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完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思考与建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64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完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思考与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完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思考与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完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思考与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3 年 增刊 1111文章编号:2095-6835(2023)S1-0111-03对完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王君山(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北京 100000)摘要:近年来,中国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对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国家和知识产权各主管部门也先后出台和修订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但是,在如此高压态势下,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被侵害的情况仍然呈现上升态势,案件类型也不断变化。由此说明,中国现有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

2、权法律保护体系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备,立法时始料未及的情况客观存在,执法时取证困难的情况不可否认。个人认为,中国应当紧跟网络技术发展,持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能力水平,强化宣传教育,着力在立法、执法、普法三层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关键词:互联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打击和预防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志码:ADOI:10.15913/ki.kjycx.2023.S1.024目前,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如通过互联网制造销售冒牌产品,提供免费文章,视频、音乐随意下载等情况。近年来,中国公、检、法等司法部门已经全力加大对此类情况的打击力度,但打击震

3、慑效果远未达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体系建设远未达到社会实际需要,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和困难,并从如何预防和打击侵权行为角度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提升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和预防效能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1中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现状目前,中国对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法律法规方面,主要依据中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最高法等部门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并适用国际通用的国际公约和习惯。1.1对传统法律的修订和解释目前,中国针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依据的国内法,多数为已有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相关

4、法律法规,以及其相关修订和解释。例如,中国在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了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在著作权法最近的一次修改中,其第三条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定为“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并且对视听作品的范围进行了调整,以回应目前网上存在争议的著作权侵权问题。同时在第五条对不适用内容进行了修改,新确立了“单纯事实消息”,对网络环境下新闻、报道、网民转载等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范,第一次对网民言论的著作权进行了规范保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相继颁布了多个司法解释,2013 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执法机关依

5、法打击侵害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行为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律依据。1.2行政法规、规章的补充国务院、国家版权局等行政部门也针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先后出台多部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信息在网络中的使用、网络载体的运营和责任等相关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补充,对相关法律体系进行逐步完善。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与修改,比法律制定程序更简单、制定周期更短、修改更便捷,可以及时有效地补充法律空白,起到补充和配合法律构建完整法律体系的功效。然而,因其制定相对简单任意,且约束力较低,其效力不同于法律,不仅容易滋生乱象,而且也容易脱离实际。加之由于行政管辖主体较多,分散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往往不能

6、起到全面规范的作用,也存在相互交叉,甚至有扩大约束范围的可能,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践具有一定影响。1.3借鉴适用国际公约和习惯中国一般参照已加入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法、一般习惯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当然也包括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相关国际公约和习惯对中国绝大部分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涉及的“保护客体”“保护范围”“行为标准”“手段措施”“监督管理”等知识产权权利义务方面内容都有所涵盖,同时也包括“限制与例外”方面的规定。虽然国际公约和习惯具有全球适用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1122023 年 增刊 1的特点,但也只能够满足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

7、的一般要求,并不能实现完全涵盖。从法律渊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国际条约和习惯,其内容注定不可能完全适应中国社会管理要求。例如,对向中国互联网终端进行技术渗透,甚至窃取重要资料信息的网络“黑客”等违法行为主体的认定,其定义和范围就绝不能简单地参照或照搬国际公约和条例。2中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2.1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还有待完善专门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中国属于大陆法系,立法程序严格,周期较长,不能对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及时反映,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网络环境下这一状况更为明显。实践中,网络上已经在一段时间内

8、持续出现某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实践中却发现对该行为并无具体法律条文可对应,使得打击惩治无法可依。而当法律法规通过修订和完善,将相关行为纳入约束范围后,又因追溯力问题,导致无法对其进行打击惩治。中国著作权法第八十七条相关规定中指出,若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在法律修订之前的,依照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这也就给网络侵权行为逃避打击留下了可乘之机和易钻的空子。虽然中国先后针对网络侵权犯罪制定和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网络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的保护起到了保护作用。但是,由于上述法律法规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互联网秩序,其中关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并不多,相关内容仍

