教”的视线提供了内部驱动。2.是保证传统文化获得传承的关键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当中,教师需要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民俗体育、民族体育、非遗体育)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例如,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将摔跤、射箭等融入,不仅可以综

4、合锻炼学生体能,还能让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培养。同时,摔跤、射箭等传统文化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作为载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3.是高职培养综合人才的有效保障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即身体健康、思想积极、能力突出、技能扎实,可以跨领域发展的多才多艺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整合健康知识、体育理论、体育技能、体育体能、传统文化、体育精神等于一体,作用于学生机体、思想、精神,为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保障。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难点分析1.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必然陈旧。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必然要以科

5、学的教学理念为内驱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理念仍然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非常严重的重体能、重技能而轻教育的问题。体教融合还处在最初阶段,距离“体回归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教师队伍有待发展如何能让知识 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相融合,发挥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作用,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问题2。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养不足,不仅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差,同时缺乏思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29October 2023想教育意识。从整个体育教师队伍来看,青黄不接比较严重。如何培养出精于课程思政建设、长于体育理论及技能教学、做到跨学科教育的体育教师

6、队伍,已经成为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3.课程设计有待优化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要以科学的课程设计为前提。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计当中,缺乏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思政、体育与专业融合设计,导致体育课程独立于整个课程体系之外,无法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如何组织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教学专家、体育教师形成多元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4.教学方法有待改进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存在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的问题,也存在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片面的现象3。目前,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服务于学生体能训练、技能学习,没有针对思政教育形成教学方法的科学安排。换言之,因为缺乏思

7、政教育理念,导致体育教师思政元素的采集、分类、利用不足,教学方法也比较呆板,缺乏多种教学方法协同利用的经验。5.教学手段有待丰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主要依赖体育器械、器材,这是高职体育教学重视体能、技能,轻视思想教育所决定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同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支撑,思政元素不能有效服务于体育教学。学生无法通过教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学习体能、掌握技能并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内涵,健康知识、体育理论、思政理论无法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6.教学总结有待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课程中注重技能的考核及运动成绩,评价方式注重结果,对学生努力过程、赛场上表现,很少用富含思政元素的评价方式。其实,这

8、种教学总结属于典型的静态总结评价,不具有动态优势,无法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育精神、传统文化、思想品德的品质和能力成长存在的问题。三、实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路径1.有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更新方面主要由教学管理人员来带领体育教师通过高频次的学习让他们头脑中较为顽固的思维得到改变,有效地将体育思政理念树立起来。只有建立这一理念,教师才会重视思想教育,会在现有教学模式当中融入必要的素材和手段,使得体育思政得到落实。当然,这其中还需要体育教师改变过去的重体能、重技能而轻思想教育的习惯,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进来,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育学习感受。例如,在长跑教学当中,

9、可以将体育健儿辛苦训练的镜头融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健儿的那种蓬勃向上的体育精神。高职院校为了确保体育教师能够形成体育思政意识,需要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思政建设、跨学科教学等有关的培训活动。这类活动具有权威性、影响性,可以让体育教师的思想得到改变。尤为关键的是,通过这种学习给予体育教师与其他学校体育教师沟通的机会,使得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被体育教师所学习、转化,如此可以少走弯路。2.积极培养教师梯队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比较少,学生缺乏兴趣,难以实现教育目标。同时体育教师普遍缺乏体育思政建设经验,无法保证体育思政教育具有的兴趣、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

10、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要多元化,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融入进来,让这种多元化教学目标成为体育教师教学的驱动力、指引力,最终提升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思政教学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需要成立体育思政教育论坛,引导本校体育教师参与其中,共同来讨论体育思政建设的方法。过程中可以鼓励思政教师加入进来,主要是面对体育教师辅导思政课程,让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得到提升,这是保证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整合体育教师队伍,一同来打造体育思政品牌课,大家各抒己见、各展其能,保证各类元素的充分融入。其中包括信息技术、视频技

11、术、教学理论等等资源,最终呈现出具有技能、体能、思政、审美等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内容。换言之,要以这样的研学项目来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3.提高课程设计能力首先,要整合教学管理人员、体育教师、教学专家、思政教育研究室等力量共同设计体育课程,要让思政教育资源有效地分布于课程之内,为学生体育学习、思政学习提供保障。各方主体要认真学习教育部体育教育有关文件,努力地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思政、体育与专业融合起来,打造出体育大思政课程体系,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其次,体育课程设计要做到结合实际。在体育课程思政设计当中,要充分深入社会当中,了解如今社会对人才健康知识、职业体能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

