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8096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街放育研究对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口程适摘要:近年来,随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标准有了更加权威的参考体系。该文以此作为参照,观察幼师生的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现象,分析其成因和使幼师生美术素养均衡发展的必要性,从而为幼师生美术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幼师生学前教育美术教育核心素养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生的课程体系当中,美术课程作为核心技能课程板块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标准,观察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的现状,可以发现幼师生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方面素养较高,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素养较弱,其美术素养发展并不均衡。

2、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和改变这种现象的必要性,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幼师生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一、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笔者参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对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展开调查,以初步了解幼师生的美术素养概况。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面向幼师生的美术教学中,对于美术素养中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两方面,一般设有过关考和随堂测验,并且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手工应用和幼儿园综合美术(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等教学内容的设置都与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相对应;而美术素养的其余三个部分,则一般较少涉及和检测。为了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养情况,笔者根据普通高

3、中美术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中关于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要求,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设计了一份试卷,利用闭卷测验的方式,对该校五年制幼师生的四年级某班级学生进行测验,以初步了解幼师生美术素养方面的基本情况。通过此次测试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素养情况不容乐观:在测试学生图像识读方面的一道填空题中,笔者给出马蒂斯和莫兰迪典型风格的代表作品,要求学生回答作品作者。仅有2 9%的学生能够回答正确,这体现出一些学生在美术史知识方面的缺乏和图像识读素养的不足。在测试学生文化理解方面的一道分析题中,笔者给出中式园林和欧洲园林的照片,要求学生分析它们审

4、美趣味的不同。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设计理念的理解。中国传统园林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不露人工痕迹,保留天然形态;而欧洲园林更强调秩序与规则,突出人工痕迹。考查过程中,仅有1 7%的学生提到了“追求自然”“人工雕琢”等关键词,可以基本正确地168概括中国传统园林和欧洲园林的不同之处,这体现出部分学生在文化理解方面水平较低。在测试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分析题中,笔者给出北宋文人画家文同所绘墨竹图和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冷军所绘的竹子主题油画,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赏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审美意识,考查学生能否超脱“像”与“不像”的朴素审美观欣赏文人画中寄托的思想感情,能否从写意的角度赏析中

5、国画,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但仅有2 4%的学生能够提到写意的概念或从精神情感层面赏析作品。部分学生只从表面的色彩、造型等方面分析作品,这体现出这些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不足。对于其他试题的测试情况,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详述。可以发现,参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标准,相较于幼师生在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两方面素养的表现,一些学生在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素养相对较为欠缺,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均衡。二、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原因1.幼师生美术课程技能操作要求高在面向幼师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课程重点落实在技能操作训练上。幼师生美术课程的核心,是围绕幼儿教师在工作场景中需要用到的美术

6、技能训练学生。部分幼师生美术课程按照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手工应用和幼儿园综合美术(环境创设、玩教具制作)进行构建,其目的是将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训练为熟练掌握美术表现技能、能够适应幼儿园环境创设、满足美术活动开展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幼师生美术技能的构建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与训练。幼师生美术课程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绘画技法,掌握儿童画、简笔画技巧,以便未来开展幼儿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基本的手工技巧,能够进行环境创设和玩教具制作,并支持幼儿进行手工创作。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方案具有较强的职业属性,因此,当下的幼师生美术课程面向幼儿教师应该掌握的美术技能进行

7、课程构建,将重点落实在技能操作训练上,本身也无可厚非。2.各类岗位招聘、赛事评比的导向引导当下的专科层次教育强调岗课赛证”融通: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通过技能大赛体现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的行业发展趋势,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改革;根据“1+X职业等级证书考核要求设置渐进式课程体系。“岗课赛证”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的不均衡。在大多数幼儿园的相关岗位招聘考试中,对幼师生美术能力的考查基本以命题儿童画或命题环创小报设计的形式组织。在面向幼师生的技能大赛、基本功大赛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中,对美术技能板块的

8、测试与竞赛设计,其形式也大同小异。这种考查形式考查的是学生的作画能力,具体对应美术素养中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两方面,而对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素养则较少涉及。有鉴于此,一些学校与教师面临教学评价和学生就业的压力,着重训练学生的技能,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不够均衡。但对职业技能的偏重并不能成为部分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理由。实际上,职业技能并不能与“技能操作”画等号。职业能力应当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这就与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不谋而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拥有较强的美术操作技能已难以满足幼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师生的美术素养全面发展

9、就显得极为必要。三、促进幼师生美术素养全面发展的必要性1.重视美育工作的要求从2 0 1 5 年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到2 0 1 9 年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到2 0 2 0 年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校美育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向前发展,朝着学校美育新格局不断迈进。在这种背景下,参照“到2 0 2 2 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1 的要求观察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情况是难以让人满意的。虽然从表面上看,幼师生课程中有大量的艺术课程,但这些课程多以技能为导向。

10、从前文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美术方面,学生关于美术基本常识的了解、鉴赏能力的训练,情况不容乐观。加强美育工作并不能只注重音乐、舞蹈、美术、课程的数量,还要注重美育的质量。从美术层面说,应加强美育工作,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的训练是美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幼师生美术课程作为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其是为幼儿系上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对他们开展美育更应该得到重视。加强美育工作必须重视教育的全面性,也就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均衡发展,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齐头并进。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幼师生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作出积极的应对。2.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要求学科核心素养

11、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2。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并且重视真实的生活情境。具体到对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则要求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中面对幼儿园复杂的教学日常和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时,能够很好地利用美术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种种要求。幼师生美术素养的发展不平衡,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即关注具体的、孤立的操作技能,而未重视综