9、主要通过著作权法等传统知识产权法律的约束实现,难以适应实际需要。例如,以网络终端和网络载体为依托的电子证据,对于案件起着极其关键的证明作用,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司法存证标准。而在中国现有相关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中,也无上述相关内容的规定,这就给执法机关依法使用电子证据,打击惩治互联网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网络技术严重制约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大,比如近年来“区块链”“云技术”等新型网络技术以及“网盘”“云盘”等网络应用刚刚普及,2022 年就已经进入网络“元宇宙”时代,很多法律法规基础概念,已发生变化,“商标”“形象”

10、等知识产权概念,都已被加上“互联网标签”,在虚拟社会中被赋予新的含义,概念已延升到“电子商标”“电子形象”。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还会有多种多样的网络元素不断出现,因此衍生出的知识产权新问题也将不断出现,侵犯知识产权的方式和内容会同时发生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向中国法律保护体系提出挑战。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及时、不断地补充更新相应法律法规,才有可能满足实践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需求。同样,在执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网络技术,无论是对于电子证据的提取、固定,还是对侵权主体的侦查调查,都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给予支持和辅助,一旦执法机关不能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就可能被犯罪分子欺骗、蒙蔽,必然会影响相

11、关部门的执法能力。2.2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仍存在诸多困难网络环境下容易发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近年来,虽然中国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实际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情况却并没有减少,而且依旧多发。据湖南日报 2023-04-21 报道,2019 年 7 月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 3 957 件,而其中涉及网络的案件不断涌现,案件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网络实际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主要发生地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安全部门,对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和约束,国家有关部门也连续出台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净

12、化中国网络环境,使得网络参与人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然没有避免和解决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被侵权容易、侵权责任主体和侵权违法行为认定难的实际问题,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依然较低。不少网民仍然存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通过虚拟网络代号发布,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展现,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真实情况,也很难发现自己的侵权行为,进而公然逃避公序良俗、道德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管,甚至挑战法律底线。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举证依旧较难。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相比,信息传播更加便携、高效、迅速,数字化、公开化、公共化、无界性等持续影响着网络环境。任何作品一旦在网络被公开,其传播、转载等

13、一系列行为就随之发生。实践中发现,很多被侵害权利人很难掌握和发现自己已被侵权,即使在发现被侵权后,也很难掌握网络传播情况以及影响范围,无法确定实际侵权责任人及其侵权责任。而且,网络下发生的侵权行为也往往难以举证和固定证据,往往无法自行主张权利,需要通过公权机关开展。而相关执法机关也很难保证能够及时确认网络社会中的虚拟账号与实际使用人,如使用虚拟账号、盗用他人账号等情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2023 年 增刊 1113况在网络社会中非常普遍。加之新的网络软件、网络平台近年来不断涌现,新的资金支付方式也不断更新,人脸支付、指纹支付、声纹支付、密码

14、支付等层出不穷,这些都极容易被违法人员利用,作为逃避法律追踪的隔离墙、缓冲带,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打击侵权行为带来困难。执法机构执法能力和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执法人员却并没有能够及时跟上网络发展水平。许多执法人员对网络的理解不到位,有的人基础计算机水平并不高,甚至与普通大众一样。这让执法人员在面临复杂度高、技术性强的网络侵权行为打击惩治过程中,显得能力较为欠缺,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执法人员无法意识到知识产权已在网络环境下被不法侵害,致使侵权行为被放纵,被侵害对象权利得不到保护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也使得执法机关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打击

15、惩治侵权行为效力不够。现阶段,中国仍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机构,而迅速发展的网络,已经让现有执法机构不能充分满足实际执法要求。3对中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3.1制定专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律规范首先,通过对法律法规的修订和解释,确实可以囊括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内容。既要紧跟网络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从数据库、域名、网络著作权、专利权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更加细化,更要针对性制定专门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如全面推进实名制和数字认证。其次,要针对网络技术发展快的特点,进一步缩短法律法规的修订时间,与时俱进,要及时将网络生活中出现的各类新型知

