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行为心理学.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281257 上传时间:2024-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为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为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为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为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情绪与意动第一节 情绪从根本上说,人的一切的活动,都是由于环境刺激所引起。环境刺激为有机体感觉器官感受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心理的个体通过其认识结构,对环境刺激加以识别的过程。对于环境中的众多刺激,个体不可能一一全都专心投入地去感受。因为,那等于是在徒然浪费精力。而事实上,个体的精力,毕竟总是有限的。正如肚子饿时走在街上,眼睛总是盯着饮食店,而对书店和服饰用品店等并不介意那样,个体对环境刺激的感受,通常是存在取舍选择的。个体,往往只选择其中一个,或一部分去感受;而对选定目标之外的刺激,个体,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的个体从其认识结构出发,对环境中的众多刺激取舍选择,对选定的环境

2、刺激加以感受的心理过程,就是识别。严格地说,进入同一超级市场,众多顾客虽然在感官上可能接触到的刺激,大体是相同的,但每一个人真正所感受到的,其实并不一样。对于环境刺激的感受,未必决定于客观刺激的本身,而主要决定在个体的识别。正是由于各自的识别不同,同是一则电视股票跌停板的新闻,对买进卖出与不玩股票者听来,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一个人,在醉心于工作的时候,连周围的噪音,都注意不到;一个人,在精神紧张时,甚至连挨打,都不觉疼痛。由此可见,个体的识别,与其自身意象格局有关。个体在饥饿时,食物对实现其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重要;个体在求偶时,异性对实现其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重要。识别的道理,即显现于此。

3、识别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心理的个体的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检测过程。它,直接与人的意象格局相联系。其功能,即在于自动地引起有机体身心内部的变化,即激发有机体脑的间隙组织提供心理能量,促使有机体在其心理领域形成生命冲动。生命冲动内所储存的心理能量的多寡,则取决于环境刺激与个体意象格局的相关程度,有机体某种程度的先天结构与当前身体的状况,以及由于季节、气象等环境因素变化给有机体所带来的影响。对环境刺激所引起的身心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情绪,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一种身心状态的感知人的心灵对有机体自身内部状态的变化,即对生生不息的生命冲动运行的反映或感知。情绪经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体的识别有关,但联结

4、情绪状态的生理变化,心理的个体却是无法控制的。所谓心理测试仪,俗称“测谎器”,即是根据情绪状态下,个体不能控制其身心变化的原理而设计。例如,声带震动测谎器(按:一般测谎器在使用时,总得在受试者身上安置一些仪器,如此自然难免将引起情绪状态的原因复杂化,除了是否说谎的因素之外,另外增加了仪器使人紧张的因素,为了改进此一缺点,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的仪器,即声带震动测谎器,又称为声压分析器,声带震动测谎器与传统测谎器相同,但只分析受试者的声音,不必使用其它仪器,甚至,不必受试者在场,采用电话录音,也可加以分析)在使用时,即是由研究者以不同的问题(包括关健性问题),与受试者谈话,并随时隐密录音,事后,将受

5、试者对不同问题的答话录音带,置于声带震动测谎器中,以平常四分之一的慢速播放,并分析他声音的波形,从而,研判他有无说谎。第二节 意动当心理的个体感受到情绪的时候,由于无论是哪种情绪,都会促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因而,心理的个体并不能够仅仅依此现象,决定这个时候的情绪内涵是什么,实际上,还要根据对当时处于什么样的情境所作的判断来决定。心理的个体在情绪状态下,对当时所处的情境加以研究、评价和认识,对其所感受到的情绪作出判断,决定究竟是何种情绪的心理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意动。任何意动,都是心理的个体有意识地将生命冲动指向一定客体的活动。 意动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心理的个体的一种积极的、自觉的探索过程。一

6、种心理的个体以某种合目的的形式,将其所感受到的情绪趋向专一目标,以与具体环境取得联系的过程。从动力学的角度看,心理能,是意动的基本动力。意动,总是有意识地将一个特定的客体,包含在自己之内。意动,不能离开内容和客体而独立存在。意动,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必然要联系一种内容,指向一定客体。离开了内容和客体,意动,也就无由产生。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客体,是指伴随着意动而呈现在心理的个体内在世界的,客观情境的主观映象。它,即可以是比较肤浅的感性形象,也可以是较为深奥的抽象概念。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心理的个体对其所处的客观情境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则与心理的个体的认识结构有关。同时,还经常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经

