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069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 年第 期(第 卷)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作者简介:苏泽龙(),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变迁。:本文所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一部分来源于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等,另一部分来源于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对山西以及华北农村整体开展冬学情况的报道以及对部分冬学模范村的介绍是本文的重要资料来源。冬学与农民教育: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苏泽龙(山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摘要:传统社会的冬学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与思想启蒙。新中国成立后

2、,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故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因此,冬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教育,其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把培养农民正确的生产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则是通过新技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实现对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改造。年代开展的以思想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冬学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农村社会改造提供了技术思想社会的新路径。关键词:冬学;年代;农民教育;山西农村社会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在制度层面上,国家先后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

3、作化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激发起广大农民积极生产的热情。在实践层面上,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以促进农业丰产丰收,作为农村社会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的“冬学”即是其中主要渠道之一。冬学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在冬闲时节民众自发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关于“冬学”一词最早的记录是宋代陆游在其诗 剑南诗稿秋日郊居 中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直至抗战前,在广大农村地区一直有农闲时节办冬书房的习惯,“打锣上学,念书识字”“天寒地冻把书念,水暖花开务庄农”等农谚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开展冬学的情形 。抗日战争爆发后,冬学成为山西各根据地民众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据统计,晋绥边区 年共设冬学 所(县),

4、平均 个行政村有 个冬学,入学人员共 人(县)。”新中国成立后,冬学不再是实施单一的文化教育,在为广大民众传授知识的同时,冬学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教育,把培养农民正确的生产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冬学成为在广大中国农村“教育群众进行生产的学校”。华北人民政府在 一九四九年冬学指示 中,明确强调将生产教育作为当年冬学的中心任务之一,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鼓舞群众生产建设的热忱和信心。”冬学曾在 年代农民生产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冬学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识字、扫盲、社会教育等方面,尚未有关于冬学与农业生产教育的研究。本研究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关于农村

5、冬学政策的工作指示、决议、实施纲要、人民日报 等文献资料,结合地方冬学教育档案以及农村合作化等资料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全面细致地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冬学在农民生产观念、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并以社会文化的视角来考察国民教育与新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一种关系。一、年代山西的农业生产与冬学建构 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少群众对革命胜利后国家发展前途缺乏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不少人因怕“冒了尖”“招风”而不敢发展生产。以山西省太原郊区农民为例,“一部分中农和富裕中农生产情绪不够稳定,怕政策变,怕生产冒尖增加负担。”有的农民担心经济富裕了会被斗争,甚至出现了“别多生产,有了

6、就吃点”的言论。农村各阶层中,“不但中农不敢多生产,就是翻了身的贫农种地时也不愿多上粪”。即使在革命老区的一些农村,也存在农民不愿对生产多投资的情况,“粪已上足了,粮已打够了,到份了。早起圪塔地蔓(即玉米饭和山药蛋),晌午老瓜(南瓜)焖饭,黑夜豆面稀饭,行了。”“对于农业敢不敢再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农民的回答是 一碗水,即维持现状。”还有一些农村存在着“割韭菜”的思想,“把自己的生产生活保持在一定水平,认为太低了不好,太高了又怕被共产。土地有了,劳力有了,有饭吃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据 年统计 个省 户农家资料显示,土改结束时有 的贫雇农上升为中农,的富农下降为中农,由此农村

7、中的阶层以中农为主 ,“翻身、分田、娶妻、生子”成为许多农村新中农的目标。“生产不节约,劳动不致富”甚至成为一些地区新中农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在广大农村社会中,农民不但要面对缺乏新社会相关知识的现实,而且要面对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现实。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和战争的影响,新中国初期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传统徒手劳动水平,生产工具严重短缺。“在山西省五寨县东秀庄,全村徒手劳动与使用小农具劳动在总劳动日中占到 以上。”“在各个老解放区,犁、耧、耙齐全的农户只占少数,水井、水车、大车、小车都不够最低的需要。”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工具及

