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流俗演变动因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433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流俗演变动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流俗演变动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流俗演变动因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6 卷第5 期2023年9 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6No.5Sep.2023“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流俗演变动因分析王涵(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 6 6 0 7 1)摘要:由先秦诗经中的“桃之天天”到明清通俗小说中的“逃之天天”,是汉语漫长发展历史中产生的词语流俗变现象。这种词语流变现象背后的演变动因是复杂且多元的,需要从语言文字、社会文化、认知心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演变动因,首先表现在“桃”“逃”谐音与“天天”逃跑义、动态性的

2、搭配;同时,也与明末江浙地区社会背景及汉民族避灾文化心理息息相关;而概念整合作为说话人的认知心理机制,在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桃之天天;逃之天天;流俗词;演变动因;概念整合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9 1 6 1(2 0 2 3)0 5-0 0 8 8-0 4“桃之天天”一词出自先秦诗周南桃天,毛传解释为:“桃有华之盛者,天天,其少壮也。”9 后以喻新婚盛宴或事物的繁荣兴盛。经过语料筛查(见表1),发现在明代末期的通俗文学作品中,“桃之天天”一词已产生了与原义毫无关联的“逃跑”新义,并且出现了新词“逃之天天”。此种新词新义的产生,是汉语词语的流俗讹

3、变现象。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流俗演变动因较为复杂,需要从语言文字、社会文化、认知心理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表1 早期书证信息表绣飞丸醒世型世今古石点书名记记恒言言奇观头明万明万明天明崇明崇明崇成书在书面语中使用民间语词时,最初将其写作“桃之历年历年启七祯五祯年祯年时间间间年年间间原有语音形式。其次,“天天”与“遥遥”谐音。地区江浙江浙苏州杭州 苏州苏州由此“逃之天天”有“逃跑很远,难以追踪”之表逃桃之 桃之桃之桃之桃之桃之义。但经过语料筛查,发现“逃之遥遥”这一书写跑义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形式首见于铎声旬报(1 9 3 5 年版第3 1 期):用词一、语言文字维度(一)语音方面张

4、绍麒指出:“语词在发展过程中,在尽量参照和保留语音形式的前提下,更换内部语义形式。”2 1 9 词语在民间口耳相传时,由于人们不了解其本义,往往会保留旧有语音形式而因声赋意,从而发生流俗讹变,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首要演变动因便是因声赋意。首先,“桃”与“逃”谐音。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流俗变,直接动因表现在“桃”与“逃”的音近关系。一方面民间由于“桃”与“逃”谐音,将“桃之天天”讹变为“逃之天天”,使“桃之天天”在保留原有语音形式的情况下,其内部语义形式发生改变,由“桃花桃树繁荣貌”变为“逃跑”义。另一方面,明代通俗文学家天天”,后来改写为“逃之天天”,也参照和保留了“天天”

5、与“遥遥”通过谐音关系建立起词义联系,“终于骗财逃之遥遥,公安当局请速设法。”并且收稿日期:2 0 2 3-0 3-0 8作者简介:王涵(1 9 9 9 一),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史。一8 8“逃之遥遥”今被视作是错写形式。据此可以推测,早期民间在使用“逃之天天”一词时,有“天天”与“遥遥”因音近谐音而建立起语义关联的情况。但“逃之遥遥”尚处在流俗过程之中,因受语言规范制约而处于不被广泛接受的状态,所以“逃之遥遥”一词是张绍麒所说的“临时性流俗词”2 0。(二)词义方面流俗词具有在尽量参照和保留原有语音形式的前提下变换内部语义形式这一基本特征,这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6、逃之天天”在流俗演变过程中,沿用保留了原有的语音形式,其内部语义形式发生改变。这表现在:“逃”替换“桃”从而占据了原本“天天”所处的语义中心地位,进而使得“天天”丧失在词语中的原本语义,“天天”作为原有语音形式的遗留内容起到补足音节、表现词源的作用。同时,“天”字也具有表“死亡与灾祸”义的情况,这与“逃”字字义相对应搭配,体现出语词内部的语义搭配性。参考汉语大词典,可见“天”字具有“短命、早死”“摧折”“届抑”“灾祸”等义1 4 5 8。此外,汉语中也有大量表“死亡与灾祸”义的“天X”系列词语,如“天折”“天枉”“天伐”“天札”等;同时也有“逃天X”的搭配用例,如唐代陈彭州新置唐昌县建德草市歇

