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023年第9期基金项目: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文的阅读教学改进研究”(JSZJ21167)。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实施原则及策略连忠友摘要: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与学生的认知存在距离,教学时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此类课文后面安排了大量的“阅读链接”,为学生搭建起认知的桥梁,激活育人功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应关注此类课文“阅读链接”的编排特点,精准把握其价值、功能及使用策略,进而更好地实现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关键词: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阅读链接;教学价值;教学策略统编小学语
2、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编排了多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涉及每个学段,目的是通过此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但从客观来讲,此类课文由于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认知存在距离。如何突破这样的教学困境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链接资料,这包括课后“阅读链接”与课外阅读资料拓展。而教学时要发挥好课后“阅读链接”的作用,教师就需要充分领会其教学价值,把握实施原则,并提升使用的实效性。一、多维指向,领会“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
3、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1“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者相关联度高的片段进行阅读延伸,是精读、略读课文的延伸或有效补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45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具有背景支撑、落实语文要素、价值观引导等多维度教学价值。2统编语文教科书和革命文化有关的课文后附有“阅读链接”,其课文篇目梳理如下(见表1)。表1“阅读链接”内容梳理册次课文阅读链接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四年级下册黄继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五年级下册军神丰碑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菩萨蛮大
4、柏地统编教科书对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采用立体推进的编排原则,一至三年级采用的是单篇课文穿插于各单元之中的形式,而到了四年级上册,则采用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的形式。从表1可以看出,统编教科书也是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后面附有“阅读链接”,综合分析“阅读链接”与课文之间的关系,有以下教学价值。(一)指向内容补充,深化课文理解尽管统编教科书在编排上已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与当代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一些资料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背景支撑,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课后的“阅读链接”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有效
5、信息。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后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是进一步诠释“民族气节”的具体事迹,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民族气节不仅是拿起武器对抗侵略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坚定、坚守。(二)指向语言表达,呼应要素统编教科书采用双线组元,“阅读链接”作为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落实语文要素方面承担一定的任务。所以,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中的部分选文在语言表达上可成为课文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使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把握更加扎实有效。如军神及课后的“阅读链接”丰碑,两篇文章描写的人物都是军人,一位是在做眼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堪称“军神”,而另一位是在行军过程中,把
6、棉衣给了战友,自己却被冻死,化作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两篇文章都向我们呈现了军人的伟大形象,也都以故事的形式,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革命气节和品质。这与军神课后思考练习题“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相互契合,学生通过学习军神这篇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同样可以在阅读丰碑中巩固、运用,聚焦军长的神态、语言的变化来体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三)指向情感融合,彰显价值观引导统编教科书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每篇选文都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学生进行浸润式的熏陶。而“阅读链接”可
7、以让人文主题得以强化和升华。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可以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样,通过阅读“阅读链接”的七子之歌香港 七子之歌澳门 和平宣言(节选)三首诗,学生再次聆听母亲对孩子倾诉所受欺凌的心声,从而感受到孩子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两篇文章都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感触和462023年第9期民族自尊心。又如梅兰芳蓄须及课后“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两篇文章虽然人物身份不同,一个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而另一个是普通的台湾教师,但是爱国的情感基调是一样的。二、以“适”为要,“阅读链接”在教学中的使用原则“阅读链接”作为统编教科书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8、教师应立足学情,深入理解编者意图,做到适时、适度、适用,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一)适时避免画蛇添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启发的时机,在“愤悱”之际适时把“阅读链接”置于教学的最佳时机,使其发挥独特的作用,即在学生“热身”之际,及时添上一把“柴火”,就能让这“火”越烧越旺,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的体验与理解。如果错失机会或随意适用,阅读链接就是一种强制的“灌输”,犹如画蛇添足,适得其反。如学习黄继光一课,由于课文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伟人、英雄形象,与儿童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聚焦黄继光的语言、动作时,学生可能单纯地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此时学