12、合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素养。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幼儿教师运用美术能力的过程是综合的过程,如幼儿教师常接触的环境创设,实际上应当依托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结合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综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各类材料进行创意实践,最终呈现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幼儿园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幼师生需要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组成部分当作整体进行运用。但在当下的幼师生美术课程中,一些教师往往用绘制环创小报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环境创设能力,这与复杂的真实情境相距甚远。也就是说,即便是当下幼师生美术教育中放在重要地位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部分高校对其的训练也是较为单一而片面的。事实上,学生在绘制一件作品时,虽然主要运用

13、的是美术表现方面的素养,但在选择样式、参考时,会涉及图像识读素养,而画面风格与内涵的表达也会体现出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素养。如今,部分学校幼师生美术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绘画操作技能的倾向,导致一些学生套模板、背套路,聚焦于特定的造型绘制和色彩搭配训练,作品画面虽然精美却显得呆板、匠气,缺乏独特的审美情趣。一些幼师生的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缺乏相应的审美判断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他们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会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师生美术素养的均衡发展。3.幼师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幼师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保教活动的优秀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

14、时仅仅拥有美术操作技能是不够的。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存在于幼儿教师群体当中。具体表现为:在组织美术活动时,一些幼儿教师往往能够恰当地组织和运用材料,但在美术作品的赏析和特点掌握上则显得较为不足。笔者在幼儿园调研时观察了一次大班美术活动,教师以千里江山图作为课程蓝本,设计了整个美术活动。在该活动中,教师利用餐巾纸进行撕纸拼贴,让学生利用国画颜料进行晕染,最终引导幼儿完成了对千里江山图的模仿创作。活动的亮点在于带领幼儿感知水墨材料,教师选择千里江山图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千里江山图是我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但笔者认为,教师在此次活动中没有抓住该作品的精髓。无论是课

15、前导入时教师利用纸板制作的山形展板,抑或是课中供幼儿使用的颜料色彩的选择,都没能准确地还原千里江山图中绚丽的青绿色,而色彩正是千里江山图赏析过程中的要点。此画属于青绿山水,主要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敷染,特点为“色彩瑰丽,艳而不俗”。但169美街放育研究该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在前期选择颜色时把握不够准确,对于青色、绿色颜料,选择了纯度较低、观感比较淡雅的色彩,导致最终未能体现出千里江山图瑰丽辉煌的效果。这一知识点在人教版高中美术课本美术鉴赏中有明确的表述,但由于教师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整个活动虽然有好的选题,但未能准确地挖掘其中的亮点。从此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美术能

16、力的构建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美术教育需要关注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从而使幼师生的美术素养发展得更加全面,这样他们在毕业后走上岗位时,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对教师在美术能力方面的要求。幼儿园教师除了具备美术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在当下重视美育的环境下,具备审美修养已成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幼师生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向,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应当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3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艺术的部分里,多次提及“感受”“欣赏”等概念,这对应着美术素养中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

17、解三个方面。通过前文所述的测试可以发现,部分幼师生这三个方面的美术素养较为薄弱,说明当下的部分幼师生并不能满足幼师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四、对现状的思考相较于手头的技能实操能力,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素养更多的涉及知识储备与思想认知方面的内容,其教学培养方式更应该按照美术鉴赏课程的形式进行构建。参照美术课程标准,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应该至少掌握下列内容:从图像识读素养的角度说,学生应该知道中外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风格、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了解现当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手法和代表作品;从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角度说,学生应能够从材料、工具、技法、题材等方

18、面区分不同的美术门类,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过程,掌握2 3 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进行解读、评价、交流等。但当下的部分学前教育领域的美术课程教材缺乏对这部分的梳理,其对美术鉴赏的兼顾往往是在技能教授的过程中,以参考学习范式的模式,给出一些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既缺乏系统的体系梳理,又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幼师生美术教学中引入美术鉴赏的相应教材和教学标准,选择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迁移和拓展,在教学内容中突出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教授、能力训练及素养培养。同时,在目前以技能操作训练为主的幼师生美术课程体系中,加强学生在作品分析、评述等方面的训练,综合融入美术素养五方面的内容。

19、具体如何有针对性地在幼师生美术教学过程中强调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1.课程设置中设定专门的美术鉴赏板块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将课程结构设置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部分,其中,美术鉴赏板块作为唯一一门必修课,是所有高中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170部分学校在幼师生美术课程设置中,没有突出美术鉴赏板块的重要地位,也未将其作为单独的课程板块给予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学时。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突出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素养与能力,必须提高美术鉴赏课程的地位,给予其与其地位相匹配的课时量,供学生系统、深入

20、地学习。笔者认为,可仿照普通高中模式,依托高中美术课本,将一年级上学期的美术课时专门用来开展全面系统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普及必要的美术常识,提高他们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为接下来美术技能板块的课程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2.教学中突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幼师生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美术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幼师生美术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师示范、学生跟做,这种手把手式的言传身教具有技能课程教学的特点,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这种教学过程有其必要性。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录制微

21、课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前课后学生自主观看视频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因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导致学习进度存在差异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供师生开展更具有互动性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对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通过翻转课堂、自评、互评等灵活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美术鉴赏知识,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欣赏、感受能力。改变只关注技能实操的情况,有利于切实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相关岗位招聘单位、赛事组织单位等也应当发挥导向引导作用,调整、优化考核内容与形式,改变以往只考查操作技能的状况,突出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对于以上措施具体如何改变幼师生

22、美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践和分析,笔者希望能够以此对幼师生美术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实践。基金项目:该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幼师生美术素养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 0 2 2 SJYB16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EB/0L.(2 0 2 0-1 0-1 5)2 0 2 3-0 8-0 5 .h t t p:/w w W J.中国中小学美术,2 0 1 7(1):2-6.3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1 3.(作者单位: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编辑王雨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