7、马亭镇并天王院等记:“斯人也,非只丰足,而永逃天札之患。”4 9 8 0 宋代刘克庄太淑人生日青词已丑:“保杜之年,终逃天伐。”5 3 6 1 元末明初谢肃题永嘉山水图歌:“纵学嵇康事养生,难附任公逃天伐。”6 2 3 据此推测,在词语早期流变过程中,由于民间对“天天”产生误解,根据自身语言知识将其理解为“死亡与灾祸”义,从而与“逃”形成语义搭配,“逃之天天”因而具有“逃跑以避灾”的含义。此外,在书面语中,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流变过程也体现出词义的表面化倾向与区别化。词义的表面化倾向,指语素可以直接表现语义,即见词知义。“桃之天天”本义的表义核心在于表示“美盛貌”的“天天”,其表面形

8、式无法与“逃跑”义建立起直接联系,而需要通过“桃”与“逃”的同音相关关系转喻出“逃跑”义。在“逃跑”这一意义构式下,将“桃之天天”替换为“逃之天天”这一书写形式,“逃”字从而占据词义的中心位置,突显出“逃跑”义,此时词语语素便可以直接反映语义。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反映出语词在意义演变基础上,其旧形式随之演变,而新形式又使其意义进一步推衍。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词义由“桃花桃树茂盛”转变为“逃跑”,其色彩义也随之发生转变,由褒义色彩转变为贬义色彩。在书面语中,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这一书写形式,使得本指桃花或桃树繁荣的“桃之天天”与表“逃跑”义的“桃之天天”得以区别化。“逃

9、之天天”这一书面新词产生后,逐渐代替表“逃跑”义的“桃之天天”,由此规避了“桃之天天”一词多义产生的混淆。(三)字形方面夜2.4.1 3()2 商.甲2 8 1 0(甲)大大大3商.业级解(金)4就售.菜9 1 1 5 载管.整策1 9 6 5美大美天6载楚帛乙5.2 337杂睡日甲5 9 背8 西溪老子甲饺9 东溪,石门颂(蒙)1 0 东溪夏承(家)楚)景)图1“天”字形体演变图 7 2 1 3“天”的字形动态性与“逃”的动态性相搭配。许慎说文解字将“天”解释为:“天,屈也,从大,象形。”8 2 1 3 而观照甲骨文、金文“天”字字形,“天”的本义应为“奔走之人形”。参考图1可见,“天”字甲

10、骨文、金文字形均似人摆动双臂行走或奔跑之形;战国文字则于人形中间增加一笔,表现出人的动态性;“天”从篆文开始突出了“头屈”之形,似人头部前倾奔走状;从篆文到楷书,其字形舒展,依然具有动态美。由此可见,“天”字字形自古至今都具有一种舒展美与动态性。因而,“天”字的形体动态性与“逃”的动态性相搭配,亦是“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在书面语中流变的一条动因理据。二、社会文化维度(一)明清江浙地区社会因素由表1 可见,“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早期书证多见于明清通俗文学文本,其流俗演变至晚发端于明万历年间江浙地区民间口语。吴江县志卷五物产记载:“凡邑中所产者,皆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富商大贾数千

11、里攀万金来买者,摩肩连袂,如一都会焉。”9 1 4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手工业及商业经济的繁荣可见一斑,但在纸醉金迷的繁荣之中,明末社会亦充斥着不安定因素。明代中期以后,江浙地区手工业、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小农经济造成了冲击,并且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由此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破产农民,出现了逃民涌入城镇的现象,这为词语流俗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群众基础一一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语言一8 9 一346(*)使用群体。同时,江浙地区教育兴盛,藏书刻书家大量涌现,江浙地区重教重学的文化氛围浓厚,因而民间低文化水平的语言使用群体有机会接触儒家经典,即有机会在口说耳听时接触到“桃之天天”一词。结合明中期以来农民起义

12、频发、社会动荡、吏治败坏的历史背景,民间在耳听口说过程中,或调侃或误解,将“桃之天天”讹变为“逃之天天”。并且,江浙地区工商业经济、市井经济的发展也导致社会文化具有娱乐化、流俗化倾向,使得通俗文学家涌现,他们观照民间世俗生活,在俗文学著作中记录了民间俗语,“逃之天天”从而由民间口语进人到书面语层面。(二)桃文化与避灾文化心理绪良从汉民族文化心理角度讨论了桃木辟邪观念是“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演变的民族心理基础:“这种转变的背后蕴含着汉人的传统文化内涵,即桃木辟邪观念构成的民族心理基础。”1 0 7文着眼于桃文化具有避灾求平安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桃”与“逃”从文化心理层面联系在一起,但未关注“

