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91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922023年第 2 期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对着社会各类矛盾交织、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问题。此外,伴随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程很难满足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培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这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一条方向,即利用好专业课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理论传授不同的是,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更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的价值

2、引领,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2-3。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建设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还缺乏深入探讨。云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本科教学团队设置了“能力-思维-精神-情怀”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然后完成了“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刘 铮,谈树成,唐 珉,李婉婷,张爱萍,何小虎云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0摘要:“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整个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其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有着其他专业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云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稳定专业思想、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和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内容为目标导

3、向,拟定“能力-思维-精神-责任”四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三光荣”精神、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和区域特色地质资源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建立了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本科教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372(2023)02-0092-04Title: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

4、tals of GeologyAuthor(s):LIU Zheng,TAN Shucheng,TANG Min,LI Wanting,ZHANG Aiping,HE XiaohuKeywords:undergraduate teaching;fundamentals of geology;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teaching system收稿日期:2023-01-20;修回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云南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YNKCSZJG202105);云南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YNKC202208);云南省兴滇英才教学名师

5、项目(XDTT202206);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YNPY202206);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YNU202115);云南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团队项目(YNU2018017)。作者简介:刘铮,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岩浆岩岩石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投稿网址: 联系邮箱:引用格式:刘铮,谈树成,唐珉,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中国地质教育,2023,32(2):92-95.整个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一、课程地位与思政拟解决的问题“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专业的导论性课程,其内容涉及了地质学知识体系的各个方面。它在整个地质学专业课程

6、体系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尤其是在稳定专业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地质学专业素养、根植地球科学思维和课程思政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刚入学的本科大一新生。各个高校的地质学专业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调剂生占比很高(我校超过 90%),对地质学专业认识存在偏见和片面性,转专业意愿强烈。此外,导论性课程普遍具有内容广、知识点散并且深度浅的特点。因此,“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教学痛点问题:第一,如何稳定新生的专业思想?第二,如何提升课程教学的“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课程与教学93总第 126期和挑战度)?第三,如何建设具有地质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并有机

7、融合进教学过程中?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理念与目标2018 年 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突出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4。课程团队围绕这一教育理念,根据“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导论性特点和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的特殊性,针对上述教学痛点问题,确定了“基于专业新生和导论课自身特点,打造贴合实际的温馨课堂”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理念,进一步设置了“能力-思维-精神-责任”四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能力上,强调可以识别出基本的矿物、岩石和构造类型并能初步探究地质地貌现象的形成原因;思维上,构建学生“将今论古”“以古证今”“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精神上,关注科研

8、探索精神、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情怀上,注重家国情怀的培养。三、课程思政内容挖掘在“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课程团队紧密围绕教学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突出强化思政目标,并增加 2 学时的思政课程实习。具体思政内容方面,注重挖掘具有学科特色的内容,避免思政同质化、空洞化和浅薄化。重点可以从地质之魂“三光荣”精神、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以及区域自然地质资源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1.“三光荣”精神1983 年,地质系统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正式提出了地质行业的“三光荣”精神,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体现了奉献精神

9、,它要求地质工作者热爱地质事业,献身地质工作;“以艰苦奋斗为荣”体现了创业精神,它要求地质工作者从国情出发,正视地质工作的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以找矿立功为荣”体现了奋斗目标,为国家和人民找大矿、找富矿,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1991 年初,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又把“三光荣”高度概括为“光荣在于奉献”5。因此,“三光荣”精神是“地质学基础”课程中最典型的、最具有学科和行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宝库。除了将“三光荣”精神融入课堂授课过程中以外,教学大纲中专门设置的 2学时思政课程实习,主要用于参观云南省地矿展览中心,具体学习体现地质“三光荣”精神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个人案例。

10、2.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为了稳定专业思想并提升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我们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了地质相关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战略关键金属资源”“嫦娥奔月计划”“碳循环-碳中和-碳达峰”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什么是地质学专业,也能知道学习地质学大有用处,从而达到稳定专业思想的目的。此外,学科前沿内容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以地质学“三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高阶性和创新性。比如碳循环,其他专业更加关注碳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这些外部圈层的循环,而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则还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关注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如地壳、地幔)之间的循环。3.区域优势