7、过组织调整后的创造、假设的痕迹。例如,很早以前,法国军舰在执行搜索遇难者的任务时,中午时分,观测兵发现远方海面上有一只满载着人的木筏,打出SOS的信号,在水上漂流,根据这一报告,许多官兵也都对此确认无疑,于是,急速向木筏接近,甚至,还听到了呼救声,然而,待靠近跟前时仔细一看,原来,那不过是几根树枝在波浪上漂浮,即属此类现象;又如,当人们在惊慌失措时,往往会产生错觉(按:指所得知觉经验与引起知觉之刺激特征不一致的现象),“草木皆兵”,究其原因,也在于此;再如,由于在海上飞行时,远方天水一色,分不出天空与海面,飞行员很容易将海面当作天空,而将飞机飞入海中,造成事故,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有一个

8、和尚,每次坐禅都感到有一个大蜘蛛在干扰他,他想赶走它但总是办不到,这使他很烦恼,师父闻知此事,让他在坐禅前先预备一支笔,等蜘蛛来时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以便知道它来自哪里,和尚照办了,等他坐禅完毕一看,原来记号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烦恼就来自于他自己,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几乎都有这样类似的体会;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以下的实验(Rothbart & Birrel,1977):让A与B两组大学生看一个德国中年人的同样一张照片,惟对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对A组学生说,此人,是当年希特勒手下杀人集团盖世太保的首脑人物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杀害了上千上万的犹太人;对B组的学生则说,此人,是反纳粹地下组织

9、的领导人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挽救过上千上万的犹太人的生命,然后,分别要两组学生就他们从照片上面部表情,来描述他们对此人的印象。实验结果发现:A组学生均将此人描述为面貌凶恶、残忍成性的人;B组学生均将此人描述为面容和蔼、心怀仁慈的人。面对同一人物,而产生如此悬殊的人知觉,原因就在于研究者的事前说明,对A与B两组学生发生了不同的“先入为主”作用。A与B两组学生,在所能获得的极其有限的经验下,以其既有的“纳粹”与“ 反纳粹”认识结构为基础,“带有色眼镜看人”,所以,他们对自己所得的人知觉的解释也截然不同;看看这样一则古老故事的现代版: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枚钻戒,她怀疑是邻居孩子偷的,便暗中

10、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他的一举一动像是偷她钻戒的人,绝对错不了;当后来她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遗失的钻戒,她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么看也不像是偷她钻戒的人了,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可谓屡见不鲜;再看这样一组问题:法国人浪漫、待人热情而又善于享乐吗?美国人爱玩、讲求实际而又入乡随俗吗?犹太人有野心、勤奋而且精明吗?日本人有抱负、勤劳而又聪明吗?英国人保守、沉着而且喜欢与人保持距离吗?常说笑话的人乐观豁达吗?不修边幅的人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吗?女人比男人更会养育子女、照料他人而且温柔顺从吗?戴眼镜的人智力较高吗?教授都有点古怪而且平日里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吗?有些人对其中许多问题会回答“是”,因此

11、,当他们遇见法国人、美国人、犹太人、日本人、英国人、常说笑话的人、不修边幅的人、女人、戴眼镜的人或者教授模样的人时,对他们的行为即会有某种以偏概全的知觉。毫无疑问,这些知觉常常是错的,有些法国人冷漠古板,有些美国人安静谨慎,有些犹太人淡泊名利,有些日本人草率从事,有些英国人外向而善于交际,等等,然而,用来区分人群的这种刻板印象却仍然持续存在。毋庸置疑,他们将事物过分概括化了,即错误地把刻板印象的所有特点简单地归类到这一个集体的每个成员,即使那些特点中仅有几个(如果有的话)是真正适用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根据某些不同的集体特性形成的,例如国籍、民族、性别、身体特征和职业,也可能依据其它的差异来源,例