16、识产权侵权纳入法律法规约束之列,确保侵权行为都能有惩罚它的相应法律法规条文,执法机关也总有打击惩治手段去查处。再次,继续细化和夯实网络技术使用规范、监管责任。强化网络载体自我监管意识,加强和提高自身审查能力,积极预防和阻断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发生。顺应网络社会发展态势,继续推动包括网络运营商、网络运营平台在内的网络载体自我监管、自我审查机制的发展落实,进一步明确权利责任,让网络载体能够持续在法律法规监督下健康运行。最后,不断完善网络投诉反馈机制,更好地为发现制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服务。3.2探索设立专门执法机构,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专

17、门执法机构,比如在公安部门维护网络安全的机关建立专门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以实现统一协调、主动执法、高效查处,对侵害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形成强力威慑。2020 年中国各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纷纷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执法机构,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格局的完善,但却未建立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执法部门。面对属于高端科技领域的互联网,保护知识产权的专业要求更高,以往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与知识产权局、社会企业、国际机构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执法的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实践需求。针对部门间协调困难、沟通不畅的不利因素,国家应当继续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制度,重点依托司法机关,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二是应不断加强知识产

18、权执法机关人员储备,不断补充掌握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技术能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并进行专项扶持和培养,弥补人才短板,构建人才梯队。还应拨付专门经费,定期对现有执法人员进行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专业培训。3.3加强法治宣传,增强保护意识要坚持“打防结合”的理念。首先,要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框架内,加大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引导全社会重视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被侵害情况,努力营造尊重“网上网下”知识产权的良好执法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从业人员的教育,通过定期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准,以强化保护意识,提高维权的敏感度,提

19、升自律性,激发从业人员维护行业安全,与侵权行为斗争的自觉性。最后,组织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发挥中国“群防群治”工作优势,通过多重方式激励群众参与“绿色健康网络”建设,积极举报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主动配合政府机关做好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查处、打击和惩治,坚决与其斗争到底。力争让所有知识产权被侵害主体在网络环境中一旦被侵犯,就能够第一时间拿起法律武器,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4结束语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又是现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之策,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必将成为各国知识

20、产权保护的首要部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从中国相关法律保护体系的现状及特点看,现阶段(下转第 118 页)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1182023 年 增刊 1带钢时领域(C21D8/02)、退火方法领域(C21D1/26)各有侧重。图 6超薄精密不锈带钢轧制工艺及设备专利的主要发明人4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专利分析,厘清超薄精密不锈带钢轧制工艺及设备技术领域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趋势、重要创新主体等基本信息,掌握该领域专利整体分布格局,研究中国超薄精密不锈带钢轧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突破的方向;通过专利布局策略分析,完善中国尤其是山

21、西省创新主体在超薄精密不锈带钢轧制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该领域从业者通过专利分析报告,可了解行业动态、竞争者情报等,明确技术研发方向,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合作;专题数据库亦可为本领域创新主体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参考文献:1刘婷,张娴,许海云,等.面向技术路径识别的文本挖掘方法应用研究述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179-185.2崔斌,董坤,许海云.专利合作对技术转移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以国内某科研机构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2):103-110.3杨利坡,张海龙,张永顺.高端冷轧箔带形状/性能协同测控现状及趋势预测J.金属学报,2021,5

22、7(3):295-308.4陈燕,孙全亮,孙玮.新时代专利导航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J.知识产权,2020(4):16-31.5任忠凯,郭雄伟,范婉婉,等.精密极薄带轧制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20,56(12):73-84.6周静,贾宏君,乔开文,等.虚拟现实技术专利导航分析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9,49(11):1451-1471.7刘相华,宋孟,孙祥坤,等.极薄带轧制研究与应用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7,53(10):1-9.8杨忠,文庭孝.专利发明人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文献计量与社会网络分析双重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9):6

23、9-76,62.9吕光荣.冷轧不锈钢板的市场和应用J.上海冶金设计,1998(4):27-55.10王超,许海云,方曙.产学研潜在合作对象识别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1):101-113.作者简介:庞阳,女,山西左云人,硕士研究生。(编辑:严丽琴)(上接第 113 页)还难以完全达到保护要求,还零星存在无法对应等现实情况,法律保护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更加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一定会更加完善。作者简介:王君山(1984),男,山西忻州人,大学本科,法学学士,主任科员,主要从事互联网舆情分析研究工作。(编辑:王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