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制定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117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制定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制定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制定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研课题 科学咨询 第17 期(总第 815 期)58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指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1。“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从面向岗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出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能力与素养要求为目标,多方协同整合序化学习任务,重构课程体系,推动育人模式的变革。这一变革将岗位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到“课证融通”“课赛融合”,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开放性,达到有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组

2、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课程评价与考核的重要依据2。课程标准建设是“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的制定能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教学提供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和具有前瞻性,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行和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其课程标准应具有四个“融通”的特质,即“教学目标的融通”“教学内容的融通”“教学设计的融通”和“教学评价的融通”,并按照四个“融通”的内涵,变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标准。一、开发原则课程标准是对课程教学实施计划的具体化,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课程教学内容,明确知识的范围、

3、深度和结构,以及有关教学条件要求和教学方法建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和深化过程中,学校需要建立深度融合的课程标准体系。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岗位导向、标准遵循、竞赛引领,从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方面进行岗、证、赛的融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标准的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具有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3。课程标准的制定要遵循规律,体现课程教学特色。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结合职业岗位发展规律、课程知识技能学习的循序渐进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处理好技能培养与素养培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从内容、形式或方

4、法上体现职业特征。学校要坚持完善机制,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的持续改进。如图1所示,课程教学标准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对接,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TPRF”目标(Target)、过程(Process)、结果(Results)、反馈(Feedback)课程标准质量保证和动态修订调整机制,建立并实施校企专兼职教师团队参与的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基于课程教学评价开展课程标准的反馈修订。图1 多元协同的课程教学标准“TPRF”质量保证和动态修订“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

5、人课程标准制定研究袁从贵1,2,徐淑琼1,曹勇2,张正强2(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新疆图木舒克 843900)摘 要:本文根据“岗课赛证”融通校企协同综合育人的内涵要求,给出了课程标准的开发原则,分析了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及实施建议等关键内容,为研究和制定“岗课赛证”融合综合育人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编号:CGPY201804、22JYJG003);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教育

6、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22JG01)。作者简介:袁从贵(1978),男,湖南汉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职业教育等。第17 期(总第 815 期)科学咨询 科研课题59二、课程定位及目标课程定位要准确描述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就是该课程所承载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说明学习该课程所需要的前导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以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所能奠定的基础4。课程目标就是学生学习完该课程之后,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所能获得的成效。“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的定位及目标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是源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融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或等级证书标准确立。具体表现在课程定位

7、符合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对接岗位的核心能力,充分融入职业资格职业等级标准及职业技能竞赛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前,充分调研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导向,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及规格,在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对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关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标准,细化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的特点、要求及职业能力目标,从而分析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所需达到的职业资格职业等级的要求。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素养培育三个方面来描述。课程承载的专业知识、岗位知识等的学习,

8、归纳在知识目标里,分程度用“了解”“熟悉”“理解”及“掌握”等动词来描述;课程承载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等的培养,也就是“会什么”“能做什么”,精炼后放在技能目标里,用动宾结构短语逐项描述;课程承载的沟通协作、质量意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身心素质等等素养的培育,归纳在素养目标里,用“认同”“树立”“提升”“养成”等动词来描述。三、教学内容“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据,建立起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职业资格职业等级考核和职业技能竞赛之间的联系,教学做一体化,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基础上,课程教学内容避

9、免传统的泛学科知识体系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对接主要岗位工作内容。课程教学任务以专业面向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结合职业资格职业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导向整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中做、做中学,促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认知客观规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技能,最终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5。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由上至下,其主要过程如下:第一,确定行动领域。首先,调研分析专业对接区域产业与职业岗位现状,基于主岗适应无缝对接,辅岗迁移适应需求,奠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0、,确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可以产品、工作对象、工序、结构、岗位、工作情景等为逻辑线索展开而得到。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源于企业实际,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体现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其次,综合相关职业资格职业等级考核内容、典型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教学资源化任务,得到“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典型工作任务集。工作任务的命名采用“工作对象+动作(必要时+补充或拓展)”的形式,简明扼要。最后,依据关联特征,如工作对象关联、工作内容关联、工作方法关联或工作工具关联等,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难易程度归类,确定行动领域。第二,学习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是由完成

11、行动领域工作所必须学习的系统性内容构成,是具有学习目标的主题学习单元,其表现为理实一体化较为综合的系列学习任务。首先,分析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其对应的知识领域,遵循教育规律,根据知识循序渐进、技能由浅入深、素养由认同到内化的原则,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学习领域的命名与行动领域相对应,也采用“工作对象+动作(必要时+补充或拓展)”,通常与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对象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然后,完成单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个职业的部分典型工作任务,处理部分典型的工作情景。最后,完成多个体系化学习领域,学生可以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职业等级能力。第三,学习情境设计。教师以典型项目或工作任

12、务为载体,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条件,设计学习情境,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内容。任务可以是单个分阶段递进,也可以是多个并列或递进。任务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迁移,以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降低教师的参与度,逐渐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四、考核评价课程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素养科研课题 科学咨询 第17 期(总第 815 期)60培育情况的检查,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结果是课程教法与学法实践效果的客观体现。“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类型不同,其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各有侧重。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需要根据课程教学

13、目标来制定。“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需将岗位考核标准、职业资格职业等级考核标准和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教学化处理,建立和完善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过程性考核评价应体现“岗赛证”标准及规范要求,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职业道德等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过程性考核评价内容具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组织纪律等,其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在过程性考核评价中起引导和调控作用,并根据实时性考核评价情况,及

14、时点评和给出改善意见。总结性考核评价针对课程整体教学目标,考核学生课程知识和技能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课程学习迁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其考核评价方法有期末考试、创设职业岗位情境的案例测试等,考核评价实施主体可以多元化。对于课岗深度融合、课证深度融通课程,总结性考核评价要将主要岗位职责标准、职业资格职业等级考核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来进行课程学习评价;对于课赛深度融合课程,可以采用相应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作为课程学习评价结果。五、实施建议“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的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对标“岗证赛”标准,需要营造新型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任课专兼职教师团

15、队要深刻领会“课岗融合”“课证融通”和“课赛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能按工作过程化思想指导学生实践。随着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是,能直接适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的完整教学资源并不多,这也需要专兼职教师团队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收集、整理、加工、创新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并动态更新,使之适应新形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碎片化课程学习的需求。教学设计上对每个教学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多运用特定动作动词明晰每个任务单元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并按“资讯决策计划

16、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实施。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灵活选择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不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讲授、示教、角色扮演、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结合时事和生活,挖掘素材,融入素质教育内容,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六、结束语一个优质的“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标准,源于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的准确性,对岗位标准融入的科学性,以及课证融通、课赛融合的合理性。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课程

17、标准的科学制定,可以体现其内涵要求,固化、引导、规范课程教学过程,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当然,课程标准的制定只是“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工作中的一环,唯有不断进行三教改革,不断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方法,持续诊断改进,才能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参考文献:1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EB/OL.(2021-04-13).http:/ 向群.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2):36-40.3 陈芳,于大为.国际工程教育专业互认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140-141.4 黄晓玲.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企业责任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21.5 李杰,马元,贠海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以“一次乘务作业标准“课程为例 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4):107-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