12、如年龄、社会地位甚至态度和爱好,等等。刻板印象的极端表现,就是所谓的偏见,亦即受过度泛化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而对一些人抱有消极的或敌对的态度。诸如,有些人确实认为黑人愚蠢、懒惰而且性欲过强,或认为犹太人自私、贪婪而且不诚实,即是一个明显带有攻击性的种族偏见的典型例子。因而,作为心理的个体心目中的客体,可能与真正引起情绪发生的实际客体,并不十分一致;甚至,可能完完全全不同。例如,有一个夜行人,肩上挑着一担东西,脚上穿着一双拖鞋,走在乡间用沙子铺成的僻静的小路上,路两旁,是密密的、高高的马尾松,偶尔,轻风吹过树梢,发出沙沙声响,他感到有些紧张;乡间的夏夜,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路边青蛙跳进池塘的声音、

13、虫鸣声,他害怕起来了,尤其是,树上不知什么鸟怪异地叫了一声,把他吓了一跳,突然,他感到有人在后,向他抛沙子,他惊恐地回头看去,却是什么人也没有,于是,他转头继续赶路,但沙子仍不断从后面洒来,他再回头看看,路上仍是空荡荡的,不见人影,他害怕极了,便加快脚步,最后,小跑以至快跑起来,但奇怪的是,他跑得越快,沙子洒得也越快、越多,待他终于跑回家时,已是又累又吓,像虚脱了一般,他,足足躺在床上一星期,才恢复过来,当时,很多人都相信,他是遇上“鬼”了,在这期间,他也总是两眼惊恐地对前来看望他的人神经质地叙述着他遇到“鬼”的经历,正如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幸亏他身强体壮,神经还不是那么太

14、脆弱,没有因这次遭遇而垮掉,但他自此以后,再也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了,其实,“鬼”由心生,明眼人都知道(读者显然也知道),那沙子并不是鬼洒的,而是夜行人自己洒的,因为,那条路面是用沙子铺的,当他穿着拖鞋在上面走动时,拖鞋带起的沙子便从后面抛洒下来,他把抛沙子的对象当成了“鬼”,由此,产生生理兴奋(因恐惧而心脏跳动加快),因而,对此加以确认,“是由于鬼的存在才使自己心情紧张的”(客体),并想,“身边到处阴气森森,鬼肯定在附近作弄自己,追在后面抛沙子,自己真的是好害怕”(内容),即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在上述例子中,事物被看成是与其本来面目根本不一样的形象;又如,当冒险去过架在岩石和急流上空的一座高而窄且

15、摇摇欲坠的吊桥时,任何人都将会不由自主产生生理兴奋(因恐惧而心脏跳动加快),如恰在此时,有一个富有魅力的异性在场,并同自己进行交谈,这个过桥人就会由此而加以认定,“是由于他(或她)在场,自己才心慌气促的”(客体),并想,“自己一定是爱上这个人了”(内容),则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因恐惧而产生的生理反应,由于与异性的会面,而被认为是对这个人的好感;心理学家曾经在一次有关“暗示”的实验中,用木头将人烫伤。实验开始时,实验者先从炉中钳出一块血红的铁块,悬置在受试者手臂的上方约30厘米高出处,然后,逐渐放低,并问受试者感觉如何,直到受试者感到灼痛而无法忍受为止,然后,用黑布将受试者的双眼蒙

16、住,再用木块代替铁块,重复上述过程,不断告诉受试者“铁块”(实际上是木块)正在降落,最后,假装不小心将“铁块”掉在受试者手上,奇迹出现了,受试者的手臂竟然被普通木块烫起了一个大水泡。当然,这种状况,只有在情绪未明朗化之前,才有可能发生。意动,既然总是指向客体,那么,如果没有客体,也就没有内容。意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而,内容对意动具有依附性。换句话说,意动,其实本身也就意味着内容。比如,当我们欣赏三月桃花的粉红颜色,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怆旋律,欣赏、感受即是一种意动,而粉红的颜色、悲怆的旋律则同时内在于意动,成为意动的内容。内容,正是通过我们的欣赏、感受等意动,而获得了意义。第六章 情感与理性第

