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519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3期第33卷 总第165期2023 No.3Vol.33 Serial 165铁 道 警 察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Railway Police College公安院校是为公安机关培养人民警察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多数公安院校都开展了人文通识教育教学实践,设计了较为完善的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体系。但从实际开展情况看,部分公安院校对人文通识教育的价值认知还较为模糊,仍将其作为公安专业教育的补充和辅助,在推行过程中更重视相关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更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如何找寻人才培养专业化与全面化之间的平衡点,突破人文通识教育在公安专业教育实践中面

2、临的种种困境,发展与公安学科特点相结合的教育,是推动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不断前进发展、实现全面提升的关键。一、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的价值意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并推进素质教育,人文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公民的教育,是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是非功利性的知识和能力教育,其教育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人文学科知识,重视学生读写表达、创新思辨、艺术鉴赏等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强调学生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健全。高等院校开展人文通识教育的初衷是避免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而人文通识教育不能仅仅成为公安专业教育的补充和辅助,公安院

3、校应在重新思考公安高等教育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预备警官的基础上,不断追问并找寻自身价值定位。(一)健全人格铸造忠诚警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公安院校按照“四个铁一般”要求,旨在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公安铁军,重在提升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能收稿日期:2022-11-03作者简介:刘永成(1983),男,铁道警察学院公安基础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通识教育、文学批评。基金项目:铁道警察学院2021年教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公安院校通识课程创新路径探究”(JY2021021);铁道警察学院2023年基科费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安院校课程思

4、政研究”(2023TJJBKY019)。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刘永成(铁道警察学院 公共基础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53)摘要:公安院校开展人文通识教育有助于铸造忠诚警魂、提升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价值定位是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发展的基础。目前,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面临内部建设不足、外部环境不利的双重困境,教育成效欠佳。要突破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瓶颈,公安院校需要聚焦课程体系框架和课程实施方式两个关键点:一是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好课程管理架构,优化课程管理,打造富有公安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从底层实践发力推进课程改革,在保留传统讲授式教学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学方式,进

5、一步提升人文通识教育成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公安教育;通识教育;人文通识课程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92(2023)03-0123-05DOI:10.19536/ki.411439.2023.03.019123力。人文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1。从人才培养目标而言,重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人文通识教育在培养公安院校学生价值观、塑造学生忠诚警魂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加强了人文通识教育理念的引入,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融入育人全过程,

6、重点培育学生忠诚精神、责任观念、担当意识,指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组织有序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忠诚原则及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帮助学生树立以忠诚为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将忠诚融入预备警官的思想意识,进而使其转变为自觉行动,实现新时代青年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担当2。从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的实施成效看,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铸造忠诚警魂的目标,避免了教育过程中技术化与功利化的倾向,学生能够在以忠诚为核心的思想引领下,主动自我反思,实现人格的完善和自身的全面成长。(二)濡养心灵提升人文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及西方“商业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盛行,当下社会功利化、世俗化的倾向日益

7、显著,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呈现逐步弱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持学生心灵的充盈、人格的独立,如何用丰厚的知识、内在的人文精神直面物欲横流、纷乱复杂的外在社会,实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和价值遵循,是包括公安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学科的研究是围绕人这一对象展开的,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知识来自外部世界,人文学科知识是通过生命的体验和理解而获得的,是一种生命的教育。高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体系以人文学科为依托,集中体现了以追寻生命终极价值、濡养人类心灵为核心的人文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重视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着重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品格3,从这个意义而言,人文通识教育的开

8、展为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之路作出了指引。一方面,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能够借助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工具性的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拥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综合型现代警察。另一方面,其又能借助相关学科的非工具性、非功利性的属性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濡养心灵,形成自我独立人格,重拾遗失的人文精神。具体体现为:一是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其具有反思精神、质疑态度、批判意识,这种反思、质疑和批判,即对公平正义、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二是即便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不能引导学生走出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和独立人格缺失的困境,也能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反思、追问中领悟生命之美,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学生成

9、为真正的人民警察后,在面对众多难以处理的警情、难以决断的案件时,强大的内心、坚韧的意志就能给自己留下思考空间,谨慎作出抉择、出色完成任务,从而经受实践考验,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三)传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4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觉自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为世界人民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厚的人文思想精华,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积淀了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最终凝结成为集体人格。引导学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汲取智慧和力量,树

