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教案比例线段 教学建议 学问构造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讨论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头讨论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像三角形,这些内容的讨论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 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学问,但由于内容比拟简洁,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根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简单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 教法建议 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
2、生感觉轻松自然,简单产生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 3这一节概念比拟多,也比拟简单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展稳固,特殊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留意对相近概念的比拟 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表达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查找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加感 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简单消失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 教学设计例如1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 2通过与小学学问到比拟,初步培育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育
3、学习的计算力量 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展喜爱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设计 先学后做,启发引导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两条线段比的概念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找学生答复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 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讲解新课】 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 等 可以
4、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 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m、n(单位一样),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提醒它的实质,即 表示a是b的k倍,这是学生已有的学问,较易理解,也简单使学生留意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全都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力量,对活泼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留意尺度 就刚刚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答复,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争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留意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 (
5、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全都 (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 (4)除了ab之外, 与 互为倒数 例1 见教材P202 讲解完例1后: (l)提问学生AB是 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 (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m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 另外,还可鼓舞学生课后依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学问,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2 见教材P202 讲解完例2后: (l)可转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 (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 知道例2中“ ”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 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开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育了力量,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 因此,今后如遇到和此常识有关的学问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小结】 1两条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应留意的问题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10中2、3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