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63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42高校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实践与思考建设:背景、实践与思考*周爱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210088)【摘要】自“课程思政”建设的倡议提出以来,其认识不断得到聚焦与深化。本文从高校教师视角,回顾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现状,最后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一、高校一、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的建设背景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2016)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

2、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 年 6 月,教育部(2020)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会议及讲话点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和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责任。纲要则全面确立了“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具体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真正从思政课程辐射至所有课

3、程。二、高校二、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的实施现状自“课程思政”建设的倡议提出以来,国家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即课程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扶持。教育部(2021)于 2021 年 6 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217 号),确定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699 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699 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30 个。在教育部指示下,“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导向已经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开设专项课题、建设示范课程、培养骨干教师、组建教师团队、举办竞赛活动等工作亦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有序推进,在探索和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4、以南京某本科高校为例,除了开设“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外,该高校还开展了基于具体课程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推荐和评选工作”(以下简称“竞赛”),要求各个专业或学科教研室推荐 1 个以上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规定已有课程思政立项的课程必须要有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参与推荐和评选,有案例参加评选的课程方能申报课程思政立项课题,获奖案例课程(教师)后续方可申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建设课题”(以下简称“示范课”)。学校希望通过“竞赛”和“示范课”,鼓励普通教师广泛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由优秀骨干教师发挥带头作用,以一带多,组织教师团队,在单个优秀案例基础上形成一门课程的全套教学案例,将案例应

5、用于整门课程,再以点及面,将“课程思政”改革由一门课程推广至各个学科乃至全校。这两项工作已经经过 2 轮实践,但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由于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主体,学校是教学改革实施过程的重要支撑、亦是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因此,作者将基于实践,主要从学校和教师角度分析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项目“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国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研究”(19SWC-005)、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课程资源建设”(2020WYKT052)的阶段性成果。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43(一)导向上不够精准(一)

6、导向上不够精准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性而观,学校的指导方向有待调整。虽然国家要求破除唯论文等倾向,但实际上高校职称、级别等评定标准仍以论文和课题的级别和数量为主要导向,对教学的投入过程及育人成果无明显侧重,因此导致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忽视教学改革的情况。再加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零开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一线教师大多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事务和一定的科研压力,很难额外抽出时间和精力参加“竞赛”,因此往往直接选择放弃;已获得思政项目或者希望获得思政项目的部分教师可能会选择参与“竞赛”以维持项目资格或得到项目申报机会,但实际投入度可能高低不一、参差不齐。由于学校的导向不够准、对教学投入

7、认可度不够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易受影响,总体投入可能较为有限,进而影响了学校教学改革的预设进展。(二)指导上不够有力(二)指导上不够有力从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而言,学校的指导力度尚有不足。学校平时不定时发布各类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通知,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优点是发布频率高、数量多,培训一般不限人数、不需要交纳会议费,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自由参与。缺点是总体上泛而不专、针对性不够强,再加上教师空余时间和精力有限,最终可能实际参与度低、参与效果不佳。假设教师对于“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对不对”等问题知之不详,那么距离“做好”就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竞赛”前

8、缺乏定向集训,教师自行整理参考资料、摸索“竞赛”过程,“竞赛”准备不够充分,易导致竞赛结果不够理想,打击教师积极性;再加上“竞赛”细节的复杂性及个别课程的特殊性,还可能发生后续“示范课”申报无效、无法按期结题的情况。(三)规划上不够严谨(三)规划上不够严谨从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与结果而论,学校的规划方案有待改进。“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复赛结束后公布获奖结果,但未能晋级复赛的参赛教师对于自身作品的优缺点得不到反馈,广大教师对优秀作品也无从借鉴;同时,“示范课”的实施工作困难较多,从而削弱了预设效果。主要困难如下:1.基于学校认定机制和经费额度,往往由个人参与“竞赛”、承担思政案例撰

9、写和实施的主要工作,难以形成真正的教师团队,工作效率较低。2.“示范课”实施时间紧、准备任务重,在下学期实施时,成熟完整的案例库可能尚未建设完成。3.教师很难实现每节课都有思政或每节课都按照教学日历和教学案例实施,而由于评审专家组采取分散随机的听课方式,对单个案例的完整实施情况难以集中开展跟踪考查,可能会影响“示范课”的验收结果。三、高校三、高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实施对策的实施对策(一)调整目标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一)调整目标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义务,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课程思政”建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学校、教师与学生长远发展的一致路

10、线。基于这一清晰认识,学校应发挥考核制度的优势,加强教师考核标准的目标导向性,引导教师回到课堂、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习近平,2016),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育人效果和质量。建议学校调整教师考核机制、减轻教师负担,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参与给予高度支持,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投入给予充分肯定,对过程的考查与结果的考核予以共同重视:不仅关注相关竞赛结果、相关论文和项目数量与级别,亦注重教师的工作方式及所作的努力与付出,转变高投入低回报为回报与投入成正比,转化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二)完善培训安排,提升总体教学能力(二)完善培训安排,提升总体教学能力

11、教师培训是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领会学习“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途径(周融,2021)。建议培训负责单位对“课程思政”培训就其权威性、针对性、实用性进行预先筛选,增强对参与教师的鼓励和督促措施如发放参会证书或学时证明,将特定培训定向推送给相关学科,并采取教师主动报名的参与方式提高有效参与度。如针对“竞赛”和“示范课”,可以面向报名参赛且有意向申报“示范课”的教师团队定向组织专题集训,解读具体要求、提供指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44导与参考资料、解答相关疑问并构建交流平台。学校在综合考虑培训经费预算等因素的同时,可进一步合理安排培训的频率、拓展培训的深度、兼顾培训的广

12、度,尽量满足教师充实“课程思政”理论知识的需求、推动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综合能力。(三)优化工作方案,创建优秀教师团队(三)优化工作方案,创建优秀教师团队“竞赛”“示范课”、专项课题等工作的重点不在于比赛和立项结果,而在于切实创建“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团队,进而打造精品示范课程、创立研究示范中心。可鼓励各二级学院组织教师团队以一门代表课程参赛,取消淘汰制,在“示范课”通过后将团队全部成员认定为联合主持人,适当增加经费,给予充足时间,分步推进各项流程:第一步,学校提前发布通知、组织定向培训,团队提交一份代表案例,专家组点评并指导完善。第二步,团队集体备

13、课、合作完成一整套教学案例,专家组评定竞赛结果、进一步指导、确定“示范课”立项结果。第三步,针对“示范课”其中一份或多份案例的完整实施过程,专家组集中进行跟踪指导及验收、决定验收结果。同时,将各阶段成果以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交流、示范和推广。可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方案,促进教师发展、广泛开展实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四、结语四、结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程的重大使命,也是其他课程的重要责任。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高校应统筹各个学科与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调整目标导向、完善培训安排、优化工作方案

14、等举措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师总体教学能力、创建优秀教师团队,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2-08-18http:/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ckground,Practice and ReflectionZhouAiping(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gxian College,Nanjing,210088)Abstract The

15、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PE)has beenincreasingly deepening since the proposal was put forwar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llege teacher,thispaper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of IPE implementation,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suggestscorresponding strategies,attempt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