17、一节 情感情绪一旦为心理的个体所觉察,经过意动的过程和观念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情感的东西。情感的东西,一开始便都是意识的东西。情感好似一个很大的储仓,储存了大量的构成生命冲动的心理能量。这些被围困在生命冲动之中的心理能量,象一锅沸腾的水,强烈地冲动着,急切地寻找出路,希望很快地渲泄出来。如果这些心理能量不能得以及时而又有效的渲泄,就会导致心理的个体产生不愉快。而情感,则总是力图避免心理过程的这种不愉快,而产生愉快。因而,情感,总是以追求生命冲动的直接满足为目的,即以追求得到完全满足的快乐为目的,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第二节 理性心理的个体为减少由于生命冲动的存在而导致的紧张状态

18、,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以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就必须以适当对象为目标,和现实的环境世界发生相互作用。为了促进这种作用,理性便从情感之中发展而来。所谓理性,也就是指心理的个体从维持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目的出发,通过知觉操纵现实,参考现实控制、支配生命冲动,在价值系统指导下,寻求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以与环境达到一种中介即平衡状态,使由于生命冲动的存在造成的紧张状态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心理过程。在理性的成分中,也有感觉,即包括了人的认识部分。理性,不能脱离情感而独立存在。情感激起理性,成为理性的发端,并发展了理性;理性的力量,是从情感那里得到的。理性,是来帮助情感,而不是来妨害情感的,并且,总是

19、力图使情感得到满足。例如,如果一个人既不饿又不渴的话,如果他根本不想要面包和水的话,面包和水就不可能使这个人产生一种目的在于获得它们的愿望和行动;而当演说家走上讲台,面向他所要对之讲话的听众不管这是在现场听讲的听众,还是他面对镜头或话筒时想象中的听众他就会进入角色,去进行相应的活动,亦即发表演说。然而,理性毕竟不同于情感。理性,是为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服务的。理性最基本的核心,就是“过犹不及”。因而,理性的含义,总是表现的相当隐微,充满了危机感。换句话说,理性,是受“现实原则”支配的。理性,不但要考虑,某种生命冲动在现实的外部环境下是否可能实现,而且,还要判断,一旦实现这种生命冲动,可能会

20、给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造成何种影响。理性,既要渲泄心理能量,使生命冲动获得适当满足,又要防患未然,避免因行动不正造成痛苦,而给自身带来悔恨、遗憾。这,就使得理性在某些情况下,经常不得不谨慎戒惧,有所节制生命冲动,以使自身适应外界环境现实的要求。例如,人在其活动过程中,总是要逐渐消耗精力,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人的正常状态就要被破坏,机体以需要的形式,感觉到他缺乏某些生物作用的物质(“饿了”),个体在有所需要时,会产生一种焦急不安的状态,而当个体进入有满足其需要的客体的周围环境中时,个体却并不一定会立即实现一种目的在于满足这一需要的活动,因为技术方面或道德方面或其它方面的一些障碍(例如,水果在

21、很高的树上摘不着,或者,这是别人的,不能随便摘来吃,或者,它刚洒了农药,要过几天才能摘来吃,等等),可能不允许个体完成这一动作。情感绝对先于理性。本能绝对限于反思。如果情感代表欲望与激情,那么,理性则象征理智及达观。情感和理性相互补充配合,人,不能单栖一方。情感驱使下的活动,总是趋向无穷的困境与死亡;只有进入理性领域内驰骋,才指向无限的完美和永恒。情感借助理性,摆脱穷途困境;理性在情感的推动下,实现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从而,趋向至善至美。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生活,存在两种系统。一种系统,是受“快乐原则” 支配的;另一种系统,则是受“现实原则” 支配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有时相互调和,并

22、行不悖;但它们同时,也经常表现为尖锐对立、互相冲突。很明显,“现实原则”是服从“快乐原则”的。“现实原则”说到底,其实也是以快乐为目的。不过,由于考虑到现实,是被延缓、减轻了的快乐。第七章 自然行为与冲突第一节 简单理性和自然行为与复杂理性与无机界盲目释放能量相类似的生命冲动,是生物的一种内在反应,是有机体为保存自身某种状态免遭外在阻挠力破坏的一种原始的向外运动。生命冲动内所储存的心理能量,是人的一切心理过程的基础,也是人类行为的动因。虽然生命冲动的唯一目标,即在于寻求快感的满足,但由于生命冲动最初总是潜意识的,而且,属于潜意识系统,生命冲动只是盲目地有所渴求,却不能予以说明究竟什么才是它所需

