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非同一性的拯救——论阿多诺的“星丛”理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00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同一性的拯救——论阿多诺的“星丛”理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同一性的拯救——论阿多诺的“星丛”理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同一性的拯救——论阿多诺的“星丛”理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8Vol.43 No.3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第4 3 卷卷第3 期Jun.,20232023年6 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非同一性的拯救论阿多诺的“星丛”理论张静静(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摘要:在本雅明“星丛说”的影响之下,“星丛”理论贯穿于阿多诺的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批评等理论著述之中,与“非同一”“模仿”等概念一起成为阿多诺理论的核心关键词。阿多诺对本雅明的“星丛说”加以改造,赋予其更丰富的理论内涵,这与阿多诺对主客体的理论阐述、对同一性的批判、对概念的批判等观点息息相关。“星丛”理论体现出阿多诺的双重努力:一方面,他极

2、力批判主体和理性的越所导致的主体中心主义和概念同一性;另一方面,他尝试构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主客体关系以及概念之间的星丛,试图依靠主体和理性自身的力量拯救非同一性,并在勋伯格的音乐、贝克特的戏剧以及卡夫卡的小说中找到“星丛”的理想范例。关键词:阿多诺;非同一;星丛;模仿中图分类号:1 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1-1 3 5 1(2 0 2 3)0 3-0 0 6 8-0 7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启蒙理性批判、文化工业批判、否定辩证法及其美学理论在2 0 世纪中叶的西方思想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德里达、福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著述涉

3、及诸多领域,其表达风格以晦涩费解著称,极易使读者迷失在他碎片化、非逻辑的文字迷宫中。在他的文字迷宫中,隐藏着一条阿里阿德涅金线,那就是在其哲学、美学、文学批评、音乐社会学、伦理学等理论著述中反复出现的“星丛”二字。虽然阿多诺对“星丛”一词青有加,但是他并未对其予以严谨界定,因而它没有明确且清晰的内涵。考虑到阿多诺对传统概念的严厉批判,我们可以理解其“星丛”理论的特殊阐释方式,这符合他一贯对待传统概念的批判态度。如何理解阿多诺的“星丛”理论?按照阿多诺自己的做法“以概念超越概念”,即以概念群的方式克服传统概念的不足,在阿多诺的理论建构中,“星丛”理论与“非同一”“非总体”“模仿”等概念并置在一起

4、,犹如夜空中的群星,构成一个熠熠生辉的“星丛式”概念群。阅读阿多诺需要捡拾起他散落于哲学、美学、音乐社会学及文学批评中的思想碎片,把他在不同理论语境中的相关阐释连缀起来,从而还原出其“星丛”理论建构和表达风格背后的真实样貌。何为“星丛”?它是阿多诺认识论上的策略方法,一个隐喻意义上表达“否定的辩证法”“非同一性”的代名词,还是阿多诺写作的某种风格,抑或是认识上有别于逻辑化体系的新结构模式?的确,在阿多诺不同的理论语境中,“星丛”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用法,有时是一个收稿日期:2 0 2 3-0 3-2 0作者简介:张静静(1 9 7 6-),女,安徽歙县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5、69隐喻,有时指代一种结构,有时是一种表达风格,有时是某种批评方法,有时又指某种作品风格。具体而言,阿多诺在论及非同一性的主客体关系,以及对概念和启蒙理性进行批判时,“星丛”成为阿多诺哲学认识论的核心概念;而在美学理论中他对艺术形式与模仿理性的强调,以及在文学批评中他论及勋伯格、贝克特、卡夫卡的作品风格时,“星丛”则是阿多诺美学理论及文学批评实践中的焦点问题。阿多诺在不同语境下对“星丛”概念的使用正好契合他本人主张的“星丛式”表述模式,换句话说,阿多诺是以自已独具一格的星丛式风格对“星丛”理论进行了闸释。正因为此,“星丛”在不同的解读者那里被赋予不同的理解。如马丁杰在阿多诺中指出,“星丛”是一

