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凸透镜成像习题1一、选择题1、“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
2、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5、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
3、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21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6
4、、如图2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 靠近透镜 B. 远离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 8、关于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C.晴天拍摄景物时,应开大光圈 D.阴天拍摄
5、景物时,应缩短曝光时间 9、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判断10、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11、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 1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
6、飞机上向地面拍照,叫航空摄影,如果所用长焦距相机的镜头焦距为300mm,则所成清晰的像与镜头的距离为:( )A等于300mm B 略大于300mm C略小于300mm D飞机飞的太高,无法确定 13、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14、如图,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薄膜上烛焰的
7、像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这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1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16、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
8、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7、如图12所示,a、b是从一点光源S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定是实像;B、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定是虚像;C、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交点可能在主轴上;D、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可能不交于一点。18、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把蜡烛放在距离透镜12cm的地方,在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光屏上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小于12cm大于6cm; D、这一成像的应用有幻灯机、投影
9、仪 19、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20、“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关于“影”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
10、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填空题2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有关彩虹的诗句。彩虹是光的 现象。小冬在一次郊游中看见天空出现彩虹,忙取出相机对着彩虹拍照,按下快门瞬间却发现镜头上停着一只蚂蚁,则他拍出的照片上 (填“有”或“没有”)蚂蚁的像。 22、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 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 有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 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 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23、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
11、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 (填“透镜”或“电路板”) 24、激光打印机的光路如图所示,光从激光光源到“转动反光镜”是沿_传播的。“转动反光镜”转动时,引起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将_。光经过透镜组被会聚,透镜组相当于_透镜。25、小宇为了探究课堂上学到的透镜知识,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纸做实验。他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然后调整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测得纸到凸透镜的距离是8cm,则
12、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物体距凸透镜由40cm逐渐减小到20 cm的过程中,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光屏逐渐 凸透镜(填“远离”或“靠近”),他发现像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像比物体(填“大”或“小”);当物体距凸透镜为4cm时,像比物体(填“大”或“小”)。 26、图12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13甲、乙所示。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三、简答题27、小明将写着“F”字的白纸,放在装有水的饮料瓶后面,
13、眼睛在饮料瓶的正前方某位置向饮料瓶方向观察,看到了“F”字的像是水平方向颠倒、竖直方向不颠倒且在水平方向比白纸上的“F”字大,如图12所示。请分析说明像的产生原因及观察点的大致位置。28、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_。(2)灯泡的作用是:_。(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_。四、作图题29、如图10中S是发光点, S经凸透镜所在的虚像。 (1)画出入射光线SA的折射光线的位置。(2)作图确定此透镜的焦点。 30、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其经某一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请你在学过的光学元件中任选两种。31、请在图中填透镜、
14、面镜32、根据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方向,在图5中标出适当的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6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五、实验,探究题3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_cm。(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7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
15、”)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举一例即可)。 (4)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移动。(5)图8中有四幅示意图,下面A、B、C、D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这位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 B C D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
16、变”)。 34、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3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
17、像规律”的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点: 。(3)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
18、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 36、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探究光学规律的实验。(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得到下列四组数据:表格中错误数据是(1分),正确的是(1分)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得出的光的反射规律是:(2分)(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当烛焰距凸透镜16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1分)。若要在光屏上成缩小、清晰的像,他们应将蜡烛向 (1分)移动(填“左”或“右”)。生活中的(1分)就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37、如图所示,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
19、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是凸透镜,_是凹透镜(2)在实验现象和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六、多项选择38、(10茂名)(多选题)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海世博
20、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七、综合题40、小明和小红在课堂上测量了老花眼镜的焦距。他们联想到:能否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呢?于是,他们在课后对此问题展开了探究:(1)他们想到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回忆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请你帮他们完成图中的光路图。(2)如果要利用太阳光测量近视眼镜的焦距,他们还需要选择什么器材?答:。(3)请你在方框里帮他们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也可以画出示意图说明)。(4)根据你的设计,近视眼镜焦距的表达式是:。(5)若要使焦距测量得更准确些,在操作中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