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七册
《桂花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镇江市朱方路小学 缪春燕 202001
教材简解:
《桂花雨》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目标预设:
1.能正确、完整、通顺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地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反复的读、说来读懂课文。
设计思路:
1. 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
2. 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说一说桂花的外形及香味并通过欣赏桂花图片、并抓抓关键词语感受桂花的香味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童年是难忘的,在你的童年印象中,最令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简介:琦君
有个叫琦君的女作家就写了一篇反映她快乐童年生活的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桂花雨
3.围绕课题质疑:
桂花怎么会成了雨?桂花雨是什么样的?桂花雨淋在身上是什么感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初读要求:
(1)读正确课后的生字,自由记住生字的字形,完成课后钢笔描红
(2)正确、完整的朗读课文
(3)思考: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巡视
2.自学反馈
(1)出示生字:左 右 鲜 谢 尤 吩 帮 拣 糕 都
A、读读生字
B、重点指导书写:帮 拣
C、区分“拣”和“捡”的不同
我从家乡拿来了桂花,这是远道而来的桂花里面参杂了一些小枝小叶,谁愿意帮我拣去这桂花中的小枝小叶,其他同学看仔细了。
瞧他挑的多仔细呀!呀!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捡起来吗?哦,谢谢你孩子!
刚才那个同学做了两个捡的动作,看看怎么用?
出示:请你帮我()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2)出示生词:
zhuō cuō tán lǔ
笨笨拙拙 撮一点 檀香 桂花卤
左右 谢落 尤其 拣去 都是
新鲜 吩咐 帮助 糕饼
①读准生词
②“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学生做动作。
(2)会读生字词了,我们来看看这句长句子。谁来读?
出示: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指读,齐读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情?
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喜欢桂花香,喜欢快乐地摇桂花。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摇桂花的事?(2-4)
过渡:作者琦君小时候非常喜欢桂花,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内容,自由读,思考:琦君喜欢桂花的什么呢?
2.交流反馈
①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与梅花进行比较)
②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
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④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强调香气迷人)
3.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4.是呀,桂花实在是太让人喜欢了,那么小作者是怎么摇桂花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四、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中的生字部分
2.课后作业:读读课文2-4小节,感受摇桂花的快
板书设计:
桂花雨 香气迷人
(琦君) 摇桂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