6、种结构,“阿多诺用它来指吸引和排斥的相互联系的作用,这种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想象的动力的、相互转换的结构”1 8;在伊格尔顿那里,“星丛”成为阿多诺最醒目的语言风格,“他的文本中的每一个句子都因此而被迫超负荷;每一个短语都成为辩证法的奇迹和杰作,在思想即将消失在它自身矛盾的那一瞬间把它固定下来。像本雅明一样,这种风格是一种星座化风格,每一个句子都是水晶般的谜语,无法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演绎,在这种高度凝练的格言隽语中,每一个部分都是自律的,但与其他部分又存在着复杂的联系”2 1 3 4 7;在杰姆逊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一一阿多诺,或辩证法的韧性中,杰姆逊指出“星丛”源于本雅明的学说,在阿多诺哲

7、学理论中“星丛”成为其哲学表述的形式,“这星丛是一套易动和多变的要素,在其中正是纯粹的关系而非实质内容标明了它们的总体结构。这意味着,在一个星丛中,可能没有基本的特征,没有中心,没有“终极决定的情况或者底线,除了所有这些内容的彼此关系之外。3 2 7 1以上列举的代表性观点并不冲突,只是谈论的侧重点不同,不论以“星丛”指代阿多诺的表述风格,还是把它作为阿多诺特有的认识论概念和认识模式,这些成果都揭示出阿多诺“星丛”理论的部分内涵及理论意义。综观学界对阿多诺“星丛”理论的阐释,大多围绕否定的辩证法中的“非同一性”予以展开,“星丛”成为“非同一性”的代名词。毫无疑问,“非同一性”是阿多诺“星丛”理

8、论的核心概念,但两者并不能直接等同。一方面,“星丛”理论除涉及否定的辩证法中的“非同一性”之外,还与美学理论中的艺术理性、艺术建构息息有关,以“星丛”为线索可以更好地将阿多诺不同著作中的理论观点连缀起来,以窥见他主要作品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主题;另一方面,“非同一性”具有鲜明的批判色彩,它针对传统哲学展开批判,强调差异,反对强制性的同一,而“星丛”则是阿多诺在批判基础上尝试的某种建构,凸显出阿多诺在反体系和体系、反理性和理性、反主体和主体之间寻找某种解决之道,努力通过理性和主体的自我修复以在启蒙理性的废墟上重建真理的信心。本文拟围绕“星丛”概念追溯阿多诺“星丛”理论的渊源

9、,并结合阿多诺的哲学、美学、艺术理论揭示“星丛”理论的丰富内涵。阿多诺的“星丛”概念是从好友本雅明的星丛说发展而来。“星丛”是本雅明语言观、真理观中的一个关键概念,集中体现在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星丛”本是天文学上的概念,在天文学意义上,每颗星星都如其所是地处于自己的位置,在夜空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它们不隶属于他者,也不会按照人为设置的方式做出改变;相邻的群星又并非毫无关联,它们构成一种松散的关系。本雅明独具慧眼地借用“星丛”概念作为认识论的范本,在其理论中,“星丛”是概念的松散集合体,其中每一个概念都是自足的碎片,能够反射出“理念”,并在概念不同的组合中令“理念”刹那间自行闪现要理解

10、本雅明的“星丛”,需要对概念与理念、知识与表征等进行区分。本雅明的理念即真理,真理就是理念的王国,有别于理性产生的概念王国,理念高于概念,真理或理念只有通过表征才能显现出来,它打破理性的统摄,颠覆自然70科学的因果逻辑律。因果逻辑主导的思维方式把整个世界阐释为一个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系统,而“星丛”以碎片化的表征方式呈现理念。“思想碎片与其基础观点的关系越不直接,其价值就越大。而表征的光彩取决于这种价值,就犹如马赛克的光辉取决于玻璃彩釉的质量一样。作品的细部准确性与雕塑或知识整体的比例之间的关系表明,真理一内容只有通过沉浸于题材的最微小细节之中才能掌握。”4 2-3 在本雅明这里,原来的体系化

11、、概念化、逻辑化的方法并不能找到通往理念(真理)的正确道路,只有通过对思想碎片的考察才能把握真理与理念。在“表征”中,对象呈现出与占有式的逻辑完全不同的意义,它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碎片来显现真理,建立认识论上的“星丛”,从而“星丛”成为真理和理念的具体显现。联系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向街拱廊街等作品,可以很清楚地辨认本雅明的写作风格一从碎片中、细节中去描述一个时代。本雅明认为知识是占有,通过方法获得客体,客体被意识占有,而对于被占有的事物来说,表征是次要的,真理只与理念、表征有关,与知识、概念无关。首先,理念和概念对待客体的方式不同。“这种概念混合在各种不同知识之间编织了一个蛛网,试

