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与机制设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51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与机制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与机制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与机制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学生要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模式”的建构有利于将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蓝图”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施工图”。这一模式必须在单元整体教学环境下实施,它包括深度学习层、学习特征层、理论观念层、教学操作层和核心素养层。其中,教学操作层的设计是关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机制:目标起统领作用,指向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相融合的核心素养这一宏观育人目标;机制是由“驱动运转产出”三种机制构成的动力系统,以确保学习过程动力不减。关键词:基础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深度学习模式”;目标;机制一、引言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是复杂的。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需要

2、学生具有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穷尽所有复杂多样的问题,只有培养学生获得“渔”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将来的实际问题,这是深度学习所担负的使命。英语课程的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引领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围绕具有挑战性的英语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互动,深入体验成功,协同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同时,“由于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认知和价值判断能力发展过程,依托单一语篇或单一结构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1,因而深度学习必须“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

3、构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2。当前的深度学习研究已由对单纯理论的探讨和单一策略的介绍逐步转向对模式的研究,英语教师亟需通过运用“深度学习模式”来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和机制,以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落地课堂。*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础英语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7YJA880081)的研究成果。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44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复杂科学给教育带来了整体性、动态化和协同性的理念。首先,要想了解事物复杂的组合就要站在宏观的视角,从整体上把握其方向及主要矛盾所在,再通过合理规划去一步步解决实

4、际问题。其次,语言和世界其他事物一样,是动态非线性发展的3。二语学习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所谓的熟练掌握是相对的,通过学习、操练等方式还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所学的对象是非固定性的。换言之,英语学习的目标、过程、对象都是动态非线性的。再次,语言是社会交互发展的产物,需要模拟社会情境、同伴协同助力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综上,整体论要求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避免单课时、孤立式、碎片化的教学,动态系统理论要求理解学习的特征和语言的本体特征,发挥语言教学系统内各要素协同融合的作用,社会交互理论要求师生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习共同体的智慧。基于此,笔者认为,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应具备

5、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以单元为整体教学环境,以单元作业和项目化学习等成果为循证依据,开展整合、关联和发展的学习,实施持续性评价;二是英语课程教学各要素内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动态系统;三是师生携手以“主动建构互动”的推进方式,通过处于混沌边缘的不平衡状态去应对语篇材料和语言场景的变化与需求,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同时,笔者建构了如图1所示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PersonProductProcess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整体论、动态系统理论、社会交互理论感知理解问题导向交互建构活动链接应用内化评价保障近迁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远迁移深度学习层核心素养层学习特征层理论观念层教

6、学操作层单元整体教学图1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在深度学习层,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体现“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学习结果”(Person Process Product,简称“3P”)的统一,凸显整体性,这是英语课程深度学习必须关注的本质内涵,反映深度学习的主动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特征,体现“人在课中央”的地位,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任何时候,深度学习都是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获结果的总和,体现“3P”的统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旨归。在理论观念层,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体现英语学习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45的整体观,关注系统内动态的关联与生

7、成,反映社会文化互动的理念。在教学操作层,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模式”遵循在单元整体教学环境下,指导学生从感知理解到交互建构,再到应用内化的思路,实现从近迁移到远迁移的目标,进而逐步进入核心素养层。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操作层的设计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单元整体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深度学习的达成。因而,教学操作层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机制。目标是统领,指向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相融合的核心素养这一宏观育人目标,同时每一个单元及其各课时都承担着从理解到迁移的中观和微观的目标任务。机制是将课堂这一“机车”引入正确轨道的保障,由“驱动运转产出”三种机制构成动力系统,以确保学习过程动力不减(

8、如图2所示)。驱动驱动运转运转产出产出思维推动思维推动知识联动知识联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感触动情感触动问题化问题化情境化情境化活动化活动化模态化模态化知能知能理解理解迁移迁移图2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度学习模式”的机制由图2可知:驱动机制依靠思维推动、知识联动、师生互动和情感触动组成的“四驱”动力来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运转机制通过问题化、情境化、活动化和模态化的“四化”融合,迸溅出强大动能,持续推动课堂教与学的深入开展;产出机制是促使成果达成的保障系统,历经知能到理解,再到迁移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使六要素活动观能整合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扎实留痕地体现每一堂课育人目标的达成。三、基于“深度学习模式

9、”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和机制设计示例下面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6 I m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为例,具体阐述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和机制设计。该单元的语言目标是谈论未来的打算。(一一)从内容到意义的教材分析从内容到意义的教材分析现行的英语教材是由主题、图像和作业构成的系统结构。主题系统的确立或建构是教材编制的关键,图表系统是主题系统的辅助和说明,作业系统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生成的途径4。为此,教师在教材分析时要同时梳理三个系统的材料(如表1所示),努力领会编者的意图,对照 义务教