8、资金,农业生产水平依然不容乐观。在山西太原北郊后王村“大多数农民虽然有了自己的耕地,却缺乏牲畜、马车、水车、犁耙等生产工具和资金,生产条件依然很差。有二十多户贫雇农有土地而无力独立进行生产。”农民的消极态度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国家对农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年 月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农业生产会议。会议指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农业经济占整个经济比重的百分之八九十,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在当前是极其重要的。”与此同时,对农民的教育也提上了日程。政务院在开展关于农民业余教育的一份文件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民业余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是当前文化建设的

9、重大任务。”“年 月 日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明确工农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识字和学习文化为主,同时学习政治时事和生产技术。”其后,随着冬学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教育部还就冬学工作做出专门指示:“国家大力提倡在冬学中发展互助合作、改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等三项教育内容。”传统冬学主要是由民间自发进行的。在抗日战争期间,山西根据地政府对冬学进行了改造,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 调查资料 档案材料 地方合作史 等资料主要介绍了山西基层农村开展冬学的情况。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合作化史编委会 山西省农业合作化史 互助卷,内部图书,年,第 页。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冬学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冬学教育被纳入

10、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使冬学成为以农业生产教育为中心的农民教育活动。冬学教员一般是经政府教育部门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后派出。在冬学准备阶段,各地都会对选拔的冬学教员进行集训,并研究教学方法。在 年冬学教育开展之前,“山西省四个专区共训练 人。平原省莘县、济源、辉县、单县、博平五县共训练 人。”这一时期各地“冬学教育内容以耕作、选种、施肥、防除病虫害为主。各区根据当地气候与作物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与群众要求,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在训练结束时,每个学员都订出了回去以后的工作计划,要在春耕以前结合春节活动和冬学开展宣传,召开小型座谈会等,准备把这次学得的东西告诉给广大群众。”各省、市还通过举办农业干部技术训练

11、班的形式,间接地为冬学培养生产技术教员。以山西为例,山西省从 年底至 年初分别在太原市、长治、翼城、兴县、临汾五地组织第一期农业干部技术训练班,历时一个多月,共“培训学员 人(其中有专署农业科员和县农业科长 人,县农业科员 人,区农业助理员 人,村干部及劳动英雄 人)。训练内容以耕作、选种、施肥、防治病虫害为主,各训练区根据当地气候与作物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与群众要求,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如兴县区着重家畜防疫;临汾、翼城区以斯字棉、金字棉的栽培法为主。此外,各区都联系了历年来的生产经验,学习了领导、组织和奖励生产的各种政策与方法。”训练结束后,每个学员把所学内容通过春节活动和冬学向群众宣传、讲解

12、,成为冬学生产教员的重要补充。农民教员是解放后政府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支主要力量,他们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后,在冬学生产教育中发挥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的作用。许多农民教员“既要把外来的先进经验介绍到群众中去,又要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把农民群众,特别是老农老圃的增产经验加以总结,在条件相同的地区推广。”由于在冬学中大力提倡新、旧生产技术的互助互学,所以将先进技术与地方经验结合也是农民教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今后组织青年学习农业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上,同时也必须十分重视老农的操作技术和增产经验,并应切实按照因地制宜、抓增产中的重要关键、边学边做、逐步提高等原则去进行。”此外,中央

13、各部委开展的各专项培训,也为冬学提供了师资支持。如农业部 年开展秋冬两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举办病虫害专业干部训练班,逐级开展技术传授,确保“每个病虫防治站应巡回训练基层合作社干部和农村生产积极分子至少 人,通过劳动模范会、技术座谈会、巡回展览、冬学等,广泛宣传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国家为以冬学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费支持。教育部在 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年)中指出“农民业余教育的经费,应以依靠当地群众自行解决为主。必要时得由县教育经费项下拨出一定数目,予以补助。各大行政区、省、市人民政府,应拨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专作农民业余教育重点补助与奖励之用。”年华北行政委员会在 关