9、生的认知将会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如果教师置若罔闻,还是按原有的方式把“阅读链接”放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就会降低他们对英雄的认可度,或者觉得英雄是遥不可及的。这就需要教师巧用课后“阅读链接”,适时调整链接时机,及时把课后“阅读链接”、近期发生的身边的事例进行统整,再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让学生从学习一篇文章、一个人物到学习一类文章、一群人物,这样就能顺应儿童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感觉到革命人物的精神距离自己并不远,进而帮助他们将认知延伸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将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处推进,也为后面继续学习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二)适度避免喧宾夺主革
10、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主要的阅读内容,而“阅读链接”是辅助性的,所以“阅读链接”不能喧宾夺主。对于“阅读链接”,只需要学生读懂,大致了解内容即可,无须花大量时间进行精讲,所以教师要分清主次,不能抱着不舍得的心态使用与学习课文一样的力度来进行教学,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学生很难消化,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七律长征与“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一首诗、一首词都是毛泽东的作品,都表现了战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教学时两者在处理方式上是不同的,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需要精讲,要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先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在把诗歌读准读熟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并通过借助资料、
11、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气势,最终达到熟读成诵,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对于“阅读链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来体会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和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可。(三)适用避免牵强附会“阅读链接”是编者精心选编的,是精读课文的拓展延伸,是否全盘接受或照搬运用?答案是否定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不同的,选用什么资料链接也可不同,适用的链接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牵强附会则事倍功半。所以,教师需要活用、巧用、会用“阅读链接”,根据教学设计特点、根据班级的学情及不断47出现的生成性资源,择机、巧妙地进行链接。教师可以对课后“阅读链接”
12、进行适当加工、处理,使其符合自己的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学情,这样既不中断教学正常流程,又润物细无声地助力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三个课后“阅读链接”虽然在情感上与课文是一致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延伸到使命感和责任感。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理解这三首现代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学时需要把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资料内容,这与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基于语文要素,巧妙地将方法迁移运用于“阅读链接”之中。三、策略赋能,提升“阅读链接”使用的实效性“阅读链接”虽然有
13、多维的教学价值,但毕竟是助读系统的内容,只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服务于课文或者整个单元的学习,“链”从何时、“接”往何处、用何种方式“链”,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一)关注切入时机,及时链接激发兴趣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阅读链接”涉及不同的文体,作用也不同,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巧”字上面做文章,注意链接的时机,充分发挥其时效性,否则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大部分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的事件距离当代生活年代久远,当学生出现“认识空白”之时,教师及时补充链接资料,能填补学生的认识盲区;而对于一些知识的难点,当学生“愤悱欲启”之时及时链接,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而处于和平年代的
14、学生,很难与英雄形象产生共鸣,在“情感淡漠”时及时链接,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进行链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感性、具体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而革命文化题材类的文章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预学,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如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学“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先让学生收集这首诗的相关背景资料,通过各种方式来理解词义,再通过充分朗读,体会作者对人民革命战争充满豪情壮志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引入课文学习。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二)用活表现
15、形式,具体情境具体分析1.穿插式体悟何为穿插?就是教学时,以教材中心内容为基础,有机地引进一些相关的学习内容及活动,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故事发生在特殊年代、特殊场合、特殊背景之下,离开了这些背景,就影响了学生对人物、内涵的认识,呈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平面的内容,这样的体悟只停留于表面,情感不易被激发。“阅读链接”及时的穿插运用,就让平面变为立体,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从而获得更深的理解与体悟。以四年级上册“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为例。梅兰芳蓄须一文中,梅兰芳为了不给侵略者演戏,深居简出、蓄须明志、卖房度日和设法生病,让学生感受到他强烈的爱
16、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民族气节,让学生体会到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千千万万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和故事,教师适时把课后“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穿插进去,学生通过阅读感受482023年第9期到他们的民族气节所表现出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篇链接文章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气节不仅是拿起武器对抗侵略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坚定、坚守,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同样可以表达自己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本单元家国情怀主题的理解。2.对比式思辨对比式阅读是指在教学时,教师借助两篇或两篇以上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课文,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思维的过程来把握文章各自特点,其本质特点是
