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1“双高”背景下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模式探索及实践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 玲 成图雅 康 维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摘要: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紧贴“一带一路”倡议和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聚焦培养具有跨文化国际视野、掌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针对国际化职教标准缺失、标准输出路径缺失、持续合作机制缺失等问题,在与肯尼亚等非洲国家进行职业教育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并最终取得了一定成效。关键词: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非;国际合作;双高建设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719 近年来
2、,我国与非洲各国构建了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了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同时,中国的职业教育也根据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帮助非洲培养急需人才。自 2010 年以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肯尼亚工业大学签署肯尼亚高教部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三方合作协议,以此为契机,学校开始进行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并不断探索、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体系。随着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扩大开放办学,不断深化与肯尼亚的职业教育合作,最终探索实践出多维路径、可持续的国际职教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了
3、“标准输出、平台支撑、机制保障”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模式。1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主要痛点 在国际化培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国际化标准的建设对于场地建设、设备配置和技术服务、专业课程等方面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肯尼亚装备制造类专业相关标准的开发主要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建设理论的支撑,标准体系零散且缺乏规范与严谨性。同时,我国在输出各类标准时也面临国际认可度不高、定位不准确和表达不恰当等问题。此外,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整体方案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路径来输出标准。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标准的研发与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同时,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对话,倾听国际合作伙伴
4、的需求与意见,提升标准的国际认可度。此外,还应加强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形成统一的标准输出路径,以确保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标准输出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适应性和国际竞争力。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校企合作是一种常见形式,通常以项目为基础。然而,由于项目的结束,企业往往逐步退出合作,这对于职业院校与非中资企业之间的持续合作提出了挑战。为了建立和完善合作模式框架,需要探索协同运行机制、持续合作保障机制和反哺机制等方面。协同运行机制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持续合作保障机制应确保双方长期合作的可持续性,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和机制,明确双方责任和利益分配。反哺机制可以通过企业向职业院校
5、提供支持和资源,反哺教育培训,促进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对接。这些合作模式框架的搭建与完善对于实现持续、互利共赢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 积极探寻中国职教标准有效输出路径 学院承接了肯尼亚高教部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部分工作内容,创新师资培训模式,研制师资培训方案,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累计培训职教师资 1500 余人次、培养培训产业技术工人和学生 2000 余人次,编写项目化教材 10 本,开发集培训、教学、竞赛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形成可借鉴、可持续推广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培训整体解决方案”,建成有输出、有实践、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 有反馈、有保障的循环促进模式,向非洲国家职业教育提
6、供持续性服务,输送职教标准。学院依托校企校(CollegeEnterpriseCollege)协同合作模式,在境外建立了东非职业教育联合培训基地和中肯匠人学院,同时在境内成立了中航国际内蒙机电非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内蒙古职业教育国际交流联盟,形成了一基地一学院和一中心一联盟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学院打造了可长期落实和跟踪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促进了优质资源的聚集和专业建设方案的整体设计。同时,学院开展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技术服务等活动,以促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的输出,助推职业教育成果的实践落地。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中肯双方的合作发展,还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可持续的平台和机制。
7、学院将继续加强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输出,促进职业教育成果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做出更大贡献。从 2014 年起,由学院策划、组织,中航国际发起并资助,肯尼亚教育部协助举办的“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项目正式启动。比赛采用先培训后比赛的方式,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有效促进教学与产业链结合,打造中国职教在海外可持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新模式。在六届 ATC 组织与运行过程中,编制 ATC 大赛文件 3 套、大赛题库 3 套,开发 ATC大赛培训教材 1 部,建成了一套含方案、教材、题库、技术文件在内的标准化赛事材料,制定大赛奖励制度,创建大赛直通车、分项选拔机制
8、,实施分段训练、梯度培养的培训模式,创建平台管理、项目管理的管理机制,使 ATC 大赛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非洲青年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通过创建“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制订赛事规程,制定培训方案,开发培训试题库,开展赛前师资培训,全程承担16届大赛的技术保障和执裁工作,将职教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有机融入赛项,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助推肯尼亚等合作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3 开发完善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 学院组建由熟悉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专家、课程专家、企业管理者、专业教师、外事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统筹标准制定。跟踪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借鉴德国