14、于冬学运动的指示 中再次强调“冬季民校灯油、烤火、办公费及教师之补贴等,可根据各省(市)乡(村)镇地方财政规定解决。”在山西的一些农村“冬学经费由社公益金或由农业税附加百分之四内解决。”“训练教员、教员所用课本与上课时灯油粉笔等项费用则从地方教育经费下拨。”冬学经费来源还有一部分是以群众自筹方式解决。自筹部分包括群众上冬学所使用的课本及烤火费用。在山西“老区很多村子,不等冬学开学,就修建校址,购置课本,自动搞生产解决冬学第 期苏泽龙:冬学与农民教育: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平原省设于 年 月 日,辖河北、山西、河南各一部,年撤销,分别归入河南、山西。资料来源:中山大学经济系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文

15、件选编:农业部分,年,第 页。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工农教育司编 工农教育文献汇编:农民教育,年,第 页。经费。”有的村子还通过还工的方式给教员发放报酬,“义务教学还工问题,是经过学员自己讨论解决的,开始决定教一天顶三分,三天顶一工,统一由男学员还工。妇女李巧鱼提出:我们妇女也要还工。我们不能做重活,挽苗锄草都能行。再说振武同志(教师)没牲口,有驴的给他送粪,磨面也能顶工。这样解决,男女学员、义务教员都满意。”政府合理安排时间是顺利开展冬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保证。季节性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征,山西农民有从每年三月中旬开始春耕到十月下旬粮食收割入仓劳动的传统,一年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每年三

16、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是春耕育种的时间;每年五月中旬到七月下旬农民不仅要锄地,同时还要收麦打场、整理茬地,并播种晚秋作物;八月中旬至十月下旬则开始陆续秋收、种植冬小麦,春耕秋收是农活繁忙时期。相比之下,农民一年中最清闲的时期,是从十一月中旬粮食颗粒归仓后至第二年的三月中旬,这一时期昼短夜长,一般群众除了开展积肥或副业生产外,基本不从事田间劳作,因此农村历来有“冬闲识字”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冬学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灵活运动”的精神,与农业生产季节特点相结合,主要集中在农闲时间大规模进行。根据对山西平定等几个区的调查显示,农闲时期农民每天的学习时间维持在“二至三小时,部分有条

17、件的还可延至半日”。为了避免出现“冬闲扫盲,春忙收场”“冬天学一阵,三季不过问”等问题,各地根据农民生产需求,安排冬学活动,“在山西榆次县,年春耕开始后,因人、因地、因时地组织学习,并不断地根据具体生产情况调整学习时间,如三日制、隔日制、午休学、晚上学等。这样既满足了不同生产、不同条件学员的学习需求,也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如北焦彭等村,在开学后遇到临时的大忙,就改为隔日制;南刘李村采取了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与组织田间复习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采取了灵活措施,基本上解决了农忙期间劳动强度大,业余时间少的矛盾,达到了放慢进度,保本生息的目的。”有的地区在春耕开始后将冬学转为常年民校,继续开展识字和农业技术学

18、习以保障农业生产技术供给。农忙时期,“除生产紧张时需要适当放假外,农民每天学习时间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由于学习服务于生产,这样既不妨碍生产侵占农民生产时间,又满足农民生产的技术需要,保证了“生产学习两不误,生产学习两胜利。”二、以生产教育与农业技术普及为中心的冬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各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广大农民有进一步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技术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农民对新社会有许多模糊和错误认识,所以对发展农业生产顾虑重重。因此,年代冬学的生产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生产的思想教育与生产的技术教育。面对农民传统的保守思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着力希望通过冬学

19、来为农民灌输新思想、塑造新思维。中央政府号召“冬学和农民业余学校的工作,应加以整理指导使其经常化,以便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如读报识字等),在教育中要密切结合爱国增产节约和民主建政、生产互助等政策教育。”华北人民政府在 一九四九年冬学运动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生产教育的首要内容是“生产的思想教育,使群众了解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实行工业化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 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当前扫盲工作的情况、问题和今后意见 个县的扫盲工作检查报告,芮城县农民业余教育会议关于 年工作总结 年工作实施计划的报告,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与农业机械化,只有农业发展,工厂才能