10、立正确的三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理应承担的任务。开展人文通识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人文通识教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文史哲艺各领域,相关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资源,有利于其知识的储备、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延展,有利于学生从多层面认识中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公安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选取适合本校特点的文化元素融入人文通识课程,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血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使其领略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永不衰竭的创造力,借助人文通识课程这一传播渠道,学生能够进一步开拓视野,不断优化思维方式,最终确立自身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二、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瓶颈公安院校自开展人

11、文通识教育以来,其课程建设就面临内外双重困境。一是外部环境不利。一直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安工作的需要,公安院校普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层面,突出学生警务专业技能的培养,将公安专业教育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其在课程设置中的刘永成: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124比重,以文化素养教育为主的人文通识课程被调整压缩,所占比重随之降低并被不断弱化甚至边缘化,受关注度和重视度明显不足。二是内部阻力较大。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自身存在管理体系和内容构建等层面的问题,如课程零散不成系统、课程门类偏少形式单一等。内外双重因素造成了公安院校师生对人文通识课程建设重视不够、教

12、学双方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一)人文通识课程零散不成体系目前,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专门管理机构缺失、顶层设计不足,课程设置标准不明确、难以凸显公安特色。课程零散不成体系这一现象在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中较为普遍。1.专门管理机构缺失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成立了人文通识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等,由领军人物组织专班领导统筹管理全校的人文通识课程,负责全校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构建和日常管理。但据笔者了解,多数公安院校还未设立类似的人文通识教育统一管理机构,人文通识课程没有系统规划和有效整合,多由公安类专业系部和非公安类专业的教学系部分别

13、开设,教务处共同管理人文通识课程和其他课程,这就造成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从开设之初就缺乏顶层设计,缺乏足够的调研,未能根据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规划地制定统筹性纲领性文件,致使人文通识课程定位不清晰,所需达成的目标及教育成效等难以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公安院校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在大学基础教育中将中文、哲学、思想政治、史学、理学等学科按照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分别开设相关课程5。诚然,这样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分散、内容聚焦不足、管理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大学语文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和文字写作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增强

14、人文情怀等;历史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重建文化自信心等。在课程培养目标上,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育人文情怀为教学目的,因而,有必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将类似的课程进行统筹整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由人文通识教育机构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教学成效。2.课程设置标准不明确人文通识教育内容涵盖文史哲艺等众多学科门类,公安院校目前在开展人文通识教育实践中,多是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兴趣设置课程。承担人文通识课程的教师隶属于各学院各系部,相互之间交流、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有限,难以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增

15、减,即便能够整合部分课程,往往限于自身专业能力等因素无法为学生进一步提供学习支持。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在未充分调研本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兴趣需求的情况下,依据各学院各系部情况乃至教师的专业偏好而设置课程,增减课程过于随意,致使课程的公安特色不鲜明、学生对课程接受度不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人文通识课程完全没有必要设置。这一方面降低了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应有的教学成效,无法凸显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也造成学校教学资源的浪费,违背了人文通识课程设置的初衷,难以达成培养人格健全的综合型警务人才的目标。(二)人文通识课程教学模式亟待变革首先,讲授型教学模式占据主导

16、地位。目前,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多采用较为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形式较单一,若不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公安院校普遍开设的大学语文课为例,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部分公安院校教师仍延续中学语文教学思维方式,在讲解经典文本时,往往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几个部分进行解读,将富有人文性和审美性的文本进行模式化解读甚至断章取义,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反而消解了大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人文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陈旧、单调、呆板,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实践型教学模式仍需加强。尽管人文

17、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动手实践的现象。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警务人才,这就要求人文通识课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部分人文通识课程教师未能改变原有刘永成: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125教学理念,未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其所学知识和能力无法运用于实践,创新更无从谈起。最后,个性化新型教学模式有待探索。人文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提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对教师的主动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及差异化教学能力

18、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部分教师还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出路要突破人文通识课程建设瓶颈,公安院校需要从以下两个关键点着手:一是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好课程管理架构,明确设置原则,聚焦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打造富有公安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人文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从底层实践发力,推进课程改革,在保留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一)统筹课程资源,打造公安特色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公安院校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离不开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的制度规范、科学的设置标准和富有公

19、安院校特色的课程设置。1.优化顶层设计,设立人文通识课程管理机构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应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整合全校课程资源,加强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构建及日常管理。具体而言,可成立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如同各学院各系部对专业教育承担责任一样,该委员会对通识教育承担责任6。一是负责建立人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规划地梳理人文通识课程的定位、实施路径和实施效果。二是负责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确保与教学相关的各类监督保障机制规范运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研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措施,为改进人文通识教学实践做好制度保障。在设置好各项制度及规划后,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的核心

