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快乐工作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对于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行业承担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而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教师那就是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要高尚圣洁,教育体制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高付出、重压力、低收入、高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无法回避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望子成龙和以升学率论英雄这根无形的束缚下玩命工作,新课程的实施,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
2、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心理健康:一、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现代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比如: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把自己和周围同事、朋友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不平衡久了,就会觉得憋气、恼火。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变幻的社会里,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寻常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保持心里的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二、积极行动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实践的过程,比如:多读一点心理卫生,知识能
3、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豁达的心态对待变化和外界,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 、充满活力的心。三、劳逸结合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工作8小时以外的界线常常不分明,晚上要批改作业,备课。因此,如何把工作和休息处理好,休闲和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卫生的要求。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自我教育,既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教师心理健康了,工作和生活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