20、获得原料及粮食。”中共察哈尔政府在 年开展农村冬学工作中强调其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群众觉悟程度和文化生活,以保证冬季各项工作任务的胜利完成,并给开展明年大生产运动打下稳固的思想基础。”察哈尔浑源七区贾庄村开渠时组织读报读些劳动模范的故事,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不少群众说:“报纸上登着到处在建设的消息,修铁路呀,盖新房呀,开矿山呀。咱们努力开渠,也是参加了建设,好好干吧。仅二十多天,他们就开了一道一千三百五十多丈长的大渠,夏季浇了二十五顷六十亩地。”“平原省据各地经验,组织南旺、寿张等县灾区群众学习时,以实际生动的事例耐心地启发群众组织生产,打破以往吃不上饭不学习的思想;与此同时,学习

21、组织和教育内容与生产情况和群众要求紧密配合;并加强领导,多作具体帮助,抓紧督促检查,使生产与学习相互推进。”此外,在文化课与技术课的基础上,许多地区冬学还适当地加强了政治课的教育,“通过讲解时事与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强社会主义前途远景教育,拥戴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鼓舞生产热情,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因循守旧严重阻碍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年代,传统冬学成为宣传普及农业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生产技术教育推动农业技术改良,达到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目的。年 月 日共青团中央 关于农村青年团冬季工作的指示 指出:“冬学应做好生产教育,要使青年

22、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懂得种植工业原料作物的道理,进行生产技术知识的教育。邀请有经验的农民及劳动英雄讲农作经验,应组织青年参观农业机器和农场,参观工农业展览会,青年应以自己学到的东西,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帮助家庭做生产计划。”农业部发布的 冬季工作指示 中也明确强调,“各地在农村冬学中应进行爱国丰产教育,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农业发展的前途,并把当地最重要的生产技术常识编入冬学教材。”水利部在 关于加强冬季农田水利工作指示 中要求各地利用“农村冬学和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宣传灌溉效益,交流群众中的灌溉经验,传授水利技术。”在各地冬学教学中,选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农业技术被因地制宜地作为生产教

23、育的主要内容。“察哈尔省浑源七区贾庄村利用报纸向群众宣传浸种常识,群众消除了顾虑,都自觉进行浸种、选种,大大减少了莜麦霉病的发生。群众都欢喜地说:从前没有人给讲解,现在可好啦!据统计,全村 户中有 户进行了田选。秋收大忙时,全村都实行了随割随耕、边收边打。仅二十多天,全村即耕地 亩,占全部土地的 。”“山西省榆次县六堡村的冬学根据当地农业特点,重点讲解了增产、温汤浸种、防止麦苗黄疸黑疸等知识。”“在平原省温县灾区的很多村庄,冬学以生产经验作为课程内容。王庄冬学组织学员们交换冬天经营副业的经验,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帮助群众找到了生产门路。”在冬学活动中,一些村庄专门“邀请农业专家及劳动英雄

24、、生产模范给群众讲解保护与发展牲畜、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品种、增加肥料及防治病虫害等农业科学知识与改进生产的经验教育群众增加生产的技术知识。”这一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许多农民通过学习掌握了简单、易行、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南渠乡上义峡村学员学习了人工授粉、发动了男女学员 人人工授粉第 期苏泽龙:冬学与农民教育: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省百人检查团赴榆、忻专检检查组调查材料,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察哈尔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北部,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省百人检查团赴榆、忻专检检查组调查材料,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华

25、北局关于工农业余教育工作指示及对山西扫盲工作检查情况的报告、通报,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余亩。南常乡八一社,经过积肥技术和肥料效能学习后,改变了以往下一样肥料,养分不足的缺陷,发动社员改进积肥技术,今春共积堆肥、圈肥、混合肥料 余车,使全社 余亩棉田,有了全面养分的肥料,对保证今年棉花增产起了极大作用,诸如此类典型范例不胜枚举。”很多群众通过冬学学习反映“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李顺达、曲耀离等的先进经验推广开来,就可以在农业方面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三、农民教育与山西农村劳动文化变迁冬学生产教育有效地消除了群众对新社会发展前途的错误认识,使积极生产成为主流。“由于大批文盲学员摆脱了文盲状态,襄汾

