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高效课堂的两个“关系说”教学关系由“惟教”变为”惟学“,课堂不是像牧师一样在布道。而是一种精神生长的一种活动,课堂应该是学堂不是教堂。师生关系由“惟师“改变为”惟生“ 围绕“两惟”关系建立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是以学评教的系统。传统课堂是那些会表演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什么是好体育老师,能让学生会投篮的老师才是好体育老师。一个体育老师投篮特别准,但是学生不会投篮。这个老师是好老师吗?哑巴能成为好老师吗?在传统课堂上不可能。但是如今在高效课堂上成为好老师会有可能。老师要做到这样的人:老师要习惯做哑巴,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说多了未必有用。尤其是女老师管好自己嘴,千万别在课堂上唠唠
2、叨叨。有时候会有审美疲劳。老师要敢于做忍者,要隐忍着,千万别去批评指责或者给学生下定义。我敢说,很多的所谓差生都是我们不负责下的结论毁掉的。你所谓的差生,结果和好学生在一起玩的时候,他们玩得很好,甚至比好学生玩的还好。所谓的差生,是你用你的标准来判断的。老师要做懒汉。有的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马上跳出来给学生解决,好的老师敢于让学生自己解决。今天的辛苦,是你们替代包办之果。辛苦之人必然有可恨之处。你累在何处,没有方法你当然累。管理最差的学校,老师整天到晚忙个不停,但是没效益。真正的好老师是袖手旁观的老师。 模式未必最好,但一定“实用”。比如傻瓜相机,就让每一个想过摄影瘾的人,满足了自己的梦想。
3、傻瓜相机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模式”吗?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让每个老师都上出好课来,但是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传统课堂就是老师的爬楼梯比赛,比的是脚力如何。但是学校的校长们,能不能考虑不因老师的脚力有差异,而有课堂效益的差异呢?“按电梯”,让每个教师不因有脚力的差异产生效益的差异。按电梯就是“教学模式”。我反对提倡“课堂艺术”,没有技术,哪里的艺术。要生产一个电视机,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工作。为什么农村的女孩子到电视场去打工却可以操作,因为有流水线,因为有程序。要让一个不识字的八十岁的老太太来学会打麻将,按照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我们会开繁体字课,我们还要搞数学课,还要请麻将专家来培训,还要上四年本科。
4、老太太麻将没有学会却死了。想让老太太学会打麻将,就给他找来三个老头,陪着打半天,会了。所以今天的课堂改革,越简单越好,就要形成模式。 模式是机制:规范“教”与“学”。不管你的职称是什么样的,即便你是特级教师,你也没有权力在讲台上讲。只要让学生学会,哪怕你脸上有雀斑,你都是最美丽的老师。有人说,最好的讲座,不是鼓掌,不是一言不发。而是听过之后,站起来就走,回去就干。我们要遵守基本的课堂之道。有人说,“教无定法”,我反对。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小学的,教语文的特级教师,都是东北跳大绳的,简直是群魔乱舞。不要占用孩子的时间过你的“瘾”。教无定法不是“惟”学。当然,课改并不排斥教师专业化。哪怕孙海平能让刘翔跑得快,哪怕他是偏瘫都没关系,而传统的课堂就是让老师都成为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