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平方差公式的说课稿 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平方差公式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三章第10、1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代数计算的基础部分,因此,占据计算的基础与发展,是承上启下的地位。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而得出结论并能利用结论进行解题。二、 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
2、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2 能力训练目标: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类比和建模的思想。3 个性品质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学会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益。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难点: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关键: 平方差公式的导出。四、 教法与学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
3、”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直观易归纳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学生能通过探索获得成功。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五、 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 引例(10题两数之和两数之差相乘,题略。)引入: (5分钟)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
4、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的乘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2分钟)3、讲解例题。 (15分钟)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能力训练。 (15分钟)课后练习:书本p21习题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3分钟)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题略。) (5分钟)重视课本例题,适当
5、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题略)7、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六、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七、几点说明:1、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存在着差异,在猜想过程中,分不同层次,请学生
6、大胆猜测出公式,并对公式有一个直观认识。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从代数角度推导公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鼓励算法多样化,尤其是对这种用已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应给予肯定。2、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3、将公式中的字母进行多种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字母的广泛性,并训练学生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的能力。4、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正确运用公式和适当的选择乘法公式的技能。5、从项数特点,公式的顺用、逆用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公式,提高应变能力。6、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会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