12、图诱捕真理,仿佛真理是从外部飞来的东西一样”4 2,而“理念之于客体正如星座之于群星”1 4 7,“理念是永恒的星座,根据在这个星座中作为各个点的诸因素,可以对现象进行细部划分,同时恢复其原样”。1 4 7-其次,理念对待客体无意图,概念中存在固有的意图。“知识的客体实际上是由概念中固有的意图所决定的,所以不是真理。真理是由理念所构成的无意图的存在状态。因此,接近真理的正确方式不是通过意图和知识,而是完全沉浸融汇其中。真理即意图之死。”4 8 星丛意味着概念的集合体,也意味着理念之间的复杂关系。“理念遵循这样的法则:一切本质都是完整纯洁的独立存在,不仅独立于现象,而且特别相互独立。正如天体的和

13、谐取决于并不相互接触的行星轨道,所以,理念世界的存在取决于纯粹本质之间不可沟通的距离。每一个理念都是一颗行星,都像相互关联的行星一样与其他理念相关联。这种本质之间和谐的关系就是构成真理的因素。”4 1 0从以上略显繁复的引用中,我们可以大致描述出本雅明意义上的“星丛”。本雅明星丛中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是先验的、永恒的、静止的;黑格尔的理念是“绝对精神”通过逻辑学阶段发展,最终达到整个概念体系的终点;而本雅明式的理念带有弥赛亚式的救赎意味,无关乎逻辑和体系,无关乎中心与边缘,是碎片之间的松散组合,是刹那间的呈现。本雅明严格区别理念和概念,理念即“星丛”的集

14、合体,它由碎片化的概念构成,通过表征闪现真理;概念是严密的体系,遵循因果逻辑,与知识和理性相关,概念是对现象各因素的分类及概括,这是对具体对象的肢解、割裂和强制同一。最终,在理性的思维方式中,概念取代概念所表达之物,概念之间的逻辑构成庞大的体系,丰富复杂的现实世界被遗忘。如果说概念是对活泼的现象世界的分解和远离,本雅明的“星丛”则是拯救。与概念不同,“星丛”是诸现象因素之间展现出的某种和谐状态,是指各因素不断变动又彼此并立,又不能被某个中心整合的某种特殊集合体,犹如星座或是夜空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看似分散毫无关联,却是一个松散的集合体。在“星丛”中,原先被概念强制肢解的事物现在作为“理念的表征

15、”被拯救出来,通过“表征”从“星丛”碎片中去“领悟”理念。三阿多诺的“星丛”概念来自本雅明,他将本雅明的“星丛”改造成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并贯穿于他的理论著述中。阿多诺的“星丛”继承了本雅明的部分观点,比如对概念的批判、对总体的否定,但与本雅明的“星丛”最大的不同在于,阿多诺的理论中已不见本雅明喜欢谈论的“理念”的踪迹。本雅明的“星丛”讨论的是理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对概念的反思和批判,他的“星丛”带有某种超验的形而上学色彩,在瞬间即永恒的神秘观照中,现象或概念之71间呈现出理念。但阿多诺的“星丛”将本雅明具有神秘性的理念拉回到真实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他以“星丛”概念批判虚假的意识形态,批

16、判同一性和概念拜物教,并将这种批判延伸到大众文化批判与反犹主义批判之中,甚至将“星丛”的特点贯彻于自己的写作之中。阿多诺对于“星丛”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近乎达到迷恋的程度。在他不同时期的不同文本中,我们可以反复看到他对“星丛”概念的运用。比如,在他早期的作为论说文的形式中一文中:“在论说文中,互相反对的因素组成可阅读的文本,论说文没有建立任何支架、任何结构。但各因素通过他们的运动具体化为某结构,星丛是一个动力场,就像在论说文的凝视下,任何知识结构必然转变为动力场”3 1 1;在否定的辩证法中,他指出概念的自给自足是虚假的,“星座只是成为从外部来表达被概念在内部切掉的东西:即概念非常严肃地想成为但