10、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为合理使用教材做好准备。根据教材单元容量,一个单元的内容一般分为五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40分钟。前两个课时完成SectionA(基础),后三个课时完成Section B(拓展延伸)。前三个课时主要围绕听、说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46技能展开,后两个课时以读、写技能为主。Section A呈现单元语言功能的“本质”表达,Section B呈现单元语言功能的“变式”表达。一般而言,教师会设置第六课时,用于复习测试。不同于传统的采用练习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单元整

11、体教学的第六课时强调多元评价,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因而可通过项目化展示课来开展。(二二)目标设定和机制设计目标设定和机制设计1 1.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深度学习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任何指导思想、方式步骤、成果评价都必须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总目标。第一步,通过教材语篇这一抓手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提炼主题意义。单元的话题是“我打算将来学习计算机”,主题是“未来职业和计划达成”,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做人与做事”主题群中的“职业启蒙,职业精神”这一子主题内容。单元呈现了两种“未来”:第一种“未表1 教材分析维度维度主题系统图片系统作业系统课时课时1(SectionA1a-2

12、c)听力语篇听力语篇 1 1:四段包含两个话轮的小对话,谈论未来职 业(I want tobe.)及其实现方式(How are yougoing to.);听力语篇听力语篇 2 2:一段包含四个话轮的对话,在听力语篇1 的基础上,增加了 关 于 职 业 的what、how、when等内容主题图;听力语篇2的支架图共6项:SectionA1a-1c(听 说 为 主 的 练习)、Section A 2a-2c(听 说 为 主 的练习)课时课时2(SectionA2d-3c)对话语篇对话语篇:Andy和Ken谈论未来职业Role-play的配图;语法练习支架图共4项:SectionA2d(角色扮演的

13、对话)、SectionA3a-3c(语法练习)课时课时3(Section B 1a-1e)听 力 语 篇听 力 语 篇:Kim、Lucy 与 Mike 之间谈论有关“新年计划”的话题(Kim与Lucy之间有五个话轮,Lucy与Mike之间有两个话轮);含有表关注动作的句式What are you go-ing to.,表过去式的暖场问句、表转移 话 题 的 交 际 语How about you?等听力支架;听力练习的支架图共5项:Section B 1a-1e(听说为主的练习)课时课时4(Section B 2a-2e)阅读语篇阅读语篇:以reso-lutions为主题(题目未给出),阐述re

14、solution的概念、类型和人们对其持有的观点;说明文;resolution(s)一词出现了13次阅读语篇的配图共5项:SectionB2a-2e(阅读理解题)课时课时5(Section B 3a-3e、4)写作语篇写作语篇:Writeabout your ownresolutions.;通过 提 供 支 架 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自己的计划及其实现方式写作练习的支架图写作练习3项:Section B 3a-3c(写作为主的练习)、Section B4;情 境 活 动 1项;Self Check1项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47来”是通过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来憧

15、憬“未来”;第二种“未来”是通过了解意愿(其中新年计划是一种特殊的意愿)来讨论与现在最为接近的“未来”。第二种“未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使得第一种“未来”变得不再遥远,可以让学生逐步理解“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至此,单元的主题意义可提炼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单元及其各课时的主题意义如图3所示)。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梦想知多少梦想知多少人勤春更早人勤春更早新年许愿忙新年许愿忙规划先做好规划先做好落实更重要落实更重要大展宏大展宏图图,成就自我成就自我课时一课时一知能理解迁移课时二课时

16、二知能理解迁移课时三课时三知能理解迁移课时四课时四知能理解迁移课时五课时五理解迁移知能理解迁移知能理解迁移知能理解迁移课时六课时六迁移图3 单元及其各课时的主题意义由图3可知:前五个课时的主题意义紧密相关,第一课时重在“梦想”,第二课时强调努力要趁“早”,第三课时意在了解什么是新年计划,第四课时侧重理解resolution的概念、类型和不同观点,以便为第五课时的语言输出提供参考;第六课时是整个单元的展示性评价活动,融语言学习和育人目标于一体,是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为既“心怀梦想”又“脚踏实地”的知行合一者。第二步,设计从理解到迁移的单元目标。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

17、须突出从知能到理解,再到迁移的逐步深入的过程。“理解为先设计”模式认为,当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可迁移的概念和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将理解的内容应用到有意义的情境(即真实情境)时,学生才能获得长期的成就5。因此,教师要通过关注学习迁移、理解意义、学会知能三个层次来设计单元目标6。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遵循“理解为先设计”模式,先确定迁移目标,再推导理解的具体内容,最后呈现为理解所需的语言表达方式。单元的知识点涉及关于计划的会话表达,有关职业、课程名称的词汇,过去时、将来时、时间状语从句等语法知识。学生已经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1、Unit 2,四年级下册Unit 2