9、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 TAFE 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将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了解肯尼亚等合作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对当地职业教育现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以一国一标进行顶层设计。对接肯尼亚机械、电子等重点领域专业需求,将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等专业教学标准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进行本土化改造。同时,发挥学校专业优势,结合肯尼亚等合作院校专业建设需求,提炼可复制的标准要素,分类研制专业教学、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职业能力测评等标准在内的 58 个标准文件,规范标准结构和格式,形成一套可借鉴、有中国
10、特色的职教“标准”与“规则”。4 构建可持续的中非职教长效合作机制 通过打造“校企校(CEC)”多元协同机制。中肯“校企校”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实验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技术工人培训。积极推动企业订单培养、技能大赛、技术服务等活动,形成产教协同、校企联动、共生共荣的合作共同体。依托 CEC 合作模式,通过中肯双方学校、在非中资企业及本土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相匹配,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相对接,教学项目与生产产品相街接,实现校企共育人才新模式。通过项目实施,为肯尼亚当地企业和中国“走出去”企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技术校能人才,培训了一大批产业工人。
11、通过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改造与革新、技术升级与攻关等活动,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学院与肯方院校以及以中航国际为首的在非中资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质量保障机制。基于标准的依托,学院建立了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质量评价体系,强化中肯合作项目的质量监控,以确保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各级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院创新了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提升训练进阶式的师资培训模式,提升肯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培训满意度。同时,通过举办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学院可以有效地检验标准的实施效果。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合作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还提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3 升了合作双方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12、学院在国际合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中非职业教育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并为培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有效“输出”的同时,建立从“输出为主”到“双向赋能”的反哺机制,基于国际合作项目,教师在项目的实施与跟进过程中,课程开发能力、资源建设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到“反向驱动”的良性循环。例如:基于公开赛项,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创办 ATC 大赛,双方教师将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融入教学内容,课赛互促、赛教结合;基于 CEC模式,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资格证书标准、技能大赛标准,健全校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驱动学校“岗课赛证”深度
13、融通,精准对接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5 成效与展望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学院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促进了中肯双方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一合作,学院不仅开阔了学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还成功建成了一支百人规模的双语+双师培训团队,形成了可操作、可借鉴的国际化师资培养模式。由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逐渐由输出为主转变为双向赋能,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也因其杰出的表现入选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得到了高度认可。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在国际合作中的声誉,也为中肯双方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对于肯方来说,促进了
14、肯尼亚院校实践条件的提升,指导建成了装备制造领域 150 多个实验室,将肯尼亚工业大学机加工车间打造成为东非最大的数控实训中心,被肯尼亚教育部评为“中肯职教合作示范中心”,有效促进了肯尼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培训模式的创新,培训题库、信息化动态资源、项目化培训教材的应用,使得肯尼亚技术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经过创办、组织 6 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ATC)”以来,累计有 8 国 203 所院校 701 名选手参赛,ATC 已成为企业遴选拔尖技术技能人才的“黄金名片”,肯尼亚教育部数据显示,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就业率达 100%,而普通大学生就业率仅有 60%,可见显著提升了学生职业技
15、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道路仍然漫长,但在 CEC(China Education Cooperation)模式的基础上,学院积极保持开放进取的态度。学院不断开发和创新合作项目,努力拓展合作领域。同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了实现标准体系的输出,学院致力于畅通标准体系的传递渠道,确保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标准一致性。学院还不断改进各机构之间的协作运行机制,以保证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这些努力,学院的合作项目能够辐射带动区内外的职业院校,共同推动自治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促进自治区职业教育的走出去。这种积极的合作努力将为职业教育的国际
16、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参考文献 1 钟朝芳.浙江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经验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中的运用以东阳木雕人才培养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16(1):9.2 杨从坤,韩倩.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进展,经验与展望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8(28):8.3 张媛远,云蔚.中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合作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埃塞俄比亚FTVETI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1(10):5.4 高玉环张晗.非洲职业教育概况和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路径J.大学:教学与教育,2022(7):121-124.5 张珍.乌干达教师教育国际发展合作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6.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玲,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工程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双高”背景下的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探索,项目编号:NJSZ2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