17、又不能成为的更多。概念聚集在认识的客体周围,潜在地决定着客体的内部,在思维中达到必然从思维中被割去的东西”6 1 6 0;在评价音乐作品时,他说:“音乐不包括判断,但它是一种不同形式的总和,仅仅依靠不同因素的星丛来建构,而不是论断、从属关系和归类。”1 1在以上提及的不同语境中,阿多诺的“星丛”具有多层涵义。因此,要理解阿多诺的“星丛”,必须与他的主客体理论、对同一性的批判、对概念的批判相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星丛”指主客体之间的力场。如果将阿多诺的“星丛”置于哲学史中来审视,它开启了认识论上新的可能性。主体性问题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哲学理论中主体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不

18、同的理论家试图从主体的不同层面讨论人类的认识、道德、美学、艺术、文化、社会。置身于2 0 世纪中叶的哲学理论语境中,阿多诺仍旧沿用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的主客体概念,当然,他讨论的重点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客体,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并赋予主体与客体不同的涵义。“星丛”是一种保持客体差异性的认识模式,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新型关系中,客体不再是被占有和利用的对象,主体尊重客体的优先性和差异性,坚持主体和客体处于一种关系力场中。在“星丛”这个主客体关系力场中,各部分互为中介,不存在凌驾于各部分的整体,它取代了严格的因果逻辑关系构成的模式。阿多诺“星丛”中的主体不再是扩张式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客体也

19、不再是只能被主体占有和利用的工具,主客体互为中介。第二,“星丛”是非同一性的集合体。与本雅明主张的“星丛”模式相反,他始终不遗余力地批判同一性。“同一性”无处不在,贯穿于传统哲学理论、科学技术、反犹主义、文化工业等各个领域。同一性思维忽视客体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对处于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客体粗暴地否定,在启蒙理性的归纳和量化思维下,强行将客体削足适履地纳人概念当中,客体被纳人强制性的同一性中。启蒙理性在思维方式上是对工具理性的高扬,在内在建构上表现为主体的强制同一性、量化思维的流行及对经验世界的忽视。这种强制同一性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祛魅的客体丧失丰富性,人对自然的占有与奴役,工具理性反

20、过来对主体的宰制和吞没,文化工业中同质化产品的泛滥,伦理道德上的排他,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启蒙理性造就的“同一性”。阿多诺的“星丛”式思考就是要通过对“同一性”的彻底反思,打破主体和理性的越,重建主客体之间的非同一关系。第三,“星丛”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力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运用概念取消客体中的异质因素,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共性,进行归纳概括,突出对象的共同性。而不能纳人概念的个别差异被忽视,对差异实行强制性同一,在抽象逻辑的演绎中,概念取代了现实中具体复杂的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概念之间形成的则是等级式结构。只有通过非同一性哲学才能打破这种魔咒。概念彼此之间不再是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而

21、只具有差异性。概念之间组成的“星丛”可以最大限度包容经验客体的差异性,相比传统理性哲学,“星丛”中的体系模仿以一种更加宽容乃至纵容的姿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思72维模式。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不是依靠一个概念,而是依靠概念群的组合来展开,否定的辩证法就是概念的星丛。作为一个比喻性的形象,“星丛”指“一种彼此并立而不被某个中心整合的诸种变动因素的集合体,这些因素不能被归结为一个公分母、基本内核或本源的第一原理”。18217“星丛”内的各因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断发生变化,没有中心,没有边缘,“星丛”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具体化的形式之一,是作为反对哲学体系等级秩序和总体性的重要理论武器。四在启蒙辩证法和

22、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主要的工作是破除启蒙理性和概念拜物教的迷信,批判理性和主体的僧越,那么在批判之后如何在“星丛”中去拯救“非同一”?阿多诺在艺术作品中找到了“星丛”的最佳范本,即在艺术作品的“模仿”中去追寻被概念遗忘的“非同一”。如同康德把艺术、科学和道德归人不同领域后,最终试图通过艺术的审美判断去弥合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鸿沟。阿多诺也试图在艺术的“模仿”中去寻找希望,他指出,主体与客体恰恰在“模仿”中,主体将自身开以通向“非同一”,由此客体的“非同一”得以揭示,被启蒙理性遗忘的“非同一”得到救赎,艺术成为最后的避难所有别于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模仿,阿多诺的“模仿”概念具有新的内

