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638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8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60“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李承昊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摘要:摘要:高职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和传输人才的崇高使命,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传承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培养目标中,将新时代高职“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深度有效地融合,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加强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有助于建立学生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深入巩固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为了能深入贯彻和落实高职“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方案,本文以

2、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现状与路径进行讨论分析,以期望为高职“三全育人”概念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关键词: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71 1“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概念与联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培养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大学生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之一,为了快速使大学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更要大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课程思政素质。而高职教师作为担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者,是传播与发扬民族

3、思想理论的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高职课程中,有效地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成为专业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能力之一,高职教师作为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需要在构建日常教育体系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思想理论武装,使他们做到对党忠诚,思想觉悟高,因此为了增强高职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就需要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工作和不断强化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三全育人”是指全面、全程、全方位地培养人的各个方面,包括智育、思政、体育和美育四个维度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地深化改革与创新,“三全育人”培养理念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业能力的一种培养,更要兼顾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模式、思想

4、理念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重实用性的学习感受,在这种新型模式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自由自主的空间,培养创新的意识,因此通过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而课程思政意在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所以课程思政可以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培养具有良

5、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概念是达成立德树人总目标的重要载体,虽然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概念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地位及效能发挥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但是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体现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我们传统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还是新提出“三全育人”概念的教育教学理念,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思想水平,培育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2。2 高职“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理念是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国企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基础,这种新型的教育

6、方式跟传统的教育路线大不相同,而是在传统的教育路线上,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思考,同时对教育手段也进行了同步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61 变和创新,是衔接学校与社会之间实现思想教育推广和传播的重要力量之一,虽然当前许多高职都积极开展“三全育人”概念工作,推进“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落地实施,但是当前环境下我们高职工作改革起步较慢,起点较低,无法跟进改革的步伐,达不到理想化的状态,尤其是“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职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3。首先理念认识不完善,由于理念认知的不清晰,大部分高职认为“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属于教务管理部门的职责,高职最关注的是学

7、校综合实力的表现和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与社会口碑,所以学校会不遗余力的加快教学改革,整合教育资源,旨在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流程,这个过程中会忽略高职学生的“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建设,学校的相关领导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推行“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工作对大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无法有效的开展程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也导致部分教师对“三全育人”概念的认识不足,难以深入贯彻和落实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概念”的基本思想,不能从根本上体现高职“三全育人”的意义,所以教师有时候会疏于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纠正,无法升华高职学生的思

8、想境界,只有课程思政以系统的、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向大学生传递显性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大学生感知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精神传达,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职的课堂,高职教师应该深化改革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对高职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概念的融合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将“三全育人”体系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其次是对教师“三全育人”的激励机制不到位,当前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建设停留在表面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没有将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与“三全育人”的教育挂钩,因此教师参与“三全育人”建设的积极性不强。同时在教师职称评级方面,很多高职还是秉承传统的评级方式,通过一些课题、论

9、文发表以及专利等方法,采取积分累积方法参与评比,这种传统的评级方式往往只是在乎成果的输出却同时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实际意义,这种评级方式给了教师一个偏离的方向,是以结果为导向,积极主动地争取科研项目,集中精力攻克科研难题,而让教师疲于实践“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因此缺乏发展激励,教师很难愿意开展课程思政,有必要在教师的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加入“三全育人”建设的评价要素,让教师愿意甚至乐意开展“三全育人”教学。最后是“三全育人”概念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思政工作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流于表现,是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使得思政理念真正融入实践工作,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无法与思政工作产生思想的共鸣,更不能达

10、到“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教育精细化的目标和要求,院校的思政工作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隔离严重,学生没有经过躬行,无法形成有效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另外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只是通过思想政治开场,但是仅仅依靠这一种手段和途径,对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力度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课程在于建立学生的大局观念,以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首要出发点,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缺乏了对学生成长细节的关注,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对未来的指导,所以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导的教育工作,就无法以较强的时效性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不能让课程思政教育在传播的过程中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

11、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3“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3.1 加强课程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院校肩负着面向全社会输入高技术实用型人才的使命,而传输的根本来自教师群体,因此培养教师队伍是每个院校进步、发展的根本保证,意味着我们应适应教育发展需求,落实教育改革措施,建立一支敬业严谨、爱岗奉献的教师队伍,要想让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二者实现同频共振、互相呼应,首先,就必须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所有课程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所有课程都要承担的共同任务,要求教师满足充足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具备课程思政的能力,才能达到传播大学生思路教育的目的,所有课程的教

12、师都应该树立课程思政教学观,努力挖掘和提炼其中蕴含的育人功能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62 价值范式。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运用能力是开展“三全育人”教育的基础,另外还需要掌握课程思政工作的话语、规律和特征,教师要深入实践感知教学目标,深度提炼和思想教育建设目标的切入点,这对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在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中,教师需要优化课程思政培养策略,整合教育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融入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使之更切合新时期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深有感触和收

13、获,深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达到了思想教育的初步目的,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序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从根本上体验了现代教育的价值4。3.2 明确课程思政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需要通过评价考核来体现,高职应以对“三全育人”成效的考核评价为重要抓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发展方向。目前很多高职对高职教师“三全育人”能力的要求和的标准并不统一,笼统又简单,虽然便于操作,但不利于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不能达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建设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得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教育水平上升,需要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制定适应本校的多样化、条件化的评级标准,并将

14、高职教师的“三全育人”能力纳入评级和考核标准中来,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三全育人”能力,使课程思政模式立体起来,紧贴时代脉搏,思想教育内容深入人心,以较强的时效性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才能让课程思政在教育和传播的过程中的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这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学校应该给予很高的认可和鼓励,并有一定的奖励政策,职称评级时也应该向该类教师靠拢和倾斜,所以高职的评级制度应该有效改革,加大对高职教师“三全育人”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才能推进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良好发展。3.3 建立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培训体系 搭建交流平台,形成“三全育人”理念培育机制。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二者要实现“协同育人”,除了

15、要守好各自的育人阵地,更为重要的是二者要相互合作,互利共赢。因此高职应形成“三全育人”培育机制,建立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与快速提升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去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经验,取其精华学习研究他们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及特征特点,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方针政策,其次各个高职院校在结合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有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计划,同时为了快速提升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高职应该积极主动大力发展与相关企业合作机会,有计划地安排部分高职教师到相关企业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学习培训,可以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16、将实际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预案措施同步给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鼓励教师按时按量地完成培训任务,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思想教育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触,方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大学生进行分享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程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步骤,因此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教育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过无数次的改革与创新,我们从单一的教学方式,直到今天的多融合教育理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质的飞跃,有着跨时代的非凡意义

17、,但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目标,高职需要做出适应性的改进,将工作重点更加清晰化和明确化。培养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有主人翁的意识去顽强拼搏,但是高职课程思政融合“三全教育”工作路径的优化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人力和物力的长期持续投入,但这既是目标也是动力,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定会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教学有序性的发展道路,满足高职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建设的需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参考文献 1付云华.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63 策 研 究 J.黑 龙 江 教 育(理 论 与 实践),2021(9):85-88.2龙继林.基于教育情景复杂性下增强高职课程思政教 育 实 效 性 的 策 略 J.黑 龙 江 教 育(理 论 与 实践),2021(3):45-47.3黄雪丽.课程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学实效性路径探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3):44-47.4李旭芝.高职“三全育人”概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