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六)(第六单元)本卷共三道大题 满分100分 时量100分钟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除未标注的外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贬谪(zh)滁州(ch)廿十二(nin)风驰电掣(ch)B对弈(y)鸿鹄(h)阴翳(y)浩浩汤汤(shng)C山坳(o)舟楫(j)谗言(chn)觥筹交错(gng)D呷酒(ji)佳肴(yo)隐曜(yo)曝沙之鸟(p)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云归而岩穴暝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日出而林霏开C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野芳发而幽香D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佳木秀而繁阴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A连月不开(放晴)春和景明(日光)B把酒临风(持、执)伛偻提携(腰背弯曲)C山肴野蔌(菜蔬) 波色乍明(初、始)D土膏微润(肥沃) 长烟一空(一切)4、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峰回路转B.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C.与民同乐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气象万千D.长烟一空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5.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平阔,若脱笼之鹄。A.比喻 排比 对偶
3、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6、名句积累。纷纷暮雪下辕门,_。俄顷风定云墨色,_。_,而无车马喧。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已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写雪景的名句,句中却没有雪字,试写出这样的诗句:_,_。7、按要求默写填空。(1)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之态的句子是: , 。(3)如果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选取两句做为“南山奶粉”的广告语,最恰当的是: , 。8、文学常识填空。(1)醉翁亭
4、记的作者 ,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是 代文学家。(2)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公安三袁”的是 、 和 。9、写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在横线上写出通假宇、本字及读音。 (1)窥谷忘反: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食之不能尽其材: 10、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1、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A.滕子京/谪守/巴陵
5、郡B.属予/作文/以记之C.予观夫/巴陵/胜状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如鸣佩环(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隶而从者( )( )1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 ) ( )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二、 阅读理解(共51分。未标注的每小题3分)(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4.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15.“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2分)16.“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7、?(2分)17.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8.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二)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_,_,_,_,_,_,_。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8、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20.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2分)2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22.归纳第自然段的段意。23.第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其中核心为_。(2分)(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9、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24.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2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26.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2分)2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2分)(四)登太白岩记刘 征太白岩在四川万县,据说太白曾来此,何所据而云
10、然,不知道,也懒得去查书。果是,当在太白流放夜郎遇赦返江陵途中。凡美谈宁信其有,较起真儿来若弄个查无实据,反而索然了。我访万县是去年十月间,正当清秋佳日。万县在大江之滨,是一座山城,楼舍依山建造,一层高似一层。最高一层叫高笋塘,我的寓舍就在高笋塘边。推开楼窗东望,一笏山岩遮住半边天,也遮住半边城。青苍苍,迷濛濛,石皴树影,隐约可见,如同围住山城的一座巨大的玻璃屏障。人们告诉我,那是太白岩。它那杳然宠然的气质连同它的名字都吸引着我,一心想登上去看看。可是一打听,不行,正在修缮,而且岩上曾坠石伤人,有危险。接待的同志带着几分歉意却相当坚决地取消了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我好,六十多岁的人了怎能去冒险?
11、但越是禁果越想尝一尝,大约从伊甸园里带来的劣根还没有泯灭吧。偷偷打听到山侧有一条小道可以上山。于是在一天午后,我偕同老伴儿蹑足潜踪走出寓舍,带着孩子捉迷藏的激动心情,向着太白岩走去了。到了岩根,果然找到一条小道蜿蜓于石树之间。可那是什么道路呀,直上直下,陡如悬丝,低处尚有石级,高处连石级也没有。老两口儿仰望着这条悬丝有些胆怯,我正想说:“这么看一看也可以了,算了吧!”话还没出口,几个孩子忽然来到面前,那行动之快简直像从草丛里飞出几只麻雀。仔细看,两个小伙子,三个姑娘,看样子都是高中学生。“老先生是要上山吗?”一位姑娘爽朗地问。“是啊!可是“老伴儿回答。“我们也是上山来玩的,没关系,我们扶着你二
12、老上。”一个小伙子说,带着几分腼腆。孩子们蓬勃的朝气感染了我们,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那么好,上!三个孩子前头开路,一位姑娘陪着我老伴儿,一个小伙子搀着我,还把手里的半截青竹竿递给我,要我当手杖。我们陌路相逢,却十分亲热,说说笑笑攀着小道向山顶进发了。从谈笑中,他们知道我们来自北京,是搞教育工作的,都当过教师;我们知道他们来自忠县的农村,是万县农机学校的学生。几个孩子穿着朴素,举止活泼而稳重,脸色黑里透红,眼神清亮得像山中的溪水,没有半点油滑气,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爬到山腰,登上一个小平台,这里已经可以鸟瞰全城:云山漠漠,大江茫茫,帆楫往来,楼厦交错,心胸为之一豁。老实说,登到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