23、涵,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美学理论中。阿多诺的“模仿”深受本雅明的启发,在论模仿能力一文中,本雅明指出“模仿”意味着主体和客体之间“非感觉的相似性”,这种模仿能力留存于人类的语言中。阿多诺则强调艺术是模仿行为的庇护所,模仿不是复制或再现,而是“主观创造过程与未安置的他者之间所结成的非概念性亲和关系”。1 9 9 6这句话指出了主体和他者之间的关系特质一非概念性亲和关系,概念是主体对他者的强制性同一,“模仿”则凸显出某种亲和关系。阿多诺对“模仿”概念的历史进行考察,指出模仿源于巫术,而在美学史的发展中,模仿概念逐渐与前现代的、不发达的原始社会联系在一起,模仿不能体现主体的能动性而被逐渐忽略。世界逐渐被

24、祛魅,只有艺术模仿仍保留着某种魅力,但艺术的魅力大多被视为巫术阶段的残余。阿多诺强调,实际上艺术与巫术不同,艺术是对他者的模仿,艺术拒绝成为主体性的构建,这种模仿的艺术只有在理性中才可能,“它运用自身的手段,乃是对这个过度行政化世界的理性世界之非理性做出的一种反应”。9 1 9 5阿多诺又从“模仿”转向“艺术理性”,这是一种特殊的理性,全然不同于阿多诺批判的启蒙理性。他指出,艺术不是对理性的抽象否定,也不是通过神秘的、直观的形象去表现被压制的东西,而是通过将理性从经验世界中解放出来以取消理性的暴力行为。艺术作品中的理性“虽与支配外在世界的理性不无关系,但并不复制外在世界的概念性秩序”。9 1

25、9 8 这种艺术理性体现在建构原则上,艺术作品如果通过建构原则建立一些光滑的、和谐的、纯粹逻辑性的整体,那么它就成了虚假的意识形态。但是,真正的建构具有双重性:建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体支配的延续,它将现实因素从其原初关系中撕裂开来,并将其改变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此整体并非以上提到的整体;同时,建构也限制了审美的主体性,“建构的综合如果要获得成功,就得根植于其潜在的要素之中。但是,这些要素从来不会轻易地遵从主观综合所强加给它们的东西”。9 1 0 1 也就是说,艺术建构的主体能够在尊重异质要素和艺术创造之间保持某种紧张的平衡关系。因此,艺术家创作态度中隐藏着“星丛”模式:“那种最为自在而非自为的意识

26、,追求他者,而艺术便是这种意志的语言,他者的要求皆存在于现实当中,但为了聚合在一起它们必须得到转换,并藉此置入新的星座,与模仿现实大相径庭的是,艺术作品实际上是向现实表明这种转换时如何进行的。”9 1 3 2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不模仿现实,而现实应该以艺术为样本,尊重他者,保留非同一性。阿多诺认为艺术理性参与的建构目的不是虚假的总体,而是真正的艺术形式。艺术形式难免会有挑选、剪裁,但真正的艺术形式是“分散细73节的非暴力的综合,它保留歧义和矛盾。因此,形式是真理的展露”。9 2 5 0 艺术形式是作品中各因素之间构成某种紧张关系的平衡,“如果被转移到全体性上,那么它就会掉人全体性的漩涡里。所

27、谓的全体性是将部分整合为同一的整体。因为全体性最后会吞噬了所有的紧张关系,而沦为意识形态,这就是美感的危机和艺术的危机”。9 1 3 传统美学喜欢和谐,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和谐会抹杀异质性存在。而阿多诺认为,“正是新近向不完美和断片化的转折,通过粉碎艺术那尚未如愿以偿地对完美的渴求而拯救了艺术”9 3 2 6,要打破和谐的虚假整体性,“不和谐是关于和谐的真实所在”。1 9 1 9 4 阿多诺的艺术形式颠覆了传统美学的和谐论、整体论,成为保留“星丛”中非同一、差异性和异质性的希望所在。艺术形式的建构来自艺术理性,这种艺术理性能够削弱启蒙理性的自大和狂妄,建构能够尊重差异性和非同一性的主体。阿多诺对启