20、任务即负责全面统筹全校人文通识课程。可将人文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通识限选课和通识任选课三个模块。通识必修课将学校的公共基础类课程按照通识内涵及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7,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逻辑学等传统课程和思想道德与法治、法律基础等带有鲜明公安思政元素的特色课程;通识限选课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开设警务沟通、国内安全保卫等与学生未来工作相关的课程;通识任选课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经典名著解读、中西文化比较等人文课程和艺术导论、影视鉴赏等艺术类课程。2.凸显公安特色,以学生为中心融入公安思政元素一是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要凸显公安特色。

21、公安院校始终坚持政治建校方针,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己任,构建人文通识课程体系,要考虑课程特色,课程教学要凸显公安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的忠诚警魂。仍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可采取专题讲座形式向学生讲述富含公安元素的系列作品。一方面,精选公安主题作品,讲好警察故事、筑牢思想根基。教师可选取 便衣警察 河边的错误绑匪的纸条 等作品,通过解读引导向学生讲好警察故事,传递刚正不阿、坚忍不拔、智慧担当的警察形象,筑牢其从警之基。另一方面,借助主题作品培育忠诚警魂、坚定人生信仰。教师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精髓,关注人类命运、探寻生命价值,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智慧、有能力的现代警务人才。教师可在与学生共同

22、解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探讨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探寻超越人生困境和存在悲剧的道路,找寻生命意义及存在价值,引导学生走出精神层面的困境,将人生信仰与从警初心合而为一,锤炼其牢不可摧的信仰、信心和意志。二是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要融入思政元素。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要根据专业特点,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第一,要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二,要在共同探讨理论知识、积极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忠诚品格、爱国主义、人文情怀。目前,公安院校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

23、素,教师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8。公安院校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激发其奋斗热情,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负韶华,不负使命。刘永成: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126(二)转变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提升教学成效公安院校人文通识教育要取得切实可见的成效,离不开顶层设计,如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健全的制度规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更离不开底层实践。因而,在完善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同时,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探索个性化教学及

24、学习新模式。1.完善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型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但不可否认,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仍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完善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教学能力,通过构建教学科研平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培训、组织教师教学竞赛等措施,使其成长为具备先进教育理念、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知识结构和高超艺术化教学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能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将自身学识、人生阅历以及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丰富信息传递给学生。二要遵循讲授式课堂教学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善于融入自身情感,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及教学语言都需遵循科学性。发

25、挥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优势,让课堂变成一种有意义的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逐渐明了是非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三观。2.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当今时代,知识借助新技术传播更为迅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新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界的深刻革命,衍生出诸多类型的师生互动智能协作系统,这种新型教学及学习模式能够为双方提供更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更开放的互动交流方式9,也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更易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的学习热情。一是线上学习,以超星学习平台为例,教师可以按照人文通识课程教材章节,选

26、取与之相关的视频、文档、研究成果等资源,设置内容丰富、情境性较强的练习和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自主查阅、亲身体验,并以此作为线下课堂授课的基础。二是线下教学,即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沟通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带领学生亲自验证并辅以系统性讲解,这样既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历经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生对相关内容理解会更为深入,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被动思考转化为主动实践,师生双方都得以提升。3.探索个性化新型教学模式一是探索微型教学新模式。教师运用新媒体针对单一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及小巧媒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具体而言,可将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组合和单

27、位分割,借助新媒体学习平台发布学习内容,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就教师发布的内容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同时,教师在学习平台设置相应的讨论主题,学生在讨论区可自由发言,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以多种方式互动和交流10。二是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根据自我兴趣和特长对课外学习内容进行自由取舍,教师在必要时可以给学习小组分配任务,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大胆发表自我观点,在交流和讨论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探索出符合自己特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总之,公安院校要转变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推进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升人文通识教育成效,确保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 李曼丽.通识教育

28、:一种大学教育观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7.2 何钢.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研究 J.森林公安,2015(1):40-42.3 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4-35.4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N.人民日报,2014-02-26(001).5 周文慧.公安院校通识教育研究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6):12-14.6 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8.7 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 J.教育研究,2007(3):87-90.8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 EB/OL.(2020-06-06)2022-11-26.http:/ 贾登娉.“互联网+”视野下人文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J.大学教育,2019(8):34-37.10 张振虹,杨庆英,韩智.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 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2-20.责任编辑:皇甫梦倩刘永成:公安院校人文通识课程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