26、县南刘无青年文盲村的群众在生产战线上起了相当作用,高银海在冬学结束后,担任了本村的突击队长和劳动组长,护夏时在他辛勤领导积极工作下,夏收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并抢救了 多斤麦子,麦假中还领导全组坚持了地头学习,巩固了学习成果,并被评为劳动学习模范,他领导的生产组也评为模范组,柴爱芝、陈其香不只是识了字,而且提高了思想觉悟,被群众选为副乡长和妇联主席,梁九如毕业后担任了团组织委员,发挥了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热情,经常主动地找材料写黑板报和广播,并改变了过去不积极劳动的作风,夏收评模时评为一等模范。”平原省南旺、梁山、鱼台、温县、寿张等县灾区的很多村庄,冬学用“能干啥就干啥,不要图大利;只要手不闲就饿

27、不着的道理,启发群众的生产情绪,调动起群众买牲口搞运输、合伙养猪的积极性,甚至连老人和孩子都自觉参加打头网、拾柴、捡粪等。”在山西省榆次县六堡村,冬学生产教育普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情绪,妇女也打破了传统惯例,开始参加了劳动生产。群众反映:“俺们今年可红火哩!一早一晚上地的人就像是赶会一样。这是几年来没有的事情。”传统农村社会中,生产经验基本是通过师传徒、父传子的方式传承,这就决定了经验的保守性以及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之间的局限性。农村社会中对经验的认同,实际上就是对一种社会关系的认同。这种社会关系具有排他性,一般来讲技术传男不传女,因此,女性不能介入到生产当中。可以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就了传统小

28、农“父传子”“师传徒”“教七分,留三分”的保守传承方式。历史和现实环境决定了新中国冬学的生产教育首先需要打破这种传统技术传播的局限性,把一些老农,特别是“老把式”总结出的耕作经验即“土办法”或“土技术”推广开来,提高一般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结合群众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经验,使群众经验上升到科学水平上来,从而提高群众的认识,推广现代科学技术。这与国家提倡“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认真总结推广当地的生产经验,并注意培养生产队自己的农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因此,在生产教育实践中,冬学主要是根据群众需求,采用多种多样学习形式,从实际出发组织农民学习,并采取试验、讨论对比等灵活多样、有效

29、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我们以冬学试验法为例来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试验法因其直接明了、简单易懂,成为冬学生产教育中普遍采取的方式之一。“在昔阳县大瓦邱村,教员讲授温汤浸种时,有人担心烫死种子,还有的群众嫌麻烦而不愿浸种。针对部分群众的顾虑,教员动员一些有浸种经验的学员以亲身经验进行示范教学。学员秦富长以大家熟悉的豆芽为例,启发道:咱吃的豆芽,就是在热坑上生的,可没烫死。王英以自己作现身说法:我是用二碗开水,一碗冷水,在锅里实验,三天半就出芽了,没浸的得五天。经过具体事例的教育,全村有 的人家浸了种,明白了温汤浸种能杀菌的道理。”与温汤浸种情况类似的还有病虫害防治。“年曲沃县董堡村棉花产生了棉蚜,冬学

30、讲了治棉蚜办法,学员们带头用六六六药粉展开了灭害虫运动,保证了棉花的丰产。群众懂得了学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 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省百人团赴晋南检查组调查材料(一),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技术的好处,形成良性学习新技术的风气。”同样是在董堡村,冬学中经常将新技术与试验相结合来帮助群众提高棉花的产量。“课堂上讲了曲耀离、吴春安的密植种棉丰产经验,农业社领导群众经过反复讨论,进行了试验,得到了丰产,每亩产了 斤皮棉,比过去增产 斤,副社长姜占文海光荣地出席了省的劳模大会。”除试验法外,还有漫谈法。漫谈法就是冬学以村为单位,组织、发动农民总结自己的生产经验,通过群众之间互相交换经