13、。我对老伴儿说:“我们就到这里吧!”“好吧!”这种事,她总是由着我的性儿的,而且仰面看看,上边的路更难走。我们的话音未落,三个开路的孩子早已一溜小跑从高处下来,一边喘着气一边说:“太白岩游览区的入口还在上头。里面在施工,大门本来是关着的,我们告诉管理员有北京的老师来参观,他特地开了门。”受到优待自然有进无退,就鼓起劲向上攀去。这回不光路陡,而且上头施工有水流下来,弄得路面泥泞不堪。两个孩子搀扶一个老人,每步都小心翼翼,才不致于滑倒。真难为了这几个孩子。进得大门,里面果然在施工,正在修造一间太白读书屋。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水池,池边有一座李白的塑像,举目远眺,拈须长吟,好不潇洒。崖壁上有许多浮雕的佛
14、像。像身披着红绸,像前烧着高香、云烟缭绕。对比之下,李白的塑像萧条冷落,无人过问。李老先生毫不介意,大约生前坐冷板凳已经习惯了吧。壁上还有许多石刻文字,都是清代以后的,书法也乏精品。我们在“锦绣河山”四个大字下面拍了合影,大家高高兴兴挤在一起,好像是照“全家福”,陌生感踪影全无了。到此,太白岩之游该圆满结束了。但忽听得头上传来喊声。原来两个男孩子照完像就向更高处跑去。仰面看见高处的石栏上露出两个小脑袋。他们喊道:“上来吧,这是太白岩的最高处。这里有仙人泉,喝一口长生不老呢!”女孩子们笑着说:“你二老喝口泉水才不算白来。”于是我们鼓起余勇,被三个女孩子搀扶着又登了上去。上边果有一线细小的泉水在滴
15、滴答答地流。捧着泉水喝了几口,清凉甘美,觉得五脏六腑都清爽了许多,也许真的会成仙吧。孩子们都大口大口地喝,他们大约没有想成仙,是口渴了。我们说说笑笑一路走下来,走到来时经过的那个小高台上。几个孩子小声商量了一阵,就由两上男孩子搀扶着我们下山,三个女孩子向一旁的岔路跑去了。原来他们还要在山上耍一阵。男孩子是特地把我们送下山,之后还要跑上去的。临别的时候,我们紧紧握着两个男孩子的手,向他们道谢。他们笑着,像读课文似的,用生硬的普通话说:“祝两位老师回北京一路顺风。”回到北京已经几个月了。合影冲出来已经给他们寄去,不知他们收到没有。照片照得很漂亮。两个男孩子个子高一些,始终有些腼腆,照像时躲在女孩子
16、的后面。一个露出憨笑的脸;另一个,脸被遮住一半,三个女孩子大大方方站在前排,带着稚气的笑容。两边的两个,穿着青色和蓝色的上衣,中间的一身大红,把整个画面烘染得深沉而热烈。尘事杂沓,太白岩的林泉岩壑,在头脑中早已如烟雾消散了。只有这几个孩子的朴实,真纯的面影总清晰如初见。在他们的心灵中奔涌着的,也许是我们时代真正的仙人泉吧。28文章“太白流放夜郎遇赦返江陵途中”这句话里的太白是指谁?在途中他曾写过一首诗,请写出其中的两句。(1分) 29第一段划线句子暗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追求?(2分) 30作者欲登太白岩的初始原因是什么?(2分) 31我曾几次产生退却的心理?原因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2分) 32“在他们心中奔涌着的,也许是我们时代真正的仙人泉吧。”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2分) 33本文是一篇游记,记登太白岩的事,但是,文中着重写的却是人,是情。请问: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2分) 34根据选文内容,为旅游胜地“太白岩”写几句广告词,要突出太白岩的特点。(2分)(五)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35.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1分)3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3
18、7.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三、小作文(10分)发挥想象,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首诗改成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附:大作文(另记分) 阅读下面材料,请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材料1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2 苏格拉底说:“不要将任何让你生气的行为施于别人。”材料3 希伯来圣人说:“你厌倦的不要给同伴,这就是一部完整的人类道德法典。”注:不得少于6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八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六)答案(第六单元)15 6、风掣红旗冻不翻 秋天漠漠向昏黑 结庐在人境 蒙络摇缀 落红
19、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7、(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1)欧阳修 六一居士 宋 (2)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9、(1)反通返,fn (2)被通披,p (3)食通饲,s;材通才,ci 10、 11、 12、使动用法,使鸣响 动词,成为,变成 水中高地 表约数,来 的样子 使凄;使寒;深 作为随从 跟从13.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望”的方向,向西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像犬牙那样。二(一)14、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
20、喜或悲。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7.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18.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二)19、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20.宋 欧阳修 21.(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2)太守之乐其乐 22.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23.滁人游
21、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醉(三)24、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25.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 写水。 26.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27.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四)28、李白 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9(2分)一切随缘,不刻意追求。30(2分)它那杳然庞然的气质,连同它的名字都吸引着我,一心想登上去看看。31(4分)四次。第一次,因为正在修缮有危险;第二次,因为小路陡悬,险相丛生;第三次,因为爬上山腰,心生满足之感欲退却;第四次,登上太白读书屋,以为该圆满结束。32(2分)寻访仙人泉欲长生不老成仙,其实真正想不老,只有保持心灵年轻,一个社会只要有年轻人在就是发展进步的时代。33(2分)人是朴实、真纯的学生,那样可爱而令人难忘;情是作者心中涌动的对年轻一代身上表现出来的美好品德的欣慰和由衷赞美的激情。34、略(五)3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36.孤独(凄凉、失意等)37.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三、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