18、,五年级上册Unit 2,七年级上册Unit 9学习了有关课程名称的词汇,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3、Unit 4、Unit 5学习了有关周末计划的表达、职业名称的词汇,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2、Unit 3、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48Unit 4学习了过去式的用法,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5学习了做计划的句式表达。这些知识不仅是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导入时激活图式的资源,后续授课时“新旧知识联动”的基础,更是学生自主完成单元展示性评价活动的条件保障。综上,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体现深度学习特征的单元目标设定如表2所示。表2 单元目标设定

19、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本单元后,学生应能够:用英语准确、有条理地口笔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职业和具体计划,并通过采访活动交流各自最近的计划(语言+思维);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语用能力和交际策略(语言+策略);合理得体地展示自己的梦想,增强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认知,并在交流互动中学习他人的精神(语言+文化)理解意义理解意义 认识职业,理解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努力方式(分工不同,但无高低之分);了解新年计划及其实现方式,理解resolution的概念、类型及人们对其持有的不同观点学会知能学会知能 熟悉表达不同职业、不同课程的词汇(语音、词汇);熟悉表达询问未来梦想职业及其实现方式等的句型(语法、听说);熟悉关

20、于新年计划的问答方式(策略、听说);运用预测、推理等阅读策略理解语篇中的主要词汇、语法知识点的意义和用法(策略、阅读);熟练使用单元中的各种表达来书面表述自己的计划及其实现方式,并进行自评、互评(思维、读写)2 2.机制设计机制设计教学的流动和发展离不开动力系统,它包括动力源的驱动机制、执行源的运转机制和意义源的产出机制。(1)驱动机制驱动机制驱动机制作为动力源,是由思维推动、知识联动、师生互动和情感触动组成的“四驱”动力,以此推动深度学习的开展。在思维推动层面,教师应先设计一个单元的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即第六课时的驱动问题(下文以“DQ+课时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每一

21、课时的驱动问题,如第六课时的驱动问题表述为“DQ6”)“DQ6:How can you share your dream job and your resolutionswith your partner in the Class Meeting?”,凸显单元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学会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目标语言分享自己的梦想职业和计划,展现为目标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计每一课时的驱动问题,以此作为学习驱动力,促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引发学生的学习关注和兴趣,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将动力转换为能量,启动学习。各课时的驱动问题如下:DQ1:What is your dream job

22、?DQ2:How can you make your dream possible?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49DQ3:What is New Year s Resolution?DQ4:How can you understand resolutions?DQ5:How many resolutions do you make?在知识联动层面,本单元的语言知识与人教版教材四、五、六、七和八年级均有衔接。教师不仅应在各课时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看音视频、头脑风暴、唱歌交谈等活动,与之前的经验储备联动,而且应引导学生通过听、读理解性文本与语篇知识、学习策略等联动,

23、层层推进教学。在师生互动层面,所有课时的起始动力都要依靠:教师激活图式,学生参与体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提供口笔头语篇,学生进入信息加工阶段;教师导学导读,学生逐步开启自我建构、自主学习模式。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如在导入环节可通过同伴互练、互问、互评的方式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状态的产生。在情感触动层面,本单元的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进而树立职业精神,对自己的计划有坚持不懈的追求。因而,教师在导入环节必须以满腔热忱传递自身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或讲述自己的职业观,或呈现航天人的梦想,或播放有关职业、新年计划的歌曲和视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也应

24、在介绍自己的高远理想、倾听学生的梦想、赞赏学生的计划时,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交融,增强师生间的共情能力。(2)运转机制运转机制要想持续带动深度学习的开展,就要有更加持久和强大的推动能量。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通过问题化、情境化、活动化和模态化的“四化”融合,才能迸溅出强大动能,持续推动课堂教与学的深入开展(如图4所示)。Brainstorming PredictionL comprehension Conversation ViewingFree talkingPredictionL comprehensionTalking practiceBrainstormingMap dra

25、wingR comprehensionRetellingDiscussion R&exploringPlanningWriting EditingEvaluationDiscussionInterviewPresentation Talent showEvaluation课时一:L&S课时二:Role-play&Grammar Focus课时三:L&Talking课时五:Reading 课时四:Reading for Writing课时六:ProjectSingingTalkingL comprehensionL&imitationRole-play D