11、特色地质资源云南省是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并且在新生代以来受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深度影响。因而,云南地区地质地貌资源丰富且具有独特性。本课程将这些区域特色地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枯燥的课程内容和区域特色有机融合起来,让知识不再那么陌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香格里拉白水台可以融入“岩溶作用”这一章节中,大理的苍山和洱海可以分别融入“变质岩与变质作用”和“湖泊地质作用”中,腾冲火山群则可以融入“岩浆岩与岩浆作用”中,而怒江第一湾则可以放到“河流地质作用”当中去。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在教学

12、方法的使用方面,云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能力-思维-精神-情怀”四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采用了适合不同授课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在稳定专业思想和培养家国情怀方面多采用情感培养法和榜样教育法;在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地学思维和科研探索精神方面则多采用案例探究法和启发分析法;而在培养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品质方面,则多使用野外实践教学法。具体实践教学案例如下。(1)情感培养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刘铮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94中国地质教育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

13、N2023 年第 2 期情感因素,注重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绪论”中讲述地质学学习的意义时,可以引入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如何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卡脖子的问题。(2)榜样教学法。介绍地质行业先进事迹,激励学生向先辈们学习。例如,在讲述“外动力地质作用”章节中可以适时融入被国务院授予“英雄测绘大队”的国测一大队事迹,介绍他们用汗水、血水乃至生命绘制祖国壮美蓝图的英雄壮举。(3)案例探究法。在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以后,引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地震作用”过程中,可以引用2008 年汶川地震作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4

14、)启发式教学法。在上课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课程的挑战度。例如,在讲到“风化作用”过程时,通过提出科学问题“海水中为什么会富集 Na、Ca 和 Mg 等元素?”,以问题链的形式如“海水的物质来源有哪些?”“这些物质来源的矿物组成是什么?”“这些矿物的化学组成是什么?”“这些矿物风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等启发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5)野外实践教学。主要结合专业实验室、地质陈列馆和野外课程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大自然中培养家国情怀。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5、评价机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考核主要侧重于知识和能力,而对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则几乎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由于课程思政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育人的,因而如何进行考核存在很大困难。但是,课程思政育人是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进行评价和考核,则无法知悉最终效果如何。事实上,2020 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提出了基本要求:一是,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二是,要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四是,要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地

16、质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上述要求和课程思政育人的特点,结合本课程的特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表 1)。一是,在平时成绩中专门设置 20%思政考核模块。二是,围绕“能力-思维-精神-责任”几个层面,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式明确思政考核点,如:在授课过程中,提出科学问题,考查学生认表 1“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指标纲要 要求考核层面考核思路分值比例教学过程思政考核点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精神大处着眼,小处着手5%课堂提出科学问题,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5%课前、课后观察是否主动擦黑板、打扫卫生等,考查责任感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

17、练思维5%课后设置开放性小组讨论问题,考察科研探索精神,训练“以古论今”“将今论古”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培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5%实习、实验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课前后,于细微处通过观察学生是否主动擦黑板、打扫卫生等,考察学生的责任感;在课后设置开放性小组讨论题,考察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在实习实践课程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六、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地质学专业的导论性课程,开设学期为第一学期。因

18、此,在稳定专业思想、降低转专业比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思政育人举措,云南大学地质学专业新生思想逐渐稳定,转专业比例从刚开学时 30%40%的意向比例降低到了 10%的实际转出比例。另外,95总第 126期刘铮等:“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地质学基础”作为地质学专业考研必考的专业科目之一,其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也体现在了我校地质学专业考研率的迅速提升上,从 2019 年及以前的 40%左右,近 2 年提升至 70%左右。此外,经过“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明显提升,参与疫情防控、科普宣讲、自愿献血等社会服务活动的比例显著提高。经过 3年的思政建设,云

19、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已在“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目前,本门课程已经获批云南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含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和首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七、结语“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整个地质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地位,其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有着其他专业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云南大学“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思政建设过程中,以思政育人痛点问题为导向,确定了“基于专业新生和导论课自身特点,打造贴合实际的温馨课堂”的教学理念。并围绕教学理念,进一步设置了“能力-思维-精神-责任”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然后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深入挖掘专业特色

20、思政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建立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最终聚焦思政育人效果,并进行推广。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EB/OL.(2016-12-09)2023-01-20.http:/ 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3 詹鹏,邵献平.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构建高效德育教学共同体 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5-140.4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EB/OL.(2018-10-08)2023-01-20.http:/ 张先余,崔熙琳,尚宇.弘扬“三光荣”精神推动地质事业创新发展 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6(10):18-20.6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EB/OL.(2020-05-28)2023-01-20.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