12、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确保体育课程内容细化,达成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体育精神、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再次,在以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为目标的体育课程设计当中,多方主体必须要认真考察高校的资源,包括体育器材、体育设备、教学工具、思政素材等,这样才能在课程设计阶段及时发现资源存在的问题,做到靶向采购、针对性合作,保证多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与利用,为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然后,体育课程思政设计是动态的,多方主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230 October 2023体要动态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思想道德的改变情况,要对思政教育结果形成科学评判,为接下来的课程调整寻找方向。

13、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进入课程体系设计之内,要打通学生和课程设计机构的信息通道,确保课程设计形成严密的闭环体系。其中体育在线学习平台应该成为课程体系设计者与学生沟通的首选对象。4.有效丰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做到协同发展、达成协同育人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有效化。根据纲要精神,体育课程当中可以将红色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以及相关资源融入进来,然后以小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校外拓展教学法等来保证体育课程与思想教育有效融合。首先,小组教学法的运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结合体育项目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对抗形式展开教学。如此教学不仅

14、可以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体育体能训练水平,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以足球为例,更是可以将战略战术融入,让学生在小组对抗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其次,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将乒乓球的体能训练、技术技巧、体育精神等融合形成具体的学习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学习当中,深刻体会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融入中国乒乓球队比赛视频,让学生探究体育精神在赢得比赛获得其他球队尊重当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强大的体能、优秀娴熟的技术、良好的体育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再次,校外拓展教学法的运用。校外拓展教学是以地方民族体育项目、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将体育教学场地转移到校外的一种体育教学

15、方法。在教师科学合理的设计下,学生在民族体育项目的体验和学习当中,可以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在红色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革命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当然,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以灵活运用教学素材为前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各类素材,并做好素材管理:分门别类、正确命名,利于后续利用时快速选择。5.有效丰富教学手段首先,积极利用互联网工具。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中,要做到的是多主体沟通。其中利用互联网工具可以保证多主体之间对称沟通,针对某个问题可以及时形成深度探讨,并形成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案。同时,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交流,实现教学对接。教育主体可以发现学生体育学习

16、需求,结合这些需求有效地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其次,要有效编制体育校本教材。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理论性较强,思政教育部分内容缺失,需要通过校本教材来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校本教材编制需要教学专家、体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参与进来。在了解本地教育资源、学校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组合方式,为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其中资源更多指的是本地文化资源(民族体育、民俗体育)、红色资源等。在具体使用中可以将统一教材与校本教材对照起来,这样可以为体育教师思政教育提供指导。最终学生也能在这种教学之下深度掌握健康知识、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家国情怀和政治认

17、同。6.提高教学总结水平“三全育人”和“大思政课”作为课程思政的指导理念,它的核心就是“大”“全”和“普适性”。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思政协调发展,需要在坚持“三全育人”“大思政课”理念下积极地突破传统教学总结模式,将动态总结融入进来。所谓动态总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形成动态监控,并做好相应的信息采集,形成紧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体育学习、思想道德、职业观念、为人处世等得到立体的呈现,从而可以发现学生的短板,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因人而异。目前,高职院校都普及了智慧课堂这一工具,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提高动态评价质量。该工具具有师生互动板

18、块、体育作业板块,教师登录这些板块可以观察到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点”,找到学生喜欢的体育学习方式以及倾向的资源,教师以此为参考,进一步细化教学方案,会有效提升学生体育学习体验,使其自然而然接受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政素养。四、总结总而言之,在大思政、体回归教的格局下,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发挥作用,有效整合体育教师、体育教材、体育设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思政素材等资源,以研学项目、校本教材编制、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为内容,让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协调发展,为培养全能型人才作出突出贡献。参考文献:1雍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0):194-195.2冯园.“课程思政”理念下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育人能力之路径研究J.灌篮,2021(36):116-117.3张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07):40-43.项目基金:2022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编号:2022G053。作者简介:谢荣,女,汉族,河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