26、Q 1DQ 2DQ 3DQ 4DQ 5DQ 6R&O TextsP&O TextsR&O TextsR&W TextP&W TextsO&W TextsSchemaL:Listening L:ListeningS:SpeakingR:ReceptiveP:ProductiveO:OralW:Written图4“四化”融合的运转机制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50图4以阶梯隐喻整个单元学习的进阶过程,每个步入台阶的动力都来自驱动问题,每个台阶都由语篇担当情境化的“重任”,每个台阶的支撑力量都来自于各种活动,所有教学实施都运

27、用多模态方式,使学生真正步入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语言潜势,最终完成项目(真实语境)的挑战。就问题化而言,除对应的驱动问题外,每一个课时还要围绕驱动问题创设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情境化而言,每一个课时应依据各自语篇的特点,设计与项目化相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就活动化而言,每一个课时都应设计与课型、语篇相契合的听、说、读、写活动,使学生学会知能、理解意义、学习迁移。就模态化而言,每一个课时都应运用多模态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布局精巧的板书使教

28、学内容结构化、精准化,师生运用身势语、多样化的互动方式、语气语调使教学内容具象化、人文化,辅助教学高效运行。(3 3)产出机制产出机制产出机制是促使成果达成的保障系统,体现从近迁移到远迁移目标的达成,是深度学习价值体现的关键步骤。具体而言,教师应将单元目标分解到各个课时中,列出课时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证据,逆向检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课时一目标课时一目标】能通过头脑风暴、预测策略等,复习巩固表达职业、课程名称的词汇(知能);能通过听力输入的方式理解口语语篇(理解);能运用基本句型(I want to be.、How are you goingto.)在恰当语境中得体表达自己的梦想职业及其实

29、现方式(迁移)。证据证据:听前顺利说出七个以上词汇,并完成Section A 1a-1b、Section A 2a的练习;与同伴口头操练SectionA1c的活动,做到不看材料,能问会答;听后在真实语境中产出pair work。【课时二目标课时二目标】能正确、熟练使用句型I want to be、How/When are you going to.等来表示未来职业及实现方式等(知能);能听懂Section A 2d的对话,惟妙惟肖地进行跟读模仿;能理解对话中的话轮转换策略和重要语气语调的含义(理解);能在真实语境中准确使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体会所学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迁移)。证

30、据证据:独立完成Section A 3a-3c的语法练习;复述Section A 2d的主要内容,并准确模仿语气语调;根据真实语境,运用基本句型进行得体的交流。【课时三目标课时三目标】能通过读图技能预测图中人物的行为,使用课时一、二中的句型来表达新年计划及其实现方式(知能);能运用听力技能来理解New Year s Resolution(理解);能在三人小组中有效交流有关新年计划的话题(迁移)。证据证据:听前能预测Section B 1a的答案;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Section B 1b-1e的练习;在新的语境中创设对话并进行表演。【课时四目标课时四目标】能利用导读、寻读、扫读等策略理解本课的

31、主题resolution(知能);能通过寻找主题句、关键词(组)来概括提炼主旨内容,提升概括性思维能力,巩固词汇学习(理解);能通过发现语篇特点来进一步理解语篇类型,把握说明类语篇的表达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迁移)。证据证据:独立完成Section B 2a、Section B 2d的练习;找出主题句、主题词组、关键词;讨论并完成Section B 2c的活动。【课时五目标课时五目标】能通过群文阅读来进一步了解说明类语篇的特征(理解);能根据Section B 3c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51的语言支架,通过微写作来表达自己近期的计划及其实现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32、培养说到做到、知行合一的品格(迁移);能通过讨论提出写作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评一致性,保证写作质量(迁移)。证据证据:独立完成Section B 3a-3b的练习;完成微写作初稿;同伴协商产出一份评价表;根据同伴评价、反馈来完善微写作初稿。明确各课时要达成的目标及其证据,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检测深度学习的达成情况。需要指出的是,目标设定要在根据学情调整具体措施的同时,根据产出成果来进行自我检测,以反思目标是否可操作、可测量,以及聚焦重点、难点和疑点,增强合理设计目标的意识。四、结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让教师“明边界”“懂取舍”7,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与机制设计有利于顺利

33、落实教学。每一次教学设计都不是空穴来风,每一场教学组织都不是随心所欲,它们应是前后关联、有内在逻辑、有意义支撑的。这样的教学设计看似费心费力,但一旦形成习惯,就能超越技能,成为让课堂灵动起来的清澈源泉。参考文献:1 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中国外语研究前沿,2021(1):17-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3LASON-FREEMAN D.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7(2):141-165.4 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50.5 格兰特 威金斯,杰伊 麦克泰.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M.盛群力,沈祖芸,柳丰,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24-25.6 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 J.教育研究,2020(6):64-77.7 谢萍.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程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62.教学月刊 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7/8课改前沿课改前沿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