23、要的,因而,它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求乐。潜意识的东西,如果不借助意识的东西,如果不借助意识的形式,如果不转译为意识的语言,它就不可能显示出来。尽管生命冲动在初始之时,并不知道它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但却又是最强大的心理能量和动力。将原初潜意识的历程,借助“快乐原则”,通过减少紧张状态的意象表现出来,转变为意识的历程,总是成为生命冲动的努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生命冲动,都可以由潜意识的历程转变为意识的历程。当生命冲动尚未能够达到意识所能觉察的水平时,生命冲动的所有努力,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获。此时,生命冲动的东西,说到底不过是无意识的东西。只有当生命冲动更进一步,达到意识所能觉察的的水平,生命冲动才有可

24、能为意识所提取,从而,上升一步,转变为意识的材料。意识总是从生命冲动的合目的的对象精力贯注中抓住心理能量,并使生命冲动由潜意识的前意识发展阶段跨越一步,过渡到意识的情感发展阶段。情感,永远是代表生命冲动的。因而,情感,总是按照“快乐原则”操作。其特点,是顺应生命冲动,寻求绝对自由。这种“快乐原则”力求减少个体自身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情感只知道追求生命冲动的直接满足,而并不考虑客观现实的环境,情感虽有所欲,但却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为所欲为。因而,在意识的心理程序中,情感,只是一种较为低级的东西。可以说,情感,是一种需要行动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本能冲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情感的心理过程

25、一个次序,使情感接受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和环境现实的检验,为生命冲动的完全满足排除障碍和促进发泄服务,乃是理性的作用和功能。理性,是由情感和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和环境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情感,只有通过接触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和环境现实,才能使生命冲动由意识的情感发展阶段上升到意识的理性发展阶段。理性,既代表内部世界,又代表外部世界。因而,理性,是按“现实原则”操作的。理性的作用,即在于控制生命冲动,以适应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和现实的要求,指导个体因势利导,出入有节制,进退合时宜,力求因应时机,量力而行,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由于理性总是以追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慎求无咎为目标,因而

26、,在意识的心理程序中,理性,无疑属于一种较为高级的东西。可以说,理性,是一种展开行动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适应本能冲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理性与情感之间是否相互协调一致,我们可以将理性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理性;另一种,则是复杂理性。当生命冲动服从个体自身意象格局,现实的外部环境又赞成生命冲动时,由于减少由于生命冲动的存在而导致心理的个体所处的紧张状态,对于心理的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无不利,理性为力求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总是顺乎自然,而不违逆生命冲动。因而,在这种情境下,原始的情感总能够得到理性的许可,而畅行无阻,不受任何约束地直接进入最初的理性。诸如,想要过去登山锻炼锻炼身体,想要

27、坐下读书增长增长知识,可谓有益无损,绝不会有什么祸患,因而,人,不必自己抑止自己,心里想怎么做,大可放手就去怎么做,等等。因这种理性和情感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一致的同一状态,我们就称之为简单理性。简单理性,遇事总是一切顺乎自然,随遇而安。其要旨,即在于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而,简单理性在发挥其作用时,总是采用一种平易简约的方式,也就是,以恬静的真趣为快乐,引导心理的个体朝向情感为生命冲动所指引的目标,渲泄心理能量,从而,引起自然行为。例如,我们看见旁人“瘙痒”,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动起手来;看见旁人赛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动起脚来;看见旁人打哈欠,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打起