31、营与耕作经验,达到提高生产技术的目的。“昔阳县在准备春耕阶段,许多村庄鼓励农民增加投工、勤施肥、精耕细作。但在翻地时,王寨村有的群众因土壤里有石子,怕翻了地墒不好,不耐旱。针对这种情况,教员发动学员在冬学展开了讨论,通过漫谈使大家认识到,要想多打粮,就得多下工,多翻地。地是越翻越好。咱这地方石粒多,不耐旱,更得讲究技术。翻得浅些,能养墒。下种时,正好种在湿土上。五天后,全村翻地 亩,占全村应翻地的三分之二。”以上事例从技术层面上进行讲解,群众乐于接受,浅显易懂的冬学教学方式直接推动了新技术推广,实现了农业作物增产和丰收。据地方县志记载,近代山西蝗虫灾害频发,沁水县接连在崇祯三年(),崇祯四年(

32、年)发生蝗灾。清朝康熙三十年(年),曲沃县“夏大旱,秋七月蝗,雹,疫,淫雨,饥”。康熙三十一年(年),夏县发生蝗灾,农业减产“先年蝗,大荒,是年春大饥,死者不可胜纪”。乾隆二十五年(年),和顺县爆发蝗灾,“上年秋霪雨,蝗蝻,本年大疫,大饥,斗米钱五百”。咸丰九年(),垣曲县七月发生蝗灾,此后瘟疫接踵而至。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长期把蝗虫认为是“神虫”,蝗灾是“天灾”,所以一遇到虫灾就四处磕头拜神。新中国成立前,山西史志中记载的蝗虫祭祀的八蜡庙、虫王庙和刘猛将军庙等庙宇有三千多座。随着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和农药灭虫技术的推广,农民对“神虫”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南街、王

33、郭村、小站村等十余个村子两千余亩稻田发生蝗灾,当地政府组织群众用六六六药剂扑灭了蝗虫。农药在消灭蝗虫发挥出的作用使农民看到不再求神也能消灭害虫,在山西农村田间地头的祭拜“神虫”的八蜡庙、虫王庙和刘猛将军庙也随之消失了,杀虫剂、生物防治等技术的应用使农村社会很快替代了传统社会中烧香、拜神祈祷丰收的习俗。类似的社会文化变迁还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也由于技术的介入而被赋予了新内容。“踩街”是太原郊区农村每年阴历六月十五迎神赛社时表演的一种秧歌,其历史由来已久,表演者自编自唱,风格独特,而解放后这一娱乐方式被看作技术进步的标志,即当有新式农具试制成功时,“踩街”便成为全村人主要的庆贺方式。冬学培育了民众

34、文化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新观念。“范家堡冬学结束后召开了春耕生产动员大会,他们就结合 春光好 等范文,对学员进行了抓紧生产的教育,群众深刻了解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和人定胜天的道理,启发了群众积极进行了整地、耙地、积肥、送粪等春耕准备工作。”平原省林县“泽下村及郊村冬学结束后,村里组织了老农技术研究会以满足群众技术种田的需求,研究会由村里劳动模范、生产能手、义务教员、小学教员、宣教委员等组成,选出一个技术能手为主任,一个植棉模范为副主任。老农技术研究会先结合当前生产研究如何种棉花、怎样施肥与防治病虫害等方法,再根据有关的课文进行教学,学员学习后到家里或饭市(群众吃饭的地方)上宣传”。改进生产技术的