17、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比式阅读集合了认识、理解、比较和鉴赏等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阅读链接”与课文内容高度相似,除了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引导探寻两者的差异之处,在思辨中对话,体会作家言语表达的特点,更准确、具体地体会文本的个性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锐性、概括性得到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和思维品质。如黄继光的课后“阅读链接”是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摘录文章的关键词句来提炼出情况危急、主动请缨、堵住枪口、消灭敌人这四个小标题,并通过串联小标题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让
18、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学生读后,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也是名人题材的叙事文章,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同样也可以摘录文章的关键词句来提炼出伟大的决定、苦难的日子、钱学森遇阻、幸福的泪花四个小标题,再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黄继光一课是精读课文,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黄继光的语言、动作来体会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质,从而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完后,教师可以再次引入课后“阅读链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其爱国品质。通过学习,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两篇文章均通过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两篇文章都是反映爱国主题的文章。虽然故事发生的时间不同,一篇是战争
19、时期的题材,另一篇是和平时期的题材;故事的主角也不同,一个是军人,另一个是科学家,但课文的写法是相同的,表现的主题也是相同的。3.补充式开渠新课程标准提出:根据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可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特别是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可见,要想达到阅读的量,教师需要在执教完课文后就“趁热打铁”,及时补充推荐一些革命文化类的作品,强化学生对相关思想和表达形式的体会和感悟,起到开渠引水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素养。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京剧大师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那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课程结束时,教师及
20、时引入“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让学生自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和故事。(三)打破运用局限,聚合交叉螺旋链接“阅读链接”作为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紧紧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的。虽然只安排在某篇文章之后,但都是出于对整个单元内容的补充,而非单一的指向。有些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课后“阅读链接”看似同类文本,实则有层次深浅之分,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变化结构。所以,教师需要整体把握课文的体系,通过横向比较,发现教材的阅读思维线索,这样有49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打破链接局限,多次使用同一篇阅读链接,让学生的内心对人文主题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入,对语
21、文要素的把握更扎实有效。而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思维的发展,每次链接学生都会有新的理解,收获也就越多。比如,四年级上册的“阅读链接”,虽然教材安排在梅兰芳蓄须一课之后,但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其价值主要还是在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统领之下的,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和“阅读链接”都是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情怀,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承载此任务的第一篇课文,学完课文之后,学生已掌握把多件事串起来把握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也感受到了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感,此时为了巩固其概括能力,可以及时链接“课外阅读”难忘的一课,迁移运用此方法来概括课文内容,让学
22、生感受到海外学子也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在学完梅兰芳蓄须后,教师第二次引入“阅读链接”,引导学生品味三篇文章的异同之处,同样的主题,三篇文章在表达上却各具特色,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主要是抓住关键词句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周恩来当时的感受与思考,感受其博大的家国情怀;梅兰芳蓄须一课,主要是通过概括梅兰芳经历的事件和拒绝的办法,体会他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危险,感受艺术家的民族气节;“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要抓住人物的行为,感受深厚的爱国情意。这样纵向一比较,就发现三篇文章同样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但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不同。可见,“阅读链接”是单元教学内
23、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加强单元整合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把这辅助性学习资料融入单元的每一部分,让其效益最大化。总之,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落实语文要素和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而“阅读链接”作为此类课文的补充,虽不起眼,也并非每一课都有安排,但具有多元的教学价值。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依据学情灵活处理,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价值、正确把握其原则立场,灵活运用方法,把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阅读链接”用在刀刃上,力求实现“画龙点睛”的功效。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2王静.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链接”的价值和使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7):52.3张霞.“阅读链接”在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3):14.(作者连忠友系福建省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责任编辑:穆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