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在介绍了功、功率和电能的基础上,引入了动能和势能的知识,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任务是理解动能、势能和探究影响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所以本节的重点确定为“动能势能的概念”和“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教学难点确定为“势能的概念”。2、 学生已接触过能的知识,已多次运用分类法和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学生已形成了探究式学习风格,学生探究课题非常积极。在探究影响动能、势能的大小因素时,教师注重研究方法的引导,掌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
2、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3、 探究活动结束后,将所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弹性势能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4、 通过课后“小资料”和多媒体展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能量的知识打基础。5、 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的基础上,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以等级形式,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中理解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
3、释简单的现象。掌握分类方法和控制变量法具体研究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 的因素。难点:势能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弹簧,重锤、质量不同的小钢球,斜面,木块。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实验探究报告单。学生准备:钢尺,自制的弓(一个小组准备一个),沙(一个小组准备一塑料碗)。学情分析教学流程图多媒体播放与能量有关事例引入新课,多媒
4、体和实验展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现象,并进行分类新课教学,动能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利用动能知识解决问题势能,并进行分类重力势能探究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弹性势能收集材料自学课堂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能量和能源的片断,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声、光、热电、原子核,潮汐等都具有能量。学生观察思考后,列举自己所了解的能量形式。展示制作的课件:飞鸟撞坏飞机;风车转动;水流冲动水轮机;玩具手枪射出的子弹推动泡沫塑料块。教师演示:把小球悬挂起来;高举重锤;压缩弹簧变形;压弯钢尺;拉满自制的弓。 (学生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育理念)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找出课件展示中和教师
5、演示中的事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件展示中事例具有什么共同特征(都在运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示中的事例又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有的被举高,有的发生了形变,储存了能量)。(学会用分类法区别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板书课题:动能和势能新课教学动能在课件展示教师实验和概括它们 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动能的初步概念。探究课题一: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展示课件:一辆小车慢行和快行撞在海绵上,产生的效果不同。一辆较大的车和一辆较小的车行驶速度大致相同时,撞在海绵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猜想教师提出问题和展示
6、课件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肯定他们的猜想后,结合学生的猜想提出要探究的要素。 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科学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要用到的方法,所需要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实验 教师分组发放探究器材:不同质量的钢球,木块,斜面。各小组领取实验探究报告和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并解决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探究报告。分析与论证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各小组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与交流实验中有无失误之处,研究动
7、能跟质量有关时,是否把球放在同一高度滚下,研究动能大小跟速度有关时,是否用同一个小球在不同高度滚下,球推动木块的远近效果是否明显,以上因素都考虑到的话,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可靠的。(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探究中评估的意义)请学生列举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动能的事例,如何增大物体的动能,并解释课后“想想议议”: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为什么骑自行车的速度不要太快?(学生体验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势能学生回顾教师的演示实验,找出它们的区别,把势能进行分类。教师板书: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教师说明什么
8、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学生列举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事例。探究课题二: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结合事例思考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学生提出猜想,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师指出:可以仿造“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进行探究。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各探究小组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把实验方案以组为单位在班上进行交流。教师指出:为了验证你的猜想,可以从物体下落时对另一物体的破坏力或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掉入沙中的深度)来判断它的重力势能大小。教师分组发放器材:一塑料碗细沙,两个质量
9、不同的小钢球。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实验探究报告中。分析与论证学生将实验的条件和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各小组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交流。实验中有没有失误之处,在探究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时,是否控制了变量,不同质量的钢球撞击沙的作用效果是否明显等方面进行评估。教师小结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并提出探究弹性势能的要求。教师指出: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大家初步作一些了解就可以了,将要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查阅,询问教师等多种途径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课堂拓展研究课后“小资料”的数据,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大小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哪个影响物体的动能更大。多媒体展示:“嫦娥一号”加速上升时,增加了“嫦娥一号”的动能,使它能够飞向太空。长江三峡大坝,大坝上下游水位差达113m,提高了水位,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以上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心科技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世界观)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本节的知识点,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一题和第三题。2、每个探究小组完善实验探究报告,各探究小组作好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评价,各组选一篇实验探究报告在课外交流。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用科学探究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因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验器材容易准备,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性强,收到了较好效果。本设计采用了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与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多媒体展示了能量的应用、“嫦娥一号”及三峡大坝的科技成果,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引起了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素质的训练,使学生受到了多样的教育。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联系方式:1361722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