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学案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实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培养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提高物理素养。 教学重点: 1、用等效替代的思想理解合力。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够运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的合力.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探究、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 (若干)、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 新课教学 共点力的合成一、几个概念 1、(板书)共点
2、力 2、(板书)合力 3、力的合成(通过提水事件说明)效替代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如曹冲称象、 二、共点力的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拔河比赛) F 1 、F 2 同向,合力?F 1 、F 2 反向,合力?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 探究课题: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 实验原理 器材选择: 木板、白纸、图钉 (若干)、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 实验步骤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分工合作)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针对学生实验情况提出注意事项: (板书)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法则,对位移、速度等矢量同样适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进
3、一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例题: 力 F 1 45N,方向水平向右,力 F 2 60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师生共同解题 ) 拓展:作图法和解直角三角形方法。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进一步探讨:根据我们上面的计算,完成 P 63 讨论与交流。(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合力随夹角的变大而变小,随夹角的变小而变大; 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 0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大,最大值为二力之和;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180两个力的合力最小,最小值为二力之差。 可见: (板书) 两共点力 合力 F 的取值范围: F 1 一 F 2 F F 1 + F 2 反馈题 : 有两个力,一个是
4、10N,一个是7N,它们的合力能等于2N、5N、15N、18N吗? 小结与拓展 如果是三个力或者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应该怎样进行处理 ? 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时,可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此合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跟第三个力的总合力,依此类推,直到求完为止。 多个力的合力时,与求解顺序无关 . 作业 1、教材P 64 :作业1、3 2、思考题:如果只有一个弹簧秤,你还能用实验来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法则吗?如何测量?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对本可以做的探究性实验还是照本宣科做成了验证性实验,也由于时间的关系对夹角变化时合力的变化情况,对只用一个弹簧秤怎么来验证?学生不能一一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只能作为课外作业提出来。对平形四边形定则可以把他演变成三解形定则,可以在今后的习题教学中在视学生掌握情况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