28、蒙理性的反对并未让他走向非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他的“星丛”理论也并未走向后现代主义,他仍旧试图寻找理性和主体的自我拯救,最终他在艺术理性和艺术作品中找到微弱的救赎之光,由此走向审美乌托邦。五阿多诺的“星丛”理论是其理论的核心基石,“非同一”是“星丛”理论的核心,但仅仅谈论“非同一”会忽略阿多诺“星丛”理论的复杂内涵。从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到美学理论,围绕“星丛”这个核心概念,阿多诺从主客体关系、非同一性到艺术模仿、艺术理性、艺术形式,构成一个复杂的星丛式概念群。这符合阿多诺一贯的星丛式行文风格,他会不时从一个概念跳到另一个概念,而跳跃式的思维背后看似缺乏明晰的逻辑,实则有一条暗线贯彻其中,

29、即“星丛”阿多诺理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金线。在不同语境中,阿多诺的“星丛”有着不同的内涵。就主客体关系来说,主客体互为中介,主体能够认识到客体的优先性,不以唯心主义的狂暴吞噬客体,客体的优先性又需要主体力量才得以彰显,主客体关系构成一种充满张力的“星丛”式力场;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看,概念犹如夜空的群星,不存在等级关系,不存在中心和边缘,更不存在秩序井然的体系。阿多诺不否认概念存在的意义,指出如果丧失了概念和理性思维,人类不可能认识世界,但拒斥单个概念和遗忘那些不能纳人轨道的他者因素,会对共性的归纳造成强制性同一,只有在“星丛”的认识模式中差异才得以保存;从“非同一性”来看,阿多诺以“星丛”

30、对抗传统哲学中无处不在的同一性,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冲动,“星丛”是松散的集合体。传统哲学需要通过概念和逻辑来建构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星丛中的群星并不指向一个秩序井然的整体,每一颗星星自有存在的意义。就像夜空中群星闪烁,每一颗星在自己的轨道上都自有其光芒,没有中心,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在引力和斥力构成的力场中达到某种动态的平衡;从“模仿”来看,模仿中主客体之间的非概念亲和关系、艺术理性的建构对非同一性的尊重、艺术形式对歧义和矛盾的保留,这些“星丛”成为拯救非同一性的希望所在。总之,阿多诺的“星丛”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化的隐喻,如同莱布尼兹的单子、德勒兹的块茎,阿多诺的“星丛”说在哲学史、美学史上

31、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通过阿多诺的“星丛”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双重努力:一方面,他极力批判主体和理性的臀越所导致的主体中心主义和概念同一性;另一方面,他尝试构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主客体关系与概念之间的“星丛”,试图依靠主体和理性自身的力量拯救非同一性,并在艺术建构和艺术形式中找到救赎之路。这完全可以视作一份阿多诺为现代主义艺术进行辩护的证词,他在勋伯格否定音乐调式的十二音音乐、卡夫卡寓言式的小说、贝克特充满荒诞主题及无意义对白的戏剧、毕加索碎片化的绘画风格中找到了“星丛”理论的理想范例。参考文献:1马丁杰.阿多诺 M.瞿铁鹏,张赛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74Q朱晓凤【责

32、任编辑2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 M.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3杰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阿多诺,或辩证法的韧性 M.李永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4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 M.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1.5 Adorno,Theodor W.Notes to LiteratureM trans,Samueland Shierry Wwber.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1.6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 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 9 9 3.7 Adorno,Theodor W.Be

33、ehtoven:the philosophy of musicM.trans,Edmund Jephcott.Cambridge:Polity Press,1993.8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1 6.9 阳阿多诺.美学理论 M.王柯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The Salvation of Non-identity-On Adornos Constellation TheoryZhangJingjing(College of Liberal Arts,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

34、a)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Benjamins constellation theory,which runs through Adornos philosophy,aesthetics,ethics,literary criticism and other theoretical writings,and together with the concepts of non-identity and mimesis,it becomes the core keyword of Adornos theory.Adorno transformed Benja

35、mins con-stellation theory and endowed it with richer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dornostheoretical expos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criticism of identity,and criticism of concepts.It is throughthe“constellation theory that relects Adornos dual efforts:on the one hand,h

36、e strongly criticizes the subjec-tive centralism and conceptual identity which caused by the superfluous subject and rationality;on the otherhand,he tries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he constellation between con-cept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philoso

37、phy.He tries to rely on the power of the subject and the ra-tion to save the non-identity and find examples of constellation in Schoenbergs music,Becketts plays,andKafkas novels.Key words:Adorno;non-identity;constellation;mimesis版权声明本刊已许可本刊合作单位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相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本刊编辑部对来稿在内容和排版形式上有删改权。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