35、事例也随时出现,例如昔阳县思乐农民过去认为“种在地,收在天”“种地没巧深弯腰,头上汗水往下流”,现在他们相信了人工授粉,改良土壤,药剂拌种等科学耕作技术,“去年全社六百二十亩玉米,已普遍推行了人工授粉,获得了增产。这个村里的农民认识到学文化后第 期苏泽龙:冬学与农民教育: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省百人检查团赴榆、忻专检检查组调查材料,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资料来源:山西省农业厅 省百人检查团赴榆、忻专检检查组调查材料,山西省档案馆,档案号:。给带来四快:劳动算账计分快,学习技术快,国家大事懂得快,小两口恋爱通信快”。冬学生产教育通过技术传授,不仅推动了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36、更重要的是在民众的观念中植入了国家发展生产的新观念,并进一步成为农村生产发展的真正动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由经验支配型向技术应用型的转变,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余论 年代开展的农民教育是以传统乡村社会文化冬学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制定和推行的相关政策,围绕农业技术普及、生产新观念的建构,将束缚在农民日常生活中旧的文化思想体系打破。新冬学使传统社会中不识文字、不问政治的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生产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在生产教育实践中,新冬学摸索出一条思想教育与生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路径,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之前的冬学有本质上的区别。新中国成立前,老解放区曾普遍设立村技委会(技术委员会)负

37、责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但由于忽视思想教育,使技术推广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的作用。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的冬学生产教育在改变传统生产经验传承的保守性、有效实现技术供给的同时,引入生产的思想教育,并以思想教育为先,改变群众因循守旧的观念,培育起民众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意识,带动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并已有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冬学生产教育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参与人数多,所以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因为中国农村文盲基数较大,小农意识根深蒂固,而农业生产教育是在一定文化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一些地方的效果并不明显。第二,由于师资缺乏,一些地方冬学主要是

38、“以民教民”的方式开展,教师本身就具有局限性,因而农业技术提高与普及都十分有限。第三,有些地方采取运动的方式,把“冬学冬学,冬去不学”当作一种孤立的文化教育,不能把冬学和农业生产真正结合起来,使群众很难看到农业技术改良对生产所起到的作用。这些问题存在的同时也为国家建设过程中解决农民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社会中如何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农业生产教育采用了传统冬学的文化形式,将传统文化上升到与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共同发展的战略地位,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建构起新的生产方式和观念,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民众的必然选择。

39、参考文献:苏泽龙 年的山西冬学与社会 社会科学战线,():山西省教育史晋绥边区编写组 晋绥革命根据地教育史资料选编(二)太原:太原宝色印刷厂,:清平百余村 冬学开课 人民日报,()一九四九年冬学运动实施纲要 人民日报,()太原农业合作史编辑委员会 太原农业合作史:第 册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华北各地领导机关采取各种办法 克服农民生产思想顾虑 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大力宣传政策并发布保护地权财权的具体规定 人民日报,()川底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日报,()山西省农业合作化史编委办公室 山西省农业合作化史综述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国家统计局 年我国农家收支调查报告 北京:统计出版社,:中共

40、山西省委调查研究室 山西农村经济调查:第 辑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杜润生 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全国农业生产会议上 李书城部长开幕词 人民日报,()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 人民日报,()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开幕 光明日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 结合宣传国家总路线,办好今年冬学 人民日报,()华北区冬学开始阶段概况 人民日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山西五百农业干部受训完毕 榆次专区将普遍开办训练班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 关于开展秋冬两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工作的指示 人民日报,()太原农业合作史编辑委员会 太原农业合作史:第四册 太原

41、:山西经济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山西冬学一月 人民日报,()农民业余学校的典型 左权丈八村民校是怎样办好的 人民日报,()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 人民日报,()华北行政委员会发出关于冬学运动的指示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论文编辑委员会 年中国经济论文选:中册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中共察哈尔省委号召全体党员 结合冬季生产办好冬学 人民日报,()怎样开展农村读报组工作 记浑源县贾庄村读报组 人民日报,()平原省灾区冬学怎样推动生产救灾 人民日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关于农村青年团冬季工作的指示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 发布冬季生产工作指示 人民日报,()山西榆次六堡村民校 结合生产改进教学 人民日报,()山西昔阳县许多民校 结合文化学习进行生产教育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论文选编辑委员会 年中国经济论文选:上册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期苏泽龙:冬学与农民教育: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