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215897 上传时间:2024-1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孟子二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孟子二章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解释重要词语,翻译重要句子。2、总结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4、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第一课时一、预习导航(一)文学常识填空: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南宋朱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二)写作背景(三)疏通文意1、注音粟( ) 畔( ) 域( ) 畎( ) 傅说( ) 鬲( ) 曾( ) 拂( )士2、解释词语(加点词单独解释)。 (1)三里之城 (2)郭 (3)环 (4)兵革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8)亲戚(9

2、)顺 (10)故君子有不战(11)发 (12)畎亩 (13)举 (14)筑 (15)士 (16)任 (17)行拂乱其所为 (18)动心忍性 (19)曾益 (20)恒过 (21)法家拂士 3、归纳特殊语法现象(1)解释一词多义: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得道者多助( )伐无道,诛暴秦( )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吾义固不杀人()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池非不深也(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城:城非不高也( ) 三里之城( )至:多助之至 ( )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利:天时不如地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拂 行拂乱其所为( ) 入

3、则无法家拂士( ) 参差披拂( )举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死即举大名耳( )亡 今亡亦死( ) 国恒亡( ) 发 舜发于畎亩( ) 发于声( )故 故天将降大任( ) 扶苏以数谏故( )入 入则无法家拂士( ) 草色入帘青( ) 便舍船,从口入( )(2)解释通假字 亲戚畔之: 曾益: 衡于虑: 拂士: (3)词类活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4)古今异义词池 革 去 亲戚4、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4、地利也。(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全文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

5、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课

6、时一、理解性默写。(1)得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 。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巩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 、 和 。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 。(4)日本某*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 , 的这句话。(5)生一文中心论点是 , 。(6)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 (7)课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的句子是。 从反面

7、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的句子是 二、理解课文,把握写作思路。1、得文章开头就提出“ ”这一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 ”和“ ”,即 ,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可见本文不是论战争,而是讲 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 的重要性。2、得文在提出论点后,用 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用了三个 ,得出“ ”的论断,阐明了“ ”的实质。最后又把“ ”和“ ”进行对比,自然导出“ ”。 由此可见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3、“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 4、生讲的是 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 中造就的。有了磨练,才能“ ”。这是造就人才的 条件

8、。另外,他也重视人的 ,提出的” ” 观点,这是 面论证。再由 说到 ,提出 的论断,这是针对 说的,属于 面论证。由此自然导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5、生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 , 。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 。 6、本文结构安排是 三、质疑拓展1、得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3、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5、由生一文所举的历史人物的经历上你获得什麽感悟?6、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

9、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7、列举能论证生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各两个。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