13、天”的文化内涵。上文已讨论了“天”的“死亡与灾祸”义,可见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流变,不仅是因“桃”的辟邪消灾文化而与“逃”产生联系,而且“天”的“死亡与灾祸”义也与“逃”相对应,这二种避灾文化心理在明中期以来政治、社会的不安定历史背景下愈发突显。由此可见在“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演变过程中,汉民族的避灾求平安的文化心理不容忽视。佐证如上文所讲“逃天X”搭配用例以及“溜之大吉”等词语,均体现出汉民族语言所蕴含的避灾文化心理。三、认知心理维度根据上文分析,“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是在多重动因驱动下完成流变的,其中最为首要的是“桃”与“逃”的谐音联想导致了词语的类推流变。类推心理源于联

14、想心理,是民间语言使用者对陌生词语做出主观误解的认知心理基础。当人们面对陌生词语时,会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与文化常识去联想语音、词形、词义相似的词语,并将其联系在一起,从而类推出流俗新词新义。而概念整合作为说话人的认知心理机制,在“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流俗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吴为善:“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1 5 4一9 0 一概念整合是在语言表面形式幕后运作的人类普遍具有的认知机制,其实质是将来自两个或多个心理空间的概念有选择地抽取一部分意义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概念。词语使用者将自身语言知识、文化心理等

15、进行概念整合,从而形成流俗新词新义。概念整合可分为隐喻型整合和转喻型整合。隐喻建立在概念之间相似的基础上,这种相似是现实现象在人的认知领域的联想;转喻建立在概念之间相关的基础上,这种相关是在人的认知领域中频繁产生而固定化的相关联系。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是在人们认知领域中发生了概念的重新整合,体现出双域型转喻整合的过程,“桃之天天(逃之天天)”概念整合模型图如图2 所示。输入空间1跨空间映射同一性桃天天桃文化图2“桃之天天(逃之天天)”概念整合模型图在流俗新词新义“桃之天天(逃之天天)”这一概念整合过程中,输人空间1 与输人空间2 之间由于具有语音相关、语义相关、文化心理相关等同一性,因

16、而通过跨空间映射形成对应联系。在民间口语中“桃”与“逃”因同音相关联,“桃”文化与“避灾”文化相对应等,经过概念压缩整合后,从而形成“桃之天天(逃之天天)”这一新创整合空间。同时,概念整合的一大特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概念整合形成的整体意义并非是参与整合的各部分意义的简单加合,而是会产生新的整体意义与浮现意义。因而“桃之天天(逃之天天)”这一概念在整合后,与原来所指的“桃花、桃树繁荣”意义已迥然不同,其整体意义转变为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并且蕴含着汉民族避灾求平安的文化心理。总之,流俗新词新义“桃之天天(逃之天天)”输入空间2进天天/遥遥避灾文化压缩桃之天天(逃之天天)整合空间经由概念整合产生

17、后,脱离了原范畴“桃之天天”的典型意义和特征,通过非范畴化和再范畴化进入了新的范畴宇一一“逃跑”范畴,由于其语音形式继承了原范畴而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并且新范畴义也贴合人们的认知及文化心理,进而被全体语言使用者接受并固定下来。至此,“桃之天天(逃之天天)”在多方面人类认知心理作用下完成了其流俗化过程。四、余论综上所述,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演变动因是复杂而多元的,其流变的直接动因表现在“桃”与“逃”的音同谐音。而在保留原有语音形式的基础上,其内部语义形式发生变换,具体表现在“逃”与“天天”在形义方面动态性的搭配。同时,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演变也与明末江浙社会背景及汉民族避灾

18、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在以上演变过程中,概念整合作为说话人的认知心理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文期望通过分析由“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的演变动因,为汉语流俗讹变现象相关研究提供一份语料及研究思路。但汉语历史源远流长,词语演变通常距今年代较远,且演变过程潜移默化、难寻痕迹,因而还有很多词语演变的事实及动因难以确定与分析,还需要更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段玉裁.毛诗故训传定本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2张绍麒.汉语流俗词源研究 M.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0.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2 卷 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4董浩.全唐文:第6 册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5曾枣庄.全宋文:第3 3 2 册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6.6谢肃.密庵集 M.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3 5.7季旭升.说文新证:下册 M.台北:台湾艺文印书馆,2 0 0 2.8许慎.说文解字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3.吴根荣.吴江蚕丝业档案资料汇编 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 9 8 9.10阀绪良.从“桃之天天到“逃之天天.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1 0(0 4).11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1 1.-91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