28、哈欠来;看见旁人咳嗽,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咳嗽起来,即是自然行为的一个例子;又如,垂钓者有一次在一个地方钓到一条大鱼,自那以后,他又想着要去钓鱼,于是,他就头上戴着钓到大鱼那天戴的那顶帽子,兜里揣着钓到大鱼那天戴着的那个烟嘴,再到钓到大鱼那天的那个地方去钓鱼,则是自然行为的另一个例子;再如,一位年轻人有一日想学禅,找到一位著名的禅师,禅师开导他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是找不到入门的路径,于是,禅师端起茶壶,慢悠悠地朝年轻人面前的碗里倒茶,茶碗已经斟慢,禅师还在不住地倒,年轻人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往外溢出,终于忍耐不住,大声提醒说:“师父,别倒了!茶碗已经装不下了!不要再倒了!”禅师这才停住手,意味深长

29、地说:“是啊,装不下了,你也是这样,要想学到禅的奥妙,就必须把头脑腾出空来,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杂念清除出去。”年轻人听了此言,当下大悟,无疑是自然行为的又一个例子;还有,当某人在团体中取得某种身份与位置之后,在随意动作之间,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众所认可的社会规范所适当表现的角色行为,同样也是自然行为的一种;据说,在我国农村,迷信的人见小孩跌了一跤,受了惊吓,便以为那是吓掉了“魂”,于是,赶紧叫“魂”,到那跌跤的地方,撒把米,高叫小孩子的名字,一路叫到家,这种自然行为往往并非少见;有这样一则笑话,挺幽默,也挺流行:有一个怕老婆的,给妻子打急了,无处可逃,钻进了床底下,妻子还不罢休,吆喝道:“快给我出

30、来!”只听得他在床底下回答道:“大丈夫说不出来,就是不出来”,其实亦属自然行为;看看现实生活这样一幕:两个青年男女,原本是大学同学,相处一直很融洽,有一天,男孩开玩笑似地对女孩说:“我,在考虑追你”,女孩连忙推托:“别这样,千万别!”男孩故作思考状,过了一会儿,很郑重地对女孩说:“我已经决定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始,这,当然更是自然行为的典型;所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此类自然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自然行为从本质上说,是简单理性和合于生命冲动的变化,以适应外在环境和内在要求的一种行为。在自然行为中,简单理性总是和生命冲动融合于一体,顺应生命冲动而动,为生命冲动求得完全满

31、足排除障碍和促进发泄服务,表现出心理的个体在变化环境下的定位和行动能力,巩固和检验了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具有丰富多样性。反之,当生命冲动抵触个体自身意象格局,以及现实的外部环境反对生命冲动时,由于减少因为生命冲动的存在而导致心理的个体所处的紧张状态,对于心理的个体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并非无不利,理性为避免引导心理的个体依情感行事,导致个体自身行动不正,招致痛苦,产生悔恨而遗憾,总是自始至终戒惧谨慎,对生命冲动和它的趋向(也就是情感)施加压力,以节制生命冲动。因而,在这种情境下,原始的情感往往受到理性的阻遏,而不能畅通无阻进入最初的理性。诸如,想要旷课逃学、想要抢夺偷窃的情感遭受“不能旷课逃学,假使被

32、发现咱办?”、“不能抢夺偷窃,万一被抓住该多丢人,自己的脸往哪儿放?”,等等的理性的裁制。因这种理性和情感之间,总是处于一种相互不协调的分裂状态,我们就称之为复杂理性。复杂理性遇事,总是见其利必思其害,知危而慎行。其要旨,即在于力求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对生命冲动有所节制但又不过分节制,以慎求无咎。第二节 冲突复杂理性在发挥其作用时,采用多种方式。复杂理性最初采用的方式,总是暂时节制生命冲动寻求直接快乐的要求,直到发现能满足需要和减少紧张状态的适当客体为止。也就是,将生命冲动的直接发泄,简单地推迟到环境允许的时候。心理的这一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压抑。复杂理性压抑生命冲动的努力,总是不可避免地遭受来自情感的抵抗。这是因为,减少紧张状态乃是心理的个体的一种本能,一种恢复个体心理结构某种最初心理状态的需要。由于压抑不但不能解除心理的个体当前所处的紧张状态,从而,实现个体心理结构的某种暂时平衡,而且,压抑还总是迫使心理的个体暂时放弃其旨在恢复其心理结构的某种最初状态的努力,这,就使得压抑经常给心理的个体带来情绪痛苦。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